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错一些话说说(精选73条)
今天说错一些话说说
1、逝世34年|温家宝:怀念胡耀邦(写的情真意切)
2、1993年,27岁的郭冬临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为了这次演出,郭冬临废寝忘食,全力以赴,最终他和张慈、意大利人法比奥合作小品《市场速写》,赢得了观众朋友们的阵阵掌声,郭冬临也一炮而红。(今天说错一些话说说)。
3、在我看来,新闻传播在当下这个时代更多的属性在传播,但是你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现象呢?
4、而扮演骗子的人操着“河南口音”,说实话,中国万千河南朋友听着都特别不开心,整个小品里的人都说普通话,咋唯独骗子说话是“河南口音”?河南朋友们本就心里有些不痛快,郭冬临又恰好说了一句——“十个河南九个骗”,无异于火上浇油,顿时,大家的怒火到达顶点。
5、这又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张雪峰老师是对的。
6、街头老大爷,也能对国际形势侃侃而谈,出租车司机,也能给你八卦各种传闻。反正只要是个人,都能在这个领域说上几句。他们没有传播力吗?有的!而且还不弱。
7、 对不起,昨天不是有意气你的,你还好吧?在家干什么呢,没有生我气吧?
8、 对不起,这两天惹你生气了!不是有意的,原谅我吧!别往心里去!
9、利他思维:只有从观众的利益出发,才会到达演讲者的目标
10、 我该打,我该骂,全怪我不听你的话,宝贝儿不要再生气了好吗?
11、很简单,从事这个行业的门槛下限太低,而上限又太高。
12、2008年,82岁的江泽民发表了一篇极具前瞻性的论文
13、工匠当然要细分,做陶器的和做铁匠的,难道能互相串行吗?那就是只有一种作用的“器”。而君子,是不器的,也就是说,不能分那么细。
14、张雪峰老师只不过做了那个喊出国王没穿衣服的小孩。
15、 爱上你,不是我的错。拥有你或者失去你,我无法决定,可是我爱你!
16、新闻传播在曾经是很好的专业,因为那个时候媒体兴盛,电台、报纸、电视台还有网站的编辑记者,现在呢?每个人都是自媒体。从业机会和曾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我常说的要看时代的变化,还要看这个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在做什么工作,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有多大。
17、不有个笑话吗?在某些社交平台,第六次中东战争都快打完了,以色列被打得那个惨啊,明天就要彻底完蛋。
18、那么文科专业怎么就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了呢?很简单,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文科学科中的很多专业,就不是一个“专业”。
19、说下限低,我举个例子就很清楚了。每年高考结束,能引起热议的话题是什么?是高考作文,无论谁都能评论几句,指点几句。有人评论数学物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不懂。
20、某机构发布了《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里面的数据显示,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比例只有4%,远远低于理工科专业的签约率。
21、 总是在喝醉后给你打电话,让你伤心难过,是我不好。原谅我好吗?
22、中国新闻周刊:关于你说“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要如何理解?
23、于是在接下来的10多年里,郭冬临是不断登上春晚舞台,他的小品《有事您说话》、《路口》、《过年》、《旧曲新歌》、《得寸进尺》、《回家》等等,均是人人叫好的作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由于郭冬临总是以“光头”形象演出节目,配上他笑眯眯的眼睛,着实让人印象深刻,他和冯巩两个人,简直成了春晚的代名词,每年春晚看到他们,才算看了个完整的春晚。
24、所以文科专业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是不是“厉害”的人。
25、可以说,一旦进入大规模的普及教育,很多文科专业就天然不行了。
26、1993年9月到1997年6月,获工学学士学位;
27、小品一结束,河南网友们立刻对郭冬临口诛笔伐,认为他搞“地域歧视、侵犯河南人名誉权”,纷纷要求郭冬临道歉,其中一位来自河南的律师更是将其告上法院,律师要求:北京电视台和该小品编剧及郭冬临等人,向所有河南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每人一元。
28、一个985院校教新闻传播的教授,自媒体账号粉丝数和流量不如我,一个郑州大学给排水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里面是不是多少有点问题?
29、系统思维:演讲之树,最好的浇灌时间就是现在
30、而且,张小强教授的履历,再一次证明了张雪峰观点的正确性:
31、他就是中国内地相声、小品演员郭冬临,早在郭冬临5岁时,就跟着母亲进入演艺界,10岁就开始登台演出,后来更是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郭冬临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32、(爬出来)神奇的面霜“海蓝之谜”让贺伯博士的皮肤重新变得细滑、健康,被称为“面霜之王”。
33、2003年3月到2006年6月,重庆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34、都不行,文科教育天然跟大规模普及教育犯冲。
35、最后他做了新闻学的教授,这岂不是说明新闻学专业根本不值得一读么?随便什么专业出身的,哪怕跟新闻没有半毛钱关系的,都能当新闻教授。
36、(修炼中)贺伯博士辞去了工作,把自己家里的车库改成了实验室,亲自投入了研究开发,历时12年、6000次实验之后,在1965年发明了“海蓝之谜”。
37、再举个庸俗点的例子,那位最近引发舆论狂潮的川大女生,不也是新闻系的么?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谁能阻止她不断成功,不断上位呢?理科生,是她的对手吗?有几个理科生能在研一不上课,就拿到大厂实习资格的?
