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生病的说说(精选75条)

2024-01-04 08:26:22

冬天生病的说说

1、    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目前“三伏贴”主要用于治疗中医辨证为虚寒的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患者,以及怕冷、怕风、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胀,胃酸,胃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骨关节疾病(痹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老寒腿等。还有小儿、妇科等疾病。

2、咳喘病位在肺,治疗时选穴较为灵活,既可采用固定配穴,也可根据证型辨证选穴。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天突、膻中、大椎等。肺俞能宣发太阳经气,祛邪外出,同时补益肺气;天突能降逆平喘止哮;膻中为气之会穴,宽胸理气、舒展气机;大椎穴能扶正祛邪。

3、   小儿疾病,如小儿哮喘、变应性咳嗽、鼻炎;(冬天生病的说说)。

4、冬病夏治须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疗效。需要注意:远离空调;少吃冷饮;睡眠充足;情绪乐观;适度锻炼。此外还要注意遵守固定疗程。三伏贴一般需连续3年为一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才会更好。

5、头 伏: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10天,

6、    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正气虚弱,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体内凝寒之气处于相对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的中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一体,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或祛除体外,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

7、据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我院开始对200余位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者进行跟踪回访调研,其中130多位坚持了三年治疗,总计162位患者自觉有效,且病情减轻,10多位老患者反映哮喘等咳嗽症状消失。

8、  在民间或者医院仍有医生按照古法去熬制黑膏药,以作夏天贴敷之用,但:一是产量不大,二是熬制的火候品质难以一致。

9、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的小儿和成人,注意儿童肌肤娇嫩,吸收较快,贴敷时间在2小时左右,成人为4-6小时,密切关注贴敷过程中局部皮肤情况,若有轻度瘙痒、泛红,属于正常反应;若是皮肤出现红肿、灼痛,甚至起泡化脓,应该及时揭掉;若是局部出现小水泡,切勿擦破,让其自行吸收即可,水泡较大,可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刺破水泡下方,排出水泡内液体,若因护理不当出现感染,可到医院按创口感染处理。

10、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气管炎、咽炎、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过敏性鼻炎等。

11、  贴药后应当尽量避免食用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降低药性和出现皮肤发泡的现象。 

12、进行“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者,不是说,治疗就万事大吉了,日常生活中还是不少需要注意的点。

13、养阳第一步,是不伤阳!我们日常生活主要有“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那么先从排在第一位的“衣”说起:

14、    我们选取不同的穴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如:

15、三伏天是全年最炎热的时节,同时人体也正处于阳气最为旺盛、气血通畅、皮肤腠理松弛的状态。在此期间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来预防“冬病”,将辛温发散的药物精制而成药膏贴敷于穴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温阳益气、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对“冬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16、  但是,从便捷性与作用力的持久性上来说,没有出膏贴其右的,而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证明在炎热夏季用膏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如果再配合中药内服和食疗,调理的疗效会最佳。

17、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18、再说“饮食”,现在人们的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于是去追求营养和口感了,苹果香蕉草莓四季不断,火龙果芒果等热带水果也不缺,这还不算,夏天还有冰镇西瓜冰镇啤酒和冰糕,甚至有人为了减肥,每日水果充饥。可想过哪有四季都能开花结果的果树,热带水果是否适合内陆人长期吃,而且大多数水果比较寒凉,长期大量吃它们,脾胃怎么受的住呢?《内经》里有句话,“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吃好主食才是正经,至于五果、五畜、五菜则是辅食,切不可本末倒置。

19、  冬病夏治的传统贴敷时间一般为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时期;三次为一个疗程,每年贴1—2个疗程,连续3年;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时间又长又难把握,其实只要每年的夏天,我们都能养成用膏贴贴敷的习惯就能非常好的调理我们的身体了。不一定非要严格的按照某些规定来,以自然之时来养生是顺应天时的做法!只要是在夏季使用贴敷治疗,都是有效的。

20、冬病夏治疗法论其效果最为理想的就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适用人群为平素阳虚体质的人及疾病症状遇寒加重的人。

21、  也就是从7月17日到8月25日,这段时间里,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伏天,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对于想治疗冬病的我们来说,知道今年这个时间段就好。

22、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代表性疗法,如前所述,三伏贴并非人人皆宜,不是“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目前它对哮喘、慢性咳嗽、体虚感冒、泄泻等属寒属虚的疾病治疗效果良好,至于你是不是虚寒型体质,当由医生来诊断清楚,而且贴敷的时间、次数、选取的穴位,以及适宜人群等,均有要求!

