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弟子说说(精选56条)
佛门弟子说说
1、生活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才叫精彩,情感并非要有山盟海誓才算真爱。我们都是自己剧本中的唯一主角,无须用紧凑的剧情和夸张的手法去讲述身外的故事,人的最大悲哀就是不愿做自己。让我们把人生的琐碎、冗长、沉闷都融入剧情的冲突,在平凡、平淡乃至平庸中彰显生命的张力与厚重。
2、我来把丹道与佛门各宗比一比,究竟丹道罪在何处:
3、很多人都用「楞严经」批评丹道,那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如何叫大佛顶?如何叫如来密因?如何叫修证了义?我告诉你:「楞严经」的修证次第其实是修炼内丹的次第。
4、静看花枯荣,淡视云卷舒。行走在旅途,鲜花和荆棘映衬,坦途和坎坷衔接,艳阳和风雨交织,得志和失意错位,需要我们淡泊豁达,宁静致远,静看花枯荣,淡视云卷舒,沐浴春风不自傲,挑战逆境不伤情,在修正中砥砺品性,在省悟中拓宽心胸。成败自清醒,是非一笑过。
5、丈夫和妻子组成家庭,互相依靠才能正常地生活,夫要和,夫和妇顺,作丈夫要和气,商量办事,作妻子的要随顺,这样家庭才能和睦、安乐、幸福,处在妻子的位置上要尽妻子之份。(佛门弟子说说)。
6、我且问你:丹道犯了什么罪?要被世人谤为魔道?
7、佛学很好,境界很高,但你不可学了佛家就诽谤儒家与道家。还有,现在有些因为炼气功而炼气功的年青人,把佛家与道家说得一无是处,你不要话说得太早了。你毕竟太年轻,积点口德,留点后路给自己,不要把话说绝了。修行人目标要远大,但修证要脚踏实地。(佛门弟子说说)。
8、贪心,反应了一个人的贫穷指数,或许你拥有很多,但却想拥有更多,此时的贪心暴露了你内心的贪穷;嗔心,反应了一个人的安全指数,或许你有权有钱,但用怒火待人,此时的嗔心泄露了你内心的不安全感,因此你的烦恼促成了你的失败。所以修心不仅是一个宗教课题,也是一项完善心灵的艺术。
9、或许你很有定力,可以一年到头都不近女色,但你总是十天半个月就漏丹,那你是无淫而漏,那你就算十年不近女色都枉然。修行为什么要去欲断淫?因为不能去欲断淫则不能内养精气神三宝。故「楞严经」云:"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要去欲断淫,身心不漏,唯有炼精化气,丹基筑固,得马阴藏相后才能办到,这才是实际。
10、3:丹家长寿,既不干那些见不得光的采阴补阳的勾当,也不是靠吃什么羊胎素、整容换脏之类陋劣手段?年,而是靠的内养自家精气神,内炼自家精气神而长寿,这是犯了那门的罪?要被谤为魔道?
11、佛的心是如何,你可以照着教义上去判断,是觉的、无有不知的、无有不晓的、无有灾难不能免除的。但是得有缘,佛说无缘难度,没有缘的济不上。
12、时间回不到最初,地点转不到曾经,于回望中我们常常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显示了自己的心情。只是曾经的一切即使美好,就算依恋,都是过去。任你怎样呼唤,怎样牵念,始终都是过去。人生永远回不到过去,牵念无益,依恋无趣。与其念念不忘,不如彻底舍去,走好现今,就是对过去最好的回忆。
13、4:古之得道丹家皆医学高手,常常悬葫济世,救死扶伤,就算他们称不上菩萨,至少善人算得上吧?你凭什么骂人家为魔道?
14、我们佛门弟子别忘了自己的本份事,作为一个佛门弟子来说要念佛念法念僧,守五戒,好好修行,在家庭、社会,也要尽我们佛门弟子的份,要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本本份份、仁仁义义的,所以这样既做个好公民,又做个好信徒,就和佛法相应了,这也是我们应当完成的。
15、佛门弟子最起码的、最开始的,你得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般的用事相三宝,就是我们看见的佛像、经书、僧人,这叫世间的三宝。
16、且不说修成阳神加上开悟是几地菩萨,最起码算上佛教所说的长寿持明果吧?在密传佛教中,很多祖师在传记中都说已得长寿持明果,后来我一查历史记载,是住世一百多岁。如著名的龙树菩萨,传说八百多岁,后来我多方查史料,历史记载是一百五十岁,又有史料记载是一百八十岁,又有史料记载是八百多岁。后来我又查到,佛陀的弟子中,有位被称为寿命第一的阿罗汉,寿一百五十余岁。藏传佛教中,有位被称为神通王的热罗上师,寿一百八十余岁。
17、 一会儿我们有些个道友要受三皈,受三皈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完了你学“善用其心”,把你的心用到跟佛一样就是佛宝;你的心跟佛所说的教法一样就是法宝;
18、修成内丹与阳神不定能等于超出三界,不入六道轮回。但假如你要能入定,你得先精气神合一而结丹。假如你要去欲断淫,你得先炼精化气。假如你要昏睡全无,你得证得阳神。假如你要大彻大悟,彻底无疑惑,那你得悟到「我与十方三世诸佛法身同一体,自他不二」的不生不灭,无边无际的自性本体后,才能彻底不怀疑丹道,所以道家丹经「性命圭旨」第一节口诀开篇就说:
19、人生之间,有些偶遇,因为行色匆匆,我们擦肩而过;有些机缘,因为缺少珍惜,我们失之交臂。有时由于任性,我们错失了一段光华;有时太过冲动,我们错过了一生的相守。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漠视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20、5:古之得道丹家,基本上都是非富非贵之人,远离名利,隐居山林修行,这些人既不杀人越货,又不当釆花大盗,又能奉公守法,黙黙利益乡里,你凭什么骂人家为魔道?
