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致是什么意思)
致是什么意思?
致:zhi,第四声,从至从夊。送诣也。
言部曰诣,候至也。送诣者,送而必至其处也。
常用汉字,单音节字,有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四种词性。与之相关的词语很多,应用广泛,比如致富,致残,致命一击,以致等词。
详细字义:
1、同本义,到达。
致,送诣也。--东汉·许慎《说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传》
远莫致之。--《诗·卫风·竹竿》
卿致馆。--《周礼注疏》
殷人既葬而致事。--《仪礼·曾子问》
远方莫不致其珍。--《荀子·解蔽》
致电上海。--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2、又如:致聘(送交定亲礼品)
3、 招引;招致
致天下之士。--汉·贾谊《过秦论》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清· 袁枚《祭妹文》
4、又如:导致(引起);致病;致残;致人(招致人才);致士(招引贤士);致聘(征聘)
5、造成;导致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致负诚托。--唐·李朝威《柳毅传》
致孤危托落。--清·袁枚《祭妹文》
致郁郁死。--清·周容《芋老人传》
6、求取;获得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中藏隐情不可致,诘公(袁可立)一览,立得籍甚。--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致一己之能。--[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每岁致数百金。--清·方苞《狱中杂记》
7、又如:致知格物(获得知识在于研究事物);致效(效力);致养(得到养育)。
8、表达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致殷勤之意。--《资治通鉴》
9、又如:致诚(表达诚挚的情意);致精(显示精巧)。
10、奉献;献纳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论语》
致,是什么意思?
“致”的意思是表示用某物的用途或去向,也可以用来表示将事物赠与或与其他人分享。例如,“她将手机致给他的女儿”意味着她把手机送给了他的女儿。
至与致的区别是什么?
1、指代不同:致:给予;表达;集中精力。引申指到达了极点,完全达到,又引申指极、最,用作副词,还引申表示一件事已经做完,再做另一件事情。至:表示到达。招引;情趣;精细。
2、性质不同:致:致,布质细密。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致”作声旁。至:象形。从一,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致的谐音?
致(智)能机器人,致(栀)子花开,饮鸩致(止)渴,学而时习致(之)不亦说乎,我是一致(只)小小鸟,致(至)金华的双龙洞,有致(志)不在年高,致(指)鹿为马,致(芝)麻开花节节高,致(纸)上谈兵,致(支)持你的家人,致(值)多少钱,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法致(制)社会,美人致(痣),致(置)之不理
古文中“致”字的解释?
古文重在言意,不能以一言释之。
1, 如:不积圭步,无以致里。 在这里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致使....结果,到达。
2,导致。。造成....结果. 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因与果的关系,所致之物就是这个果。无以致疑。
3,指物体的外形很雅,合乎美观,细巧。今引申为精密的意思。如:.....其物之精致,未尝闻也。
4,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此处亦是穷尽的意思,意思是事君侍父母能够尽心尽力,穷其身心也! 也难理解,古文多采其意,虚于其表。比白话文高级多了,现代改用白话文,是一个白痴的决定。历史会证明一切!古文不在其字之表意,用你的心去读,你会感受到其中有多么的美妙。洒洒几字之语,今白话文必以洋洋数语方解之,且失之意,损于境也!暂时想到这些,呵呵,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