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五大特点(精选87句文案)

2023-10-07 08:04:10

一、网络语言三大特征

1、第娱乐性。戏谑、搞笑,制造活跃的气氛,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放松,是网络语言的又一特色。网民们往往将某些经典进行“篡改”、“恶搞”,或者将一些流行文艺作品的语句进行各种仿写,就形成了各种“体”。比如“甄嬛体”:“巴萨的水平是极好的,大牌前锋配上中场大将,原是最好不过的了。虽说运气欠佳,点球未进,成全切尔西再入决赛,倒也不负恩泽。”“元芳体”:“物价又涨了,元芳你怎么看?”

2、单承彬:传统文化传播与普及的思考

3、顺应快节奏的社会发展和语言传播频率,通俗的语言表述能够让人们瞬间了解网络语言所要表达的主旨和内容,为彼此之间的便捷交流奠定基础。

4、4网络语言的特点符合语言的发展方向。追本溯源,语言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人类从简单地发出几个不同的声音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字音并进行组合,乃至出现相应的文字的漫长过程。剖析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其与传统语言的产生原因如出一辙。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文化席卷而来,作为其载体的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以其简约性、形象性、诙谐性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网民在高速发展、变化巨大的社会中表达情感、描述社会社会现象的需要。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传统语言的内容,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5、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语言借助于新媒体在年轻人当中迅速传播,并借助于大众媒介进入公共空间。网络语言的出现丰富了固有的语言,但其低俗化和不规范性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必须对网络语言进行引导和控制,才能够净化网络空间,规范网络语言。

6、关键词语的解释说明

7、就语言形式来讲,网络语言既有单纯的汉字、字母和数字类型,如“偶、版主、给力、高富帅、喜大普奔、mm、bs、gf、haha、58745201314”等,也有汉字与字母、汉字与数字、字母与数字等多种语码混合类型,如“8错、me+U、hold住、打call”等;曾经为年轻人热捧的火星文则将这种语码混合发挥到极致,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皆可为我所用,“尽入吾彀中”。

8、(7)和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6):

9、三群体: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分众”

1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石刚在分论坛二“网络文化回顾与展望”中发表为《网络语言的传播机制及其控制》的讲话。

11、(1)网络语言是语言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12、近些年来,每逢岁末年初的各类网络流行语评选,以及始于2006年并持续至今的“汉语盘点”活动,逐渐成为网络时代新的“语言年俗”,这让更多人领略到了异彩纷呈的网络语言,认识、接纳并乐于使用网络语言。

13、大众化,年轻化,大家认同的,包含时代特色,往往有具体的事件作为依据,俏皮中暗含生活哲学,要么就是夹着讽刺的幽默感。嘿嘿,路过打酱油的,随便我也我的看法!

14、网络流行语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针对其功能与影响研究者有以下代表性观点。方毅华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适应网络传播特性、彰显草根文化、引发社会思考等正效应,同时具有形成网络语言暴力、影响语言规范化等负效应。甘露在《热点新闻事件中产生的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一文中分析了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和语言文化的影响,认为其加速了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推动了新闻事件的发展和信息公开,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在语言文化方面,活跃了民间语文生活,影响语言文化发展方向,容易给部分人群造成理解障碍。盛若菁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树异于人的先锋意识,反映了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和社会心理的表达诉求,对个体社会化存在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15、从论文的学科归属来看,先期的研究以语言学为主,主要从语言模因论、语言经济学、语音语义变异、语言规范等视角进行研究。随着网络流行语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及传播及增值的特殊性,与此相应,有关网络流行语的社会科学研究,迅速从语言学领域扩展到了教育学、传播学③、社会学④、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议题也从网络流行语的语境适应性、构词特征、语用翻译等扩展到了社会心理、使用行为、生成传播机制、流行机制、话语效应、网络舆论、价值取向、社会影响及效果等较为广泛的领域。

16、除了新造词和旧词新说,还有第三种类型的汉字词,即旧词旧义焕发新活力。例如,每年腾讯推出的十大网络热词,有一些常规词语,但因表达了当年的热门事件,上了热搜,被称作“热词”,比如2019年度热词“垃圾分类”“减税降费”“波音737”“科创板”,2020年度热词“摆地摊”“乘风破浪”“北斗卫星”等。这类词语,不是新词,也没有变异,只是具有特殊内涵的新事物新现象,但是具备网络上极速传播、海量应用、广泛流行等特质,因此,我们认为,也可以将之归于网络语言研究范畴。

