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笋丰收说说(精选46条)

2023-12-10 12:39:04

晒笋丰收说说

1、笑笑竹笋妹:原名徐少妹,80后女子,爱生活,爱思考,爱教育,爱文学。毕业于古老的韩山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是一名普通的乡镇语文教师。她相信奋斗中的自己是最美好的,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美好,可以传递力量,创造魅力。她相信文字的力量,努力耕耘,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转载请授权。

2、埔田竹笋盛产于夏秋之际,最佳食用时间是阳历七月份到十月份,主要就是因为夏天雷阵雨频繁,雨水充沛,真正的午后春笋遍地生。这时候的竹笋无论是山上的,还是田园里的,无一例外地都非常好吃,跟所有的应季果蔬新鲜甜美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每年夏天,总是埔田最热闹的季节。从埔田高速路口到镇中心大圆,大概有两三公里,这一带道路的两边,几乎都是大大小小的高档的低端的密密麻麻的各种竹笋料理店。去年夏天,我曾经做过粗略地统计,不下于50家竹笋料理店。这还不包括今年新开张的,也不包括各个村子里巷子里有名气或是没有名气的店铺。

3、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埔田人,经常有人问我,埔田竹笋料理哪一家饭店比较好吃。其实,竹笋料理是非常容易上手的,完全地亲民接地气,即使不会做菜的人,只要食材新鲜稚嫩,照样做得好吃。所以,你应该听出端倪了,没错,竹笋料理讲究的就是新鲜稚嫩,只要保证这一点,怎么做怎么好吃,大家完全可以毫无顾虑地前来享受这一山中美味。当然,门前冷落的饭店大家就还是少进为妙,因为竹笋讲究实效,如果哪家饭店生意有限,竹笋隔了夜,那就变苦了,变硬了,就吃不到预期的理想美味了。这时候,宁愿等等,也不要贪图快捷。本人建议被竹笋迷得不要不要的人们可以尝试全笋宴。顾名思义,就是所有的菜,全部都是用竹笋做主要食材的,包你吃得过瘾,绝无缺憾。全笋宴是最近两三年才推出来的菜谱,据说非常受欢迎,现在大大小小的饭店都可以提供这一消费服务。

4、先说说这毛竹。毛竹又名楠竹,毛竹长得高大而粗壮,十米见长,海碗口粗细。因为竹纤维质地坚硬又柔韧性好,很是特殊,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具编织材料,所以也大量种植于伍桥各处。毛竹的笋按季节来说分为两种,春笋和冬笋。(晒笋丰收说说)。

5、每一次回小山村,总会听到一些老人逝去的消息,顷刻会升腾起一种莫名的惆怅,叹小时候烙下的那些长者的印象,再也无缘复核的机会。可以预见,再过二十年三十年,这个小山村恐难再见到屋顶的那一缕缕炊烟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翻新老房子者竟然乐此不彼,举目而望,有改建成别墅式的新房,也有保留传统格式的楼房。从山上俯瞰,一大片的屋顶已铺成绿色新瓦。这其中有子女们出钱,把老房子翻修一新供父母居住的,也有从城里专门回来翻修房子做“走读生”的,双休与节假日回老家度假,享受城市与乡村的两栖生活。

6、水竹也产笋,产的笋在伍桥叫做“毛笋子”。“毛”在伍桥有“小”的意思,因此毛笋说的就是这种水竹产的小笋。水竹更多生于河溪旁,在其他地方也能成活。水竹在伍桥也很多,却完全是野生在各处,居然却也分布得越来越广。水竹是一种两米来高,毛笔粗细的小竹种。产的笋也如毛笔般大小,这大概也是“毛笋子”取名的原因之一吧。毛笋在钻入水竹林子底部才能找到。有这身材的优势,小孩拨毛笋子往往也比大人更得心应手。因此拨毛笋子也是伍桥孩童们熟悉的趣味劳动之一。拨上一碗毛笋子,带回家炒上些酸菜或鸡蛋,鲜香无比。如果拨得毛笋子多了,也可以晒干做笋丝干,留着日后再吃。

