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之死(许攸为什么故意求死)
许攸为什么故意求死?
许攸原是袁绍帐下谋士,于官渡之战叛投曹操,帮助曹操打败袁绍。自视劳苦功高,目中无人,借酒兴口不择言,辱及曹操,终被虎痴许褚斩杀。
许攸之死一向被认为是自以为是、狂妄自大而招来杀身之祸。
如果一定要说他是故意求死。那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他背叛了袁绍,觉得对不起这个旧主,毕竟袁绍虽然没有尽听他的建议,却也算是对他不薄,对于自己导致袁绍兵败身死深感愧疚;二、可能他像陈宫一样,看清了曹操的本性,不屑与之为伍,而天下虽大,却已无他的容身之所,所以决意求死。或者说他看透了诸侯争利的本质,厌倦了,所以轻生。
许攸之死是在三国演义的哪个章节?
●第三十三回 曹丕趁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他嘲笑许诸,被其所杀。
许攸为什么自己寻死?
官渡之战中曹操一方处于劣势,曹军在兵力,后勤上都不如袁绍军。但是曹军上下一心,袁绍军内部人心涣散,许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投奔了曹操并且献计火烧乌巢,促使曹军和袁绍军双方形势逆转。
因此许攸的功劳很大,这也是他恃战功而目中无人的资本,但恰恰是他的狂妄令他最终丧命,这是必然的结果。
曹操为何杀荀彧和许攸?
答:因为许攸道德品质不行,荀彧死于政见不同,两人的死因是完全不同的 。
许攸在年轻时就与袁绍和曹操交好,本来这也没什么,但是许攸这个人干了不少离谱的事,这些事足以说明许攸是一个怎样的人 。
荀彧死于曹操称公的前夕,荀彧死了就没多久,曹操就称魏公,向篡位的最后步骤冲锋,荀彧坚决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与曹操产生政治分歧。
因为一旦曹操称魏公,就能独立建立‘’魏公国‘’,而有一套完全不同于汉朝的政府班子,等于是国中之国,并且魏公的爵位和权力可以世袭,一代代传下去,这是曹操曲线篡位,改朝换代的手段。
三国许攸实力?
袁绍手下有一位博览群书,智慧超群的谋士,叫许攸。许攸,字子远,南阳人。许攸年轻时便与袁绍、曹操交好。永汉元年,许攸投奔袁绍,跟随并成为袁绍帐下的谋士,力劝袁绍与曹操联盟。
官渡之战时,袁绍不听许攸的计策且一意孤行。正在这时,许攸家里有人犯法被逮捕。许攸知道后大怒,就叛投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跣足出迎,高兴地说:“子远来了,大事可成!”再请许攸入座相谈。许攸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
在做曹操的谋士后,许攸的计谋为曹操打赢了很多胜仗,立下了很多的战功,但他也正因为这些战功而葬送了自己。许攸在立下战功后,便开始拥功自大,以致得意忘形。对曹操经常口出戏言,且不知收敛,君臣之礼早被他抛之脑后。在宴会上对曹操说,若不是我,想必你也得不到冀州。曹操表面一笑而过,内心却因许攸的无礼逾越而深感不快。
而对于许攸这样聪明的人来讲,他自身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不管他多么有计谋,多么有远见,左右还是逃不脱一个“贪”字。许攸贪功、贪财、贪名,他对这些东西的追求程度甚至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早年间,他就曾为贪财这件事付出过很大的代价,且差点搭上性命。而他能从此逃出一条命来,已是不幸中的万幸。本应该汲取教训,扑灭贪欲收敛形迹。但他仍执迷不悟,最后给自己埋下了一个毁灭性的苦果。
在许攸自身的狂妄自大和贪财腐败的双重作用下,最终曹操的忍耐也已经达到了极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曹操下令将其杀害。
从许攸所做的诸多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出许攸真正的死因:自身的狂妄性格和贪婪本性。荀彧对许攸所给出的评价是:贪而不智。许攸本身自己便博览群书,且计谋众多。但他还是无法逃出自己贪欲的操控,成了欲望的傀儡,最终命丧黄泉,结局令人唏嘘。
许攸的死亡,也暴露了他的狂妄和愚蠢。许攸的不幸就是来自于自己愚蠢的判断,他过分看重了他与曹操的友情,而错估了君臣之礼在曹操心里的重要性。许攸的弱点,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情商太低。
曹操生性多疑,许攸先前作为袁绍的谋士却背叛了袁绍。所谓“忠臣不事二主”,这也是曹操所大忌。而许攸却不曾收敛,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给曹操面子,他的肆意妄为早就注定了自己的死亡。但对于这样有智慧有计谋的人才来说,这种结局还是足以让世人深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