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后说说(精选94条)
80年后说说
1、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更多人立于展示的舞台,如何携手建校人在大家庭中走得更稳更远,是建校工会持之以恒的服务理念。“说说兴趣那些事”是长纤鲁声微讲坛“90”系列之为有特长的老师提供了一次展示个人魅力的机会,同时以“兴趣”为黏合剂鼓励志同道合的人结成成长的共同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我们,因为一份共同的教育情怀齐聚精彩纷呈的建校之家,是珍贵的缘分,值得我们共同守护。本次活动是工会围绕“幸福361”工会服务品牌,对“家”文化建设的一次小小探索。
2、奥田电器京东商城专卖店:http://aotin.jd.com
3、邮局旁原有一个书亭,摊主姓何,他那有很多好书,在那买过一套精装的《三国演义》,被亲戚借走后没还,为此心里一直不舒服。
4、90后教师代表,“羽你有约”羽毛球社社长和JXJX舞蹈社副社长周振杰、周心怡,两位老师性格迥然,一位内敛,一位外向。当主持人问起“是怎么样的契机让你们接触并热衷于自己的爱好”时,两位年轻人聊得格外起劲,眼里闪出相同的光芒,他们对于兴趣有着相同的执着——因为真正的喜欢而选择,因为热爱而坚持,身上自然而然地散发出的一份青春与活力,感染现场的每一个人。
5、PS:关于2015奥田广告片创作“回家吃饭---爸妈,今天我下厨!”主题,是奥田团队经过数次头脑风暴后归结出来的一个有些感伤又满怀感恩的话题。
6、食品街不是就是83年建的,开业时吴振来了,食品街门口那真是人山人海,红旗飘飘,曾经有一对新人(印象中好像是葛沽那边的),算是旅行结婚就到食品街转了一圈,现在想都不可想像,身边的孩子们结婚渡蜜月都去新马泰了。
7、从东头说起,现在盛华公馆门口就是河,紫江路是河,南环路两边就是河,现在的天地源那原有个长长的坑,是新兴村的,小孩子夏天到那洗澡,那时那一片都是农田和坟地,天黑不敢去那。现在益华里南门那也是河,是头道沟孩子们“洗澡”的地方。现在的枕流小区对过那也有条河。现在的南华路也是河,西起现在的药监局那,东到现在的金丰里那。小时候乡人在那里种菜,有时熟了,隔岸就扔个萝卜什么的,当时就用河里的水洗就吃了,也没有听说闹病的。南华里原是西崔家台,也有条河,南起现在的法院,向北延后向东拐,经过现在的新兴小二楼那,好像与花店河相连。现在的耀华早市那也是河,图书馆前现在的红旗北路那也是河,那时全是田地,人迹罕至,印象里好像有个水车房。现在的体育场路两边也是河,津岐路靠房管局这边也是河。(80年后说说)。
8、那天看《天津日报》一篇回忆小时小人书摊的文章,想起小时候咸水沽镇的小人书摊,那时较大的我记得有两处,一是在街里三粮店门口,即街里电影院对面,露天的,为了防盗,那个大爷在每本小人书上都写着“若盗此书,你家男盗女娼”。大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值得商榷。另一家在现在的新街北口,大爷姓王,很和气,书也多且是室内。那时手里有点零钱了,很喜欢去那里。看完《武松》的小人书就会想《水浒》的前后怎么连接,好汉们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呢,那时就很想通读《水浒》。老人的孙子后来在那开了咸水沽第一家咖啡厅,但当时沽人思想行为远不如现在的开化,就像看西洋景。彼时光阴与现在新街的灯戏酒绿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9、题记:对于年,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各自的感受和理解,“80后”,是刚刚成长起来的社会中坚力量之80后心中对于年的认识和态度,或许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种社会走向……