38、饶毅:竟有华人为美国欺负华人鼓掌?华人继续在世界上吃亏还有多久
39、北大教授:我曾把希望寄托于80后,事实却证明不过是一场梦
40、这就是下限低,但不得不说,文科生的上限又是极高的。就拿美国总统当例子,自美国立国以来,共产生45位总统,其中竟有25位是律师出身的,比例高达55%。
41、最有名气的总统,从林肯到罗斯福,都是律师出身。
42、张雪峰只不过做了那个喊出国王没穿衣服的小孩,当然会被在这些行业里混饭的人攻击,只不过那些攻击,你认真想想,有力量吗?
43、但即使如此,郭冬临多年来辛苦树立的形象,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而郭冬临本人,也推掉了此后的许多活动,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范围内,直到今年,他才注册了一个短视频账号,偶尔发点搞笑的视频。
44、果实:毫无影响,演讲没有记忆点,就无法传播
45、 亲爱的:你说我写的情书是长篇小说,看着累又受罪,所以我改用发短信息,精美又不贵!
46、刘鹤:我感到了真正的危机,中国要建一道防火墙!(重磅好文)
47、张雪峰:不得不承认,学新闻传播的学生中有80%是没有从事本行业的。
48、可以说,一旦进入大规模的普及教育,很多文科专业就天然不行了。
49、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曾上过18次春晚,是一位受到全国老百姓喜爱的小品演员,然而几年前,他却因为说错一句话,面临1个亿的索赔,他是谁?到底说错了什么?如今过得怎样?
50、因为文科那些东西,第一是小众的,是家学或者私塾式的贵族教育,第二社会也确实用不了那么多文科毕业生。
51、你去看那些短视频平台,有多少胡言乱语、胡说八道,照样粉丝很多,传播很广。
52、 希望你能接我的电话,有什么事,可以说,好吗?亲爱的。我等你的电话。
53、考研网红级讲师张雪峰老师在报考志愿的当口,说话了。
54、因为要创造就业岗位,比如大学里创造出新闻专业,有些在法律口找不到事的,就可以去当教授了。然后这些就业岗位又会尽力让这些专业显得有门槛,于是又创造出所谓的学术范式,学术语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这些其实压根不是课堂能教的东西,显得“科学”和高大上。
55、 想起我们曾经有过的甜蜜,所有的气都烟消云散了。这就是真正的亲密无间,任何东西都无法割断我们彼此的爱。
56、于是就出现了这些专业里的东西,明明用大白话能说明白的,非要搞得云山雾罩,非要用所谓的学术范式写出拗口的东西才算过关。
57、13年前一篇奇文,竟准确预判了当今中国内外形势……体制内果然有高人!
58、都不算高,经济环境的大势在这里摆着。但就算都不高,文科的就业率在其中也显得惨不忍睹。为什么呢?
59、这倒部分印证了孟子的说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60、我们能够想象,有一个课堂能批量培养出李白吗?我们能想象,有一个什么培训机构之类的,能批量教出达芬奇吗?还是能批量生产莎士比亚?或者能培养出一群司马迁?
61、君子这个东西,是老老实实坐在普鲁士式教育的大课堂里就能培养出来的吗?显然不是。理工科则不一样,不仅可以按这种模式培养出来,而且必须这样去培养。
62、北大教授的忧虑:高考作文最大问题是不教孩子们说人话,说真话
63、跟细分的理工科不同,用孔子的话说,“君子不器”,也就是说无论是管理人的方法,还是吟风弄月,这些都不是君子之外的人该干的事。
64、这就是大学开设这些专业的秘密——创造就业,设置门槛,抱团显得重要。
65、(掉山洞里)物理学家麦克斯·贺伯博士(MaxHuber)在为NASA工作时,因火箭燃料爆炸导致脸部严重灼伤,经过无数次地求医都无法除去烙痕。
66、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18次登上春晚舞台的优秀演员,犯了一个近乎致命的错误,因说错一句话,面临1个亿的索赔,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67、当年河南的人口在1亿左右,也就是说,他们要赔偿1个亿,这无疑是一笔巨款,为了平息大家的怒火,小品《取钱》的编剧立刻向网友们道歉,并将“锅”都背在了自己身上,郭冬临本人也立刻公开道歉,这件事才逐渐平息。
68、重庆大学新闻学的教授张小强,就公开发文质问张雪峰:张雪峰本人不也正在享受传播社会化的红利吗!他从事的就是新闻专业毕业生要干的领域啊!他自己吃着传播的饭,却在砸着传播的锅,何其荒谬!
69、小时候妹妹问我几点了,我答:三扁担(三点半)!
70、认真想一想,虽然社会需要多种人才,但很多文科生能做的事,是不是不去学什么专业都能做?除了张雪峰提到的新闻传播专业,还有就业率更低的管理专业,管理这种事是课堂能教会的吗?
71、如果你没有川大女生那么“厉害”,我觉得张雪峰老师是对的,老老实实选一个治于人的专业方便找工作,如果你跟那女生一样“厉害”,那么选什么专业都随意。
72、说的有问题吗?完全没有问题。不仅是新闻专业,其实很多文科专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业市场上,早就反应出了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