说感冒了的说说(精选109条)
说感冒了的说说
1、食疗方可以用生姜10g,紫苏叶葱白适量来煮水服用,看到出汗即可。(说感冒了的说说)。
2、针药并用:针右手灵骨、大白、三叉动手开了2剂药就是复方葛芷荑汤加减。同事下班回家买药煎药,告诉我药资仅仅10元出头。5号早反馈,人舒服些,但是鼻子还是不适。11点多又针左手灵骨大白三叉右手重子重仙。扎针时意念针尖,默想“赶紧帮忙驱除邪气”,意念很重要。(说感冒了的说说)。
3、上述热证是以发热和自觉的发热感为主,同时并有恶寒或皮肤知觉过敏等症状。但实际接触患者时,有的虽有发热,却几无自觉的热感,体温计虽在38度以上,然而却一向似乎无热而不使人注意;也有的完全无热而有冷感或仅有恶寒。这种类型,中医学称之为寒证,大体上寒性体质的人多为此种类型的伤风。这种伤风,发热、头痛、关节、肌肉、神经疼痛等症状与上述热证相同;仅无自然发汗、或感觉头部、手足寒冷,一般均属于贫血性,而与热证者不同。其脉呈现与热证相反的脉状。即前述之表热证者,脉为浮数;寒证者脉沉迟。根据脉的不同,虽有发热但无自觉的热感,则可判断为寒证。这种表寒状态,称之为少阴病。
4、如果孩子发烧到40度左右,想了一些办法仍然没效果,鼻子里呼出来的气温很高,有口渴症状,就可以用这个方子。对证的话,一两剂即可退烧。
5、 如果你和女生已经比较熟悉了,而且你想要追求她,那你的关心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了,正确的回复就是最好能关心到具体的点上。
6、区分伤寒和温病:伤寒重点是看脉;还有一个看牙齿,温病的人牙齿都比较干燥。
7、▶实际上还有更为复杂的情况,而首先了解寒热二大类型,才是咱们初学者的先决问题。将此用于临证以迅速处理患者时,如果能想到伤风有热伤风和寒伤风也就可以了。热伤风为充血性,颜面多现红色;寒伤风为贫血性,颜面多现苍白色。了解热伤风与寒伤风,当诊视患者时,大体即可立时分别类型。
8、孩子一生病,妈妈是最辛苦的,爸爸是压力最大的,长辈是最心急的。
9、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啦。同样反过来,风寒感冒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对症也会外邪内进引致便秘或拉肚子,其实风寒感冒后拉肚子,在中医属于变症,属于病由外入里。
10、有人一说感冒没有分清寒热就去买银翘感冒颗粒,有时候对上了有效,有时候没有对上就没有效果,还纳闷说上次吃有效为啥这次没效果,根本原因是没有分清病邪性质。
11、宝贝二十六天,小肚肚有点胀,一直哭,怕生病啊,一直抱着宝贝,很心疼!
12、方药:杏仁6g,枇杷叶6g,连翘6g,半夏6g,陈皮3g,僵蚕6g,蝉衣3g,片姜黄3g,生大黄3g,茅根20g,芦根20g。嘱服三剂。
13、处方想好后,我把处方名发给了同事,劝她去医院。我当时想的是医院用的方,可以与我对照一下。哪知同事说信任我,直接要我给剂量。我说信任我,我就开二剂,治疗不好的话,赶紧去医院。因为网络上总是有感冒误事的例子。同时我也告诉了教官,心想万一发汗厉害的话,找教官拿个补救的方法。
14、可以看最关键的一点,风热外感一般有咽喉嗓子不舒服。如果出现咽喉肿痛或者嗓子不舒服,是红的,那基本上可以确定为风热外感,咽痛表示邪已达气分。所以看一下咽喉很关键!还有感冒前有便秘。这是比较简单的分别方法。
15、☞热性病分了三类:风温、湿温、时疫,重点讲风温和湿温,时疫是传染病能用通用处方治,如非典。《伤寒论》第6条讲风温: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16、☞范英志老师总结的套路就是,风热犯卫,如果不咳的,用银翘散加宣肺通腑畅三焦,有咳嗽用桑菊饮来配。他的学习方法可取,就是把一些高手用方经验,模块化,类似抽屉,使用时一个一个抽屉取。
17、第会比正常人怕冷,表现是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检查时有的甚至鸡皮疙瘩。第不容易出汗,或者很少汗。第容易在秋冬气温下降时发生。第可能还会伴有咳嗽,流清鼻涕或微黄,打喷嚏这些症状。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第有的会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
18、这是第一次给同事用董针之后,年轻人感冒,四五个相信我的,我都只是针灵骨、大白、三叉再按症状加配一二针,最多二次解决,也许是年轻人,阳气足,外加上发病时间不长,处理及时。