10、那时我们一般去农机站旁边那个录像厅看录像,同学家干的,现在大医院斜对过华润超市附近。逃学去看绝代双骄,呵呵,那时经典录像还有大明英烈,玉蜻蜓,功夫皇帝,飘香剑雨等等。
11、 1000-1500公里为后期磨合,速度可以提至120公里以下。因为磨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逐步加码。转速不要超过3000转即可。
12、我们那时也去农机站那看录相,当时除了那还有商业局那,现在的健龙医药那,还有电影公司那,现在一想,好像就是前几年的事,可一细想,20多年了!那时开始弹吉他。倍喜欢几个人坐在大道边玩,现在想想,尘土飞扬的,不有病吗。
13、八零后的我们,大多已经结婚、有了孩子;带上父母,带上爱人和孩子,再走一回曾经让你开心、快乐,让你害怕、担忧的那段小路,一切都会那么亲切!一段故事,一辈子只有一次,却被永远的珍藏;
14、现在想想武侠书十分类型化,就是主人公受辱,意外学得绝学,在一个美人的帮助下复仇。尽管如此,当时看得挺带劲,有时租一本书好几个人看,为了省时间,有人干脆从第二部第三部看起。看完再交换看第一部。不过也挺有意思,有点探佚的感觉。
15、街里的集,新兴路上的酱货,哦,还有卖**弹球后来还有录磁带的。。
16、并不是因为年这段日子给我们的机体带来了损伤,而是年之后再一咂么味道,总有一丝苦涩,以至于这丝苦涩也带到了随后的一个乃至几个春节……
17、新兴路上还有一家餐厅,叫洁洁是什么的,忘记了,早点五分钱一碟小菜,别瞧不起小店,当时天津市市长(打了名字,不让发)到津南来,就在那家餐厅吃的饭。
18、现在的日子,尤其是夏天,晚上不洗洗真难受,但小时候,不怕大家笑话,一年也真正洗不了几回澡。
19、八十年代咸水沽就一个浴泉池,位置在现在的月坛斜对过,后来新兴村也建了一个,不过条件差了点,位置在现在的盛华百饺园。那时冬季过年时是必须洗的。我爷爷当时带着我们哥几个去洗,记得为了水干净,早上四五点钟就去了,把值班的人叫起来进去的。在记忆里那是最干净的一回池水了。因为平塘时看塘子里的水浑浑的,过年时就像灰浆糊,放在现在,大家肯定不会去洗,但那时就真下去洗。有时人多,挨上个小铺不容易,有空余的铺位,把衣服往上一摇扔就去洗了,绝对不会丢东西。实在没有小铺时,服务员就给一个竹箩筐,把衣服放在里面。但后来,风气不好,80年i末尾,听说一个人在那丢了个皮夹克。当时澡堂子里服务项目挺多的,比如热毛巾,伙计热好后,谁要,招呼一声就扔给你一条,当时小,不懂事,也要一条,服务员也给,搭在身上,暖和和的,凉了以后再交给服务员,也不收费,我觉得要放现在,肯定要价不低。澡堂也是一个社交场所,有人天天去,叫澡友好听点,不好听的就是澡腻,不管多忙,也得去澡堂子。一位邻居大哥就是,甭管家里多忙,也得奔澡堂子,泡壶茶,和老友聊上两句。后来浴泉池还开了雅座,在二楼,但条件和现在比,那是差得远呢。
20、如何丰富教师的爱好,更好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并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是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工会一直努力的方向。4月28日下午,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开展第十六期长纤鲁声微讲坛,特邀请60年代老教师代表和90年代的教工社团代表走上讲坛,一起说说兴趣与成长、生活与工作。
21、那时的炮市在现在的津沽休闲园对过,交通银行和教研室那。进了正月,许多外地的炮贩便开着拖拉机等云集于此。你放一挂,我就放一挂,争相夸耀自己的炮响。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危险,但当时感觉不到,在那一待觉得倍来劲!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将年味烘托得倍足。
