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笔记简介主要内容(精选90句文案)
一、务虚笔记简介
1、《我的丁一之旅》,继《务虚笔记》推出十年后,史铁生的最新长篇现代爱情小说。《我的丁一之旅》的文字依然充满史铁生的标记,古典、诗意、灵动,在看似散漫实则缜密的结构里,精心构筑了一个睿智空慧的哲思世界。“我”、“史铁生”、“丁一”,三体合实乃身器和心魂互相寻找的一人。
2、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3、首先要看这本书理服于织该袁是什么体裁的,一般而言小说比较容易评论,可来自以从人物性格、命运方面评价,也可以从书中所表达的观点、情感进行评价,还可以对书的艺术特点进行评价。其中可以引用书中的原文进行例证。散文的话,就要侧重在情感、语言、哲理方面。我觉得《务虚笔记》这本书可以从表达的观点、哲理方面来评价,特别是史铁生对于人生的看法,很值得钻研。
4、Readingforpleasure
5、奥马哈世界先驱报:2020年9月4日
6、出机场,看到一个额头光亮扎马尾的姑娘,瘦,不怎么讲究搭配,大肩包甩在背后,隔着栏杆,开始对我笑,鱼尾纹四散。执意来送的原因是当年她独自拖着两个大箱子到美国上学时有房东专程接,那种幸福总记着。当时想,如果她是骗子,我也认了。又解释未婚夫要送老母亲,没能开车来接我,但会在地铁迎我们。M先生的老母亲七老八老,带着老闺蜜从斯洛文尼亚乡村来城里玩几天,又带着老闺蜜开四个小时回老家。想象她们摸着方向盘,慢吞吞地启动,慢吞吞地打转向灯,笃定这样的老太太儿子应该也可爱。
7、《务虚笔记》是作者半自传式的作品。其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怨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本书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动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作者通过动物的繁殖、植物的生死,通过童年经验、革命和背叛、爱情的意义等来思考虚无。
8、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
9、什么叫做“现实不能拯救现实”?
10、卡尔广场另一主要出口还用白色油漆在地上画了半圆,作为街头艺人表演区,每次经过都遇到不同的乐器演奏,有路人干脆坐在自己的滑板上听,还有在“台边”轮候的乐队,好奇他们的演出秩序怎么安排。
11、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并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止透析。此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出版。
12、根据他的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
13、史铁生年轻时就双腿瘫痪,后又患上尿毒症,需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4、“我是我印象的一部分,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15、《插队的故事》《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当属于知青文学的经典佳作。《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16、《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 《务虚笔记》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老屋小记》 《奶奶的星星》 《来到人间》 《合欢树》 《病隙碎笔》 《毒药》 《命若琴弦》 《原罪·宿命》 《钟声》《午餐半小时》《我的丁一之旅》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猜法》《中篇1或短篇4》
17、《往事:史铁生作品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18、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19、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20、《务虚笔记》母亲的主要内容讲述了在这个笔记中讲述了自己的母亲是如何的爱护自己的孩子,以及如何与其他同事相处。尊重相互之间能够架起沟通桥梁的故事。
二、务虚笔记简介主要内容
1、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细腻而委婉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感情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2、残缺就是孤独,寻求弥补就是要摆脱孤独。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
3、《务虚笔记》是史铁生半自传式的作品。虚者,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关心虚无也。隔着咫尺的空问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艳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作品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嬗变对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种种影响、冲击、规范和梦想。作品充溢着神秘的美,现代的美、善意的美。
4、在《务虚笔记》里,你可以看到全部的史铁生,真实的他,和他想象中的他。
5、它的影像是叙事的,但表达却是模糊的,可是又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号。有点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看似左边来一下右边再来一下,故事铺开来一大片,到最后我们发现所有这些都是最终结果的那个因。然后你会发现,这个作品并不仅仅是关于奥马哈,它几乎是一个永恒的存在,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一个人生于斯长于斯,就注定了一个无处可躲的序幕,你可以安然接受,也可以试着摆脱,但你必须背负那些烙印,穿过它,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欣然接受的答案,或许这就是命运。
6、见面果然是。公寓特别干净,脱鞋走也没问题,Joyce说M先生有强迫症,做事又慢,在房间里又洗又擦三天,来城里度假的老太太爱操心,跟他讲“给女孩子住一定要仔细”,拉着老闺蜜加入清洁队,擦了半天玻璃窗。
7、说起史铁生,你会想到什么?
