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鸡的说说(精选28条)
糯米鸡的说说
1、鸭脖子历史并不长,精武路是武汉足球队主场新华路体育场附近的一条小巷,每次比赛结束,双方球员和球迷都会到这里来宵夜,武汉人叫喝“靠杯酒”。原本武汉卤水鸭脖味道平淡,奇妙的事情是,客队球迷纷纷提意见,下次还会带各自家乡的调料要老板改良,混合之后就是后来的味道。笔者多年前,就曾在北京自豪地看到疯狂追鸭脖的人群排队排出簋街之外。
2、武昌的行政,汉阳的工业,都属于格式化的发展,各地风气类似。真正孕育武汉人个性,催生武汉特色美食的,正是汉口的崛起——商业传奇。(糯米鸡的说说)。
3、武汉人自古就习惯在路上吃早点,因此还有了“过早”一说。这在一些人眼里,似乎是武汉人缺乏教养的佐证。看看今天的“北上广深”清晨涌向地铁,迷茫却满怀希望的人海,就能理解武汉“过早”的由来。只有不想努力或者不用努力的人,才能悠然地喝着牛奶,在家等着豆浆油条;无论压力有多大,让早起的鸟儿有钱赚的地方,累并快乐的鸟儿一生都在路上追赶,在路上吃个早点有啥奇怪?
4、鸡冠饺、苕面窝、汤包、米粑粑……剩下55种美食按下不表,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不好意思,顺嘴就秃噜了。
5、如果你没到过武汉,让你说出对武汉小吃的第一反应,热干面!鸭脖子!
6、其武汉小吃充分运用了稻米、水产食材,这就是舌尖体常说的那啥的恩赐,江汉平原,千湖之省,鱼米之乡,自古便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风生水起,万物生长。
7、如果你到武汉游玩,不要试图寻找“正宗”的热干面。热干面的基本原理是,头天夜里水碱面煮熟后浸香油风干,出摊时开水里烫一烫,加芝麻酱、辣萝卜碎、油盐酱醋,食客自拌均匀即可。在此原理上,应该是粗面、细面?应该偏硬,还是偏软?用什么油?什么酱?咸淡火候?——没有标准,诺大的武汉如果有3000个面摊,热干面就可以有3000种味道,只要有食客喜欢,就是被认可的热干面。(糯米鸡的说说)。
8、投稿邮箱:tougao@yidutianxia.com
9、如果说《海外夜谈》栏目是用中国人的视角去看海外的城市,那么新栏目《壹读城市》,壹读君希望,就是家乡人言说自家的事儿。
10、生姜炝锅后,将五花肉煸炒出油,各类食材烩炒均匀,少许老抽和盐上色,用泡香菇的水将食材烧熟。烧熟后的食材及芡汁倒入蒸熟的糯米里,充分搅拌。冲调面糊,并加入胡椒调味。将和匀的糯米捏成团,包裹住面糊,放入热油锅内煎炸至表面金黄时即可享用。炸好后的糯米鸡外表金黄,面凸凹不平,形如鸡皮,故而得名。
11、美食、建筑、自然、交通…一切和家乡相关联的人事物,都足以诉说一个城市的故事。只要你用心观察你所在的城市,一切生活的美好就来自于其中。今天,我们来说说武汉的故事。
12、剩下来的所有答案,让我们略知这座城的来处,便知她一切美好的根源。
13、这和美食有什么关系?汉口就是五百年前的“北上广深”,海纳百川,商贾云集,天南海北的人带来各自家乡的技艺,满足天南海北的味口,就是武汉美食崛起的秘密。八大菜系在这里汇聚,武汉成为融会贯通的平台,我自不必在山中。
14、武汉是长江、汉江的交汇处,中国不乏大河奔流、两江交汇的城市,但历史上多是偏重一岸建城,南京、杭州、合肥……大抵如此。但此处两江划分的三叉之地,因为历史机缘,每一个“分叉”都独立崛起。公元223年,决心东进、逐鹿中原的孙权首先选择这里的长江南岸建城,宣誓“以武为昌”。此后1800年,武昌都是武汉乃至湖北地区的行政中心;1890年,张之洞在长江之北、汉水西岸兴办汉阳铁厂,汉阳至今也是武汉的工业担当。这就是为什么武汉(青山)站建成以前,地理不好的朋友纳闷,为啥买不到去武汉的火车票呢?为啥只能到汉口、武昌?下了车还要转多远的汽车?