19、下面咱们来一步步解开,重点跟大家一起理理思路,具体方剂应用倒是次要的。
20、回归感冒这个话题,感冒是常见病,咱们一定要琢磨透,初起不能马虎,因为此时正气是足够的,不能象有些说法,硬挺七天。实际上挺七天不一定能挺过去,而实际在你想挺时,你自身的正气被无端端的、偷偷的消耗不少,当又有其他病邪时,你的正气(弹药)不足了。初起阶段,感冒的症状并不严重,甚至很多人都不觉得自己感冒了,如果这个阶段处理好了,感冒很快就会被治好,根本不会往下发展,出现多种变证。也就是说病邪在表的时候要及时用方就处理掉,因为到了感冒后期需要有扶正祛邪的思路了,就复杂了。
21、给患者的正确发汗姿势,宋老师讲金匮课程里的内容,教官讲过多次了,抄写在这里。
22、宋老师《知行合医》书中有个思路,大家可以去看,我把它抄写在这里。
23、即使储备再多知识,面对孩子生病总是会着急慌乱!
24、我还想,内经不是讲肺主节吗?生活有了规律,是不是反过来帮助了肺系呢?这个新冠攻击的比较厉害的人,会不会生活规律性不强,大家有兴趣可以观察下身边的人。总是感冒的人可能需要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不然病邪不会总是找你的麻烦。
25、同事按我的方法,周日吃完一剂,周一早上说睡的很好,夜里没有咳嗽。但是上午还是咳,于是,把第二剂的一服喝了,并交代她午后决定是否要喝另一半。
26、薄荷是风药里面唯独辛凉之品,就是它,辛凉的,治温病的时候要用到的,一般薄荷很少能用一般都用2克就可以
27、☞如果风热风寒自己实在是辩证不出来,我曾偶然买过一套《千家妙方》上下册,1982年出版的,里面介绍有四川赵棣华老中医创制的复方葛芷荑汤,有效率高,我曾应用过几次,有效。原方:葛根白芷浙贝板兰根辛荑连翘我这里说说我使用该方的情况,也是在咱们群里分享过,给过其他同事用,都有效。
28、跟风寒外感相对的,就是风热发烧,指的是感受风热邪气而导致的发烧。
29、还有一道食疗方,那便是:三豆饮,用黄豆,绿豆,赤小豆按照1:1:1的比例煮水煎服即可。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民间偏方,用蚕沙+陈皮+竹茹各6g煮水喝,可治顽固性高烧不退。
30、错过了这么久的晴朗的日子,我们娘俩终于快熬出头病都快好了,孩子如果体质弱,生病就容易连着,我就每每濒临崩溃,不想回想。
31、6号来反应人精神,鼻子完全通了,终于可闻到香味了。见白色舌苔已化开,药不用再吃了,于是针右手灵骨、大白、三叉左手土水二穴予以强化。
32、中焦:三仁汤。三仁汤能治好多的病,我母亲一氧化碳中毒的脑病我就用的是三仁汤,西医说的好多脑袋的病,我们中医大多治胃肠;实际在胃镜下仔细看,胃肠的沟回长的和大脑的沟回很像。中医认为脾主意而不是大脑。
33、注意小柴胡汤不是感冒初起的主方,至少有五六日,相当于打仗时,你先退兵了,然后再去打。
34、宝贝生病了,看着你难受的样子,麻麻真的很心疼,恨不得替你生病!宝贝要快快好起来哦。
35、喝醉了才知道你最爱谁,生病了才知道谁最爱你。
36、组方:葛根6克,板蓝根6克,山豆根6克,芦根6克,白茅根6克,藿香6克,红花3克,大黄2克。
37、这里要注意,风温在温病学里面也是属于温热的范围,相对来讲温病学还比较年轻,因为每个温病研究者取名的方法不同,温病的名称眼花缭乱。咱们可以不用理会太多的名称,温病可以大致归为两类:温热与湿热。
38、还有一种发烧,叫做变蒸,不用做任何处理。在一两岁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出现变蒸发烧。这种发烧是体温略高,现代叫低烧,实际上这种发烧基本没有难受症状,大便睡眠饮食都正常,精神状态也正常。这种发烧是身体正常的生长规律,每变蒸一次,身体就上升一个台阶。这种发烧,不用任何处理。
39、卫分:辛凉轻剂,有咳者桑菊饮;辛凉平剂银翘散。
40、宝贝生病了,已经10多天了。真的很心疼,没有主见的我更是手忙脚乱。
41、抽筋拘挛:可服用加热过的电解质水、水果罐头、山楂冰糖水、芍药甘草汤
42、第一个伤寒就指的是广义的伤寒,指的是外感病,第二个伤寒是狭义的。
43、流感肆虐!宝贝感冒住院,希望快点好起来!孩子生病,大人跟着担惊受怕!绝大多数父母都是一样的心情。
44、4是什么?饮食、起居、运动、情志。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戒烟戒酒。老祖宗厉害,早就总结了。
45、最近忙起来真是连胡思乱想的时间都没了,这个小孩今天又生病了,看着就带着可怜兮兮的样子,哎,快点好起来吧我的孩子!
