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罗斯福简介(精选好句113句)
富兰克林罗斯福简介
1、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1929年3月4日—1933年3月4日 共和党
2、作为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美国历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敌认为他浅薄、无能、狡猾、独裁;而其拥护者则称他是美国经济的救星,认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卫者。一般人都承认:作为政治领袖,他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纳了各种观点的领袖人物。许多专家认为:尽管偶尔有混乱现象,但罗斯福政府的行政效率还是很高的。
3、第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以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上帝的自由。
4、果然,在就职第四任总统后仅73天后,罗斯福于1945年4月12日死于脑中风,当时血压高达300/190mmHg。
5、可以说,美国改写了二战历史,而罗斯福总统改变了美国的历史,在这一点上真的是不算夸张。
6、原始链接:http://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36134
7、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保护,西部矿业的开发造成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与此同时,东部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也同样令人担忧,许多城市发生流行性传染疾病、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处理不善这样的环境问题。正如美国经济史学家吉尔伯特·C·菲特所说的:“从广义的美学和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美国的经济发展是以对环境巨大的、对有些地方甚至是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代价而换来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简介)。
8、1902 年,西奥多·罗斯福敦促国会通过了新的《开垦法》。该法令规定,自1902 年7 月1 日起,联邦政府把在西部16 个州和领地出售公有土地所得到的收入,用于在西部干旱地区修建水库、水坝等灌溉工程,灌溉公有土地。根据这一法令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开垦局,由另一位著名的资源保护主义者弗雷德里由另一位著名的资源保护主义者弗雷德里克·纽厄尔领导,负责建设灌溉工程。据统计,从1902年到1906 年,美国共开工建设了28 项水利灌溉工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亚利桑那河上的罗斯福大坝,它形成了当时美国最大的水库,蓄水量约8 亿立方米,使8万公顷土地从中受益。此外,当时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还有怀俄明州的肖雄水坝、爱达荷州的箭石水坝、科罗拉多河上的布尔德拦水大坝、哥伦比亚河上的大古里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干渠总长达到约10000 英里,可以灌溉土地121 万公顷,使30000 个农场受益。(富兰克林罗斯福简介)。
9、与后一个面向相比,“新政”的经济一面无疑是后来人长期关注和辩驳的焦点,但对于身处当下的我们而言,如果要更好地理解87年前开始的那场“新政”,自然需要更为整全的视野。所以本文的核心意旨在于从“新政”的后一个面向入手,探寻它的内部肌理、发生逻辑与可能存在的影响。
10、《乌托邦的故事:半部人类史》作者:(美)刘易斯•芒福德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推荐指数:★★★★☆内容简介:本书以历史上著名思想家设计的诸多乌托邦为主线,讲述了从古希腊至1920年的人类简史。书中重点述及柏拉图的《理想国》,安德里亚的《基督城》,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新大西岛》,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卡贝的《伊加利亚旅行记》,贝拉米的《回顾》,狄更斯的《艰难时世》,赫茨尔的《自由国》,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和赫德逊的《水晶时代》,威尔斯的《现代乌托邦》,最后将这一理念与20世纪初的世界联系到一起(作者认为城市就是乌托邦在尘世的体现),并批判思考了这一理念对未来世界的影响。点评:本书写早了一点,1920年以后某些国家的乌托邦实验更典型,也更具启示性。
11、1943年1月,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一原则。他认为战争与和平之维护有赖于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1943年,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罗斯福与斯大林相处颇为融洽。
12、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13、美国人并不这样认为。通过反思,美国人认识到他们伟大的总统死于对心脏病认识的缺乏和不正确的治疗。
14、同时也利用自身强大的国力,参予对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军事打击。
15、“胡萝卜加大棒”用于理政。他一生最为佩服的,就是他的这位堂叔。他最为人所知的观点,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它原本是经济学上的一种激励理论,而他将这种理论运用到治理国家之上。
16、1941年8月,罗斯福和英首相丘吉尔会于军舰上,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大西洋宪章》,包括民族自决、扩大经济机会、消除恐惧与匮乏、海上自由、裁军等内容。
17、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8月美英联合签署大西洋宪章,美英结成政治同盟。
18、这大概就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吧,按西方文化来看并不违背道德伦理。