7、只要是竹笋季节,不管是面对前来的客人,还是外出拜访的埔田人,他们绝大多数时候是都会以竹笋为礼物;如果没有新鲜竹笋,就以竹笋干代替,总之,埔田人交友,会客,出门,没有竹笋是说不过去的。万一你的手信不是竹笋,人们甚至还会怀疑你到底是不是正宗的地道的埔田人。说来也奇怪,不是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吗?在我有限的三十多年的生涯里,我还真的没有碰见过不喜欢埔田竹笋料理的人们。周围的人们,总是一提起竹笋料理,就神思飞扬,遐想万千,口水犹如揭西黄满祭瀑布之水滔滔不绝,不绝如缕。对于吃货来说,与其说盼望冬天结束,夏天来临,不如说,夏天来临,竹笋季节到。本来广东就没有明显的春秋季节,都是悬崖断层式地从冬天到夏天,从夏天到冬天。冬天走了,竹笋还会远吗?

8、埔田竹笋以及各种竹笋料理,在潮汕大地,在资深吃货那里,如雷贯耳,人间美味,胜似活神仙,如果由苏子来写的话应该是:“日吃竹笋炒煮蒸,不辞长做埔田人。”

9、 竹笋的口感鲜嫩爽口,营养丰富,是健康美食中的佼佼者。

10、 对于埔田竹笋料理爱罢不能,魂牵梦绕的人们来说,其实不只是夏秋季节可以吃到甜美滑脆的竹笋,其实一年四季都可以。为什么呢?原来聪明勤劳的埔田人们把新鲜竹笋高温晒制成竹笋干,这样就耐贮藏,就可以一年四季满足你的味蕾了。竹笋干,就是笋农们把新鲜竹笋最嫩的地方,其实也就是一块竹笋的心脏部分,切片切丝,高温蒸煮,薄薄地披开,还得不时地翻转,经烈日暴晒而制成。更完整一点来说,竹笋料理和竹笋干成为了埔田的名片,通行证。一斤竹笋干大概也就是六七十块钱,价钱跟当年的气候,收成有密切关系,即使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最近几年也没有听说过一斤超过100块的,价钱相对稳定。一般是春节前比较多,春节后基本短缺。竹笋干现在成了邻近城市送礼的佳品,可是你们知道它们怎么晒制出来吗?

11、山里乡村除了负氧离子极高的清醒空气以外,城里人更喜山里的水。叮叮咚咚的山泉水顺势而泻,哗哗作响的小溪水清澈见底,滔一碗冷水饮之,渗冷到心底还有甜甜的后味,用冷水洗洗手顿觉一身轻松。以前我们家的水是用毛竹筒从屋后山涧中引来的清泉,一年四季长流水,在灶间的后门外放一只水缸,任其哗哗地流淌,所谓真正的“自来水”。后来,农村学城市样,土法上马,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筑一个水池,用管子铺到灶边水缸上,笼头一拧,吃上了自来水,本质上还是原来的水质,只是有时候多了管子中生锈的杂质。现在呢?统一由自来水厂供水,山里人吃着“逆流水”,政策到是优惠,据说每户每月有几吨水是免费的。不过我还是忘不了那竹筒引来的“自来水”味道。

12、三月的燕子没有回来,四月的杏花没有盛开,村后的斜坡上不见了牛羊,樟树下的老井没人打水,夜幕下的老屋不透光亮,夜晚的路灯下没有了斜影,喜蛋终于随着堂兄出去打工了……盘坐在门前太师椅上的太婆说,我们的小山村瘦了!