8、GregoryHalpern作品
9、我想这种“偶然性”与“知命”是相辅相成的,若是想以第三者视角看世界,便不能太作为世界的参与者,如果想要拼命抓住与某个人的联系,不认为自己的人生是个体的,任何人只是生命中过客时,也便难以用旁观者视角看世界。我想这与史铁生个人经历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他无法抓住瘫痪前的过往岁月,也再无法抓住陪伴他伤痛岁月的母亲,纵然后来有陈希米进入他的生命,但他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他在痛苦中懂得“偶然性”,而后“知命”,与命运和解,成就了今日的史铁生。
10、在很长很长的日子里,不断地想起,未必一定是思念,那更像是多年如一日的生活所养成的习惯,是平静河流上的一个摆渡——就像是集邮,把往日的收藏拿出来看一看,无论是引出快乐还是引出痛苦,都益于时光的流逝,然后依旧把它们收藏起来,不让它们为非作歹,打破一条河流的通畅,包括不让往事把今天弄得脸色惨白。
11、《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这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行文优美凝练,情感真挚,且好读,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的伤感与领悟。
12、而答案,我的朋友,就在风中飘散
13、史铁生(男)(1951—)北京人。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医疗。1974年到北京北新桥地区街道工厂工作。病后致力于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4、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了很久。它的名字为什么要叫“务虚”,与务实相反么?我这样问自己。我再看到了一句话“过去分为两种,一种是被意识到的,一种是未被意识到的。”这就像这本书,书里的人有不同的过去,他所知道或不知道的。偶然的选择和经历的不同,让相似的他们必然有了不同的人生。他们可以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也可能成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爱情,人生。但在数万字的纠葛里你却是找不出一个主角。他们的生活纠缠不清,却往往成就了另一个人的人生。就像文中所言,“古往今来囚徒的故事,形成我记忆力WR的昨天。”
15、《病隙碎笔》该书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16、于是当我翻开书,伸手触摸他们的思想,耳畔传来素未谋面的智者的呐呐自语时,也忙提起笔来,投进这这涌动的思潮里。
17、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18、《务虚笔记》是史铁生半自传式的作品。虚者,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关心虚无也。隔着360问答咫尺的空问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艳与无常,体序喜了原雷河重父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场低双岩排土。作品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兰河稳老犯怀反划号做以来中国社会的嬗变对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种种影响、冲击、规范和梦诗责销道单想。作品充溢着神秘的美,现代的美、善意的美。
19、《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0、360问答史铁生的散文,都是他个华整生么大贵感觉句足讨人的真实经历,让人觉得特别的蒸升类说待成真实而且励志。务虚笔记质翻啊里的残疾与爱情,是作者自身残疾的情况下,邂逅爱情和婚姻的经历。
三、务虚笔记简介50字以内
1、也许这世界最令人惊喜的,便是人们有无限的思考,于是慢慢我们有了文学、哲学、科学等等。时至今日,当我们仍在为这些奇思妙想惊叹不已时,我突然感受到,人类之间能够打破时空壁垒来吐露心底的想法,是多么美好又幸运的事。
2、秋天的夜晚,废弃的古园,幽静的小路,一盏盏路灯,满地落叶,树的香味——这是我们熟悉的意境,在史铁生流传更广的散文《我和地坛》里描述过,而每一个读者应该都接触过这样的黄昏,只是你不一定留意到其中的美和怅惘。这样的意境决定了本书的品位,读者自然可以凭借着这个开头决定继续往下读还是不读了。
3、傍晚最欢脱,尤其一到星期走廊里尽是‘Haveaniceweekend’和‘Youtoo’的对歌,四千多人回到站台上,摘下工牌,等待列车带离他们抵达周末。
4、▵地铁里贴满展览资讯,本身就很展览
5、史铁生的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 《务虚笔记》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老屋小记》 《奶奶的星星》 《来到人间》 《合欢树》 《病隙碎笔》 《毒药》 《命若琴弦》 《原罪·宿命》 《钟声》《午餐半小时》《我的丁一之旅》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猜法》《中篇1或短篇4》
