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网(为什么收音机必须要用网)
为什么收音机必须要用网?
收音机使用网络的好处是,声音清晰,音质好,还有就是没有噪音干扰,听着就是一种享受。
二是资源丰富,有很多的,比如说中央新闻,地方的新闻,在有就是音乐台,既可以选择音乐类型,什么古典,摇滚,爵士等,还有流行音乐,红色革命歌曲等,还可以选择歌手,其它的还有相声,评书,旅游,戏曲等,多不胜数,而一般收音机就没有这么多资源,所以收音机必须要联网。
手机自动锁屏后,收音机网广播就停,怎么办?
一般是系统固件问题,如果有系统固件推送就更新一下一般是可以解决的。
你还听收音机吗?广播会不会消失?
上世纪60~80年代,广播一呼百应,是中国真正的强势媒体。那时,被老百姓叫做“话匣子”的收音机,是普通百姓家的生活必需品,十亿人中有九亿都在听广播。
而今天,有近百年历史广播的听众人群已大幅缩小。媒体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广播的收听率和广告量持续下滑。广播的收听人数以每年两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下降。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在2008年的统计显示,在全国30个主要城市中,只有19.9%的人听广播,创历史新低。而10年前,收听率还在35.5%。
广播,会不会正在走向消亡?
2010年元旦,作为新闻广播第一品牌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始大规模调整节目,目标是提高新闻传播速度,提升新闻评论高度,同时准备按“台网一体”的目标,把中国广播网办成全世界最大的音频门户网站。
在此之前,中国之声的节目改版行动,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广播新闻播出样态。他们第一次推出“新闻版块节目+新闻轮盘式播出”新架构,大幅提高了《中国之声》的收听率,拿下全国多个城市的收听首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台长王求,每天早晨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是先打开电脑,然后打开收音机。除非去开会或外出,平时收音机就这么开着,一直到下午下班。
“上网要坐在那儿,听收音机就不用,干别的还可以听,这就是广播的‘伴随性优势’。”王求说,广播的另一个明显优势是运行成本低,特别是和电视相比,“广播的记者出去采访,拿个话筒,一个人就行了,而电视却要灯光、摄像一套人马。而且,买一套电视设备的钱差不多能买10套广播设备。”
“新媒体给广播提供了一个机会,而不是可怕的对手。”在王求眼里,广播和网络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王求回顾,近年来的雨雪冰冻灾害和大地震带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恶劣现场条件下,其他媒体很难发挥作用,只有广播不受手段的限制,一个手机、一个收音机就可以跟进行现场播报。
而听广播的方式现在也变得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收音机,车载广播和网络广播等新工具也很容易收听节目。
“媒体之间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只能说有强有弱。”王求说。最近五六年,广播广告的收入每年都在以20%以上的幅度增加,可见广播的生命力之旺盛。随着汽车的增加,流动人口的增加,广播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互联网时代,也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为听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也是广播节目成功的关键。
从单一的“我播你听”到多渠道的听众互动;从录播到直播,以及连线、短讯、热线、网络互动,
广播一路“变脸”。
为了把广播的声势做大,2008年年初,全国奥运广播联盟成立,几十家电台参与;2009年6月,中国广播联盟成立,132家电台加盟。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内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广播行业却大搞联合、抱团过冬。
另一方面,媒体竞争已由信息竞争进入观点竞争的阶段。2009年的《中国之声》就一直忙着建立并扩充“智库”,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让新闻变得更犀利。目前,数十位各界顶级专家、学者已签约成为“特约观察员”。
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显示,改版后的《中国之声》在全国各城市的收听市场份额普遍扩大。
以北京为例,2009年《中国之声》的平均收听率比2008年上涨24%,年平均市场份额上涨30%,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上亿听众的广播节目。
怎样评书、能在插卡收音机上播放?
插卡收音机本身无法下载评书节目。要听评书,可以先到那些评书网里下载自己喜欢的,然后解压成MP3格式,再复制到储存卡里,把卡再查到收音机里播放,就可以听了。
家用收音机信号不好怎样改善?
做到以下应该会好转:1、尽量拿到没有建筑物阻挡和离金属网远的地方,因为金属网会干拢减小信号。
2、如果有楼就拿到顶楼靠窗的地方。
3、如果信号还不好,再用点铜导线加长点天线来增强信号,注意不要太长,天线要拉直调方位,长短以调到最低频道无杂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