19、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向日本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与“恐惧”四处弥散、体制危机四伏的国内境况相比,对当时的美国来说,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1932年7月,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Mussolini)在一次演讲中直言,“自由民主国家注定要灭亡”。也正是在这一年,希特勒参与并赢得了德国总统大选。如果说意大利与德国法西斯主义本身还是来自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的挑战,那彼时正热火朝天地开展“五年计划”的苏联无疑给美国民众提供了一番全然不同于国内景象的灿烂图景。1928年,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但到1932年其工业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工业实力迅猛增长的背后,既有苏联体制自身的优势因素在,也与大萧条本身产生的机遇有关。美国人萨顿在《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年)》一书中介绍到,斯大林曾说,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与技术合作相伴随的,是人才的流动,大批美国失业技术专家与工人被陆续招聘到苏联工作。也正是在此种情境下,我们或许才能理解当时法国的《时报》当中的一个判断:“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也只有明白了这一情况,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霍布斯鲍姆对“大萧条”的判断——“自有资本主义以来,可能是头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经济波动似乎对体制本身产生了莫大的威胁。”
21、通过对被确认为过劳死并获得赔偿的案例分析发现,所谓过劳死涉及的具体疾病主要集中在脑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猝死。除了脑中风的比例更高外,与一般人群猝死并没有本质性差别。
22、哈佛的成长和改变,得益于改变中的艾略特。从最初对自己容貌的不接纳,到克服困难站上讲台;从最初思考得出的教学与研究之路,到更高战略层面的统筹眼光,管理、改革乃至关注新一代美国公民,艾略特一直走在改变的路上。
23、1945年的4月12日,欧洲战争已经走到了尽头,在苏军发起柏林战役的前四天,伟大的反法西斯战士富兰克林·罗斯福不幸因脑溢血去世。
24、首先,罗斯福总统本身就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励志楷模,克服身体的健康问题,靠着顽强的意志力,一步一步的登上总统位置,而且还那么有作为,不能不让奋斗的美国人民为之自豪。
25、换做其他人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但他没有放弃理想和信念。与之相反,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坚持锻炼,并大量阅读各种传记和历史著作,希望从中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人们不但没有看到一个紧锁眉头、满脸苦相的残疾人,反倒因他的到来成为“笑声震天的地方”。
26、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参战后,罗斯福动员了全部工业积极从事军事生产。此时美国的军工生产约为德、日之总和;1944年则达到轴心国生产之两倍。战争期间,他将精力专注于战略问题,与盟国磋商未来之和平规划。
27、改革哈佛,是艾略特一生中最光辉灿烂的举措,但这种光辉是与黑暗相伴而行的。阻力、困难、挫折、伤痛,这一切在艾略特的眼里,也许就是常态。艾略特面对反对意见时表现出的耐心堪作楷模,他可以自始至终参与一场讨论,神态自若地听着别人批评自己,仿佛批评意见涉及的是一个跟自己毫不相关的人。他可以任用曾经同为校长候选人的格尼为哈佛第一任系主任,并与之成为并肩作战的好友和合作伙伴。他可以在退休后支持新任校长的工作,不干预与他之前大相径庭的改革措施……他将生命视作一个不断改变的动态的过程,才可以对新事物如此接纳,对批评和挫折如此包容。
28、《颜色的故事》作者:(英)加文•埃文斯出版社:海南出版社推荐指数:★★★☆内容简介:颜色的定义是完全客观的吗?为什么同一种颜色在不同文化中会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和文化内涵?为什么有些颜色直到最近才有了自己的名字?为什么有些文化对某种特定的颜色划分了数百个区隔,却辨识不出另外一些颜色?一种颜色的产生背后又怎样曲折离奇的故事?本书带你追本溯源,找到颜色的产生、变化和与分类发展;揭示颜色背后的观念变迁和社会涵义;探索每一种颜色背后唤醒的心理状态和文化根源。颜色的故事,其实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点评:中国皇帝的龙袍都是黄色,黄色报刊被认为很低俗,嗯,龙袍的颜色垄断也是低俗权力的垄断?
29、 亚伯拉罕·林肯:贫民总统,一生坎坷!公认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就任美国总统期间,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带领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但命运之神对林肯垂青的时间并不长,在战争结束后不久,林肯就被一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刺杀。
30、哈佛大学毕业后不久,步入结婚的年龄。他和他的远方堂妹结婚,面对道贺的诸多亲朋好友,他高谈阔论,妙语连珠,惹得众人捧腹大笑。
31、1945年2月,三巨头再度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会晤,那时欧洲战场战争已近尾声。美国预计日本能再战1年半左右。原子弹虽在制造,但美未曾预计其威力能达到后来实际发生的巨大程度。罗斯福及其军事顾问急欲争取苏联在亚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许诺了对日作战。罗斯福、丘吉尔也在远东向苏联作出让步。罗斯福希望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以维护战后和平。
32、他们是远房的叔侄关系,如果按中国宗亲关系来讲的话就是已经出了五服,属于六服的叔侄关系。
33、1971年,Framingham研究发布另一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通过对分析14年随访数据分析,发现血压基线值升高增加冠心病死亡风险,收缩压较舒张压与冠心病关系更为密切。
34、摆脱百年不遇的“大萧条”。他的人生之路可以说是顺风顺水。28岁时顺利当选为纽约市参议员,随后又当上了海军助理部长,为建设出一支“强大而有作战能力的海军”尽心尽力。美海军在当时能称霸大洋,两代“罗斯福”功不可没。
35、1942年元旦,在罗斯福的倡导下,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中国以“四大国”之一的身份签字,国际地位空前提升。
36、相反,如果一味强调“过劳”的健康危害,反而可能忽略掉真正的危险因素,增加健康危害尚不自知。
37、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如果罗斯福没有在1945年突然去世,最大的受益方将是中国。罗斯福是二战时期对中国最友好的大国领袖。1937年,当日军轰炸中国首都南京时,罗斯福发表公开演讲表示谴责,1937年年底,罗斯福就开始派出私人特使赴中国,调查中国抗战情形。1941年年底,美国正式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后,在罗斯福的主导下,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了全面的援助。罗斯福总统还力排众议,促使中国成为盟军四大领导力量之更重要的,罗斯福还是敦促国共合作的重要力量,皖南事变发生后,罗斯福总统一度警告蒋介石,如果再搞摩擦,美国可能会暂停对中国的援助。罗斯福还是当时国际上少有的与中共保持良好关系的领导人,1944年罗斯福派出特使赫尔利赴延安,一方面调查中共抗战的实际情况,建立美国政府与中共沟通的直接管道,另一方面也是为战后的中国政治安排做准备。罗斯福是希望在二战结束后,国共能够建立一个民主的联合政府,但是1945年罗斯福的突然去世中断了这种可能,要是罗斯福在1945年后还活着,或许中国内战的悲剧可以避免。
