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十六字箴言(精选好句59句)

2023-06-10 02:18:10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

1、第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2、然而,生活虽不易,我们寻找快乐和幸福的脚步却从来不曾停歇。

3、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4、 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最后,关于读书的方法。曾国藩在书信中经常指导兄弟子侄读书,也提出了很多关于读书的方法。其读书宜体察涵泳。所谓体察,指的是将课本知识和自身实际联系起来,切身体会书中的意思。所谓涵泳,指的是将圣贤所说的当作雨露来洗涤读书者的内心,就像雨露滋润花草树木一样。其勤做读书札记。曾国藩虽然身为朝廷重臣,但是经常在书信中指导儿子的读书学习,某次书信中要为儿子的《诗经》作指导。在此基础上,曾国藩传授给儿子一个读经史的具体方法,勤做读书札记。曾国藩提到了两个做读书札记的好处:一是看到自己有新的见解的地方,就记下来自己的心得;二是遇到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将自己的疑惑记下来,以后有了新认识再将这个过程记下来。其“猛火煮,漫火”法。猛火煮就是要快速大量的阅读,刚开始读书时宜快速阅读全貌,因此“凡读书有难解者,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漫火温就是对课本中的细节慢慢咀嚼研读。曾国藩的这种不尽信书、不迷信权威和勤做读书札记的方法对后世仍有指导意义。

6、有一次在大街上,一个秀才,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借机侮辱他,问他:“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么办?”

7、以前拼命想要得到的东西,有时回头想想不过如此吧。

8、傲:恃才傲物;惰:非懒,懒是不做,惰是总做无谓的事。

9、因为他善良,所以内心平和,他心里面没有怨恨,所以他的人生感觉是幸福的。

10、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精,缓处则得其当。

11、《曾国藩家训》的精隋体现在十六字箴言上,“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12、古人有云“不破不立”,一直偷闲躲静在舒适区中,便不会有何建树,久而久之,一生就被耽误了。曾国藩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劝世人应对拖延和牵就,那便是鼓舞精神。万事开头难,只有鼓舞精神,开始用心地着手该做的事情,便能将精力用在事情上,甚至还有可能发现其中的乐趣,慢慢改掉拖延和牵就的坏习惯。

13、重视家教。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女儿做得比父亲期望的更好。

14、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15、因为曾国藩从平民通过勤勉逐渐步入仕途,并一直稳步上升,深知勤勉的风气对于自己的发展和家庭的繁荣是极其重要的。所以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这里的“勤”既是指勤俭,也指勤勉。

16、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要顺其自然,坦然面对,活在当下,不过度担忧未来还未发生的事,要心无杂念地做好眼前的事,不要留恋和纠结过去的事。

17、曾国藩也坦言,自己并不是天生聪慧之人,正是因为如此,他在“勤”字上,下了一番苦功夫,他要求自己做到“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勤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勤,只是做做样子罢了。曾国藩的勤,是勤而有恒,勤而有恒,无事不成。

18、也许有人会说,他一定很聪明吧?然而不是,曾国藩的愚笨的程度,真的是很少见。他考秀才,考了一次不中,一直连着考了七次。到23岁的时候,才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秀才。曾国藩的资质不高,大家的共识。正所谓勤能补拙,曾国藩通过不断的努力,勤奋学习,才取得了诸多的成就。

19、然后大笑着离去,富弼的仆人都埋怨着说:“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答上来,你怎么装作不知道呢。”

20、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处于现代我们学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我们我们知道需要学习,但是我们不知道怎样去学习。曾国藩对于子女的要求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21、仔细考察古人在修身方面所下的功夫,其中成效明显的大约有四个方向:谨慎独处,就会心胸坦然;端肃恭敬,就会身体强健;追求仁义,人们就会心悦诚服;真心诚意,则神灵钦服。

22、“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乎,是人生第一自强,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一个人能够做到没有愧疚之事,面对天地便会神色泰然,心情愉快富足宽裕,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快乐药方,也是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23、曾国藩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24、勤俭自持,不分官宦黎庶。“余服官二十几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曾国藩位至宰辅,不当自己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因一生习劳习苦,厉勤从俭,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25、在曾国藩家书里,一般都以为他给孩子写的信最多,事实上他写给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见他对兄弟之间关系的重视。

26、很多人在修养自己品行的时候,在人前能够做的像正人君子一样,但是人后却未必能修正错误心念,但是错误心念也会影响了自身。

27、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8、这句话说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通病,“因循二事”指的是哪两件事情呢?分别是拖延和牵就,拖延症是懒惰的一种表现,为身体上的懒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而牵就,也是懒惰的表现,为精神上的懒惰。说到底,无论是拖延还是牵就,本质上是不愿意走出原有的舒适区。

29、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30、曾国藩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他自身特别注重修身养性,也特别注重自我反省。他上承三省吾身的教诲,下启自我批评的风气,时刻不忘修身养德。他的修身功课主要为诚、静、谨、恒。

