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古诗100首4句(精选好句27句)
清明节的古诗100首4句
1、异国清明节,空江寂寞春。声声林上鸟,唤我北归秦。”
2、《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3、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4、 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5、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6、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9、0《阮郎归》南国春半踏青时(宋)欧阳修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10、风微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尊酒留欢,添尽罗衣怯夜寒。愁颜恰似烧残烛,珠泪阑干。也欲高拌,争奈相逢情万般。
11、点评: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不同,这首诗明显地赋予了政治色彩。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讽刺了特权及权贵之多。
12、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13、韦庄出生年代正是晚唐败落凋敝时期,其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可其家世背景并不简单,按其家谱向上追溯,其四世祖可是中唐曾名满天下的苏州刺史韦应物,只是到韦庄一代,韦氏家族已没落不堪了。
14、 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5、春雨清明湿杏花,小山明灭柳烟斜。东风解语拾我意,送送萦肠入君家。
16、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7、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18、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19、悲歌曲从天路,壮士不再歌易水,晓见红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见泉,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墓前有愧颜,吾今思于悼君魂,思绪纷飞感万千。
20、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____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1、欲断魂:像丢了魂魄似的,形容十分哀伤。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22、 (点评)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五言律诗,是诗人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所作的诗。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在路途中,正是寒食节,在阳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对君主的惦念。
23、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____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24、风吹残杏舞絮轻,唤起愁肠千百萦。疑天亦解伤情恨,哭君泪雨遍清明。
25、点评: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6、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