23、很多人都认为“冬病夏治”三伏贴只适合一些哮喘、肺炎等内科疾病,可事实上,冬病夏治的治疗范围还是很广泛的。

24、  三伏天是指夏至后的一个特定时间段,按农历算,所以每年公历上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具体可以翻看下历书。

25、对于患有老慢病的中老年人来说,中医治疗以调养居多,立竿见影的治疗药力过猛反而伤身。

26、  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合,为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好节气,因此,对于呼吸系统方面的问题就是最好的调理季节!用辛温祛痰、温经走窜、益气固表的药物治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中 伏: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20天,

28、====================================================================

29、中医理论讲的是五行生克和谐,阴阳协调统一。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中医典籍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就阴阳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0、    另一个方面,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就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的疗生法则,从中医理论,到最新现代科学研究,都表明了夏季穴位贴敷能非常明显的刺激到穴位的潜能,疏通经络的气血,起到祛寒除湿、润养脏腑的功能。

31、末 伏: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10天。

32、快到三伏贴的时候了,希望大家不要盲从,理性看待。

33、中医学认为咳喘多属阳虚,缓解期多虚或虚实夹杂,责之于肺、脾、肾,多数为素痰伏肺之征,遇寒易发。故敷贴药物多选用阳性药物,具有祛痰利气、散寒逐饮的功效。

34、中国传统服装领型的基本式样是交领形式,并一律采用门襟由左侧掩向右侧的“右衽”,直至明清士大夫的服装仍普遍采用“交领右衽”的式样,这种式样起到了前后防风保暖、侧边透气散热的作用,而现在很多爱美的人们穿衣宗旨是“只要风度,不要温度”,露手臂露大腿都已经out了,露胸露背露肚脐才是时尚,想想要是痛经痛得躺在床上,咳嗽咳得停不下来,是不是该护好腰腹和后背不受凉呢。

35、艾灸,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用艾条。

36、拔火罐,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疏通经络祛除寒气。

37、“夏治”,因为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充盛的季节,借用夏天自然界的温热之性,来温补人体不足之阳气,从而达到阳气足阴霾自消的境界——这样冬天虚寒类疾病便不易复发或者发作减少、程度减轻,日常用三伏贴、艾灸、针刺、熏洗、刮痧、拔罐、食疗等多种方法,其中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三伏贴。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亦是其思想的体现。

38、    简言之,就是提前预防疾病,注重日常的预防保健,使大家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意思是说,圣人不是有了病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事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口渴了才去挖井,战乱发生了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39、  不可以搓、抓、挠,也不要用日化用品或者及其激素类药品去止痒,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如果实在痒的难受,可以用生姜片涂抹。多数反应症状三两天即可缓解。

40、    “冬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此类疾病都有虚证、寒证的共同特点,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虚体质。

41、  任何调养或者治疗,都有一定的禁忌,也一定要调养者尽力配合,才能达到治病的最佳效果。冬病夏至的治疗期间,一定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进行综合调养。

42、冬病夏治,是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适合呢?显然不是的,任何理论和方法,不管有多好,都有它的适应症,一旦超出范围,没有疗效不说,往往会适得其反。

43、  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在三伏天里进行中药膏药贴敷治疗,可以激发人体潜藏的阳气,加强卫外护体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外部病邪的能力。

44、骨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膝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等。

45、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中医敷贴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冬病夏治是防治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

46、   考虑效果的稳定与使用的便捷,推荐使用晨合悦的五行消痛贴,既能激发穴位潜能,又对各种寒邪的筋骨病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47、呼吸道疾病,骨关节炎,妇科疾病,消化道疾病,小儿体弱等等,冬病夏治在这些方面都有不错的效果。

48、人们常说三伏贴。卢丽君主任介绍说,冬病夏治三伏贴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49、    贴敷膏药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掉落,也防止汗液阻隔药力的吸收,同时会避免膏体下的汗液浸泡皮肤,揭下膏药时要缓慢小心,防止造成皮肤的损伤。夏季出汗较多,膏药贴敷的时间勿要过长。

50、最后,为老年朋友介绍几个养生小方法。对于阳虚体寒的老年人及经常待在空调房的人群,可服用姜枣茶以排寒补阳,生发阳气。还可采用三伏熏蒸足底穴位,以祛寒湿,打通经络,对老年人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51、  什么是伏?其实就是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一年中中至阳的时间也就是三伏天!

