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大雁说说(精选39条)
一群大雁说说
1、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Leopold)(1887-1948),美国著名林业学家、生态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先驱。他买下了一个因滥用而几乎沙漠化的农场,带领家人在那里种草植树,在这个过程中,他写出了《沙乡年鉴》——这部他最著名的著作。记录了这个荒弃了的沙乡农场上一年12个月的不同景象。
2、主红雀开始鸣叫,花鼠出来晒太阳,这些都不能说明春天的到来,只有我们的大雁穿过三月暖流的雾霭开始北归,这才说明,春天真的来了。要知道大雁黑夜飞行200英里,这要是搞错时间可就白飞了,这也决定了大雁迁徙的定期和精确,可以说是报春使者。
3、刘术华,男,中共d员,张家港市教学能手,现任教初初三体育与健康课程,初三(5)班班主任,校女子足球队、校羽毛球队教练。2013年8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工作至今开设两节市级公开课,参加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体育评优课、足球教学评优课等均获市二等奖及以上;指导校女子足球队获2017年“市长杯”总决赛一等奖,校羽毛球队获张家港市6运会团体冠军,7运会女子冠军、男子亚军;在班级的管理方面,笃信“每个匪夷所思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来自儿童的正当理由”,理解、接纳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努力打造属于学生自己的“勇敢、拼搏、简单、温暖”的班集体。
4、2秋天到了,一群大雁正向南方飞去,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
5、其实大雁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仁、义、礼、智、信”都在大雁身上有良好的体现。雁有仁心,雁群从不抛弃老幼;雁讲情义,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雁守礼序,雁阵从头到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雁守信约,南北迁徙,从不爽期。因此,大雁在古人心中一直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大雁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6、大自然里有那么丰美的秋天,校园里也有清香的桂花和金灿灿的落叶。即使是我们住的灰色楼群,楼与楼间的逼仄空间里,也漏着些秋意。孩子却只是从教室到书房,从书本到作业本,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真实的观察、感受与表达。
7、窗外天空大雁正孤零零的盘旋在上空鸣叫,叫声是悲伤而嘹亮。此刻我正看着窗外失神。我还在想着我们那一天偶然的相遇,还在为那天没有跑过去跟你搭讪。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你就这样出现在我的世界里,你竟然跟我是一个班,你优雅的介绍着你自己。原来你叫肖恋风……风,真的跟你好像。
8、秋风娃娃在提醒大家冬天快要到了。大雁收到信号,排着整齐的队伍,急急忙忙往南飞。小乌龟变得不爱动了,把头缩进硬硬的壳里准备过冬了。小蚂蚁收到消息,呼朋唤友地储藏粮食。有的搬来面包渣,有的背来红枣,有的扛着饼干喊:“加油!加油!”
9、迷蒙的雾霭渐渐消散开去,朝阳终于露出了它那刺眼的光芒,是该启程的时候了。它猛地拍了拍翅膀,首先冲向了一望无垠的天空。
10、 群雁在霞光中抖擞着翅膀,悠然地从草地中飞起。它们排着“一”字飞上天空,像出征的战士,呼喊着,歌唱着,声音里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11、初读周春梅老师的书,感觉她是一个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的语文老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认识到周老师不仅有细腻的母爱,还有宽广的阅读、高尚的情操以及对教育独特的、深入的思考。本文由两个孩子观察、感悟秋天的不同方式开始谈起,引出了教育过程中过于“功利化”的问题,孩子们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习惯于追求模式化的速成,缺少了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生命的感知,往往由一个个充满好奇的天真儿童,变成了“闭目塞听”的“塑料儿童”……周老师用朴素的语言戳点了教育实践中的深刻问题,让人敬佩!提出问题之后,周老师也向教师和家长们发出了呼吁,她希望:“书本上的词语与土地、生命发生这样的血肉联系时”,那么教育的过程将呈现人的灵性之美,生命之美。整篇文章既有对现实问题的批判,亦有对美好未来的畅想,文风实、指向明、格调亮。
12、一群南飞的大雁在蓝天底下出现了,雁群排成整整齐齐的“人”字形,目标一致地向前飞着;它们在天空嘹亮地叫着,好像在庄严地宣告:它们的队伍是整齐的,它们的目标是明确的。
13、2秋天到了,一群大雁正向南方飞去,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
14、秋天来了,候鸟们都飞向南方去了,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整齐地飞向南方,于是再也听不见候鸟们的鸣叫声了;麻雀们叽叽喳喳忙着找食物、垒巢,准备过冬。
15、3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咕咕嘎嘎”地叫着往南飞;成行的大雁,像胜利进军的队伍展翅南飞,互相呼应着一往直前。
16、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遥远的路途上大雁们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如果你看到一只孤雁飞行,那它的鸣叫往往频繁并且声调忧郁,这是它们在因丧失亲人而发出哀鸣。大雁用自己的生命来实现“联合”这个信念,反观人类自己,却喜欢内讧。