22、 如今,特别多的80后90后都是家中的独子,习惯了被宠爱的角色,现在逐渐步入社会,进入到事业发展期,平常因为工作忙碌,与父母在一起的机会很少,哪怕是在一起的时候,也经常是父母嘘寒问暖,而自己可能因为工作劳累,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和主动沟通。
23、记得听妈讲过,她们小时候,年午后晌(朝阳方言,意为除夕夜),小辈们要组团走亲串户给长辈们拜年去,十多个半大丫头、半大小子的挨屋磕头,拜完年回到家也几近半夜。那时候的孩子,除夕夜整晚都在与人交流、互动。而80后,特别是出生在城里的80后,则守一晚上电视,偶尔包包饺子、放放鞭炮,这个除夕便过去了。在随后的日子里,春晚的桥段频繁出现于朋友之间,接着便在对下届春晚的期待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和长辈们相比,80后的年,虽然充斥着春晚,但总像是少了点什么……
24、《春节序曲》《难忘今宵》,这恐怕是过年那天80后脑中的主旋律,因为“年年岁岁歌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80后是新中国乃至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代独生子女,恰逢改革开放改善了生活水平,电视逐步普及为家用必备电器,除夕夜的春晚就水到渠成地变成了主要活动。从1983年到2019年,春晚走过了36年,80后也大都过了而立。认识中国文艺从春晚开始——李谷彭丽媛、姜昆、陈佩斯……一个个声震九洲的明星,在80后心目中,都是从春晚走出来的。他们汇聚成的一台台春晚伴随着80后一天天、一年年长大。
25、说的是咸二小那吧,那个碉堡我也钻过,进去迎面是一道墙,我就没敢再往里去,有小伙们爬过去,见里面黑就没敢再往里去,如果当年有进去的人不妨说说看。我估计里面也没什么。呵呵,战备用的,就像修房子预备着,不会在里面放什么东西,不过我还是对里面的结构有点好奇。
26、接着,90的社团代表走上讲坛,分享了属于他们的“兴趣”事儿。
27、我最早住在街里碉堡那附近,叫什么路都忘了,上学特别近
28、当时看《佐罗》,同学看完在班里讲了一个多星期,关于电影是如何精彩。最早观影的是街里的津南影院,后来又建了街外的津剧院,但票价一直很上涨。在咸水沽,板纸厂礼堂也放电影,在那看过,此外还有电影公司——在现在的自来水公司斜对过那。
29、八十年代中晚期,兴起了通宵电影。许多年轻人都去——一时引为时尚。我也看过两次,一次是和大哥哥们去的,一次是同学们一起去的。但一夜不睡觉,真是一种自我摧残。第一次去我还带了个豆馅馒头当夜宵,第一个电影还隐约记得,后面的全不记着了,睡一觉一看中国人变外国人了,还没记清就又睡着了,醒过来再看又演到《伊豆舞女》了,坐在椅子上睡真不舒服,但困急了,也睡得挺香,现在看真是受罪,放在现在我是坚决不去了。后来一次是和同学们,一大帮,男男女女的——那时也没什么娱乐场所,一大帮人逗着笑去了,后半夜也都睡了,大清早,一帮人闹着在空旷的大街上走——那种感觉现在想想很美好,至于通宵电影演得什么都记不得了,只记得和同学们在一起疯玩的场景,哎,再也回不去了!
30、“植物它有一种看得见的生命力,让我们感叹生命的美好,让内心所有的急躁都内归于平静。”初馨园艺社社长、80后教师代表许韬和社团成员们在空闲时间在校园内打造了一处初具规模的初馨园地,同时他还开设过多肉植物选修课,并送课到初中学校。许韬特别向唐峰老师表达了感谢,因为有前辈引路,所以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也因为同事不断地给予赞扬与肯定,所以他对于园艺的爱好初心依旧,并将这爱好融入教学,立项为2018年度嘉兴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获得嘉兴市市属级教育科学规划研究成果二等奖。他说,把兴趣和工作能结合到一起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31、现在街里老邮局对过那出现过咸水沽第一家冷饮店!当时觉得真是太好吃了!
