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水浒传说说(精选22条)
看水浒传说说
1、据2006年的报道,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青海玉树牧民察瓦可用藏语说唱完整的《水浒传》——《白林雍出》(藏语意为长有莲花的水中的战争),虽然察瓦本人从未看过《水浒传》,但并不影响他对李逵、宋江等人物故事和英雄形象的驾驭。所以,无论英歌舞、秧歌、社火,还是藏族说唱艺人神秘的《白林雍出》,弘扬的都是中华文化,只要演绎者不忘侠义精神,赓续始终,何必区分地域,再分彼此。(看水浒传说说)。
2、年少时不懂侠义,读懂时已不再少年。现在看剧,显然《人物志水浒传》改编的剧情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且《水浒传》本身有不少小说家的理想化描写,是超脱了现实的。而且幼时只看到了热闹,那解其中艰难。
3、● 屈风,陕西澄城人,系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
4、我想,幼时认真读过《水浒传》,又敬佩其中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侠义精神的人,成年后做人做事都会多少受到这些影响吧。
5、我相信很多人在看水浒传的时候,都曾有过一个假设,如果宋江带领的梁山好汉没有选择招安,最后的结局会不会很吊炸天,那今天的神秘说说就为大家来解读这个我们心中的假设!
6、看着电视剧《人物志水浒传》,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网上购得邓敦伟的《水浒108将》两张画,圆了饥渴心情。画之所以分为两张,是作者依原著把108将按36天罡星,72地煞星分开绘制了。面对熟悉的画作,不禁想起披着被子一个一个揣摩水浒人物动作,默记人物绰号,神游水泊梁山的情景,一个小孩能长久专注于两幅画作,的确令人难忘。
7、微刊投稿邮箱:294207938@qq.com
8、上世纪八十年代热播山东电视台拍的祝延平主演的电视剧《武松》,趁着人气,山东电视台又陆续拍摄了《林冲》《鲁智深》《宋江》《李逵》等水浒人物系列剧,后来就顺势合为《人物志水浒传》,该剧是内地拍摄最早、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典名著,被央视转播过,其中的《武松》《宋江》等人物形象影响了一代人。这部剧中,有不少大家熟知的名演员,如央视版《三国演义》中饰演曹操的鲍国安,出演宋江;央视版《西游记》中饰演唐僧的徐少华,出演该剧《武松》中因赌钱被逐出家门的陈兴;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少林寺》中饰演王仁则的已故演员于承惠,在该剧《武松》中饰演反面角色张团练。
9、究竟是什么如此吸引我,我想就是《水浒传》所写的侠义精神。《水浒传》不仅讲的是兄弟情深,一诺千金,与朋友肝胆相照,更讲得是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路见不平一声吼”扶危济困,兼济苍生的凛然正气,与生俱来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忧国忧民思想。水浒侠义精神虽然没能像儒家思想那样形成系列的鸿篇巨制,但不能否认它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水浒侠义精神作为仁义礼智信的“义”的生动形象代表,已潜移默化于中国人的日常言行中了。
10、至今,我依然喜欢中西合璧式的健身练功,跑步、俯卧撑、腹肌轮掺杂八段锦、五禽戏,还酷爱冷兵器,深受水浒侠义精神之“尚武”的影响。记得一代伟人也是推崇强健身体的,他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讲过“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认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11、还记得过年回到陕西老家,给小朋友们卖弄过“拳脚”,其中的动作记忆犹新,但一直没想起出处。直到时隔30多年的今天,才知道这组拳脚大有出处,竟然是《人物志水浒传》剧中武松“亲传”,是武松充任张都监府幼儿教头时,给几个幼儿教练的招数。