17、由网络人群新创或约定俗成。

18、[3]何自然.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14

19、图32019B站年度弹幕数据报告

20、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功能

二、网络语言的五大特点

1、语言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异之中,在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如果我们承认了规范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认同了规范本身就是不断演变和完善的结果,那么,在认识网络用语的时候,就能多一分理性和清醒。此前,也有不少语言学家对网络语言的运用“担惊受怕”,仿佛汉语要被网络语言“灭掉”一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不少人已经认识到,网络语言不仅没有污染汉语,而且丰富了汉语,拓展了汉语的表达形式。这未尝不是一种进步。推理开来,看到网络用语粗俗就大喊要保护汉语的纯洁性,除杞人忧天之外,还与不了解语言的本质功能有关。

2、大量的网络用语没有客观性,是网友们随意的用语,由于好玩或者用起来方便才被网友广泛运用起来的。

3、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问题及控制

4、同构异义指语言模因的结构形式没有发生改变,但内容根据说话者想要表达的语境的不同而各异,它是模因的表现型。也就是说,“确认过眼神,XX”结构中,X是一个变量,可以用任何完整的主谓结构或是动宾结构来替换。例如:

5、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人们就可以接受。

6、第便捷性。在视频聊天功能出现之前,网民主要靠打字来进行交流。打字的速度会直接影响到信息传递的速度,为了提高效率,网民们发明了很多缩略语。比如有些是汉语拼音的缩写:BT(变态)、GG(哥哥)、JJ(姐姐)、PLMM(漂亮美眉)。有些是用数字谐音缩写:9494(就是就是)、1314(一生一世)、520(我爱你)、7456(气死我了)等等。

7、近日,人民网舆情研究室发布了关于网络低俗粗鄙语言的报告。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二是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三是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此前,也有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和部分学校提出了抵制不文明网络用语的建议,认为“草泥马”“屌丝”“逼格”等,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却被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广泛使用,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那么,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是一味抵制还是兼容并包呢?是任其泥沙俱下还是严肃甄别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无法逃避的语言课题,也是关乎社会精神层次的大问题。

8、●数字型。例如,“555”表示伤心大哭,“886”表示下线,再见的含义,“9494”是汉语叠词,表示对观点的充分赞同,“847”劝慰对方别生气,“7456”则指怒火中烧,以及网络上通过两幅有趣的被网友所拍摄的汽车牌照的照片中的数字“00544”和“44944”分别代表“动动我试试”和“试试就试试”之类,不胜枚举。数字型的网络语言多是通过数字与汉语词汇发音的相似性而引申出现的。

9、创造愉悦的网络交往氛围。通过调查网络语言类型,可以看出网络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形象快捷:一是网络语言生动形象;二是符号网语眉目传情。以年轻人为核心的网民群体,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方式对平庸、枯燥、刻板生活加以调剂。他们注重形象语言带来想象上的快意,正符合年轻大学生们特殊的社会互动形式。

10、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网络流行语减轻人们心理压力。网络流行语口语化易于理解,提高效率 。文言文与方言不通用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易理解,交流困难。流行语却不同,它简单、易于理解、交流。网络流行语拓宽了传统语言选择的空间。传统语言相对于流行语言较繁琐,而传统语言不能以快捷的方式输出所需要的信息,流行语言却能弥补这个缺陷,并且独特的语言也受到了更多人关注。

11、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每一种社会现象的背后都包含着两个方面:根据该社会现象影响的积极性来看,可以分为正面积极的影响和反面消极的影响,分别简称正功能和负功能;根据影响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即显在的已经表现出来的和潜在的未预知的功能。网络流行语对网络社会、现实社会的影响及对网民公民意识和行为的影响等客观社会后果,网络流行语在舆论监督、民意表达、推进民主、安全阀作用等方面的正功能以及对社会稳定影响方面的负功能,网络话语阶层结构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是否协调,网络流行语能否体现出网络社会新权力和新权威等,如何比较全面地考察网络流行语的客观后果,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

12、网络流行语生成传播机制

13、网络语言的引导和控制

14、摘要:网络语言有个生动的名称叫“Q言Q语”,也称“火星文”。它给日常用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具有简约、形象、创新等特点。但由于网络语言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它进行规范、引导,以促使它朝着优美、健康、丰富的方向发展。

15、网络语言背后的社会心理迷思

16、偶ㄉ电脑坏掉ㄌ害偶一整天都粉sad~>"