13、毛竹的春笋萌发于三四月份的雨水季节,竹子的生命力很强,靠着根茎长笋的方式,大量扩张着它的领地。我家那两三百根竹子的小竹林,居然只是三十年前移栽过来的两根母竹靠着笋生而发展出来的。外表看来这竹是单根竖立着,互不相干,其实地底下可能竹根完全相连,所有竹根盘结一片。采摘些春笋,直接炒来吃或是做成明笋烟笋来保存。留住些可以成材的竹笋,让它继续长成竹子,繁衍生息。

14、立夏早就已经来了,也就是说,夏天早就已经来临了,那些爱好埔田竹笋料理的人们也早已经按耐不住想要尝鲜的砰砰直跳的小心脏了。没错,夏天到,竹笋到,吃货的美妙季节又一次如期而至。

15、如果选择用火焙干,也就有了股特有的火烟香味,这时的笋又称之为"烟笋"。天气多雨难晒时,也多选择这种制作方式。而有些人恰恰就是为了增加这别样的烟熏味,特意用火焙烟熏方式来制作"烟笋"。"烟笋烧肉"是道很有名的赣菜,干烟笋水发后切片,肉切块红烧,再搭配上本地特产的红辣椒干,一道美食便成了。烟笋爽口嫩滑,又充分吸收了红烧肉块的汁水,再上本身的烟香味,又流进了些许的辣汁,却是诱人啊,滋味甚妙!

16、 竹笋烹制的方式多样,炒、煮、蒸、炸等等方式都能展现其口感和美味。

17、 竹笋色泽洁白,质地细嫩,口感鲜美,是春天里的一道美味佳肴。

18、平常偶尔回老家,最深的印象便是静的可以听到心跳声,田间地头几乎见不到人影。这是一个会稽山尾部的村庄,也是舜水的源头之可以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村底有一条岭,岭的背面叫张蒋村,村中多姓张,而我们村的下面叫赵岙村,也是多姓张,恰恰我们这个叫张湾的小村庄大多姓孙。所以有个说法,张湾人不姓张,赵岙人不姓赵,唯有张蒋村的村名与姓氏名副其实。

19、我向原来的岭顶爬去,旧貌已不再,两边山坡下,一条平坦的公路伸向远方。北面是张蒋与舒村两个村,再北就是嵊州三界镇的蒋岸桥村,是一个有名的农产品集散地,早年的时候,每逢年过节我们都要去蒋岸桥赶集。前几年正在建造的杭绍台三界高铁站指日可待,我们去高铁站最多也就二三十分钟的车程。此前真是不敢想象,一个山旯里的小山村乘坐高铁那么方便。

20、竹在地球上的历史,可谓相当悠久。而竹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更是深入人心。如果要说竹,必是千言万语也难述一二。所以呢,我只能稍微简单些介绍这伍桥的竹与竹笋。

21、春笋直接炒着吃,也需要些技巧,大火猛炒一翻,方能去除其中的麻味,然后尽得香甜爽口。鲜的春笋一般以刚出土一点,地表上只冒了个尖的才更好吃些。而做成了烟笋或明笋之后,却丝毫不用担心了这一点。将春笋剥壳,用大锅逐个煮熟,压扁成型。压制这熟后的春笋,可不容易。需要堆上几百斤的重物,方能挤干水份,也成形的漂亮。伍桥人有时就是用木板夹层中放上煮熟后的春笋,上面用盖房用的花岗麻条石,逐条抬上去,堆个两三百斤重石,来压出水份,压制成形。约三五天后,取出晒干或用焙干。直接晒干的笋,称之为“明笋”。明笋这个词,其实存在了很多年,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菜部》上就有记载。尽管“明笋”这个词汇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了,但伍桥的"明笋",也称呼了千百年吧。得晒个十天半月,明笋才完全干透,这才可以收下保存,一道别样的乡间味道便可做得了。

