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精选好句51句)

2023-04-24 11:25:18

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

1、(1)热爱母邦,反思雅典衰落的根源,力图奋发图强。

2、   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虽写下大量有关苏格拉底的文字,但仅仅在《第七封书信》里顺带提及“三十僭主”。虽提到克里提亚,但对其罪行却轻描淡写,对亚西比得更是一字未著。不仅如此,此两人还被安排为大量哲学对话的主人公。同样地,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中也仅一次间接提到雅典人对克里提亚、卡尔米德和亚西比得等人的怨恨。不难想见,柏拉图、色诺芬是想要让苏格拉底与其贵族弟子脱钩,以证明其清白无辜。这些人的确犯了罪,但那是其秉性使然,与苏格拉底的薰染无关。问题是,为何柏拉图和色诺芬在克里提亚和亚西比得等人问题上如此讳莫如深?二人到底有何难言之隐?

3、董乐山(1924年11月14日——1999年1月16日),翻译家,作家,美国文化研究学者。194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文革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等职。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西行漫记》等。编有《英汉美国翻译社会知识辞典》。

4、为什么我要提这件事呢?因为我要向你们说明自己得到坏名声的原因。我听到这个神谕的时候,心里暗暗地想,神的这句话能是什么意思呢?他这个谜应该怎么解呢?(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

5、   雅典民主还做过其他傻事,仅举两例说明。

6、如果他赢得这个官司,就是他所蔑视的雅典民主的胜利,因为这个体制并没有迫害这个城邦的英雄人物。所以他要不断挑衅陪审团,以死证明雅典民主是错误的,而无罪释放只会证明他反对的东西的正确性。(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

7、《不自由的希腊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9;《另一个希腊》,上海三联书店2010

8、但是,孔子呢?孔子时代有公共影响,有批判精神的少正卯却被孔子上任司寇七天,便捏造了五条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这一杀便开了中国指鹿为马、颠倒是非黑白、滥杀无辜、草菅人命的先河。他自命不凡,说自己“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一副装神弄鬼的样子。似乎人只要苟活到了足够的数岁,比如七十岁就能够上达天听,顺乎自然了。其实这只能够是自欺欺人而已。

9、在柏拉图的《克利陀篇》中说。苏格拉底的一些弟子和友人曾经计划带苏格拉底逃亡特萨里亚。但是苏格拉底没有逃走,他认为无论判决公平与否,他都不能逃避。他提出了一个后来成为基督教教训的言论:“无论别人如何待我们,我们都不能抱怨。”苏格拉底决定留下来接受死刑。甚至在临死之前苏格拉底被允许同亲友进行谈话,他支开哭哭啼啼的妻子,以免谈话被打乱。

10、所以,如果定罪与量刑程序分离,某种程度上是有利于被告人的,因为陪审团完全可以为了避免对被告人处以重刑,而不给他定罪。所以,雅典实行的分离制度其实是对苏格拉底非常有利的。

11、   苏格拉底的名声固然是由柏拉图一类拥虿构建起来的,但在文明史上,一个大哲人竟然被国家法庭判刑处死,终究还是一件绝无仅有的事。

12、苏格拉底当时这种让有知识的人担任领导的思想,和雅典当时整个制度的基础,即抽签这种民主方式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等于严重动摇了雅典政治的正当性基础。所以才会出现政府对他的三项指控。

13、据苏格拉底告诉赫尔摩奇尼斯,他所以不愿为自己辩护,是因为指导他的神灵叫他不要这么做,认为还是现在死去为好,免得老年为疾病所困:“如果我将来眼看着自己衰老下去,而且总是感到病痛,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因此,死是他的选择,他只有从生气的陪审团那里把它弄到手,这就是他为什么在为自己辩护时发言狂妄自大,有意激怒陪审团的缘故。但是陪审团还是相当宽容的,第一次表决票数相差不大,而且按照雅典惯例,第二次量刑表决是在起诉方面和被告方面提出的两个建议中作一选择(不是折中)。鉴于第一次表决票数相差不大,起诉方面又提出要求判他饮鸩自尽,这很可能会引起陪审团对被告的同情,因此只要苏格拉底提出自愿流放(这是当时常见的一种仅次于死刑的最重刑罚)或者付一笔为数足以满足犹豫不决、内心不安的陪审团的罚金,死刑是完全可以免的。

14、一个夏天,他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非常小,他的邻居都很纳闷,这房子怎么会使他满意呢?“您这么一个大人物,却把自己的房子盖成这么一个小盒子,有什么道理吗?”

