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北大【精选100句】
一、胡适北大
1、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2、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第2卷,第5号
3、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方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4、出生于1891年12月17日,清朝光绪年间,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
5、胡适上任校长之后,紧张筹办北大的开学工作。8月16日召开了北大第一次行政会议,在一个月之内,召开了16次,决定了北大的建制、各院系教授的聘请。行政会议一致同意把北大办成文、理、法、医、农、工六个学院的综合大学。宣布请汤用彤任文学院长,饶毓泰任理学院长,周炳琳任法学院长,马文昭任医学院长,俞大绂任农学院长,马大猷任工学院长,樊际昌任教务长(后为郑华炽),陈雪屏任训导长(后为贺麟),郑天挺任秘书长。不设副校长,聘邓广铭副教授为胡适的兼职秘书。当年北大行政机构简练,教授阵容很强。
6、他在北大教书,教的是骈体文,姚永朴教的是散文,二人经常互骂,各不相让。后来,白话文兴起,有人大力提倡,他们二位共同合作大骂白话文。
7、1937年8月,北平被日本占领之后,蒋梦麟校长把北大迁到长沙,与清华、南开大学合办临时大学。1938年迁到昆明改名西南联合大学。在北平的北大校舍和图书、仪器,被北平的日伪政权占据,办了伪北京大学,招收学生上课。1945年9月在陈雪屏抵北平后,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指示他把日伪时期在北平建立的专科以上大学合并,成立了一个北平临时大学,集中在北京大学校址上课,学生经过学习考核后分到平津复员的院校学习,教职员集中办学习班,经过鉴别和审核,再决定是否录用。
8、这三个人在清朝覆灭,天下人都改了新发型后,还是固执地留着前清的长辫子,但三个人留辫子的原因又各不相同。
9、1904年,13岁的胡适入梅溪学堂读书,开始接触梁启超文和邹容的《革命军》。14岁,进澄衷学堂,读严复译《夭演论》。
10、他还曾为北大写过“情诗”:
11、胡适接手北大之初,曾向人表示,他很想把中文系某些教师的繁琐考证风气加以扭转,使他们能做到他所主张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史学系主任姚从吾任河南大学校长后,胡适曾想兼任史学系主任,以便对史学的研究方法有所改进,考虑到已经兼国文系主任,就由秘书郑天挺兼任,自己则在史学系开了一门史学方法论的课程。由于胡适作为名人太过忙碌,他对北大国文系的改造设想没有得到充分实现。
12、1920年3月14日,蔡元培、胡适、蒋梦麟、李大钊合影于北京西山。原件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档案馆。
13、但也不能说胡适就真的信任了老蒋,在1920年的时候他曾公开对国民d政府进行过批判,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导致他被抓捕,季羡林也曾表示,那些对胡适的误会都是不存在的,而胡适那样选择,仅仅是因为他自己所理解的自由,他想为此做出妥协,那么梅贻琦又是如何呢?他在自己的校长职位上安安稳稳干了31年,也算是当得最久的了,清华能走到现在和他功劳密不可分。
14、这就与美国的“民主输出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当时是崇尚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政策,美国除了反对其他任何国家单独霸占中国以外,凡是发生在中国的民族自醒、争取民族独立自强的运动,都是美国所反对的。
15、到了台湾以后,他还资助过困境中的李敖,当时李敖还是青年。
16、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葛理略(Galileo,即伽利略)和牛敦(Newton,即牛顿)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17、他是一名海归者,他甚至还是个混血儿,出生在马来西亚,母亲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
18、胡适很重视尖端科学的研究和教学,他积极筹划在北大成立原子物理研究所,曾经开了一个名单,有钱三强、何泽慧、吴健雄、张文裕、张宗燧、马仕俊、袁家骝、吴大猷等九人,都是这方面的第一流专家,拟请他们来北大任教。他向国民政府要经费,国民政府不理睬,转向“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要,该会拨了10万美金。他把这笔钱用在原子能研究上,1948年汇给在美的吴大猷、吴健雄两人,请他二人筹购研究原子能的仪器设备。后因国内形势变化太快,来不及购买,北平就解放了,胡适把这笔钱还给了基金会。
19、当时中国在揭露黑暗和腐朽,而西方不过是在拥有了新科技后,把黑暗和野蛮,掩埋在了表面繁荣的背后。
20、陈独秀对此十分清楚,所以,他对胡适大声喊叫:“你这是妥协,是投降!中国之所以是这样,就是因为郭心刚太少了,而胡适太多了
二、
1、来到美国的胡适在康奈尔大学学的农科学,5年之后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系。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胡适师从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约翰·杜威先生。在杜威的影响下,胡适对于世界和中国有了新的看法。毕业之后的胡适还著有《杜威先生与中国》,讲述恩师在中国的两年多时光及其影响。
2、第二件事则是:怼人!李敖实可谓怼天、怼地、怼空气。只要是他看不惯,他就要张嘴批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李敖批评不到的。除了爱批评世间大事小情,李敖还十分的"自恋"。他曾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就是这样一位很是骄傲的李敖却是从来没有说过任何关于胡适的负面言论。
3、同年,胡适到北京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于是便有了陈独秀亲自迎接他的那一幕!