38、④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等系列措施,实际上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生产发展,起到了调节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作用,同时由国家调节再分配。
39、富兰克林·罗斯福无疑是一个时代的伟人,但又是一个执著地追求美国现实利益的总统,他的行为方式更多地体现出了实用主义的倾向。正是这种不拘泥于教条理论的务实态度,才使罗斯福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40、《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作者:徐国琦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推荐指数:★★★★内容简介:本书利用第一手的档案资料,从一个百年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体育,探索了为什么中国在20世纪之交痴迷于西方体育,以及这与中国寻求国家和国际认同的关系。通过对乒乓外交和中国处理各种体育赛事的案例研究,本书提供了意想不到的细节和对中国重大外交政策制定过程的不同寻常的见解──这些见解将帮助读者理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点评:作者揭示了民族复兴与谋求国际地位的一员与体育和奥运会之间的联系,让体育的归体育是一个好建议。
41、具体来说,早在1932年,罗斯福竞选办公室发表声明称罗斯福血压为40/100mmHg。但是由于当时医学界对心血管病缺乏认识,并不认为这属于高血压,未接受任何治疗。相反,认为其头痛症状是由鼻窦问题导致,因而在1933年雇佣一名耳鼻喉科专家McIntyre作为私人医生。
42、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43、其次,如果罗斯福没有在1945年突然去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或许会受到影响,以罗斯福的个性以及以往的做事风格,应该不至于在1945年的8月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小编觉得罗斯福更有可能通过外交途径,促使苏联早日出兵,同时与英国、中国在东南亚更有力的打击日军,以促成日军投降。
44、后来在1944年总统大选之际,共和党人用这件事指责罗斯福,罗斯福回击的话后来广为流传:“对于共和党人的攻击,我不在乎,我妻子不在乎,我的儿子也不在乎。但我的狗法拉,它在乎!”罗斯福语出惊人,反而获得了选民的支持。
45、 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任美国第三任总统。在任期间保护农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向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使国土扩展近一倍。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6、富兰克林·罗斯福对于笔者本人来说,是美国历届总统之中最为崇拜的总统没有之一。
47、克莱斯与妻子珍妮切在到达美国后不久,就购置了在木栅栏(华尔街就是从木栅栏得名的)外面几英里处的48英亩的农田,它紧靠着默里山的山坡。克莱斯和珍妮切有6个孩子,其中5个长到了成年。惟一活下来的儿子叫尼古拉斯,他是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最近的一个共同祖先。他在这里成为毛皮商人。从毛皮生意获利后,他回到了纽约,开了一家面粉厂,开始购置房地产并进入政界,当选为市参议员。其两个儿子一个叫约翰尼斯另一个叫雅各布斯。
48、美国历史学家威廉•尼尔森如是评价他:“艾略特不仅影响了哈佛大学的一切,而且使哈佛成为美国一流大学。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没有一所高校不受艾略特哈佛改革的深远影响……在美国,没有哪位教育家、大学校长、教授、教师或助教没有受到艾略特的直接影响。每一本教科书都按照他的标准修订,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他有形的影响。就伟人的胸襟和永恒成就而言,我们发现同时代的美国人中,没人能与之匹敌。由于贡献卓越,他和爱默生及林肯一同成为那个时代国家的功臣。”
49、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
50、旅欧两年后,机会来了,新生的麻省理工向艾略特抛去了橄榄枝。随后艾略特首次撰文公开探讨教育问题,在题为《新教育:它的组织》的文章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喜欢将学院工作想象成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对于改革,他是如此坚定。
51、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
52、海军部助理部长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巴黎近郊参观蒂埃里城堡附近的德军炮台,德军准备用它轰击巴黎,但是数天前被盟军攻占。(美国海军历史网站)
53、落到具体题目中的三位总统,他们的历次排名为:华盛顿:2(并列),1林肯:3富兰克林-罗斯福:2(并列),2然后具体算一下:华盛顿:3次排名第平均排名:55林肯:11次排名第平均排名:6富兰克林罗斯福:7次排名第平均排名:15比较明显的,结果是:林肯>罗斯福>华盛顿这基本代表了美国最权威和普遍的看法了。三个人的功绩基本可以总结成:林肯:打赢南北战争,维护美国统废除奴隶制罗斯福:结束经济危机,打赢二战,奠定战后美国的华盛顿:建立美国,奠定美国政治体制基础很多人觉得,华盛顿作为开国领袖应该是可以更高的。但是其实,华盛顿作为开国领袖和我们的领袖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华盛顿虽然建立了美国,但是当时的美国只有13个州,土地面积只有现在美国的30%,70%的土地都是后来的总统扩充的。而且实际上当时的各州都可以随时退出美国联邦,这是极大的隐患,这一隐患其实是在南北战争后才被消除。
54、1940年,罗斯福借助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机会,通过巧妙运作,连续第3次赢得美国大选。
55、美国传记作家亨利·詹姆斯,其父与查尔斯·艾略特有师生之谊,亨利·詹姆斯因此收集到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在哈佛大学及艾略特家人的帮助下,详尽而深入地写下这本艾略特传记,出版次年(1931)即获普利策传记奖。