22、 竹笋似乎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份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23、除了味道清香,口感滑脆之外,埔田竹笋的料理也丰富多样,完全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体需求。竹笋可以炒,可以煮,可以煲,可以蒸,总之,只要你想得到,各种烹饪方式都可以,而且味道口感依然纯正。我常常在想,竹子为什么是四大君子之应该就是它正直,坚忍不拔了,这种品质也体现在它的果实上,竹笋的口感和味道不会被其他辅助的料理材料改变,相反,其他东西因为跟竹笋一起料理,口感和味道有了前所未有的发挥。比如,鸭肉竹笋汤,就比其他任何鸭肉汤来得鲜甜清香。所以,经常听到各种版本的痴迷埔田竹笋的走火入魔的人们的轶事。我高中同学的姐姐,埔田竹笋料理的骨灰级粉丝,家住深圳龙岗,每年夏天,时不时地,于平时周末或是节假日之际,总是风尘仆仆地特意开着三个多小时的高速来埔田吃各种竹笋料理。每次有亲朋好友要上深圳,她也总是一再恳请他们想办法给她带去一两块新鲜竹笋;要是人们哪一次办不到,她就会怅恨久之,祥林搜一般,不断地重复地念念叨叨:“多好的机会啊!多可惜啊!都来这么一趟了,还不能让我如愿!”痴怨的模样让前往的亲朋好友有点难堪,有点愧疚,有点于心不忍。人家要的也不是洋酒,也不是翡翠,就是一两块埔田竹笋,你居然连这个小小的要求都办不到,太不应该了。于是下次肯定会想方设法给她弄到,否则无颜见人。其实像我同学姐姐这种痴迷竹笋的人听说还不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痴迷的事物与方式,而痴迷埔田竹笋的人儿总是会让我心潮澎湃,心思荡漾,感激不已。

24、伍桥的竹,大约有这种几种,毛竹,水竹,油竹。而产笋的竹,一般是毛竹与水竹。油竹的笋,一般带有苦麻味,伍桥人是不吃的,山中也少见这种油竹。伍桥更常见的竹子,便是毛竹与水竹。

25、 竹笋是美食中的一道佳肴,不仅口感鲜美,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26、站在岭间,回望自己的小山村,掩映在碧绿的竹林丛中。目到之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竹林,远处层层叠叠,起伏跌宕,与五百岗山峦相连;近处竹叶婆娑,沙沙作响,环抱着一户户农家。以前对这景色总是熟视无睹,见怪不怪,此刻竟然为之感动,感悟自然之美是那么的有魅力。城里人为什么喜欢到竹林里走走,大概就是“养眼”吧!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人自然就飘了起来。今年是毛笋的大年,走进竹林,到处是高低不一的毛笋。物以稀为贵,竹笋丰收,然而价格就下跌了。农林牧副渔就这怪圈,吃亏的始终是一线的生产劳动者。他们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到手的钱去掉成本已然所剩无几。笋农们靠的是智慧,与自己商量,把笋晒成笋干或做成笋煮干菜。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门前到处都是“春晒”,用俺制的咸芥菜与毛笋煮熟后在太阳下晒干后储藏起来,出售或待日后再吃,可以烧肉,可以放汤,可以与一切瓜豆类蔬菜烧着吃,味道是非常的鲜美与醇香,对调理肠胃系统有很大的帮助。上海人特别喜欢吃,每次来绍兴总要带一些绍兴笋煮干菜回去。有人把绍兴的霉干菜与山里人的笋煮干菜混为一说,其实不然,两者在材料与制作上是有本质的区别,笋煮干菜是没有那种“霉”味。

27、 竹笋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烹饪后不仅味美可口,还能滋补身体。

28、 竹笋质地细嫩,味道清爽,是厨师们经常选用的食材之也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

29、这个清明节回去,最大的感受是交通越来越便利了。一大早,从绍兴城南上高速走杭绍台到车头互通下,再一路的乌黑油路,五十分钟时间就到了老家村里,眼前为之一亮的是村前那条路的变化。小时候,那是一条拾级石块路,后来修成了机耕路,再后来改成了简易公路。每一次回去,停车、让道都成了烦恼的事情。从前年开始,当地对这条路又进行了扩建,重新铺设了水泥路面,停车与让车条件得到了改善。更为可喜的是与邻村张蒋村的连接公路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只缺铺设水泥路面的最后一道工程。以前,两个村的联系靠的是一条张湾岭,爬上爬下,非常吃力。早年的时候,张蒋村的人到孙岙挑米之类的都要通过这条山岭,而我们村里的人去嵊州蒋岸桥赶集也必须翻过这座山岭。愚公移山的故事直到今天在这里成为了现实,一条银蛇般的盘山公路展现在我们面前。

