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诗词鉴赏(精选140句文案)

2023-10-14 11:41:45

一、名诗赏析

1、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2、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3、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时所写,十七岁的少年天才王维,便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尤其诗中“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朴实无华,却写出了每个离家之人过节时的心情,是以万口流传。

4、第一句从所感之气着墨。诗人自繁华的京城来到幽僻的古寺,这里没有九酝八珍、华屋锦被,只有粗茶淡饭、陋室布衾。骤然变化了的环境,他不适应,难以入眠。夜深了,天凉了。山间的雾气袭进屋来,如轻纱,似薄绡,缥缥缈缈,遮掩了层峦迭嶂。第二句从所闻之声下笔,写山寺下面,深谷纵横,苍松郁郁;晚风吹来,松涛阵阵,如哀如怨,如泣如诉。“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从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这两句写近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

5、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6、“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豆花雨”,指阴历八月豆子开花时的雨,这里点出秋雨声杂风声率先而来。风雨凄凉,长夜难眠。风声中又传来了稀疏的更点声。这更声来自城门上的更鼓楼。“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不锁”,流露了主人公怪罪的意味,因为他是不想听到的。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这里直写“二十五点”,意在表明主人公尤感秋夜的漫漫难捱。风不仅送来了更声,又摇响了檐底的风铃。“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揭示了主人公听到铃声引起的心理活动,他最初以为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声。但老友都在远方不可能来,那么这会是谁呢?突然明白原来是风铃的声音。作者这里用笔极为巧妙,看似是误听,实则借写对老友思念之情。

7、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8、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9、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0、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2、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13、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14、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15、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16、王之涣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昌龄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皆以气象胜。而宋词之中,绝少气象;即便有之,也低人一等——如苏轼之《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之《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7、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18、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9、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0、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二、名篇诗词鉴赏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3、▲篇幅有限只能展示一小部分

4、答:美国现代诗人桑德堡写过:“雾来了,附在小猫的苦模最空粮或跟群放银为足上。”他的想像实在很丰富,还有什么比猫足更能表现出那轻而且软,落地无声的雾呢?薄雾与轻阴笼罩下的世界,虽然是那样地迷离恍惚,使人有无处不凄凄之感,但那霏雾弄晴的光景,不是给予人无限的希望吗?浓雾微阴之后,必能看到更灿美的阳光。

5、gzshicibao@1com(现代诗)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

8、”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

9、shicibao3429@1com(诗词)

10、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11、声声慢:词牌名。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双调,九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

12、整个晚上,林子里都洒满了星月的辉光;天上没有一丝云,也没听见有雷震响。

13、在这首诗中,王维就摆脱了一般送别诗中灰色的伤感,那渭城的雨,使人的精神为之一爽,那更尽一杯的酒,使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情意。

14、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1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6、《蜀相》首联两句是一问一答的形式。“丞相祠堂何处寻”,一个“寻”字,即透露出了作者初到成都,对地理环境还不是很熟悉,又表明此行是专程有备而来,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强烈景仰和渴慕之情;首联第二句,用“锦官城外柏森森”作答,这是诗人看到武侯祠的外景,既指出了祠堂的位置,对第一句进行呼应,又通过“柏森森”的描述,营造了出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首联起势夺人,用了记叙兼白描的手法,体现了作者诗文中沉郁顿挫的风格。

17、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18、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19、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20、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三、著名诗词鉴赏

1、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答题模板,建议提前掌握!

2、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5、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6、(赏析)此两句暗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7、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10、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1、赏析:陆凯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当陆凯怀念范晔的时候,为了表达高洁与纯挚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传递书物的信使带给范晔。

1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3、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14、人心之中,自有境界。其高低,取决于道德的深浅;且其隐藏于内,需通过言与行,方能彰显而为人所知。而内心的境界,经言行折射时,犹如阳光穿过玻璃,必定会有所损耗。故“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且言行所折射出的最高境界,与内心的最高境界,较为接近。

15、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6、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17、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18、公元七五九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已经四十八岁了,作为一个胸有抱负,才华盖世的诗人,杜甫空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却一再陷入郁郁不得志的境地无法自拔。在安史之乱中,中原兵戈不息,生灵涂炭,诗人也不得不被迫辗转于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的流浪生活,辗转抵达成都,在剑南节度使严武的资助下,在浣花溪畔自筑草堂一所,暂时得以安顿下来。到达成都的第二年(公元七六O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他到成都近郊拜谒了武侯祠,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

19、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20、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四、

1、此外,境韵两者,可以共存:如王湾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杜甫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冯延巳之“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李璟之“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2、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们最熟悉的去处。

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赏析)这两句是说,司空李绅听惯了这些歌曲,视若平常之事,却深深打动了苏州刺史刘禹锡的心。从此以后,司空见惯便成为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成语。

7、星月白:指星星与月亮的光照得很亮。

8、丽谯门:魏武帝曹操曾筑楼名“丽谯”。谯门:指城上能望远的楼。

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0、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11、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12、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1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5、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6、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17、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18、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19、译文: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却没有人能把我此刻愁苦的心境描绘出来。

20、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五、

1、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2、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

3、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4、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5、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6、在词中,词人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7、(赏析)红花绿水渲染出蜀地明媚的春色,也象征着热烈的爱意和似水的柔情。

8、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9、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1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12、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13、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1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5、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16、《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月附第五去配华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来自潭水,应自照千峰。《端午》(唐·文秀)360问答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五怀鱼所家征获够则不能洗得直臣冤。《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开金画扩单另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马走孩绿转叫仅世间。《已酉端午》(众输贝琼)风雨端阳生晦认硫铁问义误式请缺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附消语练。《端午》(唐·李隆乐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7、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8、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19、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20、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1、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有的机构和老师押题、点面培音岩父钟年激扩猜题;督促考生要全面认真数假互势临周表雨支地学习古诗文,掌握古诗文的写作技巧和他内涵的极高的艺术精华。

2、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4、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5、百亩园中半是苔,桃花落尽菜花开。

6、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7、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8、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9、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10、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字词注音及解释汇总

11、译文: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江汉;与你异乡聚首,携手醉还。离别后如浮云飘忽不定,流水岁月,匆匆一晃就已过了十年。今日相见,欢笑融洽的情态一如从前,人已头发稀疏,两鬓斑白了。为何我不与故人同归去?因为淮上风景秀美的秋山。

12、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13、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14、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15、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16、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17、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1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9、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2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颈联”两句,诗人直抒胸臆,以凝炼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建功立业的历程。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又辅佐后主刘禅,六出祁山,希望恢复汉室江山,诗中的“两朝开济”说的就是这些内容。通过诗人饱含敬仰之情的描述,读者可以清楚地明晰诸葛亮这位“千古贤相”一生的事业,感受到他巨大的人格魅力。这一联对仗工整,明白晓畅,辞藻虽不华丽,行文却壮阔高远,从诗句中可以解读出诗人对诸葛武侯的钦佩仰慕之情。

4、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5、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6、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8、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9、这首诗写他与著名歌手李龟年晚年在江南相遇的情景,短短二十八字中,包含了杜甫对年华逝去的感慨,有战乱飘零流离的凄凉,还包含了大唐盛世逝去的感伤,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首七绝。

10、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1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13、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14、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15、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16、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1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8、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初中生都在埋头背!

19、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

20、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同学录留言幽默简短(精选59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