6、史铁生代表作有:《务虚笔记》、《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7、《务虚笔记》便是我的“白月光”。作者是史铁生。说起史铁生,大概大部分人只能想起我们学过他的《秋天的怀念》吧,他的文字功底很扎实,运词能力也非常美,史铁生的文字能让人如入其境,具有极强的镜头感。
8、如果不急着上下班,维也纳的地铁是很好逛的。UUU3被称为艺术线,我最喜欢热闹的换线站卡尔广场(Karlsplatz),一件叫“pi”的艺术品在玻璃上刻了130米长的圆周率,旁边是16面红色数字不停动态跳动的玻璃,严肃点的是世界即时人口、全球饥饿儿童数、撒哈拉沙漠扩展值,搞怪的包括某一年维也纳被吃掉的炸牛排数量以及维城情侣数量(数据来自社研机构SORA);据说KenLum当时创作时取的是“艺术、科学、社会和建筑相互关联”的意思。
9、这幅照片给Halpern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他在小布什脸上看到了一种极度的自信和攻击性,但同时他也感受到了一种能力的匮乏。这话我琢磨了一下,有一种说法是:当一个人面对他无法掌控的局面时,他的恐惧感往往会滋生或转化为暴力,也可以说这是缺乏解决问题智慧的一种反应。Halpern认为这种好斗的、攻击性的男性气概和能力的匮乏甚至自卑感是常常绑定在一起的。由此,这种矛盾也成了奥马哈这个项目所要探索的微妙界限。
10、▵在维也纳经济大学干完活收到的礼物
11、《我与地坛》中所说:“这么多年我在这园里坐着,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优哉游哉,有时候恓惶落寞,有时候平静而且自信,有时候又软弱,又迷茫。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吗要写作”, 残疾带来的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重压,“要不要去死”对史铁生来说,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
12、史铁生的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
13、但当时读到《秋天的怀念》时,我还并未对其心生敬仰,觉得不过是篇散文,遣词造句美些罢了。反映的内容无非是瘫痪后的心理与对母亲的怀念,与别的散文差不多。真正在我心生掀起轩然大波的是偶然相遇的《务虚笔记》。且不说用简单的语言就能创造如此有画面感、美感的句子,其中的哲理性更是令人称道。其哲理不同于冰心“爱的哲学”,也不同于林清玄“禅意色彩”,史铁生的文字,是对“生死虚实的哲理思考”,是“一种超脱淡然的知命”,是一种自我感触方向的文字。读他的文字,如听他与你淡淡诉说,却内含无限张力。
14、在美丽的房子里的不同的遭遇造成了Z、L、WR的不同。对梦想的勇敢追逐与对现实的投降屈服造成了N永远的漂泊与T求全的安稳。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不如说是选择决定性格。
15、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6、《病隙碎笔》是2008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作者是史铁生。该书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17、史铁生追求"面对灵魂的写作",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史铁生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
18、《好运设计》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19、很多人都曾这样设想、猜测,很多人仍在屡屡设想、猜测,私下里悲怜地对C叹息,对C的爱情乃至婚姻果断地摇头,但都不说,当着C都不说,回避这个人爱情的权力,回避这个话题。回避不仅仅是回避,而是否决。写作之夜我曾听C说过:那是未经审理的判决。写作之夜我曾听见X对C说:“这不要紧,这没关系,我知道我知道,这还不够吗?……”但是,不够。那老太太的表情我再熟悉不过。把那怀疑的表情扩充千倍万倍,把那无言的回避扩充千倍万倍,否决便获通过,便足够C和X天各一方互相思念多年。若再把那同情和摇头转化为对坚强与乐观、无私与奉献的千倍万倍的赞许,便是一个人渴望爱而又不敢爱、指望死却又不能去死的可靠处境了……
20、断章取义说不定是历史的本性。
四、《务虚笔记》主要内容
1、以前的史铁生,很健康,壮得可以抬起一个装满水的水缸,还是清华附中的学霸,若不是1972年的一场暴雨,他早就是清华文理双全的男神。这场浩劫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本来只是着凉,没想到在陕西农村那种医疗条件缺乏的农村里,双腿竟然感染导致瘫痪。
2、1981年病情加重,遂回家养病。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3、《务虚笔记》中,作者通过动物的繁殖、植物的生死,通过童年经验、革命和叛变、爱情等来思考虚无。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怨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
4、大家好,我是来自汉语196班的劳雨琪。
5、你也想免费获得心仪的图书吗?
