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与不亲的说说(精选8条)
亲与不亲的说说
1、小凛的妈妈虽然是回避的,不跟小凛接触,但小凛的爸爸在世时给小凛提供了安全型关系,跟小凛一起玩,给她吃冰棒,小凛还给爸爸搓澡。他们每天都有声音的接触,待在一起,这就构成了孩子跟父亲的关系。当小凛被抛弃的时候,就出现了回避型依恋的特征:背着人、不讲话,还露出特别不信任的表情。大吉对与小凛关系的处理非常难得,为了小凛,他每天要赶路一二个小时去上班,还放弃了本可以升迁的工作。
2、农村这些关于亲缘关系的俗语还有很多,比如“舅家的牛,外甥家的头”,虽说都是一些大白话,但细细品味的话,会发现这些都是对生活经历的总结。至于有没有道理,说得对不对,就交给读者朋友们来判断了。(亲与不亲的说说)。
3、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如果没有被很好地对待,长大后转换为安全模式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不可能。很多人早年有不安全的关系,对人怀疑、不信任持续很长时间,但长大后有几个恢复的办法:一是在婚姻中伴侣对他很好,使他得以“重新孵化”;二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突然觉得孩子在自己的呵护下对自己充满依恋和信任,修复了早期创伤。
4、 有时候一个人出来走走吹吹风也挺好,这世界还是很美好的,为何要每天过得这么压抑…好好爱自己吧,除了自己没人会心疼你的…
5、打心眼里我就特别怕爸爸,在我的记忆里,爸爸对两个哥哥特别严厉,只要他们犯错误,爸爸就会拳打脚踢的招呼他们俩。记得那是两个哥哥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跑去村子外边的大坑里洗澡了,据说水特别深,有人告诉我妈了,二哥很精,溜了,回家还说没有下水!大哥老实憨厚,没跑,遭受了老爸的抽打,一边拿潮毛巾抽他,一边问他还去不去大坑里洗澡了?导致大哥现在都不会游泳,二哥就时常偷着去。现在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自然而然也明白了爸妈完全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当时看大哥挨打的时候,可不这么想呢。
6、我以前有一个德国朋友,他大概60岁的时候来到了中国,后来他的妻子得了癌症离世。当时他有一个中国翻译,比他小30岁左右,后来两人结了婚,回到了德国,有了两个孩子。我去德国探望他的时候他已经70多岁了,他的大儿子11岁,小儿子9岁。因为当时他病得比较重,就跟我说,你看,我的孩子们在外面玩得蛮开心的吧,但是我感到很悲哀,可能明天他们睡一觉醒来,他们的爸爸就不在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很悲伤,因为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在我离开德国的第三个月,他就去世了。
7、 咬牙也要搬上去,除了自己没人会真的永远心疼你就不觉得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