56、《诗经的世界》作者:(日)白川静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推荐指数:★★★★内容简介:《诗经》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在《论语》《孟子》中被视为经书,虽然过早地被视为经典对于古代歌谣的后世传承而言可谓幸事,但诗篇的解释也因此被儒教性的诠释所改变,失去了其古代歌谣的本来面貌。本书旨在揭示《诗经》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理解这种古代文学,还原古人丰富而充满活力的精神世界。本书从山川、恋爱、社会与生活、贵族社会盛衰几个方面,引介分析众多《诗经》名篇,并与日本文学经典《万叶集》的类似作品比对研究。点评:汉学家的研究,往往能给国内学者展示新的视角以及方法论的启示。
57、老百姓是感性的,一位对待宠物都如此有爱心的人,一定是一个好人了,这和当下养宠物狗的男生很容易受女生青睐是一个道理。有人说,如果要为总统宠物树碑立传的话,罗斯福爱犬法拉理应当选“最佳宠物”。
58、而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总统的宠物狗名叫法拉,几乎走到哪都带着它,形影不离,关于法拉的故事也是蛮传奇的。在二战期间,罗斯福出差时不小心将法拉丢在了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为了寻回法拉,罗斯福总统甚至下令派一艘驱逐舰去营救“法拉”。可以想象么,整整一艘军舰为了一条宠物狗,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爱犬”了。
59、在1907年12月3 日致国会的咨文中,罗斯福指出:“保护及适当利用我们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我们的国民生活中,几乎其他每一个都是以它为基础的……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不但要享有目前的高度繁荣,而且如果能正确对待这一繁荣的话,可以保证未来的成功。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之相比。对这个国家抱有远见将会得到丰厚的报偿,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必须了解一个事实,浪费与破坏我们的资源,滥用和耗尽地力而不善加利用以增加其效益,其结果终将损害我们子孙应享有的繁荣,而这种繁荣是我们原应将之扩大与发展以流传给他们的。”
60、一个乐观积极和坚忍不拔的人,终将获得成功。在他50岁时,参加总统竞选成功。可当时的国内,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而来,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他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要拯救美国。
61、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的信用,这是一种应急性措施,旨在迅速稳定金融资本市场。
62、少年时代的罗斯福不仅成绩优良,而且酷爱体育。系出名门,头脑聪明,四肢发达,这些耀眼的“标签”让他迅速成为学生领袖、女生偶像。中学毕业后,他曾梦想报考世界三大海军名校之一的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
63、在1933年3月21日的国会咨文中,罗斯福提出了三种救助立法:授权各州为贫困者直接提供食物和衣服;政府招聘工人进入事业单位,在不妨碍私企的情况下扩大就业;制订长远的公共工程计划。后来第一项演化为联邦紧急救济署(FERA),后两项则分别是“公共资源保护组织”和“公共工程管理局”的雏形。以作为联邦紧急救济署的分支的“民用工程署”(CWA)为例,该项目于1933年10月启动,很快便让400万人有了工作。当然,以“做毫无意义的事”(boondoggling)为代表的抨击也随之而来。不过我们或许应当更为立体的看待“意义”。一位民用工程署的工作人员注意到,有些人在离开她办公室时是“喜极而泣”的,即使是救济性的工作,也让他们重新收获了“尊严”。在提振民众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那些难以获得资本青睐的公共事业的发展。“公共工程署”(PWA)同样组建于1933年,运行期间不少水利与开垦项目因之资助而启动(如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就医疗而言,它还提供了121760个床位。也是在1933年,罗斯福推动建立了国家复兴署(NRA),按其规定,拥有两名以上雇员的雇主都必须到该署登记,最后登记的公司超过了225万家,囊括人数高达2200万人,它对每周工作时长、最低工资等都做了具体规定,更具进步意义的是,它减少了童工与血汗工厂。
64、Thefirstisfreedomofspeechandexpression--everywhereintheworld.
65、老天爷是公平的,人这一辈子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次他带全家去休假,因为在海里游泳受到感染,他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永久的残疾。
66、历史不能假设,但是根据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活动轨迹,我们或许可以进行一些更加理性的推测。如果罗斯福没有在1945年突然去世,之后的美国乃至世界局势会发生怎么样的影响呢?
67、其次,对外则大力扩张,打败曾经横行一时的西班牙舰队,将其势力逐出美洲;接着在南美挑动巴拿马独立,使得巴拿马从哥伦比亚的一个省变成一个独立的国家。
68、罗斯福总统和最高法院的对峙:暴风雨前的宁静 鸡尾酒的酒劲通常很大。今晚,这些酒似乎是给人壮胆的。 酒是总统亲自调配的,这已成了一种惯例。他调酒时看似漫不经心,手法却娴熟老到。但在1937年2月2日这晚,不论是总统安然自若的神态,还是他调制出的烈性饮料,都无法驱散幕僚心中的不安。此刻,他们正聚集在位于白宫楼上的总统私人小书房里。 富兰克林•罗斯福举杯向最高法院致敬——向曾经的最高法院,也向他所希望的即将改变的最高法院。罗斯福告诉幕僚,“采取行动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与最高法院的对峙不能再拖延了。“尽管这样做会很不愉快,但我认为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一局面。”三十六个多小时以来,这些幕僚是全国唯一能够准确理解总统这句话含义的人,这就不难解释他们为何会有不详的预感了。 曾经有记者称罗斯福“显然是美国最无忧无虑的人”,而今晚,他在这个房间里也是最无忧无虑的那个。他模仿幕僚沉郁的表情,后者对于即将开始的晚宴没有任何期待之情,那可是一年一度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举办的宴会。不过,很明显总统对当下这个时刻感到很高兴:此时,最高法院“九个老头”中的七个已经抵达楼下的东厅,一起出席晚宴的还有其他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一出国家级的大戏即将上演。 此时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二个总统任期的第二个星期,他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在美国人的生活中,罗斯福是战胜一切的力量,有着卓绝的影响力。1936年11月,他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百分之六十一的大众选票和几乎所有的选举人选票,赢得了美国总统选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压倒性胜利。