32、启示:本空间从本期始,将穿插播发不同年龄段的人写的几篇关于年味的体验文章。
33、后来,渐渐地领悟到,压岁钱演化成了一个人情的往来。长大后,我们不再是收钱方,而是过路财神“中转站”,钱还是那些钱,只是从我们兜里转到了孩子们的储蓄罐里。货币的流通速度在春节期间迅速高涨,这个过程换来了所有人的喜笑颜开。“祟”呢?恐怕在这个太平盛世,早已闲在一隅看起了《鬼吹灯》罢。
34、街里修车的印象中有三处,一处是在东头,一个在现在的体育场路延长线到建国大街交口靠左,一个是在现在的解放里社区对过,老板好像姓刘,非常朴实的一位老人
35、文化馆那时里有台大彩电——当时绝对是稀罕玩艺,晚上去看电视要五分钱,在那年过《加里森敢死队》,逃学看过《济公》,还在那看第一次港台录相《飘香剑雨》,当时感觉港台的武侠片真的很神奇。八十年代初文化馆管电视的是一个腿有毛病的中年人,倍横。现在津南摄影界的大腕景老师那时刚到文化馆,还是年年轻人。
36、八十年代,听的最多的是港台那边传过来的,后来知道原唱是刘文正、凤飞飞、欧阳菲菲等,当时觉得真好听。后来开始买磁带。当时音像界有个坏毛病,翻唱人家的歌,在磁带不起眼的地方,印一个yanchang:某某。当时的那英仿苏芮,还挺像的,但当时盒带上多印的是“苏丙”,最讨厌屠洪刚,翻唱齐秦的,我本以为是齐秦的带子,兴冲冲买回家一听,差点没哭了,那个难听啊,小哥要是自己听了还不多难过呢,挺好的歌让他唱成那样了。当时许多同学都有一个抄歌的本,抄一首首歌词,如果抄得多,是一件挺得意的事。我也想抄,找人家要有的还不乐意给。我就用录音机一句句记,就跟后来玩乐器扒带子一样。但有些怎么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成吉思汗》,原唱应是欧阳菲菲,成吉思汗这一句,我怎么听都是“情似海”,但前后不接着,当时感觉很纳闷,直到后来大量歌曲进来,这才弄明白。这也算一乐吧。当时《牛虎豹》系列挺流行。实际上感觉牛豹唱得不错,就是没红。后来大了,有一个机会和他有过接触,聊起这盘带子,他也很感慨!
37、当时武侠书署名全是金庸,有时是全庸。诸如此类。记得当时看过一本《小邪神》的系列,挺搞笑的,印象很深。
38、和父辈们不同,80后的年中,有一类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压岁钱。听老辈人讲,他们的压岁钱可能是几枚“康熙大钱儿”,也可能是块糖球儿,到了80后的年代,实实在在的人民币成了必然的压岁物件儿。从大团结到老头票儿,年年看涨的标准让孩子们拜年拜得乐此不疲。春季开学了,小伙伴们大多用压岁钱买来了图书、书包、球鞋、磁带、游戏机带到学校,相互炫耀比较着;也有的孩子把钱存起来,时不时打开钱匣子看看,瞅着那厚厚一摞傻笑一阵儿。而到下一个春节,钱早已不知去向,长大了才幡然醒悟——有一种储蓄叫“妈先替你存着……”。尽管如此,下一个年到来的时候,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创收”,享受着数钱的幸福……
39、 500公里为初期磨合,此时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为70-80公里以下,转速不要超过2200转为好。
40、大胡同子发廊一条街现在没有了,不知是不是现在的金街。
41、“感觉写写书法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谈起书法,砚边岁月书法社社长、70后教师代表郑强胜滔滔不绝,“书法可以在你独处的时候进行,让你感觉不到孤单,也可以和社团成员相互鼓励和学习,又是比较热闹开心的场面,所以你一旦爱上书法,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但是谁能想到,有一颗文艺心的郑强胜老师是一位工科男。他把这份细腻带入工作,22年来教学成果累累,是大家眼中的“发明达人”。他两次获得浙江省中职教师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先后参与7家企业10多个重点项目的开发,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创新成果转化4项。
42、有感于此殇者大多为外地回家过年的80后。过年七天假,七拼八凑多放了三四天,核计在家多呆些日子。年前朋友同学聚,年后亲戚里道请。一年回来一次,不见谁都是种亏欠,于是车轮战术般每日赶场:正餐、喝茶、晚餐、K歌、烧烤连续轰炸,七天假期醉枣儿般过去了大半,几近清醒也即将临行,这么多天甚至没和父母坐在一桌吃过几次饭。咬牙切齿发毒誓,来年春节一定好好陪陪爹妈。等到了年末,一张时间表又横在了面前:腊月二十八高中同学十八年庆,腊月二十九一起去看望退休多年的小学老师安排晚宴,初二大姑请,初三老姨请,初六大姨初八舅老爷八十寿宴,哟,哪里不对?赶快致电:喂?春节饭局筹委会吗?初八别给我安排了,我参加不上,初七的飞机,好嘞,明年的啊!