4、1915年9月20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约翰·杜威;11月,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初试”;同年,《非留学篇》刊登于《甲寅杂志》。
5、胡适在高校执教,学生中有名的包括牟宗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此外,胡适还注意帮助同侪、提携后进。林语堂在其留学期间,清政府取消对留学生资助,林语堂靠着胡适的资助继续在国外读书。
6、胡适,男,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安徽宣城市绩溪县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7、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困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
8、到底该不该立铜像,我觉得其实是应该立。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是核心,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主张民主自由,也是北大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为北大做出了很大贡献。至少和严复李大钊一样,在北大的一隅留下永恒的纪念。
9、经胡适提议,1917年11月16日创刊的《北京大学日刊》
10、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11、北大学生自治会开会进行研究,认为这是因为胡适知名度高,国民d北平当局不敢贸然行事。自治会当即决定,立即组织同学向胡适请愿,请他出面交涉,阻挡军警进校捕人,保卫北大尊严。8月21日下午,组织了200个同学请愿队,当时我也参加了。我们从沙滩出发打着小旗,高呼口号“反对军警进北大捕人”,“拥护胡校长保护北大尊严”,进了胡适住宅的院子里。当时胡适很惊惶,脸都变色了,不知同学对他要干什么,他连忙走出房子,请自治会代表进屋谈话。他听到自治会的代表向他提出要求后,情绪才慢慢安定下来。他说:“我可以接受你们的要求,但有一个条件,凡上了名单的同学都要离开北大。”自治会代表对他说:“这是你应尽的职责,我们同学希望你这样做。”
12、两年后,胡适发表《大学开女禁的问题》,主张在北大招收女生,并呼吁社会改革女子教育。这个建议得到素来主张男女平等的蔡元培校长的赞同,1920年暑假,北大正式招收女生,开中国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13、仔细品味了他一生的事迹后,我们才发现,他其实是一个用实际行动爱国的人。
14、胡适之先生做学问不狂,为人聪明又实干。
15、在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校园里的学风非常开放。如果学生觉得教授的水平不够,是可以建议校方将其解聘的。
16、教育是一件需要循序渐进,任重道远的事情。另外教育本身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我国为了切实推行基础教育全民化,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搞义务教育。至于高等教育,现在还是需要学生们通过数十年的认真学习才可以进入大学校门。
17、《非留学篇》阐述了胡适的教育思想,不能重理轻文,要创办高等学府的理念。
18、1945年8月,日本投降,昆明西南联大即将结束,北京大学准备迁回北平复校。当时任北大校长、西南联大常委的蒋梦麟已在1945年6月就任宋子文当院长的行政院的秘书长,不能继任北大校长。194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院所长、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商议,请他接任蒋梦麟的职务,傅不答应。朱家骅向傅交了底,这是蒋介石的旨意,你不就任要径直向蒋奏明。傅即上书蒋介石,称自己患恶性高血压症已有五年,接任北大校长,恐误校务。他向蒋介石推荐,北大老教授都赞成任胡适为北大校长。
19、民国学人当中有三个著名的疯子,一个是章太炎,人称“章疯子”,一个是刘师培,一个是黄侃,人称“黄疯子”。有趣的是,这章疯子和刘师培还都是黄侃的老师。
20、但是,辜鸿铭有着一颗闪亮的中国心,因为他自幼受在南洋谋生的父亲教导“无论在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三、