12、●选稿杂志:(现代作家文学)杂志(河湟)杂志(作家文学)杂志(荒原春)杂志
13、近日偶尔翻短视频,也有与水浒侠义相关的收获。时将过节,南北各地多种传统节日文化表演扑面而来,尤其是已有400年历史的广东潮汕地区的“英歌舞”,演员队伍庞大,气势宏伟,兼具舞蹈与武术特征,具有一定的表演难度,可观性较强。尤其是男性演员动作雄壮有力,有气吞山河的气势,其中有和尚、头陀等扮相,似曾相识,后查阅资料,才知道“英歌舞”所扮演的人物就是“水浒108将”。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名天罡星,后棚72名地煞星,由入云龙公孙胜和鼓上蚤时迁扮相的2名演员在队列前指挥。视频中,扮演鼓上蚤时迁的“肥蛇”目前很火,其体型虽胖,但身形灵活,且本人的动作难度大,技巧性强,评论区观众对“肥蛇”的评价都比较高,对南方能保留如此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都给予正面评价,但也有个别人略有些酸意,认为水泊梁山地点在北方,水浒108将是北方英雄,这种高水平的节目不应该仅南方有。其实水浒108将中本来就有不少南方英雄,何况北方秧歌,陕西安塞威风锣鼓,包括青海本地的社火高跷也很出色,须知“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花满园”。
14、◆特约副主编兼评论嘉宾:王文琴 雷萍杨艳萍胡朝阳 乔宪俊梅常青马吉明 任永贵任剑锋邹朝霞 侯进元闫永红张永萍 (排名不分先后)
15、这期的神秘说说四大名著系列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期,尤其最后结尾的反问,更是发人深思!
16、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关侠义的文章篇目和英雄人物还有许多,之所以要说说水浒侠义,许是因为它刻在幼时的记忆太深刻了,其中饱含真诚、轻松、难舍……个中滋味,五味杂陈,恰如香港女歌手徐小凤的演唱的歌曲《顺流逆流》,里面那句“不知道在那天边可会有尽头,只知道逝去光阴不会再回头”吧。
17、本栏目主推原创功能,文责自负。谢绝一稿多投。
18、那时往往只看到宋江等主角的光鲜,一呼百应,散尽千金的风光,忽视了他们往往走不了几步就要掉进天灾人祸“坑”里,备受折磨,时常面临命悬一线得穷途末路。而且,彼时灾荒频频,饿殍遍野,救济一两个人可以,但遍地苦难百姓,再多的钱财怎救济得过来,挥金若土的“金”后续何来,不推翻蔡京、高俅之类败类组成的宋王朝,终究无法彻底改变穷苦人的悲惨命运。还有那筛几大碗酒,切三斤熟牛肉,痛快吃喝的场面也有些浮夸,虽然如今酒量好的人大有人在,但按现在50度左右的白酒度数,我想绝大多数人仍然喝不下武松的18碗酒。至于很多小店所谓的三斤熟牛肉,已有文章分析过,当时宋朝依然属于农耕社会,山东等剧情主要发生地耕牛受到保护,一般小店不大可能有大量牛肉可卖。而且,肉类品种繁多,英雄们也不一定非吃牛肉不可,也可能牛肉营养丰富,大快朵颐更能体现英雄气概,渲染气氛使然。当然,如果水浒英雄们行侠仗义到了青海牧区,本地牦牛肥美,足以供应吃喝,我想一餐可以不止切三斤牦牛肉吧。
19、大碗吃酒,大块吃肉,快意恩仇,片中的英雄豪气和酣畅厮杀场面,深深吸引了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金色河谷——青海同仁隆务河滩有大片滩涂湿地,上面绿树成荫,曲折隐蔽,就成了我们这些孩童周末演绎剧情的好去处。捡些趁手的树枝棍棒,分别装扮英雄人物和“官兵”,埋伏于浓密树后,一时间,呐喊声、厮杀声不断,玩得好不痛快。回到家中,睡前还不忘看看贴在卧室墙上的邓敦伟画作《水浒108将》,可谓痴迷到家了。
20、年少时,和大多数男孩一样,我也曾有过侠客梦。看完40集的山东版《人物志水浒传》,这梦变得清晰起来。
21、投稿邮箱:10252795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