31、勤俭自持,是家兴之基,更是国强之本。自从党中央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仅“光盘”行动,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被视为微不足道的餐桌残余却能减少每年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以小见大,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仅仅将节俭之风兴起于一时。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党员干部有责任更注重勤俭自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合格公民、有志青年和有为干部。

32、因为别人又不傻,当你和对方玩心眼的时候,时间久了,没有人会愿意和你长久的相处,所以真诚是保证自己和别人良心相处的一个前提。

33、曾国藩是洋务运动最早的倡导者,他真正的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于实践,开中国近现代的先河,促进了西学东渐的进展。在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的时代,曾国藩在和西方的战争中发现了清王朝在军事上的软弱,于是产生了洋务意识。晚年的曾国藩积极推行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他主张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给儿子聘请英国家庭教师学习英文,把两个儿子培养成了优秀的外交家和数学家,他的子孙后代也纷纷去国外接受西方的文化和教育,而后又唯一例外地学成归国,以自身所学的才能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贡献。曾氏家族之所以人才辈出,不拘泥于科举考试,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都是源于曾国藩具有超前的洋务意识。

34、一书不尽不读新书:精读,读通读透,沉浸其中,不苦求强记;做杂记:将所感所想记录。

35、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36、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以谋居半,天意居半。

37、留恋过去的成绩会让我们迷茫,陷入过去的困局会让我们迷失自我,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38、静;大多数人的问题在于浮躁,根本在于好动不好静,静字上下功夫。

39、直到临终前曾国藩仍然没有停止高强度的工作,也没有停止自省。去世前五天,他还在会客人、批文件,写日记。

40、最后,适当的交际圈。青年时期的曾国藩进京做翰林,受到过很多良师益友的帮助,后来身居高位更是交际广泛,曾国藩一生朋友甚多,但他视为毕生知己且始终相得的却只有两位,一位是刘蓉,一位是郭崇焘。但是曾国藩在教育子女时却不主张朋友越多越好,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朋友太多反受其累。他指出,朋友大部分都交情不深,还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护这种泛泛之交;另一方面,他结合自己的交友经验,认为结交能给自己指导的人才能促进自己的进步。所以曾国藩建议子女要适当缩小自己的朋友圈,多和对自己有益的朋友来往。

41、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另一件关于曾国藩的“酷”事。

42、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43、“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44、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45、首先,读书以明强为本。曾国藩在守父丧的一年多时间里,对自己出山办团练的经历进行了深入的反省,反省的结果是他终于明白了只靠法家雷厉风行的手段是不能成事的,必须杂糅黄老之学。曾国藩把《中庸》中对学者提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五个方面的要求,归纳为“愚必明,柔必强”六个字。所谓“愚必明,柔必强”,就是说想要做愚公,必须明白事理;要是柔弱处世,就必须自身变强。

46、生活充满了未知,好事发生,我们自然会欣喜,若是运气不好,也无须怨天尤人,坦然面对即可。既然无法改变事情的发生,那么最好的方式就去主动顺应它,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47、对于“敬”的内涵,曾国藩从“敬之工夫”“敬之气象”“敬之效验”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内而专静纯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已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在曾国藩看来,“敬”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人身强”:“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也就是说,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对待,不敢懈怠,那么就能够使身体强健。

48、曾国藩兄弟五人,他为老大。作为兄长,他全面负担着弟弟们读书做人,修身立世等方面的重任。他的家书中多次提到他祖父曾玉屏的治家遗训。从处世为人、从政治事、谨守家风、保养身心等方面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兄长的风范。“诲弟”篇中一种是专门写给在家主持家务的澄弟,和曾国荃的。曾国藩坚持训导弟弟们读书做好人,抛开很多方面,这一点,让感动了很久,于是不由自主的想写下来与我的同行朋友们共勉。我个人认为谁也不会有异议的。

49、  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50、多噪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51、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员中人人孝悌的原则。孝容易理解,就是对父母、对长辈的感恩、尊敬与赡养。悌是指兄弟之间和睦友爱,也就是同辈之间的融洽与和谐。

52、早起思路特别清晰,考虑工作事情,特别有效率;

53、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54、曾国藩是满清后期的一代名人重臣,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被清政府委以重任,其所著《曾国藩家书》影响甚广。题目上有关勤字该如何理解?本博认为,根据勤字的释义,可以理解为: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做事尽力不偷懒。做工务农要勤劳;为人提供服务要勤快;就是一个学生,也勤学苦练。

55、曾国藩以此为家训,经常要求自己和家人,以俭持家,勤于治学。

56、人最容易原谅的是自己,最不容易原谅的是别人。敢于直对自己的缺陷才是真勇气。

5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58、“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近代志士仁人脍炙人口公认的一句名言。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守穷”的官场绝学。“穷为保官之道,穷为善身之道”这是他的一个信条,这信条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写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来激励自己,一生做个“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守穷廉政的好官。在家书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导和照顾好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新年快乐(精选好句27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