30、竹林的东边有一群小竹笋在钻呀,钻呀,用力钻呀,怎麽也钻不上来。原来,有一块大石头,像大黑熊一样压在地上。“哎呀,这可怎麽办呢?”小竹笋们着急的喊,“大石头,你醒醒,你醒醒啊,给我们挪一下地方,让我们钻出来,好吗?”大石头没有回答,仍在呼呼大睡。它们喊了一遍又一遍,大石头依然不理不睬。一个小竹笋说:“让我来把他推醒吧。”

31、由于竹笋一隔夜,味道就不够鲜美,严重影响口感,笋农们为确保竹笋品质,在收获竹笋的夏秋季节,一般都是天未亮就起床挖撬竹笋,到天亮时基本挖好,然后一块一块地装上车,把食笋(直接剥壳就可以食用的竹笋)卖到菜市场,把罐笋(剥壳去目后,取心脏部分切片切丝晒制成竹笋干)运回家中,准备晒制竹笋干。家里如有十来亩地,到了竹笋旺季,一天大概可以收成罐笋一千斤左右。我们知道,竹笋是埋在泥土里的,普通的罐笋一块大约30斤,特大块甚至可以达到一百来斤!收获竹笋要挖撬,光是挖撬这千斤竹笋,就使得笋农们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几乎要累倒在地。可是,不能停下来。可能是吃苦耐劳惯了吧?可能是丰收喜悦的带动?可能是勤劳致富梦想的诱惑?他们往往是稍作休息,就开始下一道工序:剥壳。没有任何一步到位的省力的先进的辅助机器,用刀子切一个开口,一层一层地剥开,去壳,直至心脏部分。这是非常挑战体力的活儿,女性一般没有办法坚持一个上午。我曾经问我一位晒制竹笋干的亲戚:“手麻吗?手僵硬吗?”他恶狠狠地甩出一句话:“费话!”可是随即又埋头苦干了。我实在不能想象,那么辛苦,那么劳累,一天下来甚至腰都没有办法伸直了,还怎么坚持?可是第二天,第三天,整个竹笋旺季,每年如是,他们都坚持了下来。他后来轻描淡写地补充说:“没有感觉了,就习惯了!”可是,你以为这就告一段落吗?还要切片。虽然切片现在有专门的机器,但是要下锅蒸煮,火候合适就要捞起来,薄薄地披开晾晒。大夏天的,本来天地就像一个硕大的蒸笼,让人汗流如注。那一锅锅热气升腾的熟竹笋,必须把它们披开晾晒,不是一般的烫手,不是一般的烘烤。如果天公作美,烈日当空照,那还好,不用经常翻动。夏天一般就是这样。可是到了秋天,由于太阳已经没有那么猛烈了,偶尔还下下雨,就特别麻烦。不仅要经常翻动,还要注意不能淋到一点点雨;一旦淋到雨,熟竹笋片就会发黑,甚至发霉,根本卖不出。这对笋农们来说,是不小的损失。当然,最大的损失是,自家的罐笋都晒制成了竹笋干,可是没有人购买,到了第二年清明节左右,人家又开始吃新鲜竹笋了,那么竹笋干就完全没有市场了。这一年春节,生活可能就没有着落了。这在五六年前,是经常有的事情,那时候,竹笋还没有真正走出埔田,竹笋还没有成为埔田农民的福音。后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更加快捷,竹笋才真正走出了埔田。

32、我的房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造的,那时的格式无非就是加了个前走廊而已,开始以水泥建筑为主体,但历经风霜雨雪,已呈老态龙钟的形象了,是到了该维修的时候,但我始终下不了决心,一直犹豫着。从人们的闲聊中得知,村里还有不少已经在城里居住的人打算回来翻修房子。我想理由大概是一恋祖地祖屋,忘不了的情怀;二喜乡村生活,毕竟绿色生态是人们所向往的。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一切,有了这个能力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真心希望看到这个小山村像绍兴平原那些新农村一样,房子都是簇新簇新的。