46、伤寒论有说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还要注意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冰也。如果过用寒凉药压制发热,会挫伤正气。也就是说用方根据不同的症状来,辨明白了,才下药,这就看第第五点。
47、☞有时候咱们把感冒也叫外感,平常老百姓都习惯叫感冒,我这里也是可以互换的概念。《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虛等等。这说明感冒是因人体正气不足,邪气趁虚而入所致,故其治疗要抓住时机,扶正祛邪。当然正气强盛者,只需要考虑驱邪于外就可以。那么体虚的就要达到一个扶正,才能使邪气外透的目的。所以伤寒论当中将桂枝汤列为首方,亦是此理。因为桂枝汤就是调和营卫,驱邪扶正的一个代表方。
48、案例借用谢路书中的一个医案,来说明范老师的套路。
49、看这睡觉的姿势,好像特别没有安全感,需要保护,也许这就是孩子生病时候的心态吧,比平时更依赖人。
50、常见错误操作:1)捂N层被子,企图靠厚度取胜。2)好不容易出了汗退了烧,觉得好多了,身上有汗就跑去洗澡、吃东西、上厕所等等。
51、1是什么?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至少从三个方面做到:天人合人我合形神合一。说穿了,养生就是养神,但是能做到的人真是不多。我工作几十年,身边倒掉的人不少,比如有的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形神不他身体能好吗?比如天人合现在天气这么热,吹吹空调,空调非自然的,是贼风。我18年开始接触中医,家里慢慢减少空调使用,好像是21年开始,全年不开空调了。现在广东这么热,就用风扇没有觉得热啊,一家人都适应了。教官更厉害,风扇还没有开始用,这是心静。按照中医说法,实际上夏天是应该出出汗来排毒。还比如有的人喜欢运动,选择的时间不对啊,上班一天已经很疲倦了,下班却匆匆吃个快餐,然后是两小时的羽毛球,出一身汗,阳本来要入阴的,你不给它入。更有甚者,还一瓶瓶冰冻的矿泉水喝下去。久而久之,身体肯定出问题,只是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52、普通感冒病情比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初期一般都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声音比较重。恶风可以出现发热咳嗽咽痒,或者项痛,头痛等,第少有传变,第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显现发现无明显流行的特点,第时行感冒的病情比较重,发病比较急,全身症状显著,常常突然出现。恶寒甚至寒颤,高热,周身疼痛。第时行感冒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如痢疾或者合并他病。第时行感冒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53、董氏奇穴的灵骨、大白理气补气、温阳,可治百病,三叉三是感冒的起手针,调三焦,相当于小柴胡汤。重子重仙可治支气管哮喘、痰稠不易咳出。土水二穴在肺经上,治喉痛尤其是外感喉痛甚效,土水穴是我第一次用。因为不够熟练,7号这天针三叉三穴居然是三次才成功。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是阻力强,我过于谨慎。因为在4号那天针灵骨时入针三分之感觉到阻力,此时同事反应酸胀的厉害。几秒后,通过阻力点,针迅速进入了。
54、这个方也是被多个书所收集,侧面反映受欢迎程度。由于同事咳嗽是痰咯不出,我加了桔梗;舌像表现有寒,且同事人素体虚弱,所以入了点生姜来照顾。(纯粹是记录,表术不一定专业,请各位学友见谅)
55、这个杨同事后来又找我看过一次感冒,处理方法一样,很快痊愈。这一次我还给了医嘱,因为年轻且瘦,我建议她平时强体质,避风邪,一旦感冒不要拖。这之后没再找我,自己会处理了,今年做了二胎妈咪。
56、不要让妈妈担心孩子,希望你早日康复恢复快乐。
57、 如果是女朋友感冒了,此时没有什么正确回复,更准确的说是说啥都没用,直接用行动证明吧。不要问她吃药没,难受吗,而是直接告诉她我来陪陪你,我给你买药了,我买了你爱吃的XX。
58、☞究竟伤风是什么,这是一个实际很难立刻回答的问题,三言两语是不能解答的。但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以全身性发热症状为主的;以上气道的炎症(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为主的;或以关节,肌肉和神经痛为主等三个类型。
59、人我合我的理解就是妥善处理与周边的关系。咱们很多工作、生活都得与人交往,会让自己怄气。那天,一个学友说她当年不懂,被同事气的肋间痛、堵得慌,后面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所以要学会退让与包容,人我合一。
60、不是酒精不纯,千杯不醉,而是现实太过清醒!