15、   尽管任何人可以起诉任何人,但要起诉,总得有个理由。此时,民主派人士胸中的复仇火焰远未熄灭。更糟糕的是,克里提亚、亚西比德等对城邦造成的伤害实在太大。苏格拉底怎么说也难辞其咎。但要直接指控他参加了寡头派的屠杀行动,说他与克里提亚等人相勾结,杀戮民主派,既证据不足,又受“宽恕法令”掣肘。必须找到一些不像是政治起诉,却具有杀伤力的罪名。既然苏格拉底是哲学家或智术师,有新潮“启蒙”言论,“不敬神”不就是一个现成的罪名?

16、这就是那位德尔斐的神。他会告诉你们我那点智慧是属于哪一类的。你们一定知道凯勒丰;他是我自幼的故交,也是你们的朋友,因为他曾经同你们一道被流放,也是同你们一道回来的。这位凯勒丰的性格,你们都知道,是做什么事都很急躁的。有一回他跑到德尔斐,冒冒失失地向神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不要打断我的话,他求神谕告诉他有没有人比我更智慧。女祭司传下神谕说,没有人更智慧了。凯勒丰本人已经去世了,可是他的兄弟在这里,可以证明我说的是实话。

17、   前415年,雅典民众在亚西比德等人忽悠下通过决议,远征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邦,企图吞并该城邦及周边土地。这意味着,在伯罗奔尼撒战争还远未结束的情况下,雅典又发动了另一场规模相当的战争,结果却是全军覆没,战死或被俘后被虐待至死者多达几万人,统帅尼西阿斯和德摩斯提尼都被俘虏处死。此役使雅典元气大伤,从此走向败落。

18、   但很大程度上,苏格拉底之死也是自我牺牲。如果一心想活,他大可在法庭上装乖,表现得更知趣一些,而非拒不认罪,更非大言不惭要求被视为英雄。从柏拉图的《克里同》可知,从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到执行有一个多月,他有大把机会逃离雅典。但他终究选择了服从法律–即在狱卒监视下,与朋友们交谈中饮毒芹而亡。

19、他在中年时周围已经聚集起一批雅典和来自外邦的追随者,喜剧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在公元前423年上演的《云》剧中,被漫画化的苏格拉底已俨然是“思想所”的首脑,热慕的求知者接踵而来,这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20、可是他越探索,越发现这个问题不比天上的哲学简单,甚至还要更复杂。

21、你怎么理解苏格拉底的死亡?你对苏格拉底了解多少?在留言区和大家交流下,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赠出今天的主题图书《法律相对论》。

22、事实上,当死亡真正降临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平静的。

23、苏格拉底作为忠于雅典城邦的公民直接参加过三次军事行动。这场持久的大战使全希腊的政治秩序陷入极度混乱,霸主们公然宣扬血和火的杀伐,弱肉强食就是“正义”和“公道”;各城邦内部民主派和贵族派的政治势力互施阴谋残酷杀戮,是当时遍及希腊的政治行为。

24、我一个接着一个地考察人,并不是没意识到自己激起的敌意。我也曾为此悔恨、畏惧,但我不能不这样做,因为我应当首先考虑神的话。我心里想:我必须把所有显得智慧的人都访问到,把神谕的意义找出来。我对你们不能不说实话,公民们,我向你们发誓,凭着大神发誓,我看来看去,发现那些名气最大的人恰恰是最愚蠢的,而那些不大受重视的人实际上倒比较智慧,比较好些。