33、说着,就用又尖又硬的脑袋去刺大石头的背。大石头觉得背痒痒的,极不情愿的张开眼,一看,是一群小竹笋。它气呼呼的说:“原来是你们这群小家伙,要麽,乖乖呆在下面,要麽,从我身边绕过去,要我挪地方,没门儿!”小竹笋们只好低下头,弯下腰,从大石头身边挤过去,使劲钻出了地面。一个个长得歪歪扭扭,瘦不拉叽的。只有一个小竹笋没有被困难吓倒,它依然用尖尖的脑袋顶着大石头。一天,两天,三天……小竹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它没有低头,没有弯腰,它在默默积蓄力量。

34、绕过一片又一片的竹林,穿过一个又一个茶园,又是一片竹林下的茶园,这个地方叫里马面,从地形上看似乎有点像“马面”。这里安息着我的爷爷与太爷爷,土改前这林子和茶山是我们祖上的土地。正在采茶的老妇女主任与我攀谈起来,回忆起在生产队时曾经在此采过几年的茶叶。那时候母亲每年的春天带我们上山采茶挣一点工分,起早摸黑,风吹日晒,那种艰辛的记忆至今犹在眼前。如今这老主任家的茶园经营得有条不紊,一行一行,蓬蓬葱葱,似一个个馒头般的形状惹人喜欢。但整个村里的茶山已经荒芜了一大片,过去开垦荒山种茶培育出来的茶园如今有许多成了混竹林,正如老年人所说,当年开辟到顶岗,如今荒芜到山脚。

35、 没有亲眼看到,你是不会知道晒制竹笋干的艰辛的。大概三四十斤新鲜竹笋才能晒制1斤竹笋干,晒制100斤竹笋干就大约需要三四千斤新鲜竹笋。在埔田,晒制竹笋干基本上都是夫妻作坊。一对夫妻从早忙到晚最多能够晒制30斤竹笋干,也许我们从数字上还感受不到汗水的艰辛,体力的透支。接下来,我们必须具体说说笋农一天的活动过程。

36、 竹笋清爽可口,入口鲜嫩多汁,令人回味无穷。

37、我们村里原来有八十多户人家,三百余人口。以前集体生产的时候,依靠茶叶与竹制品加工,集体收益颇丰,社员的报酬在方圆之地算是最高的,一个正劳力一年可以有近三百元的收入,这在当年的物价水平下,已经是让邻村羡慕了,同时也得到了周边村里姑娘的青睐。村庄与村里的人就像庄稼一样,跟着季节的脚步,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在阳光雨露下生长。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村里的人们渐渐外出了,有走南闯北的五匠,有乡镇企业上班的,有大中专毕业留在外地工作的……应了谚语“人挪活”的定律,人们纷纷外出闯世界。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城里有了房子,有许多举家迁到了城里居住,但偏偏有一些不愿与子女待在城里享福的老人钟情于老家,种些瓜果蔬菜,山上挖挖笋,茶园采采茶,三两老人坐在一起扯扯老天,过着一种乡野的桃源生活,等待着儿孙们在节假日回来。

38、 竹笋一根一根的,洁白柔嫩,让人感觉它们是来自竹林深处的美味。

39、竹笋是埔田的皇牌,促使埔田经济突飞猛进,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在埔田,不管是那个村庄,即使是像金东岭,贞祥坑那样偏僻的小乡村,也都是相对宽敞的水泥路。埔田的道路四通八达,俗话说,路通财通,确实非常符合逻辑。正是因为道路平坦通畅,人们更加乐意来埔田吃竹笋,买竹笋。以前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我想这条巷子如果太羊肠小道的话,多少还是会让人扫兴的。就比如我们有一次去隔壁镇的一家非常有名的农庄吃荔枝炭烧鹅,东西确实不错,但那路实在是让人不想再走第二次,那路不仅颠簸弯曲,而且窄逼,根本没有办法避让和调头。回想起来,都不仅浑身冒冷汗,后怕不已。我们出门寻找美食,是为了愉悦生活,提高幸福感,而不是为了寻幽探险。担惊受怕的时间长了,胃口都没有了。人间美味何其多,完全没有必要那么提心吊胆,把吃货的美妙心情都破坏了。客观来说,埔田在道路等方面的配套实施还是完善得相当及时,相当到位的。竹笋成就了埔田,现在的埔田再也不是以前的穷乡僻壤,现在的埔田街道林立,坦荡如砥,晚上灯火通明,热闹但不喧嚣。总之,自从江泽民主席1995年视察了埔田竹笋种植基地后,埔田作为名符其实的“竹笋之乡”更加美名远扬了。哪个埔田人地里没有几株竹笋?即使真的没有,全家务工或是经商,田园荒废,他的兄弟姐妹,最不济他的姑姨舅丈肯定会有。只要你人来到埔田,完全不用担心吃不到比新闻还讲究时效的新鲜的竹笋。不仅如此,依依惜别之际,埔田人还会送上沉甸甸的厚礼,倒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包包化妆品,而是刚刚挖撬出来的一块块竹笋。人们常说,礼轻情意重,但是埔田竹笋的密度大,水分多,一块普通的竹笋通常都要五六斤,一般送礼都要好事成双,也就是说至少要十多斤,所以,这绝对不是轻飘飘的礼物,这绝对是就地取材的沉甸甸的饱含深情厚谊的礼物。

