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弦月(什么是下弦月)
什么是下弦月?
意思是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这样的月相称为“下弦”,所以人们将这时的月亮称为“下弦月”。下弦月是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形成的,一般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出现。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的东面天空,月面朝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
下弦月是指?
下弦月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三者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时,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故称“下弦”。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一般而言每月农历15之前的月亮为上弦月,月牙朝上,下半月为下弦月,月牙朝下。
下弦月在初几出现?
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怎么样区分上弦月和下弦月?
1.
上弦月,日月黄经差为90度;
农历初十至十四,月相名为盈凸月,日月黄经差为90至180度;农历十五,月相名为望或满月,日月黄经差为180度;农历十六至二十一,月相名为亏凸月,日月黄经差为180至270度;
2.
农历二十二至二十三,月相名为下弦月,日月黄经差为270度;
农历二十四到二十九,月相名为下娥眉月或残月,日月黄经差为270至360度;农历三十,月相名为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