17、 一群大雁“咕咕嘎嘎”地叫着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成行的大雁,像胜利进军的队伍展翅南飞,互相呼应着一往直前。
18、每一群大雁之中必有一只领头的大雁,称之为“领头雁”,自然而然是雁群之中最强壮与任务最大的一只,要冲在最前线,顶着气流,乘风破浪,为后面的同胞创造一个安全的区域。
19、 本文选自周春梅《一间辽阔的教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
20、在秋高气爽、景色宜人、风轻云淡的季节里,大雁们成群结队,开始了繁衍后代的种族大迁徙。
21、作者看到的大雁,像人类一样富有灵性,它们时而喧嚷,时而低语,时而盘旋,觅食时的鸣叫,高低错落,宛如进行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和“论述食物价值的低语”,不管路途如何,都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22、3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咕咕嘎嘎”地叫着往南飞;成行的大雁,像胜利进军的队伍展翅南飞,互相呼应着一往直前。
23、作者认为,人类的联合事业最终应该走向土地之上的跨物种联合,共同谱写“一首有益无损的野性诗歌”。那时,大地之上,和谐与美将不再是梦想。
24、《大雁归来》作于七十年前,作者除了表达对大雁坚定不移,团结联合的美好品格的赞赏外,也向我们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如今生态保护形势更加恶劣,工业化的人,试图将自然同样工业化,殊不知我们都是地球公民,我们彼此联结,根本无法相互隔离。
25、大雁的这种国际性联合迁徙,对人类生存有着重大意义。它们在南北来回中,传播了玉米种粒,使人类赖以生存。
26、推崇大雁的不止有中国的诗人文豪,美国环境保护主义先驱奥尔多·利奥波德也在自己文中表达了对大雁的爱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爱鸟人士为大雁写就的一曲赞歌——《大雁归来》。
27、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十八岁前的少年,都可视作“儿童”。教育正是一种持续的“唤醒”。蒙上了灰的灵性,我相信还有可能被擦净,照亮。比如,在暮春的水边上一上《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体验黑暗中的触觉:触摸熟悉的课桌、笔袋、自己的脸……
28、4秋天到了,一群大雁惊恐万状地向南飞去,枪声,再次远远传来。
29、4秋天到了,一群大雁惊恐万状地向南飞去,枪声,再次远远传来。
30、其实作者在这里也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呼吁人类学习大雁联合的观念,先解决社会危机,才可能解决生态危机。
31、或许我们还可以贪心一点:那位微笑欣赏的老师,第二天在带小朋友们去做操的路上,也停下了脚步——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就是小朋友们写了很多遍, 却从未认真看过的大雁!小朋友们也一起停了下来,仰头看明净的蓝天下,一群大雁飞过……
32、过错当然不在孩子。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认真反思,我们是如何让一个充满好奇的天真儿童,变成了“闭目塞听”的“塑料儿童”?如何把辽阔天地压缩成了纸上苍白而扁平的世界?如何把写作变成了堆砌好词好句与修辞的技术性操作?
33、学海无涯,心存敬畏,坚守与学生“共生共长”,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34、苏霍姆林斯基曾感慨,有些事童年没有做到,以后就永远也弥补不上了。我所面对的十六七岁的少年中,许多人关于四季的认识,正是“田野里一片金黄”这一类书本上的描写。曾有高一学生这样描述迎春花:“她,在风中摇摆着婀娜的身姿,如同亭亭玉立的少女随着美妙的音符翩翩起舞。她没有浓郁的芳香,却清香而淡雅。她没有高大挺拔的身躯,却在初春乍暖还寒的风中傲然开放。”这段描写美则美矣,却没有什么生气,描写对象换成许多种初春的花都可,如果把季节、香味等略作改动,则可打遍天下无敌手:一段文字,可应付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关于花卉的描写。我问这位同学是怎么写的,他嘀咕了一句:瞎写的!
35、过了几天,同事补充给我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她那写“田野金黄”的儿子, 兴冲冲地跑来告诉她:“妈妈,今天我们几个小朋友一起去上厕所,路上,有一个小朋友忽然停了下来,我们也跟着他停了下来——天空中,好多片树叶正纷纷扬扬地往下落呢!”当书本上的词语与土地、生命发生这样的血肉联系时, 孩子的灵性如此之美,生命如此之美。如果旁边静静站立着一个微笑欣赏的教师,教育也变得如此之美。
36、大雁的身体构造很像小船,一双带蹼的脚,像是两把船桨。扁平的嘴有锯齿状的缺口,便于切断植物的嫩叶、幼茎和淘食水生植物的块根和种子。
37、这样的“唤醒”,也可以成为一种自我教育的方式,延续到成年后。经典常读常新,自然与生活也是如此。面对一片落叶,40岁的中年人与10岁的孩子,自然有不同的观察与感悟。即使到了老年,也依然可以期待“唤醒”。韩国电影《诗》中,一位诗人这样启发他从未写过诗的成年学生:仔细观察一个苹果,翻来覆去地看,触摸,想象阳光如何穿透它……那天晚上,老太太杨美子在灯下拿起一个苹果,仔细观察,然而诗句并未到来。她按照老师的教导, 更用心地观察、聆听与品味世界,记录零碎的感悟:鸡冠花痛苦而热烈的鲜红, 树叶的低吟,掉落地上的杏子的甜美, 湖面深蓝的细密涟漪上一顶飘落的白色帽子……最终,她交出了一首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诗。
38、另一位同事听此则大为感慨。她的儿子读小学低年级,那两天,老师也布置他们写秋天,不过思路却大为不同,是让孩子们对着一张图片,练习看图写话。儿子的作文里有我们从小熟悉的词句:一群群大雁往南飞;田野里一片金黄,正是收获的季节……她问儿子,你观察过大雁的体形和颜色吗?它们飞行的姿态跟别的鸟有什么不同?儿子摇摇头。田野里一片金黄,到底是哪些庄稼一片金黄?庄稼成熟时,都是金黄的吗?儿子打断了她的追问:“妈妈你别烦了,老师说我这样写很优美,给了我好几个五角星。我还有好多作业要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