43、景明靠近大医院一侧最早是条河沟,冬天很多小孩在冰上滑自制零拍子。
44、 自动档的车,因为不能通过手动换档来确定磨合指定的档,所以只能通过行车速度来实现了。总之,磨合要匀速开车,30km/h , 60km/h , 80km/h,100km/h这样的级别一定要稳定的磨合。建议晚上10点左右到平的公路上搞定
45、亲手为父母做一顿饭菜,不论丰盛还是简单,都是一份暖暖的爱。
46、哦,80后重视情感,但也崇尚自由,不由自主的日子,呵呵……怎么说呢,一记苦笑,让天空飘来五个字儿吧。
47、主持人陈忠杰老师首先向60后老教师代表蔡德泉进行了访谈。43年教龄、37年校龄、10年工会主席,蔡德泉经历了建校成长的每一步。作为“观察员”,他带领大家重温了建校一路走来的精彩瞬间。在他的讲述中,学校建校之初老师们的“兴趣”事儿浮现眼前。跟随蔡德泉的回忆,老师们共同回顾了这十年来学校工会组织的大大小小的活动,趣味运动会、各类教工社团建设、各类文化讲坛、亲子关爱活动、女工专题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也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48、在我心中,年,至少是有回忆的。脑海中诸多年的片段,此刻如同纪录片一样反复播放着,其中,总有那么几组镜头的印象挥之不去。我想,那便可称之为“年之忆”吧。
49、敬的方式有很多,尊重对方的选择也是一种敬。当80一代逐渐老去,或许,年的程式与今天大有不同。也许那时,更加社会化的公众活动会渐渐代替小家庭的个别活动,年,让每个家庭过得更加有计划性、更有理性。一个充满理性的春节,不那么琐碎、不那么累人。年,会更有意义。
50、这些也是八十年代咸水沽所经历过的,文化和思想上的经历,我觉得作为生活方面,也是要把他们算进去的。
51、记得当时让每一个班出一个节目,我们老师就让我们背《小朋友》杂志上的一首诗,当时背课文都烦,就没背下来,最后抽了几个学习好的参加学校的节目参评,当然这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节目被淘汰了,但当时这首诗的第一句是“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在想想真是脑子有点问题,呵呵。
52、殇来殇去,一个年,时间都去哪了呢?到了上班的日子,见小伙伴一个个都精疲力竭的状态,相互打听,都说不出具体都干嘛了,可大家都一个感觉——好累啊,比上班还累。“你的时间都去哪了?”“可说呢……”
53、那时的一小就是现在的四小那,院里有仿苏的建筑当时觉得倍漂亮。二小在津南影院后身,现在没了!三小在东大桥下,与四中相连。四小在现在的大医院后面,相对较小。一中在现在的咸三中左入口,二中没变,当时操场很大,咸二小一般开运动会都去二中,当时觉得可够了远了!三中还在,四中也没有了。
54、沽上江南一律平房,老建国大街上有板纸厂,消防队,照相馆,四菜店儿,大红门儿饭店,街里电影院子,邮局大百货部,***,还有后来的二嘎子发屋。
55、父母年纪大了,多听听他们的唠叨,陪着他们一起买年货,收获开心和幸福!就像小时候的你,一到过年那兴奋的劲儿!辛苦了一年,带着父母和他们分享收获的喜悦;