他新组成的庞大联盟——其中有自由派人士、劳工、妇女和少数群体——不仅授权让他继续担任总统,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他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所取得成就的分量。与自重建时代以来的情形相比,现在的美国更接近于一党统治。在第一个任期内,罗斯福轻松获得了国会山多数议员的支持,其中大部分人对他言听计从。现在,在他的第二个任期之初,这种权力失衡的情况更加明显了。1937年2月,参议院有七十六名民主党人,而反对派参议员总共为二十名,但大多不是共和党人。 在罗斯福看来,这一压倒性胜利使他终于能够与最强大、最无法容忍的对手一较高下了,他将其视作美国社会和经济进步的最大障碍。这个对手就是美国最高法院。 到罗斯福于1937年1月第二次就任总统时,最高法院已经通过一系列极具破坏力的判决将新政摧毁得体无完肤。罗斯福第一个总统任期中的工作重心是全国复兴总署。这一机构以其随处可见的蓝色老鹰标志而闻名,不论是在商店的橱窗里,还是在合唱队女孩子的演出服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在1935年5月27日“黑色星期一”这天,最高法院判决废除了全国复兴总署——大法官们以惊人的九比〇的投票结果,不仅否定了这一机构的合法性,而且取消了包括最低工资、最高工作时数和工人权利在内的一整套体系。紧随其后被最高法院裁定取消的是新政农业政策的支柱《农业调整法》。然后是《格菲烟煤法》。接着是一项州的最低工资法。在历史上最高法院还从未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消过如此多的法案。在1933年至1936年间,最高法院推翻国会法案的速度是从前的十倍。为了做到这一点,大法官们翻找出被长久遗忘的法律原则,并给宪法中隐蔽晦涩的条款注入了新的活力。最高法院正在创造“新的原则,其创造的速度超过了我理解这些原则的速度”,大法官哈伦•菲斯克•斯通抱怨道。斯通对于最高法院的这种做法渐感愤怒,反对意见日益增长,这使他成了新政派心目中的英雄。 由最高法院颁布的反对判决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立场强硬,影响面广泛,因而将华盛顿笼罩在一片危机重重的阴云之下。到了1937年,最高法院的多数派大法官明确表示新政的概念——运用政府权力来缓解由大萧条所造成的损失,并创造一个全新的更加公平的社会和经济秩序——是对宪法的冒犯,不论运用该权力的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罗斯福向新闻界抱怨道,最高法院已经建立起一个“‘无主之地’,在那里州政府或联邦政府都无法发挥作用”。即将面对最高法院审查的《社会保障法》看来肯定会被推翻,正如《全国劳工关系法》,以及国会所通过的或罗斯福可能会提出的一切重要提案一样。 如果改革现在无法进行,那么复兴也就无从谈起。罗斯福政府的内政部长哈罗德•伊克斯认为总统面临着一个清晰无误的选择:要么限制最高法院的权力,要么屈从于“司法专制”。罗斯福认为他在总统大选中获得的胜利并没有在任何方面对最高法院起到遏制作用;“最高法院追随大选结果”这句老话不再可能适用于当下了,因为如今的最高法院一再公然地蔑视民意。的确,四到五位最保守的大法官所写下的每一份反对新政的判决意见都招致了公众的愤慨,而这似乎正是他们所乐见的。罗斯福在11月总统大选中获得的压倒性胜利对他们而言毫无意义。但是对罗斯福而言,这一胜利意味着他具备了还击并且是快速还击的力量。到了为大法官们举行宴会的那天晚上,所有的准备都已就绪。这一计划酝酿了多年,其主要策划人是司法部长霍默•卡明斯。在总统的坚持下,卡明斯在暗中执行着这一计划。在其最终可能变成现实之前,没有其他人知晓这一切,包括罗斯福的“智囊团”和内阁成员。 这一计划是——填塞最高法院。罗斯福将通过人数上的优势来控制最高法院中的保守派。在这场大胆的布局中,他将要求国会将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人数扩充至十五人——其本质是在一夜之间在大法官席位上增加多达六名自由派人士。罗斯福假装对司法运作的效果表示关心,声称“身着和服的九个老头”(威尔•罗杰斯如此称呼大法官们)行动迟缓,年老体弱,无法胜任手头的工作,以此来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1937年,“休斯法院”是美国历史上大法官年龄最大的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平均年龄为七十一岁;九位大法官中有五位的年龄达到七十四岁以上。这些大法官的退休金一直是公众关心的话题。在一本以直言不讳而著称的畅销书《九个老头》(TheNineOldMen)中,两名报纸专栏作家将这些大法官描述为“远离一切现实的人,他们制定的法律如同庞大的大理石一般僵化、死板,在他们的司法圣祠中围着他们”。 1937年1月,总统开始将他的计划告诉一些高级顾问。这些人全都大为吃惊;有些人甚至为此心神不宁。一名高级顾问表现出“极端的政治担忧与震惊”,向一名同僚透露他“害怕得要命”。使这名高级顾问害怕得要命的恰恰是使罗斯福沾沾自喜的:通过巧妙而迂回的手段,使针对最高法院的提案像是出于对大法官年老体弱的担心,而非源于政见上的冲突。可是就像幕僚所担心的那样,一旦没有这一借口的掩饰,罗斯福的真实意图将暴露无余;而他们害怕,总统正直、完美的形象到时将会土崩瓦解。 幕僚焦躁不安,他们向罗斯福提出了一两个尖锐的问题,却发现这样做无济于事。他已经下定决心了。在决定做出前,罗斯福也许会考虑很久;可一旦做出,便不会再改变主意。况且,他喜欢趁人不备发动突袭。这一次,他准备来场大袭击。 为大法官举办的晚宴不是投放炸弹的合适时机。但是一想到有一颗炸弹在手,罗斯福还是喜不自禁。据罗斯福的一位密友回忆,当时他还在开玩笑,说自己深感苦恼,因为拿不定主意是“在宴会前只喝一杯鸡尾酒,然后与大法官愉快地共进晚宴”,还是将填塞最高法院计划的“油印副本放在每一位大法官的餐盘旁,然后喝下三杯鸡尾酒,使自己能够应对大法官们的反应”。 第一夫人埃莉诺也在总统的小书房里。她正因为罗斯福穿了一身稍显磨损的礼服而轻声责怪他。随后,罗斯福坐在轮椅上被推出房间,进了电梯,缓缓来到东厅,所有的宾客——今晚差不多有九十人,这是一般国宴的规格——都聚集在一起迎接总统的到来。 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大法官举办的宴会是白宫冬季社交季最后的几项活动之一。哪怕在充满活力的罗斯福夫妇(与胡佛或柯立芝夫妇相比;或者,说实话,与自从老罗斯福夫妇之后的任何总统夫妇相比)的主办下,这些“官方的娱乐活动”,据一名观察者描述,“也显得过于拘谨和生硬,毫无乐趣可言;同时又过分简单和朴素,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国宴——加上其枯燥乏味的繁文缛节和自切斯特•A.阿瑟总统以来一直没有变化过的植物装饰物——难免枯燥无趣。尤其当邀请的宾客是最高法院大法官时,情况更是如此。一般来说,老年人肠胃较弱,因此罗斯福夫妇的管家亨丽埃塔•内斯比特准备了最为清淡的菜肴:清炖肉汤、鲽鱼片、青豌豆和冰激凌。 然而,今晚的氛围却大不相同。第一个向总统致意的是首席大法官查尔斯•伊文斯•休斯,他看上去彬彬有礼,甚至相当热情,尽管最高法院和白宫之间多年来存在矛盾。与往常一样,休斯的仪态庄重而威严。他眉毛凌厉,眼睛炯炯有神;在许多人看来,他那充满王者风范的白色胡须正是首席大法官理应具备的。这是他第二次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1916年,在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六年之后,他辞职参选总统,以微弱的劣势输给了时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1930年,在赫伯特•胡佛的任命下,休斯回到了最高法院;这一次,他被任命为首席大法官。他天生是当首席大法官的料。后来成为休斯法院一员的菲利克斯•弗兰克福特说:“看着休斯主持最高法院,就如同欣赏托斯卡尼尼指挥管弦乐队一样。” 但是到了1937年,休斯法院却陷入斗争之中——其对手不仅是罗斯福,也包括它自己。