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的说说(精选74条)

2023-12-07 09:38:00

汶川地震的说说

1、非常抱歉告诉各位,我们做过测试,现在国内正确使用灭火器的比例极低,每个人都能看到生活中身边有灭火器,这个工作做得已经非常好了,但是像在座假如有300人,我相信起码有250人不会在一分钟之内正确使用灭火器,那么灭火器有什么用?那么我们身边的灭火器有什么用?因为等到你6分钟才能用的时候,有可能你的生命都遭受危害了。(汶川地震的说说)。

2、第三句话,十年了,我们在整个灾难医学的发展和应急救援的发展方面,十年跟一年、两年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十年的时候一个重要的理念应该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有”,而要追求“好”了。

3、我觉得未来还应该进一步去扩宽,今天联盟的成立也代表着这些年来我们的思路。对灾难医学和应急救援来说,不是哪一个参与的部门或者机构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它必须是一个立体合作的大的联盟。

4、汶川大地震是中华民族的痛感,而正是这份痛感成为我们今天坐在这儿的一个目标,我们如何止痛,而且在未来不这么痛,这不也同样是我们的向导吗?我们是从疼痛处出发,在疼痛的引领下去进步。

5、512汶川大地震13周年,缅怀逝者,致敬重生,愿山河无恙,岁月皆安!

6、   “什么是生命至上?我认为不是1万人的生命至上,而是每一个人的生命至上,医学面临的永远是每一个人;医学之所以是医学,就是因为每一个个体千差万别,我发明了一句话叫大数据从不解决个体问题。

7、我们还有37万的汶川地震当中的受伤人员,所以告慰逝者、抚慰生者,为所有前行的人加油才是2018年5月12日这一天我们最该做的事情。

8、其实媒体人天然就跟灾难医学紧密捆绑在一起,我们是并肩作战的,想想看,在整个世界,哪一场重大灾难发生时,记者不是最先到场的人群呢?如果不是,也是之一。

9、望着昔日熟悉的校园,我的心里纵然有千言万语说不出来。

10、我认为现在的医学界有点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过于乐观了。医生开始依赖机器,的确机器做到了以前我们做不到的很多细枝末节的探测,我们开始依赖于大数据了,大数据的确可以总结出9%的大的概率。

11、每次涅槃重生,我们是压不垮的中国人。愿山河无恙,百姓安康,愿中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12、2018年5月5日,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常委、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出席开幕式并作演讲:

13、高科技的发展成为我们重要的帮手,人均预期寿命在快速地增长,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因此产生过分的乐观,它一定是我们大的帮忙,但是小部分要有一种警觉,这种警觉就是一种敬畏,疾病在不断地诞生,谁能告诉我,现在知道SARS是怎么一回事吗?

14、面对2018年5月12日最重要的纪念是两个,第一是缅怀逝者,甚至要带有一定程度的仰望和感恩逝者,因为他们护佑着生者,这是第一位的。

15、用什么面对汶川地震十周年?十年,我们不能满足于有,而要追求好;未来十年非常紧迫的任务,中国在应急救援和灾难医学发展方面要用高、精和世界一流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16、还有高科技,现在我们依赖于高科技,难道各位医生不会记得在2008年雨雪灾情的时候,整个郴州最后就剩下一个酒店有电,贵阳的医院遭受停电,突然发现我们的仪器全部电子化,人工的很多仪器早被扔掉了,但是在断电的情况下,电动的仪器怎么用呢?

17、同时,今天是5缅怀逝者,感恩我身在一个强大而温暖的中国,此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自尊、自强、自爱,自修,与善意同行。

18、因为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前提,当我们的卫计委已经更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我在今年两会直播当中一方面是欢迎,另一方面我也提出了一个不太一样的意见,我认为健康应该排在前面,应该是国家健康卫生委员会。

19、龙门山脉是青藏高原东前沿岷山山脉的一支余脉,位于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地质应力角逐的断裂带上。龙门山脉沿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呈东北-西南走向,连绵200多公里。

20、祭奠,只为告慰天堂的亲人、我们活得很好。祭奠,只为让自己明白、如水平静的生活下,我们始终没有彼此相忘。

21、中国军人从不后退!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感恩祖国,向人民子弟兵致敬。

22、时光如流水,原来已过去了13年,那一年的震撼仿佛还在眼前,希望我的祖国永远国泰民安!

