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耳朵的说说(精选80条)

2023-11-25 13:57:54

茶耳朵的说说

1、沸水反复相沏,而后倒进瓷碗中,置于面前。以大拇指、食指、中指,呈“三龙护鼎”,力道轻缓柔匀地端起青瓷,不破茶魂。

2、岩茶的滋味中,酸味和涩味是好还是不好?是判断品质的关键吗?它是怎么来的呢?诸如此类似是而非的概念常困扰品茶人。(茶耳朵的说说)。

3、每一个品种多会有其特有的香型特征,如肉桂的桂皮香、梅占的梅花香、白鸡冠的乳香菌香等等。(茶耳朵的说说)。

4、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5、有骨头的茶似乎能够咀嚼,带来饱满而丰富的口腔感受。

6、尤其是老白茶。可以泡,可以煮,茶叶里的内含物质高,对身体很有帮助!

7、中国茶的美学极致,最后皆落到一个“韵”字。

8、叶底看得出很多茶的秘密。有品质的岩茶,叶底冲开水后,叶片容易展开,且极柔软。好的岩茶要求叶肉肥厚,叶色发亮,还要有明显的绿叶红镶边。绿叶红边相对容易看,叶的边缘朱红,中央浅黄绿,叶脉淡黄,这代表了做青适度、工艺到位。

9、希望大家能够比认可我,更认可我的茶。我就是这个样子,我做的茶,但愿能够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10、在那童年的岁月里,我们看过白花花的茶苞挂满枝头的样子,也感受过曾经童年岁月哥哥姐姐们在树上攀爬的影子,那时候他们的动作非常灵活,再使点劲摇动树枝,噼啪噼啪,茶苞掉落的声音多么得令人兴奋,年纪小的便在地上飞跑着捡,偶尔为了捡到那个成熟的最好最大的茶苞,不惜追着去,一不留神顺着陡坡滑下去,惹得小伙伴们一声惊呼,看到没摔着哪,大家伙又哈哈大笑。

11、初饮白茶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白茶特别淡,特别是白毫银针,喝着跟白开水一样。我身边朋友不止一个这么说!可是等你真正喝懂它时。你才发现。白茶,这么简单工艺制作出来茶,其实真的不简单!

12、岩韵或称岩骨最难懂,哪怕一百本里都说了一百种岩韵的理解,人们也还是没能够明白,因为对岩韵的感知是喝出来的。

13、好龙井,香郁味醇,上品龙井,鲜美细滑,极品龙井,鲜活甘醇,风骨昂然,啜之生津如泉,汩汩不止。狮峰老树龙井者,极品龙井之典范是也!

14、个人比较推崇白茶,不仅仅因为我做白茶。因为我觉得白茶工艺是所有茶类里最简单,最接近自然的,没有过多人为去制作。所以我觉得它是最健康的饮品!而且白茶是所有茶类里药用价值最高的!

15、结果呢,变负担了。海内外的朋友们喝了门耳茶,尽管门耳茶是小众,但是喝上了,太多的人一边在打引号的“骂”,一边乐此不彼,年复一年来买门耳茶。成就了一个牌子,我觉得很开心。

16、​譬如,岩茶之“岩韵”,铁观音之“音韵”,凤凰单枞之“山韵”,福鼎白茶之“毫香蜜韵”。​西湖龙井之韵,享耳称之为“龙韵”。龙韵之象,携江南之秀美,汲西湖之灵动,温婉恬静。

17、市场上的各种标谤好茶观点,比如“最好的茶才做轻火,喝本味”、“我这茶焙了十几道火”、“我的水仙有两百年树龄”,都是令人哭笑不得。

18、龙韵之骨,取狮峰之峻逸,含山石之绵厚,如如不动。

19、我们能从一盏汤色中看到什么呢?黄色、橙黄、橙红、棕红,代表着发酵度与焙火程度由浅到深的渐变。

20、(嘿、这里有个大个的哟)茶苞虽然看上去都是长一个样,但是其实它的味道可不是相同的呢!厚薄不吃起来的口感也是不一样的,肉厚的一般吃起来好一点,水分多一点,还带着一点点清脆的感觉,也带着丝丝的甜,它们初长成的时候,表面都会包裹着一层淡红或淡绿的带有光泽的薄皮,此时你去吃,味道是涩涩的。等它们长到一定程度时,表面的那层薄皮会被撑破,慢慢干枯脱落,露出里面淡绿色的果肉,这时它们的味道才是绝佳的。