1、1946年12月24日夜,北大学生沈崇在东单广场被驻华美军、海军陆战队伍长威廉士·皮尔逊强奸,激起了北大和北平各大学学生的愤怒和抗议,12月30日,全北平大中学校1万多学生举行了罢课、游行,高喊:“严惩美军凶手”,“驻华美军滚出中国去”。之后,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声援,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在全国汹涌开展,形成了反对国民d反动统治、美国干预中国内政,要求驻华美军撤回去的高潮。
2、在此文中,他还特别强调不应以“思想言论”入罪,让青年自由探索——“少年人应该东冲西撞,四面摸索,自己寻出他安身立命的思想。偶然跌一两交,落到某种陷坑里去,也算不得大不幸的事。撞了壁,他可以走回头;落了坑,他可以增长见识与经验。这样自由摸索出来的思想信仰,才够得上安身立命的资格。”他还以一个俏皮的比喻形容:“最靠不住的是重重保护之下长大起来的青年人,好比从没出过绣房的千金小姐,一旦到了大世界里,见个白脸小伙子对她一笑,就失魂落魄地害起单相思来了。”显然,在他看来,风云激荡、思潮迭起的年代里,明智地“疏”胜过盲目地“堵”。
3、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4、北大校方先是将李敖的捐款予以退回,后是用沉默的方式等待此事慢慢被人们遗忘。而李敖这边似乎心意已决,无论如何就是不愿意收回。僵持之下,李敖说:钱先留着吧,什么时候想立了再立吧。这件事就这样被搁置了,时至今日北大校园依然没有胡适的雕像出现。
5、为纪念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核心人物胡适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70周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图书馆于2016年9月19日-23日在图书馆东门展厅举办“胡适与北大”专题展览。展览内容贯穿胡适先生从1917年回国进入北大直到1948年匆忙离开北平的长达31年的历史资料,现精选其中部分的文献资料展出,以飨读者。
6、胡适曾经写过一篇《杜威先生在中国》的短文,刊登在《东方杂志》和《民国日报·觉悟》上。他说:“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的。”“我们可以说,在最近的将来几十年中,也未必有别个西洋学者在中国的影响可以比杜威先生还大的。”
7、这是胡适1929年1月回北平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名为“留恋”的白话诗。他在1929年1月25日的日记中明确说,此诗是为“纪念北大”而作的。这首诗表达了胡适对北大的怀念与牵挂之情。
8、如今看来,当年太过激进的民族气节,显得真正融会贯通的辜鸿铭,太过“中庸”,他的离开,恰恰是那个时代无声的悲剧。
9、这个问题应该是上次李敖要给北大捐一座胡适雕像引起来的吧。但是可能因为一些原因,立不起来,同时期的蔡元培李大钊在北大都是有雕像的,但我们知道,这其中有很大的政治因素,这就不多说了。
10、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11、胡适在对当时的政治局势的判断与陈独秀有巨大的差距,一个是小学生,而另一个是教授。
12、我相信,对于历史有些了解的人知道这件事情难免会愤愤不平,根本不知道他们二位作为知识分子要这样选择,要知道,一个是被老百姓喜欢的新中国,一个是被老百姓所唾弃的旧中国,对他们的行为一旦表示不理解,就会觉得他们这样做实在是让人憎恨,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堕落的一瞬间,所以也顾不得思考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也就做不到真正的换位思考,要知道当时他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煎熬,一直在徘徊。
13、同年胡适学成归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至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14、从“穈先生”到庚款留美生
15、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可惜当时青年人最大的问题是养家糊口,生存都是难题,遑论其他?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智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
16、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希望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
17、他们的背后终究也是无奈,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没办法感同身受在那样的时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说他们什么呢?