23、时代的一粒尘,落下一个家庭身上就是一座山,逝去的人数不只是数字,是相同的灾难以同样的方式在一个人身上发生了这么多次。

24、我们经常是医生一年365天不分黑夜白天救出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是一场灾难、一场战争就可能使我们挽救回来的数字迅速被负数填平甚至超越它。我们每年救过来的人和战争中死亡的人数相比较,有时候让医生有无力感。所以安全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说到灾难救援和防震减灾等等一系列大词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到要有一个更安全的环境。

25、生死不离,生生不息,汶川,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26、他提到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有六句话想要与所有关心汶川、关心灾难医学的人谈一谈。

27、其实我还是稍微有一些担心,我不愿意看到我们以敲锣打鼓和非常反映成就的方式去面对汶川大地震的十周年。

28、笔者是汶川地震的经历者,并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后被评为先进个人(地市级),有资格说说汶川地震。

29、接下来六句话。第我们该用什么去面对汶川大地震的十周年?

30、语言上说的预防和做过演练的预防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亲眼在2007年在日本目睹了日本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如何在我们完全不通知他们,就摁响了火灾警报之后,他们有序地转移到学校的操场。

31、只要有痛感一切都好办,生命正是因为有痛感因此才可以让医生去奔向制止疼痛的目标,医生最怕的是没有痛感的人。当一个人真的没有痛感了,他受到的伤害可能是最大的,他是最危险的。

32、本文根据白岩松现场演讲整理,摘自《凤凰网》

33、同时,还应该照料好他们所有的家人,想想看,我们在大地震中遇难的人数接近7万,而失踪的人数接近2万,由此做乘法所得出他们的家属、亲人、朋友和同事该是一个怎样的数字?

34、缅怀5缅怀那年失去生命的人们,缅怀那些悲伤的岁月,愿一切安好。

35、 06——医生治疗第一位的不是技术是人文心

36、国际应急救援队在中国的陆续诞生,首先是提升了中国在应急救援方面的标准,我们现在已经用最高的标准开始完善自己的体系。未来可能会有第四支、第六支,包括国家级的几十支将来也都要向这个标准去靠拢。

37、医学的一个重要的使命是消除疼痛,因此疼痛是我们的目标,但是你们发现没有?对于所有的医学人来说疼痛也是向导,您最怕的病人就是说不清楚到底哪儿疼的人。

38、而医学同样是这个道理,郎景和院士和另一位协和的院士,两个人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都没有把一个女性术后的伤口愈合,按理说伤口愈合是太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这个女性拥有很多病的混杂,包括糖尿病等等,使她近一个月的时间伤口都无法愈合,大数据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大数据一定告诉你的是用什么药几天就可以痊愈拆线OK,但是他一个月都解决不了。

39、所以媒体人天然就是跟灾难医学紧密捆绑在一起,所以第二次学会我就开始参会,一直到现在,我觉得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

40、汶川大地震是所有中国人的痛感,但是别让这个痛感变成钝感,慢慢我们没感觉了,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疼,疼对医学来说太重要了。

41、学校的校舍必须是高质量的,居民的住所必须是高质量的,都要用8级以上的地震来衡量我们越来越高的建筑。我们周围都应该有应急避难所,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孩子在他的生命的成长历程当中都要去做各种应急演练,包括生命的一些灾难预防常识。

42、第五句话,当我们要在灾难医学整个前进的时候,我们的心态必须要建一个底线,这些年很少人提了,我认为我们要有一种敬畏,我们千万不要在科技和医学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拥有了膨胀的自我感。

43、所以我们要做大量的工作,要使军人和医生成为最后被使用的力量而不是最先,所以这也是我今天很高兴地看到四川有政府的负责人,包括卫健委的负责人等等都出现在现场,这是我去年年会上就在提的灾难医学的论坛应该有政府的人出现。甚至应该哪年有一次专门的论坛,就是形成一种政府和医学医者之间的对话,这样的话才会让医者的无力感大为减弱,成为最后被使用的力量。

44、我认为在20年的时候就不再是满足于有或者是好了,应该满足于高和精和绝对的国际一流。做不到这一点,是与中国这个国家前进的脚步不配套的,也与“多难兴邦”——十年前写在黑板上的那四个字是不配套的。

45、第汶川地震,准确应该说是“龙门山脉地震”。

46、第二我觉得就是类似像今天这样的论坛一样的活动,也就是我们必须要用改变、进步和保护更多人的安全感去面对这一个十周年的日子。我觉得它不是彩旗飘扬的时刻,不是敲锣打鼓的时刻。

47、第四句话,在谈到灾难救援和灾难医学的发展的时候,我必须要说一句话,我认为军人和医生应该是最后才被使用的力量,只要他们是我们任何一场灾难最先被使用的力量,依然说明我们常态的灾难应急和救援还有很多的问题。