黑色星期一的一致判决结果掩盖了大法官们在个人见解和司法原则上的深刻分歧;大多数反对新政的判决,其结果都是五比四或六比其间横亘着一条大致可以预测且看似难以消除的裂痕。休斯发现自己正处于这条裂痕之上,一会儿偏向左边,一会儿偏向右边,试图在最高法院的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取得平衡;自由派在很大程度上赞同罗斯福关于“活的”宪法的观点,而保守派对这一观点却坚决地予以否定。 今晚,身处白宫东厅的晚宴,休斯没有流露出任何个人情绪。同他一起列队迎接总统的其他大法官也同样不动声色。皮尔斯•巴特勒由哈定总统任命,今年七十岁,却没有与年龄和阅历相当的稳重与内敛:他为人霸道,出身贫寒,却又瞧不起无法摆脱贫困的人。本杰明•卡多佐是一位性格温和但立场坚定的自由主义者。他生性敏感,同僚们的争吵和辩论似乎都能让他受伤;对他而言,最高法院就像是一座监狱。欧文•罗伯茨温和友善,却让人捉摸不透;他常常在判决中投出关键的一票。 大法官们对罗斯福都非常友好,除了詹姆斯•麦克雷诺兹。只有他一个人脸色阴沉,态度冷淡,反映了大法官之间真实的关系,以及司法分支和行政分支之间存在的不愉快。在最高法院中,麦克雷诺兹对总统批评得最为猛烈,据说他曾发誓:“只要那个狗娘养的瘸子在白宫一天,我就不会辞职。”这是四年来麦克雷诺兹首次同意接受总统的宴会邀请,而他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为了安抚某些同僚罢了。 代表国会——国家权力的第三个分支——出席晚宴的是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主席。来自爱达荷州的联邦参议员威廉•博拉是一名老资格的共和党人,他今晚也在这儿。就在前一天晚上,博拉在一场全国性的广播演说中谴责站在“政府政治一边”的人,这些人攻击最高法院的廉正与忠诚。他担心人们会对司法独立发起全面进攻,这无异于摧毁最后一道防止“行政官僚体系控制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的屏障。博拉敦促国家做好准备打一场硬仗。他警告说:“经验告诉我们,想要通过宪法来限制在政治上拥有巨大权力的政党的行动是非常困难的。” 此刻,宾客都聚集在东厅里。首席大法官休斯大步走向博拉,与他握了握手。“了不起的演说。”休斯对他说,十多个人都能听见他的声音。他说,这是一场无畏的、具有政治家风范的演说。对其他人而言,这场演说像是先发制人的一击。至于击打的具体对象是什么,并不明确。最近几个星期以来,有关总统打算限制最高法院的传闻甚嚣尘上。这项提案的有些细节十分详细,传到了像博拉这样的人耳朵里,而这些人大概可以决定这一提案的成败。 尽管如此,只有少数宴会宾客——也就是在晚宴开始前与总统一起喝鸡尾酒的幕僚——知晓罗斯福那有关司法体系的咨文内容,以及向国会宣读该咨文的时间安排。司法部长卡明斯悄悄来到罗斯福的顾问兼演说撰稿人萨姆•罗森曼身旁,小声说道:“我真希望咨文已经宣读完毕……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十足的阴谋家。”罗森曼仔细看了看身材高大的卡明斯,后者此刻鬼鬼祟祟,弯腰屈身。罗森曼本人看上去则与其他参加晚宴的宾客无异,他安慰卡明斯道:“我也希望咨文已经宣读完毕。”这也是罗森曼的肺腑之言。 但罗斯福却非常享受此时此刻。用过正餐后,遵循传统做法,女士们退到了蓝厅和绿厅。男士们或围在总统身边,或三五成群地手拿雪茄和咖啡聚在大厅的某处聊天。罗斯福正在大声地说笑,说到兴起处还用烟斗猛敲桌子。今晚的他比平常更加放得开,这是一个面对自己、面对观众、面对秘密均能泰然自若的男人。 宾客们同罗斯福一起开怀大笑:休斯、其他大法官、国会议员甚至还有罗斯福的幕僚都知道,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这场晚宴将是他们共同度过的最后的和平时光。
69、在扑灭大火之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从而导致高烧、疼痛、麻木等引起了脊髓灰质炎的病症。
70、从某种意义上讲,至此,罗斯福总统死亡的原因得到初步解密。
71、西奥多·罗斯福所高举的环境保护的旗帜后来被他的侄子富兰克林·罗斯福所继承。小罗斯福总统承袭了老罗斯福的开创精神,在他的任内,面对西部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肆虐的沙尘暴,更加坚定地推行环境保护政策,从而使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72、在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业救济与复苏经济,并成立众多机构来改革经济和银行体系,从经济危机的深渊中挽救了美国,他所发起的一些计划仍继续在国家的商贸中扮演重要角色。除此之外,在其任内设立的一些制度仍然保留至今。罗斯福曾促成了政党重组,他与其妻埃莉诺·罗斯福是美国现代自由主义的典范。
73、国内的孤立主义让他着急上火。自他上任以来,对内积极推行“新政”,效果显著。他加强了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抛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并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刺激经济。农业、工业、军火、能源各行业逐渐全面恢复。
74、1935年至1941年,罗斯福的血压由136/78mmHg逐渐升至188/105mmHg。但是,他的医生McIntyre坚持认为总统身体健康,血压也未高于正常(相对于罗斯福的年龄而言),这就导致其病情逐渐恶化却没有被认识到。
75、所以,与其说,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领袖,不如说,华盛顿是类似于蒋介石这样的人物,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并且各方也都是以他为领导人,但是实际上,军阀林立,当然了,其实就说把华盛顿比做蒋介石,功绩也是不低的。只是绝不会是开国领袖那么高。
76、1969年,20年期限到期,该项研究面临被终止,最终是尼克松总统的介入允许其继续完成使命。
77、三月底,英国首相约翰逊经过检测,证实感染了新冠病毒,四月初病情恶化住了医院,次日即进了加护病房,好在经过吸氧病情得到改善,没有到需要上呼吸机的程度。而且三天后就可以出院,继续隔离休养两周。本文刊出的时候,他应该已经在唐宁街10号重新履行首相职责了。约翰逊并不是这波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到的唯一政要,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曾经因为他的妻子检测呈阳性,而不得不自我隔离两周,至于其他国家,不要说染疫,因此命丧黄泉的也时有所闻。
78、然而,就在就职第四任总统仅仅73天后的的1945年4月12日,作为最主要领袖所领导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获得全面胜利的前夜却溘然离世,享年仅有63岁。
79、1933年就任伊始,摒弃前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大力推行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新政,很快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第一个任期后半段开始大力扶持更名不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动医疗改革。
80、紧接着,11月28日~12月1日,罗斯福、丘吉尔马不停蹄前往伊朗与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及建立战后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组织等问题。