25、当时的投票表决规则,其实对苏格拉底也是非常有利的。

26、他改变了哲学的焦点问题,将人们的关注点由解释世界转向解释人类,即“认识你自己”。正如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说,苏格拉底是“把哲学从天上拉下来,将她置于人类的城市,将她带到人们的家里,并迫使她问及有关生命和道德以及善恶问题的第一人”。

27、毒性发作后,他躺在床上,平静地闭上眼,等待死亡的降临,突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又对朋友说:

28、   若不深穷,大可人云亦云说他是因“不敬神”和“败坏青年”而被处死的。但这并不等于弄清了事实真相。“不敬神”的罪名或许来自他的哲学家或智术师的名声,而当时无论哲学家还是智术师对诸神都不那么恭敬了,他们都在进行所谓“古代启蒙”,宣扬新潮哲学和“科学”思想,故“不敬神”的指控并不冤枉他们。问题是,不那么敬神的哲学家和智术师比比皆是,为何非把苏格拉底揪出来不可?看来“不敬神”即使可作罪名,却可能不具有太大的杀伤力。那么“败坏青年”何指?这不大像是一个“合适”的罪名。但恰恰是它,才真正置苏格拉底于死地。“败坏”决非简单的道德腐蚀,而有致命的政治后果。

29、他的“牛虻”使命集中地表述在柏拉图的《申辩篇》中他对雅典人的自白:“我是神特意赐给本邦的一只牛虻,雅典像一匹硕大又喂养得很好的马,日趋懒惫,需要刺激。神让我到这里来履行牛虻的职责,整天到处叮着你们,激励、劝说、批评每一个人。”

30、法治要求慎用死刑。在大卫的著名油画《苏格拉底之死》中,主人公裸露的瘦弱身子衬托出坚强的意志,一边高举左手对弟子们谆谆教诲,一边伸出右手欲从弟子手中接过毒酒杯,老师的淡定无畏和学生的聚精会神巧妙地融合在一个本是恐怖的死亡场面,震撼人心。

31、他的使命和哲学实践并不是一种迂腐的道学箴劝,而是一种对时代的哲学反思,对支配当时希腊社会生活的一些原则观念的深刻批判。他的哲学思想就是在他的论辩与教诲的实践活动中阐发的。

32、苏格拉底认为,肉体和灵魂是可以分离的,一般的人会将肉体的快乐作为活着的唯一目的,而哲学家会将肉体和灵魂分离开来,他主张哲学家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不要沉溺于肉体的快乐,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灵魂。进而他认为拥有高尚的灵魂的人正是那些有德行的人。

33、   前416年投票决定对弥罗斯岛居民进行灭族性屠杀。这个蕞尔小城不识相,耍滑头,竟胆敢保持中立,既不跟雅典也不跟斯巴达结盟,而雅典如此强大,灭掉他们实在是小菜一碟。据修昔底德,雅典军队执行了公民大会决议,杀死了弥罗斯岛所有男子。

34、大家不是害怕即将到来的死亡,不是遗憾自己活得太短,而是遗憾一辈子没有“好好活”。

35、这些分歧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的分歧,而是牵涉到雅典人当时所享有的民主和自治的权利的基础本身。苏格拉底所宣教的“智者统治,别人服从”的极端蔑视民主和自治的学说,都是与这种权利背道而驰的。

36、苏格拉底并没有提出他的政治哲学。苏格拉底死于民主制,如果说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说的是衰败的雅典民主政治。 苏格拉底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国家强盛。他赞成的是伯利克里宣称的——对一切人公正的——民主政治。

37、不仅如此,苏格拉底还不断刺激陪审团。他居然建议陪审团宣布他是公民英雄,在他刑满释放之后,在他的余生之中,每天都要在市政厅为他供食。于是陪审团终于被彻底激怒了,即便那些本来同情他的人也临阵倒戈。