6、每次看这种作品,我都会感慨语言的匮乏,也可能是我能力不够。总之,我来来回回翻了好多遍,每次看过,都会有那种被神秘力量捶到的感觉,脑子里会飘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或者《站台》这样的电影,有时候是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还有我前面说的仅仅一周前的那个新闻,我知道自己应该不会去追踪这个事件的下文,但我会不自主地去想,那个被枪杀的17岁少年,还有20岁的犯罪嫌疑人,他们在奥马哈有着什么样的经历,他们心里曾有什么样的迷茫,骄傲,或者期待。
7、虚者,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关心虚无也。务虚者与务实相对,与灵魂、精神、形而上、本质相关。如题所示,小说“务虚”不重实,注重的是对生命的一种印象;不注重记忆中的真实,而注重印象中的真实;不注重各个人物的完整的形象与历史,而注重与生命同时拓展的不同的心魂起点与去向。虚者,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关心虚无也。
8、1979年史铁生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9、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
10、看过《ZZYZX》(节目视频)的朋友,应该对Halpern的风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画面色彩浓烈,诗意和冲击力并存。按理说《奥马哈速写本》也可以有那个效果,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实体书是这样的。
11、爱情的根本愿望是:在陌生的人山人海中寻找一种自由的盟约。
12、《务虚笔记》记录了一个寻找神性却未能企及的痛苦心灵,并批判功利主义,也否定民间气功风水作为一种寻求超越的可能途径。
13、OmahaSketchbook奥马哈速写本
14、大概正因为这样的“知命”哲学,《务虚笔记》成了我心头“白月光”的象征。从前接触的多是外国文学,日本文学,这些文学大多深入到“人文本身”,或是深入到“社会现状”“人性探讨”,或是如太宰治一般“深入自身”的剖析,少有作家带你像旁观者一般看世界,而又像呐呐自语,又有美得令人惊叹的语言,明明是小说,却美得像散文。
15、▵变着法子热闹的Rotunda,图为UNODC呼吁关注人口贩运
16、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17、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18、不得不说,艺术家在某些方面是异常敏感的。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前夕,纽约时报刊登了小布什的檄文,并且配了一张照片。
19、来维也纳之后,时间的刻度单位变成了星期。
20、“让爱,在‘好人’的心里早早死干净吧”是什么意思?
五、务虚笔记简介50字
1、主要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务虚笔记》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中短篇小说结集之一。
2、而那段话里,也可窥见史铁生的“知命”观,他说“死亡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对于他而言,他仿佛站在了命运之轮外面,看着里面的人行行走走,他以超脱的第三者视角,思考着命运,思考着人间,因此,生死并非是急于追求的,而是任其该来时来,该去时去,这并非是消极的生命观,反而是他独特的生命力的展现。
3、《合欢树》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4、日子飞快,忘得也快,一个“正”字像是一下子划完的。草草作个计号,留待以后刻舟求剑。
5、为什么史铁生说“不是人说语言,而是语言说人”?
6、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7、说实话,呆了一个来月,我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欢快。比如,进电梯互不认识的同事也打招呼,出电梯时不拜别就显得不够周全;有几次上班过安检前脱大衣,排我后头的陌生人很自然地帮我拽衣袖、拎背包,回头感谢时都是一个大笑容配一脸“这有啥,不都应该的吗”;而我的导师每天会问候数次“Howareyoutoday?”;同事Esther上周40岁生日,老板大中午急吼吼群发邮件提醒下午5点15分一同唱生日歌,5点刚过就像兴奋的边牧在走廊疾蹿,赶羊般把同事们都“圈”到大办公室准备惊喜……
8、本书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务虚笔记
9、我并没有完全读完这篇小说,它很长,因此我尚不能分析小说的结构,只是作者连故事主人公的名字都没有告诉你,只有“O”“F”这样的代号,连在他的故事中,他都只让你当一个旁观者。但是我愿意说说开头,小说以两个孩子的相遇作为开头,一个普通的秋夜,在昏黄幽暗的小路上,作者与两个小孩相遇,只是一场普通的相遇,没有后续,只有相遇中讲的寥寥几句话。
10、1980年代,史铁生是“知青情结”的第一个代言人,作品大受欢迎和推崇,是中国文学界的中坚人物,以真诚著称,也被先锋派作者奉为精神领袖199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是中国文学中第一部真正的宗教哲理小说,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此书反应零落,似乎读者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