81、最后一列是对前20列的总结,把总统分成四个档次,所以只有1-4四个数字,就不计入在内了。
82、此外,“救”了美国的与其说是凯恩斯主义,不如说是一种跨越意识形态的实际上是国家能力导向的思维与行动方式。前者只是一个理论模型,后者却在事实上影响着整个决策层的所有政策选择与行动取向。本文无意也无力对围绕“凯恩斯主义”的诸种争论作深入讨论,于此只想指出一点,是“新政”选择了“凯恩斯主义”而非相反,那么自然可以将焦点转向行动主体自身上去,思考罗斯福及其团队为何会做出这一选择的问题。我们发现,罗斯福及其团队并未被美国的自由放任传统所束缚,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当下”的具体问题与实际需求,并付诸切实有效的行动。前文已经谈到,“大萧条”期间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普遍遭受重创,而社会主义的苏联却一枝独秀,其中“计划经济”居功至伟。当一系列的经济刺激及社会救济与保障方案付诸实践后,罗斯福直接被质疑“你是共产党吗?”“你是社会主义者吗?”罗斯福当然不是,但其方案又无疑带有社会主义色彩。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开篇即写道,“国家之间政治上最重要的区别,不在于政府的形式,而在于政府的水平。”此处“政府的水平”也即今日广为人知的“国家能力”(StateCapacity)。它在迈克尔·曼笔下被分为强制性国家权力和基础性国家权力两个概念。王绍光、欧树军等又将其进一步细划为强制能力、汲取能力、濡化能力、认证能力等九项具体能力。“国家能力”是跨越意识形态的,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一定的国家能力以作支撑,例如稳定的财政来源、必备的武装力量、相对统一的集体认同等。罗斯福或许已经潜在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由此才不顾重重反对在国内施行那带有明显社会主义色彩的政策方案,因为很显然,无论那些方案的颜色是“红”还是“白”,它至少在美国老百姓的饭碗问题上是有切实作用的。
83、到了1940年,罗斯福再也坐不住了。日本已经占领了朝鲜和大半个中国,除了重庆,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已落入日本人的魔掌。但在孤立主义分子看来,中日打仗,美国发财,不是正好坐收渔翁之利吗?
84、《清季州县改制与地方社会》作者:刘伟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推荐指数:★★★★
85、《至高权力:罗斯福总统与最高法院的较量》作者:(美)杰夫•谢索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新经典文化•九月内容简介: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市暴跌,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临危受命,上任总统后开始实施一系列新政,改善民生经济。1935年,最高法院在多个判决中阻击新政,削弱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新政严重受挫。1936年,罗斯福以巨大优势连任总统,登上权力高峰,开始酝酿反击最高法院,一场政治强人与最高法院之间的对决就此展开:报刊和电台煽风点火,国会陷入没完没了的争吵,罢工和暴力事件此起彼伏;与此同时,海外法西斯势力崛起,罗斯福将通过干预司法以实现独裁统治的谣言四起,民主制遭到严峻挑战。本书通过研究大量的手稿、信件、从未出版过的日记,以及对各种司法记录和新闻报道的详细调查,杰夫•谢索再现罗斯福、白宫幕僚、大法官、议员、政治投机分子、商业与媒体大亨等人物,重绘1930年代美国ZUI高法院的真实面貌,全面展示美国政府三大分支之间极具张力、互相制衡的角斗。
86、到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期间,丘吉尔的医生甚至一眼就能看出罗斯福的衰弱,并预言其命不久矣。
87、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
88、文章出处:百度知道日报(http://zhidao.baidu.com/daily)
89、当然,不是主要危险因素并不意味着没有相关性,研究发现除以上主要危险因素外,涉及工作和工作场所的与心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化学品(如二硫化碳、一氧化碳、甲醇二氯化物和硝化甘油等)和物理因素(如噪音和低温)的暴露。与工作内容和工作压力直接相关的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和脑中风发展的作用尚不确定,就是说连次要危险因素都不是。
90、1933年,罗斯福政府承认苏联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同时为了搞好与拉丁美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睦邻政策”。早在罗斯福上台之初,在其就职演说中声称:“在世界政治领域里,我将使本国遵循睦邻政策。”随后,美国对拉美政策作了某些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政治上,主张任何美洲国家不应干涉另一个美洲国家的内政;在经济上,则要奉行美洲国家之间互惠贸易协定。
91、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92、 乔治·华盛顿,由于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故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又称“合众国之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托马斯·杰斐逊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93、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94、在我们力求安定的未来的岁月里,我们期待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
95、本书详述查尔斯·艾略特长达40年的哈佛校长生涯,介绍了传主独特的教育思想以及在大学管理方面的卓越贡献,并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人生经历等方面剖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梳理出艾略特极富人文关怀的教育思想及其形成过程。
96、在探究其死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他12年的总统任期内都干了哪些事吧。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其成就完全配得上“丰功伟绩”这4个字。
97、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98、然而,有支持就有反对。作为他的政敌,常拿他的残疾攻击他,说他是个“有损国家形象的残疾人”。其实,很少有人知道他不是先天残疾,而且还曾是一位典型的阳光好青年。那么他是如何走向人生巅峰?如何让美利坚合众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呢?