21、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放弃的过程。有所放弃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没有果敢的放弃,就不会有顽强的坚持。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一种慧根的显现,一如放鸟返林、放鱼入水。当一切尘埃落定,往日的喧嚣归于平静,我们才会真正懂得: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失去也是一种收获。
22、柳华阳寿数无人知晓,但他民国八年曾现身北平师长春宫,那时他已185岁。又,民国十九年,他再现身北京,那时他已196岁,他灭于何时,恐无人知晓。
23、此心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其体不生不灭,其相无去无来。究之,于先天地之先,莫知其始;穷之,于后天地之后,莫知其终。
24、这个呢,占用大家时间,我在这里烦琐反复地给大家说说,作为参考吧。必须这样,第一不要危害众生,第二不要非理而取占便宜。
25、真正的大心境,并非放弃后的坦然,而是放下后的无意。人生有遇亦有别,遇时珍视,别前祝福,凡人凡事终是尘,莫让过往云烟迷惑了行程;生活里本没有绝对的是与非,别在是非之间劳心费神,幸福才是人生的唯一答案;得到勿窃喜,失去毋徒悲,得失只是一种状态,保持灵魂的安静才是真正的大心境。
26、但是你观想的时候,可不是世间三宝——离开世间三宝,乃至从你次第行信当中到你究竟,三宝是一体的了。一切众生皆是佛,一切法都是心,佛跟法和合就是僧宝,这是“一心三宝”。咱们所有传的三宝叫“事相三宝”,这个不同的。从你世间三宝入到一心三宝,入到清净三宝,三宝就是一心。
27、这是我们佛门弟子应当做到的,作为一个公民来说,应当这样。这是在社会国家方面,因为国家繁荣昌盛,我们个人和家庭才能安乐幸福,过去讲臣要忠,我们要报效国家,佛也讲要报国王恩国土恩,这是一致的。
28、修行人都知道,要脱六道轮回,了生脱死,必须要修到梦醒如一的境界才能生死有把握。阳神成就虽然不等于成佛,但修成阳神可以做到昏睡全无,这个是实打实的真功夫。按佛教教义上讲,大彻大悟加上出胎入胎不迷,就是八地不退转大菩萨。那如果修阳神成就又开悟的丹道祖师,那就相当是肉身八地大菩萨境界。
29、 但是皈依的,你每天在行的时候,不论你念任何经起头开始,都是要皈依三宝,就说明了我们皈依三宝不是一次两次——无量次,时时念念皈依三宝。这个是不计著功德相,不计著利益相。
30、我们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们曾如此计较付出的回报,到最后才懂得,一切得到的终将失去,只能空留一抹浮名。
31、整天整夜都想美女、想帅哥,就算把自己的阳根烧来吃了,但心还是整天想男女之事。这些邪念打不死,压不住,怎么办?唯有炼精化气才能断欲戒淫。否则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些欲念你一辈子都打不死,压不住,要用阳火化了阴精才能去欲戒淫,这才是实际。
32、2:丹家有天仙大戒,其戒律是以戒杀戒淫,奉公守法为基础,与佛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相同,把他们谤为魔道,实是不该。
33、我是忠实的佛弟子,不敢有丝毫的对各位大菩萨与祖师的不敬之心,我只是希望各位佛友道友知道,得长寿功果,是佛道各宗祖师非常重视的功果的。如龙树菩萨还专门为了长寿而修外丹。所以,我劝各位修行人要先把自己的身体修到健康长寿后,再进一步谈了生脱死。唐宋以前的丹道前辈,寿数就不说了,因为年代久远,难以使世人相信。那就说说近几百年的丹道祖师与丹道大德们的寿数吧!