21、北宋隐士林逋曾就感慨“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22、 时光岁月中,二十多年来,我做了上千种茶,走过的大山不计其数。中国的茶区,包括台湾,还有韩国的茶区,我都跑遍了,茶给我的快乐非常多。我原先的概念是很朴素的,我把好茶做出来,因为我想喝好茶,不好找。那么我把茶做出来,自己享受,也让大家分享。

23、苦涩是茶味的基础体会,好茶不怕苦涩,却要求迅速就能化解,或者生津回甘。也不要把涩和燥、麻混为一谈,燥可能因为火气未退,也可能因为茶汤对舌面的不良刺激引发,而发麻发紧的灼刺感更不是好的现象了。

24、尤其是老白茶。可以泡,可以煮,茶叶里的内含物质高,对身体很有帮助!

25、 这种茶叶选用上乘原料,烘焙得宜,品质优良,让人喝了心情愉悦。

26、每款茶也不能做到让每个人满意,茶无好坏,适口为珍!

27、我尝过很多味道、玩过很多东西,在茶里停下来了。不冤,值!

28、 有一天,我在校对老倪说茶的稿子,看到了一段文字,最后我读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三更,我突然发现眼泪流下来了。一把年纪,还那么容易感动,看来我还不老。这种内在的年轻,用于做茶,正好。

29、个人比较推崇白茶,不仅仅因为我做白茶。因为我觉得白茶工艺是所有茶类里最简单,最接近自然的,没有过多人为去制作。所以我觉得它是最健康的饮品!而且白茶是所有茶类里药用价值最高的!

30、何况本来就很难静下来品茶的人,多是用耳朵来品鉴了——只凭名气来喝茶,别人说它好,他就认为好;有人说它不好,他就认为出问题了。茶虽已入口入肚,都无法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感受茶汤。

31、早先的时候,我对茶的理解,也是很简单的,就是喝的。结果发现,远不是这么一回事。所以我说:我是玩茶的,结果被茶玩。但是,这正是我做茶的心得:

32、冲泡之后,茶芽朵朵,叶脉绿色,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叶片卧底后,饮之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33、这些感受要细细从前味、中味、后味来辨识,不要茶汤刚入口就发表感慨,有时需要等上二三十秒来体验后味,或在中味时屏住呼吸来感知。

34、林馥泉先生对岩茶外形的描述,认为“须质实量重,条索长短适中,紧皱稍细。惟水仙品种,因属大叶种,条索可略粗,形状力求纯净,整齐美观。色泽须呈鲜明之绿褐色,俗称之为宝色。条索之表面,且须呈蛙皮状之小白点,此为揉捻适宜焙火适度之特点。”

35、全面去感受一款茶,并不依某一角度来片面理解,更要深入茶的内质中去寻找。前人蔡襄在《茶录》中言,“善别茶者尤如相工,隐然察之于内。”

36、姚月明老人曾在他的书中写到:“茶在冲泡后要求热汤香长久,清而不俗,细而幽长,杯底冷香明显者为优。”不要把“青味”当成清香,把“焦味”误解成熟香,把“烟味”认为是桂圆香,把发酵过头的“酵味”认为是火功香等。

37、对于岩茶的认知,或许要认真喝上三年才有可能搞得懂正岩半岩。这三年得有人点拨,还得自己安心喝好杯中的茶。

38、好的香气,并不高飘,正所谓:清则幽远,锐则浓长。

39、 这一口茶,仿佛让我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和滋养,真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40、喝岩茶,大多数人仅就喝一个香气。香气高扬,就认为太棒,香气低敛,便认为品质不够。再往上一层,或认为滋味浓,便是好茶。或误解为焙火轻或焙火重,是好茶的标准。喝的都是外在的东西,并没有深入到岩茶的内质中去感受。

41、每年的春茶季,以明前茶最为热闹,各类名茶,以早代鲜,你争我抢,纷纷上市,今天就借着这个由头,简单说说龙井之韵。

42、刚开始,不妨从茶汤入口的细滑程度、冲击力、韵味、稠度、回甘等等方面来理解。

43、西湖龙井,以狮峰为最,狮峰诸茶,老树为珍。老树者,贵汤不贵香,其香淡雅如兰豆,其汤绵醇如甘露,世人只贵龙井之早而不知老树之鲜,盖因老树日渐稀少,又出产最迟,殊不知农肥沃土,人力除草,细心养护,方得数担的老树龙井,才是真正有风骨的龙井茶王!