18、"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句崇洋媚外、长跪不起的"名言"很多人都听过吧,它出自胡适之口!除此之外,胡适曾经将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屈辱经历归结于中国人的"贫穷"、"愚昧"等"自身原因"!如此受害者有罪论,任是谁听了都会大呼:"歪理!"
19、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作费希特的,天天在讲堂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50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20、丁石孙,男,汉族,1927年9月生,江苏镇江人,民盟成员、中共d员,1950年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1984年至1988年北京大学校长、教授。
四、
1、在繁杂的应酬和动荡的局势下,胡适对北大校长一职也逐渐感到力不从心。1948年11月,解放军包围北平,南京政府有意将北大南迁。11月22日,胡适在蔡孑民纪念堂主持校务会议,最终决定不迁校。12月,北大准备50周年校庆时,胡适写成《北京大学五十周年》一文,叙述北大自戊戌诞生以来的历史。12月14日,南京派飞机将胡适与陈寅恪接走,临行前他留下便笺给汤用彤、郑天挺:“今早及今午连接政府几个电报要我即南去。我就毫无准备地走了。一切的事,只好拜托你们几位同事维持,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这句话竟成了他与北大的诀别之言。
2、胡适收藏的《新青年》第七卷合订本
3、1924年9月,胡适与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同人合影。前排左起:董作宾、陈垣、朱希祖、蒋梦麟、黄文弼;二排左起:孙伏园、顾颉刚、马衡、沈兼士、胡鸣盛;三排左二为胡适。原件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档案馆。
4、辽沈战役之后,人民解放军首次在人数上超过国民d军队。国统区货物奇缺,物价飞涨,人心惶惶,各地学潮不断,北平学生再度罢课,北大也有穷困学生排队请愿。在此艰难条件之下,胡适还是努力支撑残局,积极筹备北大的五十周年校庆。
5、C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15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胡适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故选C。
6、1947年3月14日,胡适在中基会年会上提出中基会与北大第二次合作议案,具体内容是:北大向中基会借美元三十万元,分两年支付,作为购买图书设备之用。北大每年付息五厘,由教育部担保,用美金付还。两年之后,分十五年还本。
7、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葛理略(Galileo)和牛敦(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8、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9、1948年的时候,解放战争到了最后紧要关头,不少国内鼎鼎有名的知识分子,都在纠结到底是留下还是离开这个严峻的问题,比如胡适,梁思成,陈寅恪,梅贻琦等人,当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肯定是选择留下了,还有陈寅恪先生也坚定的选择不走,但当时作为北大校长的胡适和清华校长的梅贻琦却选择了去台湾,这是为什么呢?
10、李敖将胡适对自己的帮助记了许久,以致于2005年9月份他去往北京大学进行演讲还提议愿意自己出资35万元为胡适立一座雕塑。但是北大校方对于李敖的这一建议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予以应对。
11、胡适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生于1891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1917年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教授,是全校最年轻的教授,和陈独秀军编辑巜新青年》,是近代著名的学者,为现代白话文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12、辜鸿铭生活在清末民初,生于南洋,长在欧洲,学贯中西。
13、大清国缠足,欧洲不也有束腰吗?英女皇和曾经的沙皇、法皇,就比清朝皇帝高尚?
14、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出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1914年,胡仁源任北京大学校长。所以第二任校长并不是胡适。
15、D解析:试题190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符合题意的答案是D.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16、胡适到北平后,傅斯年连忙向他介绍复校的准备工作,不久,就召开了交接会。会上胡适对傅斯年代校长的复校筹备工作非常满意,倍加称赞,深表感激。傅斯年在8月初离平,赶赴四川李庄,办理历史语言研究所迂回南京的工作。
17、正如吴宓所说,他是个炽热的爱国者,但是他和当时提倡“西化”的新文化运动者的爱国方式却完全不一样,他用自己最固执的方式,来向世界宣扬中国!
