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我以德(以德为先的例子)

2024-01-11 11:10:57

以德为先的例子?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以德润身,技臻至善什么意思?

臻:基本字意为至,到;引申为达到(美好的)或(达到)完备的。至善:善的极致。典出自古代四书中的第一本《大学》,《大学》开宗明义就有这样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就是,成年人为学的根本在于广大人本身的美好德行,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弃恶扬善,最终达到至善的完美境界。“亲”,通“新”。

明得笃志?

意思是:彰显个人美德,坚定意志并付诸实践。“明德笃志”是一个符合词语,多用作校训。如西南石油大学校训为:明德笃志、博学创新。

1、“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译文: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笃志”,出自《荀子·修身》中:“ 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译文: 喜好修行道法,而又尽力去遵行的,就可以称为士人了。意志坚定,而又能不断地去身体力行的,就称得上是君子了。扩展资料:明德乃为《大学》三纲要之首纲,也是三纲要之核心和根本,意谓为大学之中最高的为学之道,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使天下人去旧从新,处于内心清明的最高的、善的境界。意即学校办学要以德为先,要发扬人们天赋的善良美德,以达到才德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明德”旨在强调大学教育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意在引导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强调了修身养德,端正思想和作风。而“笃志”强调了对学子求真、至善、尚美个人品质的重视以及对树立远大理想的引领。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之窗-明德笃志、博学创新——西南石油大学校训

明刑弼教与德主刑辅的区别?

明刑弼教,意思是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德主刑辅名词解释:即以“礼”和道德为主要手段并以刑罚为辅助手段治理国家。二者的主要区别便在于以刑为主还是以德为主。用道德教化人民,还是同法律来教化人民。

家君的意思解释?

解释

◎ 家君 jiājūn

[my father] 家父

家君期日中。——《世说新语·方正》

引用解释

1. 春秋 时代卿大夫封地的基层官员。《墨子·尚同下》:“卿之宰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其君也,是以选择其次,立而为乡长、家君。”《墨子·尚同下》:“故 子墨子 言曰:‘然胡不赏使家君,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

2.《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后因称己父为家君。《后汉书·列女传·汝南袁隗妻》:“ 孔子 大圣,不免 武叔 之毁; 子路 至贤,犹有 伯寮 之愬。家君获此,固其宜耳。” 明 高濂 《玉簪记·追别》:“我有白玉鸳鸯扇坠一枚,原是我家君所赐,今日赠君,期为双鸳之兆。”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家君杜门深居,不通宾客,就有冰人到来,也不能相见。”

3.用称人父,但多需在前面加适当的称对方的敬词如“贤”、“足下”之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袁公 问曰:‘贤家君在 太丘 ,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 曰:‘老父在 太丘 ,彊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客有问 陈季方 :‘足下家君 太丘 ,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季方 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 泰山 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地瓜土豆是情侣名吗(精选282个)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