44、也有人认为其实并没有什么品种香味,种植方式、工艺和火功一变那些东西就找不到了。

45、红木制成的木勺舀上茶叶放进盖碗,用旁边壶中烧开的水淋过,蒸汽携带着茶香袅袅上升。心在茶烟中渐渐沉淀,一种久违的熟悉感涤静了胸中的苍凉,脑海一片空宁。

46、    当年,我写作到卖书,想找地方聊选题。弄个什么地方聊呢?当时茶馆很少,只能自己开一个。门耳就是这么来的。

47、叶底还有一个秘密,那就从中可以简单看出纯手工岩茶与机制岩茶的区别,手工茶因揉捻手法灵活叶底舒展没有僵死的褶皱,机揉的叶底因机械性的压揉使褶皱呈直线的纹路,展不开。

48、每款茶也不能做到让每个人满意,茶无好坏,适口为珍!

49、世间龙井茶,皆贵早不贵鲜,或者说以早为鲜,对于茶商而言,早上市意味着早收益,可以卖个好价钱,对于茶客来说,比别人更早喝到好茶,是一种可以炫耀的资本。

50、有人能从宽扁的梗中猜出水仙品种,梗脉突显的条索中猜出肉桂的特点,锯齿细密里了解雀舌的品种,这皆是对茶的熟知。

51、工艺对香气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做青轻重、焙火高低都会影响到香气,做青做得熟,就多果香甜香,做得轻就偏花香清香。焙火足,香内敛,有焦糖香或馥郁的果香。

52、要知道,外山茶也可以做得出很好的花香,却做不出岩骨。焙火轻重更是各家都可以掌控的了。

53、最难的是关于茶汤活性的体验,“活”之一字,或如乳石清泉,能沁润口腔的每个细胞,每一滴茶汤都能像花一般开放,又如深林里的清风。好茶本来就少,会泡好茶的人更少,品得懂好茶的人少之又少。

54、武夷山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先生谈到,香气分为几种:“品种香、山场香、工艺香”。

55、至于酸味,要考察是果酸还是酸馊,茶叶本身含有柠檬酸、苹果酸、没食子酸、抗坏血酸、羧酸类化合物以及部分酸性的氨基酸等,茶中常会喝到微微的酸味。仓储干净的茶也会因陈化的原因出现清爽的梅子酸,舌面能够生津回甘,闻着有微酸的蜜香。而在工艺过程出现问题的岩茶,如雨天青走水不透、杀青后堆闷,或储存上受潮,常会带来属于酸馊或是刺激性的酸,令人不悦。

56、我曾经说过,茶香永远,人是过客。相比于我们人,茶是早就有了,以后还会有。我只是把茶做出来,在我的有生之年,做一点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

57、工艺好的岩茶,可见红色镶边,叶背常会起蛙皮状砂粒

58、初饮白茶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白茶特别淡,特别是白毫银针,喝着跟白开水一样。我身边朋友不止一个这么说!可是等你真正喝懂它时。你才发现。白茶,这么简单工艺制作出来茶,其实真的不简单!

59、 但是,如果人不玩茶,也对不起上苍赐予的佳茗。

60、 茶汤清澈,香气扑鼻,口感细腻,绝对是一款好茶。

61、茶苞一般是在春天的时候成熟,但是即使是成熟了,茶苞的数量也很少,物依稀为贵,少少的茶苞更加让人兴奋,每次就像是寻宝那样去寻找那脆嫩的茶苞。当我们在油茶树枝头发现几片肉肉的叶子时,那刻的心情一定是喜悦的。这可爱的肉乎乎的叶子就是茶耳。通常情况下,它是长在树枝的下方,也就是靠近地面的地方,而且一长就是一串,很多肉叶子靠在一起,不像茶苞一样高高挂在枝头,有时可望不可求。所以“茶耳”更让我们喜爱。它不仅模样招人喜欢,味道也很独特,摘下一片,放进嘴里尝尝,口感酥脆,淡淡的甜味,还带有一股清香,找到一串足以满足我们小朋友的“虚荣心”。