38、马克·吐温说:人生最重要的两天,是你出生的那天,和你明白你为何活着的那天。

39、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他认为,培养人应该先培养他的美德,其次是让他拥有广博的知识。他的这个教育理论相当于中国儒家孔子的层次。

40、这位医生问那些临终的人,他们生前有什么遗憾。

41、苏格拉底说,他是神派给雅典的一只牛氓。他要紧紧盯住雅典,唤醒雅典,使雅典能从愚昧中清醒过来,快速地前进。但他对雅典的讽刺和批评过于激烈,引起雅典人的极大反感。雅典法院的法官以苏格拉底褒度神,惑乱青年思想为罪名,判处他饮毒酒自杀。由500名普通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也表决同意了法官的判决。

42、苏格拉底一生虽然收学生,四处义务讲学,但是他从来不收一分钱,在法庭上苏格拉底为自己辩护说,他从来没有收过学生一分钱,直接的证据就是他非常贫穷,他说:“我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人的老师,但若有人愿意来听我谈话,按我的吩咐去做,无论是青年还是老人,我也从来没有吝惜给他们机会;他们与我谈话,我不收费,也不拒绝与没有钱的人谈话。我做好准备回答人们的提问,无论贫富一视同仁,如果有人宁可听我讲,回答我的问题,我同样也作好了准备。如果他们有人变成一位好公民或者变成一位坏公民,那么要我对此负责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从来没有向任何人许诺或灌输过任何学说。”(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第一卷》、《申辩篇》,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22页)。

43、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苏格拉底真的死于雅典陪审制吗?

44、但是,作为西方的第一哲人的苏格拉底却没有这样的好命。作为西方基督教的精神象征的耶稣基督也没有那样好的运气。苏格拉底直接被人以“不信国家的神,教坏青年”的罪名被法庭判处了死刑,死法是被喝毒药而死。耶稣基督死得就更惨烈,他代人类受过,为了赎人的原罪,而甘愿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虽然三天之后复活,但是,就现实中的人而言已经是死而不能够复生。

45、其实,即便他定罪阶段的机会丧失了,苏格拉底也未必一定要面对死刑的命运。

46、他找享有盛誉的诗人,读他们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地方,然后找诗人求教,想要知道他们表达的智慧,然而他又失望了,因为诗人本身,也说不出啥来,反倒被辩驳得哑口无言。

47、苏格拉底为了做自己,把生活越过越穷,还得罪了越来越多的人,最终因此丧命,这就是代价。

48、苏格拉底从此事看到政治的黑暗与阴险,因此,苏格拉底力求让自己避免卷进政治的漩涡。因为他说自己是一个率真的人,如果老早就卷入政治,他早就没有命了,因为他坚持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会阻止国家犯下重大的错误和做不法之事,因此,他早就会没有命。但是,作为一个正义的真正斗士,如果还要想活下来,以便做更多的事情,就必须把自己限制在私人生活中,远离政治。这与孔子是大不相同的。苏格拉底一生都是在回避政治,回避做官,但是孔子一生都在追逐政治,跑官要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苏格拉底心中有自己的神,他感觉他的生命的意义,有远比做官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

49、是不是非常意外?这500人的陪审团,并没有像我们想的一样,是政府的打手或者爪牙,他们完全可以不买账,而奉行独立裁判的原则裁断案件。你看,在雅典时期,控告与陪审就是有效分离的,政府想要给谁定罪,还要先经过陪审这一关。

50、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苏格拉底又以他的实际行动表示了对法庭的蔑视而更进一步激怒了陪审团。他首先是拒绝提出反建议,认为“提出任何刑罚一举本身就是承认有罪。”继而他又狂妄地建议的刑罚是宣布他是公民英雄,在今后余生中由市政府免费供他一日三餐!而按惯例,只有值班的市政议会成员、外国使节、公民领袖、奥林匹克优胜者和保卫城市和民主的功臣才享有可以在市政厅免费用餐的殊荣。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精选好句54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