18、胡适先生性情温和,是位君子,虽然成名很早,但是三教九流,谁都可以和他做朋友,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便是“我和胡适之是朋友”,胡适先生的朋友不仅在学界,乃至引车贩浆者流,都可以和胡适做朋友。
19、不久,黄侃死了,章太炎懊悔不已,以为自己的寿联中有“黄,绝,命”三字,不吉。
20、他说:“自由是不受外面势力的限制和压迫,这一向是北大的精神,我们要发扬这一精神,但学校不能给你们独立,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还说:“我是一个没有d派的人,我希望学校里没有d派活动,即使有,也如同各种不同的宗教思想一样,不要干扰学校。”他沉重地说:“d派不要在北大活动,不要毁了北大,毁了这一个再过多少年都不容易重建的学术机关。”他讲这话有两层意义,一是反对国民d在校内设立区d部,站在学校之上干预北大校政;二是反对共产d、民主同盟像在西南联大那样倡导自由、民主,开展爱国民主学生运动。胡适最后说:我送给大家两句话。一句是“善未易明,理未易察”,一句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愚”。他的用意非常清楚,要北大学生埋头读书,不要在校内进行政治活动。
五、
1、未必是救命毫毛,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2、不去南京做官,慌忙逃出北平
3、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追求。
4、“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着历史上最惨痛的创伤,北方的局势日益紧张,北大的处境也愈加艰难,为了应对困境,胡适邀集一些朋友创办了时评刊物——《独立评论》,讨论在日寇入侵面前,应采取何种对策。《独立评论》实际上起着整合北方知识界为御敌做思想准备的作用。
5、为什么美国的信徒如胡适、蒋梦麟之流热衷于将学运扼杀于启蒙状态呢?
6、傅斯年任代理校长之后,经常住在北平主持北大复校的工作,他说:“北大复校很复杂,在经费、人事方面,几个大学都同北大争。胡适学问比我深,但办事能力不如我,我要尽最大努力办下去,为北大复员打下一个好的条件。”
7、1949年,59岁的胡适被授命前往美国做说客,为解决中国内战问题去寻求美国的帮助。胡适就带着妻子独自从上海搭上了去往美国的轮船,开始了他海外漂泊的艰辛生活。来到美国的胡适,不是北大的校长,也不是驻美大使,就是一个很普通的老人。来美寻求帮助的胡适进展的并不顺利,处处碰壁。
8、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工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点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9、北大校长胡适夫人是江冬秀。江冬秀,女,汉族,1890年生,肖虎,读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字,原籍安徽省旌德县江村,清末民初仕宦之家。系中国近代著名文人学士胡适之妻。1904年在双方母亲的包办下14岁的她与13岁的胡适定下娃娃亲,13年后才与姗姗留学归来的胡适完婚。婚后生有二子一女,女儿不幸夭折。
10、胡适讲演之后,一些人不同意他的意见,他坚持己见,写了一篇《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的文章作了答辩。胡适在这篇文章中强调中国人民在今天必须认清世界文化的大趋势,选定我们自己应该走的方向。民主自由的潮流是我的基本立场。只有自由可以解放我们的民族精神。1948年9月4日胡适又在北平电台作了《自由主义》的演讲。说自由主义首先是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只有实行民主的政治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多d制,容忍反对d,尊重在野d和少数人民的意见。
11、胡适说,有三个方法可以避免堕落:
12、这个例子无数次地被胡适用来证明“科学可以救国”,但是当时中国的现实是残酷的,连一张平静的书桌都放不下,哪里还能指望“科学”能救国!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终日埋头在他的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
13、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14、胡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5、“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16、黄侃一直痛恨白话文,每次上课都以骂白话文开篇。
17、“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8、当五四运动爆发后,形成了巨大的声势,并且向南方渗透后,北洋政府用生命威胁与炮轰北大逼走了蔡元培。
19、1932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励志演讲稿: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胡适给北大学子的临别赠言:不要抛弃学问。胡适给毕业生们总结了人生的道路上的陷阱和堕落,给学生们三种防堕落的药方。
20、就任北大校长,阐述办学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