61、解决的方向就是一方面要解表退热,一方面要改善胃肠的工作环境。
62、同时范英志老师的学习方法也是值得借鉴的,正如教官批评我,书看的太杂,不得法,没有看透。比如宋老师的书与课程值得反复听与看一样,提炼出别人的思路,转换为自己的东西。这次郝万山的课程,也要一起好好地学习,琢磨琢磨。
63、咱们学习中医不是一味地学知识,而是要找到“我在”,“我无处不在”,让每个人成为完美的自己。每天更新、成长、获得成长的喜悦。从生活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和喜悦,人生才有意义。日日新,才是生活的目的。我想仁慈精进群的很多学友跟我一样的体验,几年中医知识的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64、记住,有一分恶寒有一分表证。一分黄一分热。风寒风热通过看咽喉红不红来区分。风热一旦用桂枝汤就特别容易神昏,尽可能不要加生姜之类热药。风热用银翘散、桑菊饮(多一个但咳)。
65、伤寒论中讲,桂枝汤可不用尽服,她服完一剂半见好就收,完全治愈了。同事和我都感到兴奋,再次体会到经方的神奇。
66、宝贝感冒终于好了,孩子一生病,父母的心一直揪着,我们小的时候,爸妈是不是也是这样,可怜天下父母心!
67、第舌苔厚腻,提示胃肠腑气不通。第发烧后好几天不大便,大便很臭。第口气很重,很臭。第没胃口,不想吃东西。
68、定性为寒性病,那究竟是中风还是伤寒?问患者也表达不清楚,这时切诊很重要,把完脉用手趟一下患者的皮肤,有汗涩,无汗光滑。
69、 “有没有想吃的,我帮你带点XX吧”或者“还难受吗?我去看看你吧。”这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让女生舒服一点。
70、咱们只要能够把邪气、外邪驱逐于体外,邪气就不会潜伏于内,它也就不会产生一个伏邪、伏于身体里面。《内经》里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自和,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就相安无事。所以治疗感冒这个临床常见病,也是考验一个中医水平的试金石。
71、我亲爱的宝贝,看到你生病乖巧的样子真的很心,疼希望你早点好起来啊。
72、感冒了,首先需要辨清楚寒热,否则你无法用药选药,药用反了,也会出现麻烦。宋柏杉老师讲了首先望诊,寒性病:脸色暗,表情淡漠。他说伤寒的病在临床上占绝大多数,热病占少数。除非一些流行病爆发时会有热病,比如手足口病,一旦暴发大部分都是温热病。第二闻诊:听听患者说话的声音或者咳嗽的声音,声音低怯。第三问诊:热性病的一般表现都高亢一些、活泼一些,容易说一些。第四切诊,寒性病的脉往往是紧,浮不浮不一定,脉浮紧或是不快的(不一定浮,受风寒第二天脉浮,第三天就不一定浮了)。
73、 比如:“XX我之前去了,那里的XX很好玩/好吃”
74、辨治感冒怎么入手,归纳分为四步,按这个四步走,基本上辩证思维是清楚的,疗效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至少错不到哪里。
75、还有其他很多方法比如泡脚,总之要看到有汗出,就是有效的方法。
76、☞我在学习中还见到一个在临床上只用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一个加减法,笔记上忘记写医家的名字了,我觉得有的以退为进的意思,把病邪往里放了放,然后准备了强有力的火力,一举把病邪赶走。每个医家的战略不同,仅供大家参考。
77、表虚热之证是表虽有发热症状,但因为虚,而有自然发汗。虚脉为弱而呈浮弱数。在表以外的部位也和表实热同样无何变化。在这种表虚热时,须使用仅配有桂枝而不加麻黄的桂枝剂发汗。