52、作者:金芝,门诊弟子,跟诊几年,性好学习,内向害羞,因此鼓励她多多动笔。这是我前些天随口说的一些关于冬病夏治的东西,她根据自己的回忆记录下来,我贴出来大家可以提提意见和建议,便于促进学习进步!

53、  其他如过敏性鼻咽炎、慢性咽炎以及肩周炎、胃寒病、腰腿疼痛、中风后遗症等一些冬季易发病或病情容易加重的人群。

54、小儿:哮喘、反复感冒、久咳久喘、(慢性)支气管炎、免疫力功能差等。

55、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它是在三伏天对穴位进行药物贴敷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天灸的一种。“天灸”出自《针灸资生经》,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于穴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潮红或发泡的治疗方法。因其不用艾火而有类似艾灸的反应,故名“天灸”。“冬病夏治三伏贴”采用“白芥子、细辛、元胡、甘遂”等刺激性药物贴敷穴位,使局部皮肤潮红或发泡,起到温经散寒、温阳补虚、防病保健的作用。

56、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寒、胃疼、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及引起的胃胀、胃酸、脾胃虚弱。

57、   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骨关节炎;

58、①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59、刮痧,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加快新陈代谢。

60、   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61、卢主任介绍,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冬病夏治可采用内调和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内调主要是服用温阳益肾,润肺健脾的中药汤剂。外治法有很多,从临床效果看,穴位贴敷最好,其他方法还有艾灸、刮痧、拔火罐等。

62、  药物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可以及时取下膏药,用清水冲洗局部。个别病人有时局部起小水泡,一般不需处理,但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必要时来医院门诊随诊,而不是自己在家自行处理。

63、    冬病夏治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医治未病特色的疗法,即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冬天容易反复发作的难治的一些疾病在夏天三伏天进行一些中医的内治与外治配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包含针灸、中药敷贴、中药热敷、中药浸泡、内服中药等方法,从而达到在冬天的时候减轻发作症状或减少发作次数与治愈等效果。

64、冬病夏治是中医学调理病症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以阳制阴,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阴性宿疾得以恢复。

65、卢丽君主任从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工作十余年,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66、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以求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67、是中医治疗中,治未病的一种常见方式,对老慢病治疗效果相当不错。

68、采用温和的调理方式,循序渐进的治疗,才能在有效治疗老慢病的基础上,做好养生。

69、一般来讲,贴敷时间在大暑和小暑之间,大约在阳历的七月中下旬到八月上旬,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为十天,其中以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为佳,而在一天之内,白天上午及天气晴朗艳阳高照之时最好,三伏贴一般需要连续贴敷三年,上述疾病才有明显减轻。

70、一般来说虚属寒体质的人比较适合,比如,平素畏寒喜热,冬天手足冰冷,稍食生冷之品就胃疼腹泻,一受风寒即感冒咳嗽、鼻流清涕,或有神疲乏力,少动懒言,面色苍白,以及女性经期小腹冷痛,喜暖喜按。而实热证患者等其他患者,恐怕就未必人人适合了。因为冬病夏治,其目的是在养阳。怎么养阳?

71、“冬病”是一般是指在冬季发作或者加重的疾病,比如体虚感冒、慢性咳嗽、哮喘、泄泻、老寒腿等,长期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导致脏腑亏虚,阳气不足,而这类疾病,通常在夏天会有很大的缓解。

72、如白芥子,性辛、温,入肺经,具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功效,且渗透力强,常用于治疗咳喘痰多;苏子辛、温,归肺、大肠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射干苦、寒,归肺经,清泄肺热,降气消痰。诸药相配,能起到降气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73、  当然,冬病夏治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常用除了膏药的穴位贴敷以外,艾灸、拔火罐、针刺、按摩等都有比较广泛的运用人群,也有更加专业的中药口服和食疗等方法,各有各自的拥护人群。

74、  “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的因素,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风、寒、湿三邪属于阴病,而寒邪所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久而久之,经络就会出现淤滞与堵塞,慢慢就会伤及脏腑,而寒气也会从体表潜入脏腑,虚寒之证便缓慢滋生,除之不宜。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冬天的夜的说说(精选44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