62、西湖龙井,是世人心目中的真正龙井茶,其茶树品种以龙井43号(无性种)和传统的老树群体种(有性种)为主,杭州一级二级保护区的西湖龙井43号,比绍兴新昌的大佛龙井采摘期略晚,而老树群体种又比龙井43要晚10天左右,如若按照“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由高到低的海拔高度来算,狮峰山的头采老树基本在三月底的最后一周才开始制作,算得上是大器晚成。

63、除了因为岩茶的滋味太多变幻之外,其实还是自己的功力并未到位。

64、老茶客总是谦虚务实,说是“能喝得懂肉桂和水仙就不错啦”。这是一句大实话,许多岩茶的权威有时候都会搞错,喝一口肉桂,汤水这么细,张口说“真好的水仙啊”,就出笑话。所以能把岩茶中的当家品种肉桂和水仙喝好,就是最扎实的一步功夫。

65、雨水青或工艺上走水不透茶叶,常现混浊。焙火不到位而导致返青的茶,汤常混浊。有时候茶汤还可以看出焙火太过而隐约呈现的焦末。

66、很多人来武夷山找岩茶,以为可以在产区搞得更明白一些,没想到,东喝西喝,东听西听,结果是越喝越乱,越来越糊涂。辨不来正岩半岩,喝不懂肉桂水仙,勉强还有一个白鸡冠,通过外形还能判断得出来。

67、同一款茶会因为火功不同而使茶味变化较大,也会因为储存时间的变化或季节转化而呈现不同的茶味,对茶味要从内在去分析。有内质的岩茶,火功高些刚喝时虽然感觉水空,但总还有劲道的迹象可寻。返青的茶汤感要涩,但有品质,茶汤中还是可以找到力度。

68、感谢茶,感谢生活,感谢所有与门耳茶春秋相伴四季常乐的朋友们。

69、世间以龙井茶之谓者比比皆是,以西湖龙井之谓者奉为佳品,以狮峰龙井之谓者崇为珍稀,然狮峰如同藏经阁,狮峰老树龙井,可比龙井茶中之扫地僧,非常人可以识其真面目也。

70、某些时候,我们对很多事物的感受,其实都是年轻造成的。我曾经写作,半夜里痴癫。我现在去寻茶,很多人说我像野人。很多时候,胡子拉碴。现在,我说自己是“刮出来”的年轻,但是做茶的时候,你怎么刮也不年轻了,因为那些地方,有时候很久都没得洗澡。

71、有人说,门耳是一个人和茶的故事。这是对的。

72、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岩茶经过焙火,查看叶底就不能像普洱一样拿来揉搓了。

73、在正常的工艺和火功下,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比如肉桂的桂皮香辛辣味、水仙茶的水细花香、佛手茶的雪梨味等等。

74、我的体验是,岩骨是一种口腔的打击力度,或从口腔到身体的感受。每个人感受不同,不妨自己用心感知最好。也可以每天拿正岩半岩对比着喝。静心,比较,记忆,就能成为高手。

75、不同山场因为土壤与气候的个性化,也会影响到茶叶的香气,有些地方的水仙就特别容易做出花香来。三坑两涧的茶,都有某类个性的倾向,人称山场的气息,在干茶香、盖香或汤香中有所表现。

76、那一年,是1996年。当年我32岁,风华正茂。现在已年近花甲,但是我做的茶,有一些也变成老茶了。我说叫“岁月沉汤”。在我的一个时间岁月当中,我觉得很快乐,因为有茶相伴。

77、品质好的岩茶,外形有宝色,即蛙皮状的小白点。从外感受焙火轻重容易——焙火由轻到重则色泽由绿黄到乌褐。从外形去感受内质则很难,就更要从干茶内在透出的润泽,去感受茶的内质了。

78、我们对于名气的盲从,是内心缺乏主见与创造力的注释,从饮茶中或可理解这个时代。

79、而叶底的焦条是指烧焦发黑的叶片,粗老叶则叶质粗硬,叶脉显露,手按粗糙,均是有问题的叶底。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荆州方特说说(精选61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