56、他们看不惯牛仔裤喇叭裤,看不惯鸭尾式爆炸式头型,看不惯手提录音机大街小巷啸聚招摇的小青年,也看不惯电视上男女拥吻的镜头。哈哈。六十年代以后,尤其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们正好赶上那些日子。
57、那时除了街里,街外就是农村了,许多农户在门口的河边用竹竿、木头等做个小栈桥,平时洗洗东西,涮涮墩布什么的,现在想想,很有点江南古风。
58、过完就出会了,那时会跟着耍高跷的跑好几里路,傻公子、老渔翁等,最喜欢看最后“拉骆驼”——现在是不去了看了。第一次看灯会是在文化馆——现在的月坛对过的马路上就是文化馆的原址。当时院里没有几盏灯,且做工也粗糙,但也看得津津有味。后来在街心花园——现在月坛商厦西门——在那举办过几次。
59、压岁,本意为压“祟”。祟是传说中的妖,长得难看本不是它的错,可大过年的出来吓唬人就是它的不对了。尤其是孩子,被它吓的不要不要的。民间的“大师”们发现用几枚铜钱压在孩子的枕头下,可以驱走祟妖,保孩平安,于是流传了下来,只是,压枕头变成了压兜儿、压箱底儿。
60、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形现状,奥田公司呼吁大家:
61、当时父辈们还没有意识到,一场建国以来最改天换地的生活变化来了!
62、婚之前,这个问题没想过,也不用想——回家呗,回到父母身边!婚后,特别是80后这些独苗婚后,这事儿,有点儿琢磨头儿。照旧例,三十儿初一在男方家,初二陪女方回娘家。过去,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回门反而不吉利。家中子女多,未出门的姑娘和儿子自然亦能和父母欢聚一堂。80后呢?结婚一对儿,两家空巢。就这么一个孩子,举国上下庆团圆,该圆哪头儿?一个是独门贵子,一个是独苗千金,无论哪对老两口没有孩子在身边,除夕夜都是一曲“二泉映月”啊!于是乎衍生了诸多“妙招”——轮流制、巡回制、穿插制……总而言之,80后的小家要努力让自己紧密团结在“双核”大家庭周围,营造天伦之乐的大好氛围。80后无奈着,父辈们也无奈着。唉,平时也总回家,偏偏过年这几天总是不尽人意,图啥呢?
63、现在好几年没看电影了,十几年就看过一次,在津南大剧院,还是人家给的票。
64、 磨合期行驶时不要长时间以固定速度驾驶,要有速度变化。
65、八十年代武侠书倡行,许多人打起了租书的生意。记忆深刻的是现在的图书馆门前有一个,倍火。老板叫什么想不起来了,不过,书真多。一个朋友痴迷,每天就是上班,下班租书还书看书。租书和向图书馆借书不一样,要每日花钱的,所以,要尽快看完,朋友除了上班就是抓紧时间看书,大家取笑他说,如果当初那么用功一定会考上大学。
66、浴池的毛巾被也是大家公用,放在现在都不可想象。
67、还有老团结路,地摊菜市,偶有杂耍,很是热闹。
68、父母为你准备了一辈子的年夜饭,如今你已长大,为父母备上一桌精心准备的饭菜,就算没有父母做得那么好,那么可口,但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满怀感恩的心。
69、朋友三口挺文艺的,后来跟我说,他们三口去有次看电影,挺大的礼堂就他们三口,他开玩笑说“那台面,就我们三口,包场,外人不带玩!”