99、不仅如此,更为有笑的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妻子也姓罗斯福,她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亲侄女,和富兰克林属于远房的堂兄妹。
100、随着二战的爆发,欧洲一片火海,亚洲的日本在侵略中国后,又在跃跃欲试的进攻东南亚。他敏锐的感到应该参战,但国内的孤立主义成为他最大的阻力。根据民意调查显示, 80%以上的人同情交战中的盟国,但提到参战,反对率却高达85%。
101、首先看美国国内,如果罗斯福没有去世,他依然会把四年的总统任期做完,以他的威望,连任到第五届完全没有问题,或许,美国宪法中关于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规定会延迟出台很长时间。
102、这种婚姻上的关系,在中国文化来看颇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毕竟是宗亲。
103、罗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阵营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罗斯福力主对日本宣战,并引进了价格管制和配给。罗斯福以租借法案使美国转变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使美国成为同盟国主要的军火供应商和融资者,也使得美国国内产业大幅扩张,实现充分就业。二战后期同盟国逐渐扭转形势后,罗斯福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影响力在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尤其明显。后来,在美国协助下,盟军击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104、回到“过劳死”的主题,在《中国每年“过劳死”60万人?别造谣了》一文中,笔者已经介绍过,所谓过劳死(Karoshi)并非医学术语,而是由日本人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名词,指与长时间、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相关的突然死亡。日本劳工部门根据相关研究制定了过劳死的判定标准为:发生于工作相关突然死亡的受害者必须在死亡前一个月内加班工作超过100小时,或者在前六个月内至少连续两个月加班80小时或更长时间。
105、《1126:汴京之围》作者:郭建龙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天地喜马推荐指数:★★★☆内容简介:本书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完整历史细节,讲述宋、辽、金三方的和与战,聚焦北宋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以及帝国由内而外全局性危局大爆发的前因后果。北宋宣和年间,帝国上下一片繁荣景象,然而盛世之下的隐患已成暗涌。财政困难、军事痼疾、恶性党争等内部危机,北方辽、金两国的军事威胁等外部危机,使得帝国渐成风雨飘摇之势。为“收复”作为战略屏障的燕云十六州,宋徽宗决定联金灭辽。宋金联盟虽然逐渐将辽国蚕食,但金国借此窥见北宋的虚弱,加之两国复杂的利益纠纷,金国转而南下攻宋。靖康元年(1126),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十一月汴京城陷。北宋轰然崩溃,从盛世到灭亡仅隔三年。作者以兼顾宋、辽、金三方立场的史料记载为基础,用通俗流畅的叙事笔法,试图复盘靖康之难历史发生的过程,探寻北宋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点评:宋徽宗与魔鬼做交易,北宋灭亡可谓咎由自取。
106、在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致国会的咨文中,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根据租借法案,把必要的提供给那些总统认为其防御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国家。由于战争逼近,他宣布了四项「人类的基本自由」这项宣布,被认为是关于美国人民准备为之奋斗的原则的最简要声明。
107、当然,最有建树的功绩还是与巴拿马缔约,以区区一千万美元的代价,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发和使用权。这个举世瞩目的工程在无数劳工(包括大批华工)的艰辛努力下,一举贯通两大洋的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将纽约与旧金山之间的水路整整缩短了14000公里。
108、本次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可能已经超过了2008年次贷危机,直逼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大萧条”。今年3月底,有媒体报道,美国对冲基金大鳄比尔·艾克曼建议特朗普总统效仿“罗斯福新政”,推出“有史以来最大基础设施项目”。短短几天后,“大萧条”期间经典的“倒牛奶”场景便出现在了《纽约邮报》的报道当中。当然,谈到对“罗斯福新政”的态度,从货币主义到奥地利学派,再到近年来一批经济史学家的研究,质疑的声音可以说层出不穷,梳理相关著作后可以发现,目前的主要质疑要么集中在罗斯福本人的道德品质上,要么集中在长时段下“新政”的经济学后果上,其中又以后者为重。但是,无论上述质疑是否合理,或者说其合理性有多少,从内容来看,“新政”本就不是一场纯粹的经济改革,因为“大萧条”对美国体制所造成的危机是整体性的、全方位的,如此自然也不能用单纯的经济学观点加以理解。在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之外,它还有着由社会改革、进步主义、国家间竞争与国家能力等不同关键词构成的另一个面向。
109、据记载,这是罗斯福当时用一把餐椅改装的。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和精干,他很少在公众面前使用轮椅,也曾以友好的语调告诫记者不要拍摄他坐轮椅或者挣扎着上下车的照片。
110、但不幸的是,这样一位具有才华和正义的美国总统,却是一位残疾人。
111、对外,他推行的则是低调平稳的“睦邻政策”。政治上主张不干涉他国内政,经济上奉行互惠贸易协定。这样的政策为美国赢得了维护和平的口碑,也为资本顺利进入拉丁美洲创造了条件。各大垄断财团在拉美控制了绝大部分金矿、石油等资源,使美国迅速成为当时最大的经济体。
112、我们知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人类对于所面临的一些危险或紧急状况产生出相应的适应反应,称应激反应。具体而言,身体主要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儿茶酚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分泌皮质醇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