15、汉口,本是一片不适宜城镇化居住的沼泽地,明朝成华年间(约500年前),因为地震、洪水一系列天地造化,汉江汇入长江的位置由原来的龟山南麓变换到了今天之所在,而汉口在这个位置中了“天赐大奖”——内河良港。地理ABC,汉口在此处建立码头,向东顺流直抵江淮出海,向南穿越洞庭湖辐射华南、西南水网,向西朔长江越三峡入川,向西北朔汉江翻秦岭入陕,在漕运的时代,汉口就是中国最牛“水商平台”,水里爸爸。
16、这不仅仅是武汉的美食寓言,自由流转的商业原力把幸福的味道送到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人身边,只要有对未来不安份的悸动,我们的城市每一天都会回味无穷。
17、用鲜活鱼彻夜熬制出的鱼汤,味鲜汁浓,回味带点清甜,含在嘴里,似乎有一股生命气息在齿间游走。用来做糊汤粉的米粉,是用籼稻米磨成浆制成的。米粉像线粉一样细,洁白细长,口感柔韧有劲。
18、武汉寿司?武汉早点小吃近60种,常见也不下20种,除了地道的本帮独创,也不乏“汉化”并蓄的舶来美食。由于历史渊源,上海、江淮风俗对武汉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生煎包、烧麦、汽水包等,料理手法融入汉派特色后,不究原委的武汉人早已视为“自家特产”。
19、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迁都汉口,决定将武昌、汉口、汉阳合并为京兆区,重新取名为武汉。说起来,“武汉”这个名称还不到一百年。咦?好像漏了汉口的历史?
20、面窝,把江汉平原的籼稻用石磨推出天然沁甜的米浆,点轻微酵母,和入葱花,用本地特制容器(约4寸圆勺,中部略高,周圈成槽),师傅盛浆下油锅时会特意一拨,让中间无浆漏空。色至金黄起,米香四溢,周边浆厚而口感绵糯,中间浆薄而香脆,举目透光可见自然天成的雪绒松花纹路。
21、糊汤粉,另一道外地朋友鲜有耳闻的武汉绝味。运用能够代表“鱼米之乡”的典型食材,而武汉人在一碗米粉里下的功夫更超乎你的想象。糊汤粉的汤汁,是用两三寸长的野生小鲫鱼熬制成的,肉质密实、紧凑,味道异常鲜美。师傅往往是下午买回活蹦乱跳的小鲫鱼,然后将鱼剖洗干净,放在文火上,整整熬一个通宵。鱼肉熬得不见形,鱼骨几乎熬化了,鱼肉、鱼骨髓全融进了汤里。
22、武汉人吃汤面时,常配面窝,单食可口,蘸汤吸汁更是回味无穷!齐达内在役时,世人曰其为“地中海头”,而武汉人送他的绰号更加简洁亲切——面窝头。
23、汉口,还是一片不适宜城镇化居住的沼泽地,但商业的力量为她注入了超级城市的血清,沼泽并不是钱不能解决的问题,长堤街、汉口堡、张公堤,一圈圈变得更大的堤坝抬起一座中国名镇。“汉口用五百年掩盖武昌两千年的骄傲”,商业与权威,哪一种力量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在武汉的故事里找到了一个注脚。
24、中国有两处小吃都叫糯米鸡,广州糯米鸡属于粤式点心的一种,颇似粽子的变种,糯米包鸡肉,粽叶包糯米;武汉糯米鸡则是“无鸡”胜有鸡,香菇、五花肉、笋尖和香干切丁。
25、再将豆皮一切为师傅再使巧劲,再次翻转,米料着锅,哧油加温,焖制片刻,用小碟边缘划井字分成小份,出锅即成。形方而薄,色金而黄,味香而醉,糯米浸入多种荤素食材的汁液,又被蛋液浆皮包裹,啖下一口豆皮,味觉、营养、热量得到全方位的满足。
26、这道早点,在上海、广东乃至香港都有流传,上述地区称为秶(zī)饭,武汉人更加通俗——糯米包油条。蒸熟糯米平整摊开,匀撒白糖、芝麻等香甜佐料,包卷切段油条,武汉的作法与其他南派并无太大差异,只是,我们家的米好,浪呀嘛浪打浪~~~
27、楚人不服周,但武汉人服上海,民国时期有“上海起风,汉口下雨”的说法。上海是长江的出海口,是中国接入世界贸易的接口;武汉是长江内河的核心枢纽,前面已经详解了“九省通衢”的牛逼实力。从上海到武汉,连接起近代中国国内与国际贸易之间的主动脉。这就是为什么武汉小吃里有近一半源自海派、江淮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