70、那时的豆浆4分钱一晚,居然还可以买半碗——二分钱。就4分钱也没有,有一次我和同学凑了4分钱买碗豆浆喝——放在现在不可想象。豆腐脑6分。一颗果子4分。记忆里新兴路也有一个早点,在培智学校对过,那的早点也不错。虽然价钱不高,但那时好像生活条件普遍不好,进早点部吃早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了。我们就从家里拿点干粮,到副食店买点咸菜条就着吃,地点就是街里影院的旁边,记得那时是一大溜透明柜,里面就是辣咸菜条,我们会花上五分钱买一大包就干馒头吃,居然也觉得味道真是太好了。当然那时的咸菜和现在有不可同日而语了。
71、“建校篮球一三锻炼流汗不辛苦”,“一三五”篮球社社长、70后教师代表李国跃讲述了他的“篮球”爱好史以及他的“独门绝技”独轮车运动。他的独轮车运动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市属教育系统教职工“达人秀”展示中荣获一等奖。实际上,但凡和运动有关的,李国跃都喜欢,马拉松也是他的强项。正是在一次次对于运动极限的挑战中,练就了他的平常心。他说工作生活中有什么烦心事,打个球跑个步出身汗就没事了。
72、0时代——网络,那回刚时兴电子邮件,过年的时候给老师同学的信箱里发一张电子贺卡,很时髦。网虫们此时也大多坐在电脑前,一会弹出一条新邮件消息,点开来自全世界的电子贺年卡,瞬间感到世界小到我们可以手拿把掐,荣耀!
73、你是父母心中最大的骄傲,你是父母眼里最珍贵的收获,当你陪着他们走访长辈、亲朋好友,心中定会格外温暖幸福;
74、80后的我们赶上了一个“懒人横行”的年代,手脚懒,脑袋就勤快,那些代替手脚的科技发明也越来越多。拿拜年方式来说,80后的成长就经历了0到0的演绎。
75、从牛仔裤开始,目不暇接的新鲜事物一并踏至。港台录像,任天堂游戏,武侠小说以及流行歌曲被人们奉为八十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记忆!
76、也许父母的记忆已经开始衰退,但你的童年,一定是他们珍藏的最津津乐道的美好过往,约上你儿时的玩伴,与父母一起重温这些快乐时光,定会有格外的喜悦;
77、 所有车子在低速行驶时,实际负担比中速行驶要大,因此磨合期不宜长期在60公里时速以下磨合。必须逐步提高时速。同时,如果一直在80公里时速下跑完磨合期后,陡然增加时速,反而会使新车不适应,因此要循序渐进提高磨合期的最高时速。
78、八十年代是个春风猛吹的时代,沉寂庸闲的小镇生活被汹涌而来的外来流行文化迅猛的激活了。
79、 磨合期行驶时要避免急刹车、急提速的情况。
80、奥田电器公司官网:http://www.aotin.net
81、可年过的是什么呢?年前年后,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人说过的是“老”,一家人围着老人乐享天伦;有人认为过的是“小”,看着小辈又长一岁,越来越有出息。细细想来,说得都有道理。归结起来,人们认为年无非就是一个传统,然而时代在进步,传统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小,并不是传统的东西不好,而是映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显得有些羞涩。有些传统的形式必须要有所转变才能传承,比如腊月二十三祭灶,家家没有“灶”怎么“祭”?祭灶为的是啥?是家庭的自省自检,让人们对生活中头上三尺的神明有敬意。如果传承了精神,就没必要非得建个灶台了。
82、记忆中最大点的早点部是服务大楼下大饭店,后来改成过羊宝。面里卖豆浆。当时是先买一个竹牌,然后拿着牌去一个窗口打浆。里面热气腾腾的,早上尤其是冬天的早上,从离家很远的地方赶到这里,觉得很温暖。有一个邻居讨巧,在家里自己制作了竹牌,居然也成功从窗口打了浆,后来被人家发觉了,吓得他再也不敢去了。
83、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陪伴家人一起吃个饭,传递我们的爱!