78、☞怎么知道已经到入里化热呢?给大家分享一个小窍门,可以用手去感受小孩子呼出来的气,如果呼出来的气比正常人温度要高很多。那就是说明肺里面的热势很高了。这种情况就是很多大人非常担心的,会不会烧出肺炎?遇到这种情况,有个非常对证的方子,那便是麻杏石甘汤。麻黄5g,杏仁9g,生石膏18g~30g,炙甘草6g。这个麻杏石甘汤最常用来治肺炎。
79、外感病,在有恶寒情况下,不管发烧多少度,中医认为就是表寒证,要辛温解表,同时要保暖,促使出汗。假如没有恶风寒的症状,只是发热,中医认为是里热证,要清热去火,适当减少衣被,帮助退热。
80、宝宝生病的时候才感觉自己像个安详的老太太。
81、李某,男9岁,1983年3月12日诊,其母代述:感冒发热已五日,曾服小儿退烧片、复方新诺明、银翘解毒丸等,体温仍在5℃~39℃之间。舌质红、尖部起刺,苔白腻根厚,脉弦滑细,腹胀、大便四日未行,咳嗽。
82、治法体现宣降肺气与通腑并用之法,使大便通,肺气宣降,郁热得以外达而热退甚速。与肺直接相关的脏腑有大肠、三焦、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以通为用,六腑之通降靠肺气的宣肃。所以临床见有发热不退的病人,一定要问及二便。
83、说来惭愧,教官安排这个主题的学习分享,差不多一年多,我一直在思考、学习,今天算是一个汇报交流,感冒看似小病,但是当真正把它弄明白梳理成文字时,不容易,实操中因为个体差异更是千变万化。我们的学友谭富荣看书很多,曾向我推荐印会河的书,我粗粗翻过,印会河先生主张中医治病要“抓主症”,不要为患者枝枝蔓蔓的兼见症所迷惑。只要抓住了疾病的主要矛盾,专门解决主要矛盾,问题就容易解决得多。他说:“抓不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它就像狂躁的猛虎一样,很难驯服下来;可是一经抓主症,抓住了它的主要矛盾,它便又服服帖帖,一环松一环的缓下来了”。“辨证”是基础,“辨病”是方向。“辨证”和“辨病”是认识论的两个阶段,“证”只能解决疾病的现象问题,只有认识到了“病”,才是抓到了疾病的本质。当咱们知道患者是什么病了,前人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中医正是几千年来的无数人的实践所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这是西医所没有的。印会河先生的观点引发我的思考,对于家庭来讲,处理感冒的治疗是最迫切且需要的。那么感冒的本质是什么?咱们如何辩证用药呢?根据近几年中医知识所学,参阅相关资料,整理出学习感冒辨治的思路来,做为一个学习的汇报,文中涉及的方剂,本人大多试验过,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也请教官把把方向。
84、通腑,肠道食积,解决三焦食道:焦三仙(山楂、麦芽、神曲),肺与大肠表里关系。保和丸是焦三仙的加强版,小儿食积的就用些保和丸。
85、大多数孩子的发烧,是因为外感风寒。发烧最常见的还是风寒外感型。
86、2021年2月4号下午杨同事来咨询感冒,她是另一个多次找我看诊同事介绍的,都属于胆大的那类同事。她说自己感冒一周了,上周四感冒初起时,先是后背冷(每次感冒都这样)、身痛的难受、说不出话。看过西医,让吃银翘,后来自己加了头孢,还不见好。刻下是不发热、不冷、不渴,但是老是咳,咳不出来,鼻子不适、塞,咳出来和鼻涕是浓的、淡黄色,人乏力。舌苔白厚。
87、保佑我家生病的孩子快点好!希望他们每个都健健康康的!
88、 男:“在哪里受凉的?什么时候开始难受的?”