48、第汶川地震发生在中午14时28分,人们有规避的条件反射时间,这是导致伤亡减少的次要(也是重要)原因。

49、512大地震十三周年,胡主席在汶川地震灾区含泪振臂高呼,“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13年后看汶川,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50、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应该达到这种国际标准的救援队可不是一个个位数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也许将来不一定经过世卫组织的认定,但是我们起码要达到甚至高于这个标准。所以在我看来,这几天和未来一段日子要对华西进行的评估,标准才是最重要的。

51、汶川地震虽异常强烈,但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远比唐山地震小。这是因为

52、纪念汶川地震的同时,今天也致敬护士天使们,你们辛苦了。

53、今天凌晨我刚到成都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世卫组织马上要对中国的第三支国际应急队,也就是华西来进行评估,中国的第一支国际应急救援队是在中民这儿,我相信华西的国际应急救援队,一定能通过世卫组织的评估,从而成为中国的第三支国际应急的救援队。

54、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55、比如可能在直播过程中很短时间就需要王立祥教授要有一个像顺口溜一样的急救常识,更不要说15年前SARS的时候,我们的栏目第一个采访的就是钟南山院士。

56、抹去的是时间,抹不去的是伤痛,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57、最后一句话,一个建议,我希望下一届或者下下一届灾难医学的论坛,专门做一届《我的失败案例》。

58、可能接下来直播的时候又会收到一个短信,又是医生告诉我的,要为救出来的伤员遮住眼睛,现在这已经是咱们的常态了……

59、中国,听着这个名字就足够感动;中国,念着这个名字就充满力量!

60、我们的政策难道不是防灾排第一位吗?减灾排第二位吗?救灾是最后一位,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顺序,用我这个大白话来说一下,很简单就是要让军人和医生成为最后被使用的力量,这个社会就健康了、正常了,安全感就更多了。

61、所以我和所有灾难医学分会的同仁应该明白,连好都即将要成为过去,未来十年非常紧迫的任务,中国在应急救援和灾难医学发展方面要用高、精和世界一流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62、它发生在华北平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瞬间摧毁了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而且时间发生在深夜3时52分,正是人们熟睡的时间段,灾难突然降临,有24万人失去了生命。

63、而这需要整个社会包括政府主导下去做大量的工作,把安全、常识、预防等等很多工作做在最前面,必须要通过教育来做,要成为所有孩子生命成长历程中最初的几堂课之一。

64、汶川0级大地震威力更大,波及到半个中国,震中在西南的四川,而东北辽宁,东南香港均有震感。

65、很巧也是必然,2007年我做《岩松看日本》的时候,专门拿出了半个小时时间去做日本的减灾防灾,包括地震和火灾,没想到一年后在汶川地震时,这个节目多次又被播出,我并不感到骄傲,所有媒体人都应该拥有天气预报的一种功能,你要预感到未来有可能发生什么。

66、不是每一个人都在说你看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做多少事情都是应该的,生命回不来了。我觉得像今天这样的活动是十年该有的一个活动。

67、过往不可追,守护好眼前人,珍惜现在幸福的每一刻。

68、开始不断地有新词冒出来,什么埃多拉病毒、H7N1流感等等,未来新奇的流感等还会有……技术越进步,过去我们不了解的未知越会以显现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既把病人当作老师,大自然更是我们的老师,不要认为我们能够超越很多东西。更何况现代化的AB面,带来A面好,优点,一定会带来B面很多的挑战。

69、我们国内的其他的应急救援也要拿这个标准反过来要求自己,就像饭店四星级、五星级,它首先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舒适程度,而是标准。由这一个小细节也在提醒我们,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已经到达了十年了,我们不是2010年、2012年,十年的时候就已经不能满足于有。

70、我个人认为现代化会必然带来现代化的灾难。日本的复合型的灾难就证明了这一点,他把地震、海啸和核泄漏捆绑在一起,请问在100年前你回想到会有这样的灾难吗?而它的救援谈何容易?50公里的警戒区,这跟我们过去的概念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71、我们的第一本灾难医学的书籍是出版在2009年就是汶川大地震之后,是王一镗教授(包括刘中民教授),这不也是在疼痛向导之下有的第一本奠基之作吗?然后才有了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看到了进步、改变和更多的人开始拥有安全感。走在中国很多城市大街小巷你变得更容易看到“应急避难所”这五个字。

72、据08年汶川地震,13年了,我们见证了废墟上的重新站立,也见证了中国力量勇毅前行。今天,缅怀逝者,祝福汶川!

73、包括我们的这种学术论坛,再该探讨的也不应该是最基本的一些理念了,而应该是向好去发展,那在十年的关口我们就要去思考未来十年灾难医学分会关注的重点是什么?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汶川地震说说(精选29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