84、当时有炸碉堡、钓鱼、按鼻子等活动。炸碉堡是拿一个接力棒,先穿过“铁丝网”,再踏过一张底上铺了电铃的垫子,如果没踩中“电铃地雷”,就可以跑过“封锁线”,把接力棒(爆破筒)插入一个纸做的碉堡里,这就成功了。按鼻子是把眼蒙住,面对前面一张黑板上的脸,手里拿一个橡皮泥的鼻子往上按,按得位置正好就算成功。钓鱼是拿一个小鱼钩钓盆里的塑料鱼,还有用筷子夹盆里的玻璃球。感觉非常快乐,如竞技成功,可以得一张票,好像两张可以换一支铅笔,三张可以在那集中看一张动画片。后来在咸一小又参加过一次,由于人太多,一般一个项目只能参加一次,那排队的场景后来只有在世博会排队才能体验到。有了这么多有趣的游戏,所以很盼望过六一节。但后来就没有此类活动了,年年盼,年年没有,有些失望,估计现在学校、老师围着“分”转,这类活动可能很少了。
85、现在的南环路***附近是耀华村的粪场子。现在的耀华新天地那是老汽车站,之后即现在的早市、耀华小二楼那全是地。现在的体育场路两边原来是两条河,农行、d校那全是菜地了。现在的同泽园那是平房,路尽头是**津南支队,支队旁边全是地,我们小时候开春时节在地里摔跤玩——因为开春的地特别软,踩上去像踩在地毯上。大件路海河饭店对过现在的联通总部是个大水坑,现在的水岸那是印刷四厂,当时挺荒凉的,有一个小女孩和家里生气独在一个人在那生气还遇到了坏人。现在的盛泽轩那是个大水坑,旁边有柳树,小时候在那里“洗澡”我还把钥匙丢了。
86、记得80年代的《少林寺》风靡一时,我也想看,但买不上票,把我急的,最后家里请人买了一张好像是早上5点多的,我就背着书包赶早去看,看得我热血沸腾的,看完到学校正赶上做早操,我就顺着人流回到教室,幸好老师没发现我晚到了。后来一系列少林电影。记得有个《小林小子》。我和同学们在街外影院翻墙进入,刚站那,正好查票,把我吓的。当时正好手里有一张废票,总算糊弄着过了关。当时要逮住了,罚钱,让家里知道了,还不知怎么挨批呢。当时家里条件也不好,再罚钱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家里,但电影的诱惑就那么大。
87、太多了,那时真是沟汊密布。现在下大点雨就淹了,和这些河没有了也有点关系吧。
88、年是一个传统节日,沿袭了数千年的“传统”今天真的有些变味儿了,甚至,为了人们的私欲,年被绑架了。比如,传统中的大年初六本不是为66岁的人“抢六”设计的,有些人以此为噱头大家聚聚而已,更有甚者,为了要那点份子钱,不惜挖空脑洞,巧立名目,却嫁罪在年身上,让我们在贺岁的同时,又得掂量着有哪门子人情必须得走,这种衍化的传统,不要也罢。
89、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文化活动,老年人喜欢个京剧,年轻的就没什么了,因此,看电影就成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了,记得当时最早是1毛5分一张票,但也觉得挺贵的。当时年轻人的一大乐趣是看电影,有时没票就趁人多楞往里挤。有一次和大人去看电影我没电影票,就是一大帮人故意挤,把我放在中间挤进去的,当时心里蹦踹直跳。
90、 带上父母,带上爱人和孩子,重温小时候走过的路
91、年,也许过得就是个“敬”吧!辞旧迎新之时,含蓄的中国人总是通过种种外在表达着“敬”:敬自然造化、敬天地诸神、敬全家老小、敬亲朋好友,“敬”,图的是一种报答,同时也是一种祈求,祈求更多的庇佑、更多帮助,让来年有所收获、有所精进。年是让人心存敬畏的最佳载体,知敬,而后能知慎、知止、知学、知勤。
92、这一年,不论分数考得是高是低,不管工作遇到几多挫折,也不管今年生意赚多赚少,都要“回家过年”!在家,所有担子都请暂先放放!回到年迈的父亲母亲身边,重温儿时的美好,多听听父母的话;
93、 列位看官出了正月再反思一下过年,正好是吃饱喝足咂摸味儿的时候。如有感悟心得欢迎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