34、得认识自己这种恶劣习惯,恶习,肯于放舍,就像治病似的,你不医治它,将来终究是一个祸患呀。习气成暴流,我们的生死习气就酿成无边的生死暴流。
35、不从纷争得、不从斗乱得、不从争强斗胜得,心里要有所遵循,从遵循佛法得,这是个转折,必须得承认。爱乐随顺,这样就如法如律了。
36、这是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和夫妻的关系。兄弟之间也有它的正确人际关系,当兄长的要宽和,弟弟要忍耐,情同手足,互相帮助。
37、生活,是一本渐渐打开的书。纵然有诸多无奈,只要能晨观日出,暮赏霞落,就是一种简单的幸福;纵然有诸多风云,只要能望月守心,清明思绪,就是一种悟了的心境;人生就是一种平衡,你在这方面得到的多,其他方面就会少一些,谁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好事都占全。把握分寸,适可而止,活得简单才会活得快乐。
38、寂寞,是成功必经的一段路。耐得住一时的寂寞,才能守得一世的幸福。每一朵花的开放,都会经历一段默默的守望;每一粒果的成熟,都要忍受一段青涩的等待。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曾有过一段寂寞的岁月,一段连自己想起来都会心酸流泪的岁月。寂寞的日子,其实也是人生的一种储蓄。
39、很多人都骂道家的丹道祖师是外道,我实在是看不过去。我的数位师父都是佛家的,虽然也曾想过与道家高人结缘,但至今还不曾与道家高人相遇。我说这些,是看不惯这些人法执实在太重了。
40、坐不得,心不定,是因为精气神未能合一而结丹,故精漏气散神昏。要结大丹才能入大定,这才是实际。
41、人生中最大的错误是不断纠结于自己会不会犯错。走在路上,挫折是难免的,低潮是必然的,孤独与寂寞是如影随形的;总有被人误解的时候,总有遭人诽谤与暗算的时候。这些时候,要知道潮涨潮落、波谷波峰的道理,只要你能够耐心等待,守得住底线,一切都会证明,生活不会抛弃你,命运不会舍弃你。
42、人生有酸甜苦辣,朋友有真心假意,所有的过客只是你身边闪过的风景,不懂你的人,就不要在意,不爱你的人,就不要珍惜,还有一些更无关紧要的人,添油加醋中伤你,想方设法算计你,有了麻烦缠着你,得了好处踹开你,这样的人,不用理会,不必联系。
43、所以我们在家庭中,做父亲的,按照儒教,佛教也是这样,要父慈子孝,当父亲的要慈悲,抚养教育自己的子女,因为这是作父亲的责任,必须完成的。
44、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乾坤依此而覆载,日月依此而照临,虚空依此而宽广,万灵依此而变通。三教大圣,教人修道,是修这个;成仙成佛,也是这个;戴角披毛,也是这个。
45、因为大部分居士生活在世间,出家人也是这样,三皈五戒看起来挺平常,其实关系到生死的大事,成佛的大事。
46、但是我们受的是依他授、依师而传,受的事相三宝,根据佛像、根据你受三皈的戒,皈依佛、皈依法的戒本;皈依本就是法宝,师父传就是僧宝。依着事体的三宝,你能够善用其心,把它变为自体的三宝,三宝即是自身,自身即具足三宝,这个就比较深入一点。
47、朋友要讲信义,互相信用,这样才能和谐,关系理顺了,就一切如法如律了。
48、身体为什么不好?气脉不通所至。道理讲得好没用,因为养精积气才能打通气脉,使身体健康,这才是实际。
49、 又把你自己所受的、所得到的把它布施出来,布施给谁呢?布施没有受三皈的那一类众生,你让他们都能得到三宝的加持,都能够皈依三宝。这就是善用其心,这又是一种善用其心的做法。善用其心的方法包括无量无边,看你怎么想。
50、一杯淡水、一壶清茶可以品出幸福的滋味;一片绿叶、一首音乐可以带来幸福的气息;一本书籍、一本画册可以领略幸福的风景。幸福不仅在于物质的丰裕,幸福更在于精神的追求与心灵的充实。集中精力看好眼前的路,才不会跌跤,才不会走岔道。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重新开始。
51、那不死的人,道家呼为铁汉,释氏唤作金刚,即世人本来妙觉真心是也。
52、牵挂障碍,坐卧不安,这些事情都要把它认识清楚,我们不好的习惯,恶习还很严重呀,首先得认识它,然后在生活中磨练减损它,去躬行实践,这样才能够少分相应,现在能够减少苦的程度,罪业的程度,就可以随顺佛法,不这样,怎么能出苦得乐呢?
53、枯草青寿348岁,生于明末崇德癸未年(1643年),仙化于1991年,他是严新医生的师父之一。另有剑仙苦心草,清初人,八十年代尚在,传闻严新医生也曾随他学道。
54、应当这样修学,和世间正好相反。别一事当前,我在其中,往后撤步,别抢在前边,这样我们才能够广阔天地,发心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好好念阿弥陀佛。
55、你算老几?你如今不过是一个小屁毛孩而已,你凭什么骂全真七子与南五祖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