89、具体方法:服药后侧卧位盖被躺下,不要平卧,否则容易影响背部大阳经邪气外出,当感觉上面半身微微有汗(发潮或有小汗珠),切换另一侧,双侧交替,直到有那种不太想出汗的感觉时,就可以平躺睡了,不宜起身,掀被。
90、☞因为人体的疾病来自内外,但大部分是由外而来,以及《伤寒论》中六经为什么把太阳篇列为首篇的原因。如果咱们在此期能够把外邪驱逐于体外,则邪去正安;反之,病邪入体则变证丛生。好多的慢性疾病都是因为外感治疗不当或者失利而形成的,包括肿瘤、慢性肾病等等。
91、每次生病都有诸多感慨,也许生病就会让我变得脆弱,自从结婚生了孩子,我仿佛变成了铁人,或者说我不敢生病。
92、通过四诊,可以把外感病分为了两大类:一个是寒性的;一个是热性的。
93、但是,很多家长就是因为不知道要发汗,邪气一步步深入,最后到了邪气入里化热阶段。
94、这种类型的发烧,大多数平素就有内热的诱因,比如孩子平素就有大便干结,舌红少苔。发烧的时候,常常伴有扁桃体发炎或者中耳炎,可能伴有出疹子等。
95、下午同事告诉我,精神恢复,感冒症状没有了。也就是说一剂半就搞掂了。
96、据收载此方的《疼痛妙方绝技精粹》一书作者说:李凤林这个方子,是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就琢磨着创制的一个药方,以不变应万变。既能治疗小儿因感染所致发烧,又能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症,自然调节虚实寒热而研制出的闻名遐迩之五根汤。经过30年10万多患者的临床应用,实践证明五根汤不仅具有消炎杀菌、抗病毒作用,而且还可以不分季节,也不管患儿发热还是恶寒、恶风,一律使用五根汤。特别适用于小儿伤风感冒、扁桃体炎、猩红热所致的发热,还可解无名热等症。我这人爱书,《疼痛妙方绝技精粹》和李凤林的《临证实践》我都找到了。
97、人生有很多道理,本来就要等你透不过气来时,你才懂得的。
98、 此时的你需要做的仅仅是表现出适当的关心即可,正确的回复并不需要过度安慰,比如:
99、说尽场面话都不及现实一个耳光甩得来得清醒。
100、 女朋友生病时,最想要的是男生的陪伴,而不是嘴上的嘘寒问暖。我们不应该吝啬自己的关心,毕竟这个机会别人没有。即使不能出现在身边,也要让她知道你是真的关心她,而不是用“多喝热水”、“注意休息”简单敷衍,
101、我不怕变成自己所厌恶的人,我怕过得还不如他们。
102、症状表现:从上焦头身胸-中焦胃气-下焦大小便
103、☞寒性又分二种:中风和伤寒。《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104、假如这个患者身体气虚的,一般是可以用玉屏风散,体虚易感的用玉屏风散加减。气虚的加参芪。血虚的合四物汤。阴虚者去半夏加生地和玉竹。阳虚的去掉黄芩加桂枝、附子。风寒加荆芥、防风。风热的加金银花、连翘。温燥的用桑叶、杏仁。咳嗽明显的桔梗、枳壳、杏仁、浙贝母,这四个药以舒张气机,止咳化痰。因寒闭而咳嗽的,用三物汤。咽喉肿重的加上了僵蚕、牛蒡子、浙贝母。痰湿重咳痰比较多,痰颜色白的,合上二陈汤。食积中阻、不消化的合上保和丸,腮腺炎的用石膏、葛根、板蓝根。湿气比较重的合上平胃散。痰饮内聚合上干姜、细辛,五味子尽量少用或者轻用。
105、☞风热外感发烧可以服用中成药:银翘解毒颗粒(丸);谢路老师的经验,成药银翘解毒丸临床观察疗效逊色,可用苏叶6克,薄荷3克开水泡汤送服银翘解毒丸,每次三丸,日二三次,疗效明显提高。苏叶、薄荷可增强开郁之力,以减甘缓之性,有利于银翘解毒丸发挥作用。另外银翘解毒片比丸剂为佳,但也有用量不足而影响疗效。
106、宋柏杉老师在《知行合医》里专门有一章来分析外感模型,他讲的外感模型采用的理论论据是《难经》第五十八难和《伤寒论》。《难经》第五十八难:伤寒有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107、第一时间听你生病了,马上赶回家看你咳嗽得厉害,很心疼希望你身体健康,早日康复,我的宝贝,爱你。
108、孩子一生病就感觉心不安,又拉又吐,真想自己代替孩子去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