40、竹笋料理之所以如此勾魂摄魄,跟它本身的香甜滑脆是不可分割的。竹笋甜而不腻,脆而不干,味道,口感都是一流的。但凡对美食有一点爱好追求的人,只要吃过,就肯定念念不忘。如果想一饱口福时不能立马梦想成真,也就只有“优哉游哉,辗转反侧”了,不是单相思胜似单相思。世间有千千万万种求之不得的苦楚与折磨,想吃埔田竹笋但是却不能够得到应该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

41、从老家搬出来算来已经有三十年了,早年父亲在的时候,还隔三差五的回去。后来父亲走了,兄弟姐妹们也陆续搬迁到外地居住,渐渐的回去就少了,但是,那一片记忆依然没有淡去。与所有在外的乡人一样,回老家的时间大多定格在每年的清明节。这一天,在外的老老少少成群结队的回到村里祭祖上坟,操场上、公路边都停满了汽车,山上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人们打着招呼,互相递上一根烟,攀谈着彼此。这场面一定比春节还热闹,只是到了清明节的傍晚,山村仍然回归到一片沉寂之中。

42、宁静的山村,陈旧的老屋被不断翻建,房子越来越新,道路越来越宽,那林越来越茂,那竹越来越秀,那溪水越来越清,但人是越来越少,地是越来越荒。农民常说人勤地肥,少了人,闲了地。而中年人说,种地少了组织,产业缺乏活力,我们唯有去外面打拼。妇女们说,找个能上班的地方不容易,夫唱妇随难留乡。年轻人说,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家乡要怎么样才能吸引我?我们的心中没有底。如今人烟稀少的小山村,水土的涵养到是越来越好了,但一片沉寂的山村如何复活迎来新的蝶变,越来越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结。

43、现在,竹笋干以它自身不可取代的美味,特有的经济环保和绿色健康,已经成为潮汕地区人们送礼的佳品。现在笋农们再也不用担心销路了,再也不用担心积压了,他们可以安心放心舒心地过个好年了。

44、 竹笋独特的清香味道,配合着煮熟后的柔嫩口感,让人无法抗拒。

45、冬笋是毛竹的又一大瑰宝。冬天的笋,一般深埋于根部,需要有技术的人,带上特制的锄笋工具,方能挖到。这挖冬笋,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挖得到。看竹叶,辨竹色,认竹龄,方知哪的毛竹冬笋较多。一般两三年龄的毛竹最产冬笋,顺着一根主根挖下去,有时能见到好几只笋。冬笋也不是每年都会丰收,“挖笋界”有着“一年丰年,一年败年”的说法。就是说冬笋每隔一年才能大丰收。我们如果去菜场或超市买冬笋时,也能发现这规律。丰收与败年,冬笋的价格相差一倍。冬笋在伍桥的吃法有很多,冬笋炒腊肉,香菇冬笋丝,等等。冬笋最有伍桥特色的做法,就是放入伍桥老式烧木炭的铜火锅中,炖上鸡汤,那滋味别提有多香。冬日里的铜火锅中,捞出那一段段饱入鸡汤汁的冬笋丝,回味无穷啊。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晒素颜的说说(精选22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