17、(14)(15)翟丽霞,刘文菊.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

18、网络连接观:类型划分、演化逻辑及风险防范

19、[7]夏玉宇,李珂.时尚网络新词的模因理据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0、网络是一种大众参与的媒介平台,在这里,交际是直接的,但交际形式却是非直面的,网络媒介为交际提供了屏障,使交际可以躲在各种终端后面不露面,具有藏匿性和匿名性。因此,交流可以抛开禁忌、随心所欲。网络体现个性、开放性、兼容性、多元价值取向,这些特点也直接体现在网络语言中。

三、网络语言的三个特点

1、中国网民数字阅读状况调查报告(2016)

2、字母型:造词方法好象仍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例如MM=妹妹;PP=漂漂(现在叠音词因为其发音的重复性,给人以可爱之感,目前尤为流行),也就是漂亮的意思;E文=英文;S=死。还有一些在英文里经常用到的(目前书面语也渐趋口语化):u=you;r=are;

3、一是,2010年11月10日,网络词语“给力”出现在了《人民日报》头版新闻的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中,这个看似普通的标题,却被普遍认为是网络语言“转正”的标志,也由此带动“给力”的高频使用,“给力”也毫无悬念地当选2010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

4、[12]孙雨,韩戈玲.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小目标”的语用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

5、(8)刘桂兰,李红梅.从模因论角度看“××门”现象(J)外语学刊,200(2):1

6、笔者以为,对于脏话、粗话等网络语言要正视,但要站在语言发展规律的立场上理性审视,因为脏话一直与我们相伴随,不是想消灭就能消灭的,既适用于现实社会也适用于网络社会。但是,要禁止那些网络语言暴力,因为这是低级的语言快感,有可能让人们丧失起码的道德感和正义感,导致整个社会陷入暴力的恶性循环,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伤害。

7、(2)潘新和.言语天才成为真天才(J).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

8、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爱好者。《新闻爱好者》杂志是新闻记者和新闻爱好者的加油站。

9、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语言与社会的这种关系被社会语言学家称作“共变”。对此,学者陈原在《社会语言学》中写道:“‘共变’很可能是指语言是一个变数,社会也是一个变数;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的互相变化。”推理开来,网络语言的产生和裂变与互联网的大发展不可分割,没有互联网也就不可能产生网络语言。并且,网络语言的粗俗化也与互联网发展的阶段特征相符合,与网友在互联网面前表现出的不适应性相符合。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可以说,网络语言的粗俗化是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在互联网时代“共变”的一个非理性结果。

10、传统媒体短视频如何变现?(文后有福利)

11、5网络语言体现了语言发展需要创新的要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鲜事物和极富时代意义的社会现象不断涌现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也必然要求语言以丰富的词语和新的组织规则来表达。网络语言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上,借用外来词或对传统词语赋予新意等多种手法,塑造出更加形象,更能表达出人们内心思想的词汇和句子。其轻松自由的创作方式和诙谐生动的语言特色为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表达需要,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12、喻国明:在意见对冲与妥协之中“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13、如前文所述,网络流行语在传播中扮演着强势模因的角色,不断被复制和推广,这是受它突出的社会语用功能所决定的。单从文字本身来分析,流行语的表现只是对特殊的社会现象的符号化过程,但流行语在符号化过程中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却是其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的本质所在。

14、(1)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辞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

15、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16、[9]李捷,何自然.语言模因的主体性与语境化[J]外语学刊,2014

17、图2和图3中最能激起网民和受众共鸣的便是社会不公平以及执法部门公信度缺失这些关乎网友切身利益的现象。网友通过这些网络流行语在调侃、嘲讽之余呐喊着自己的“言外之意”——社会能够更加公平,官员应更为百姓着想。网络流行语的施动行为此时只是停留在虚拟空间的振臂高呼层面,可一旦事情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网友的情绪不能得到安抚,网络流行语可能就会演变为更可怕的“言外之意”的工具。

18、二样态:从“多语码”到“多模态”

19、语言的变化反映着社会风貌与审美的变迁,这是常识。语言的更新发展是不可改变的,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肯定会加入到传统语言的河流里来。对于网络语言的创制、运用与变异流行,不能彻底格式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可能越来越被公众和社会所接受。因此,一方面要认识到“屌丝”“逼格”之类网络语言可能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暂时现象,是公众某种情绪的体现;另一方面要理性对待网络语言,不能无端限制网络语言的发展。堵与疏结合,方是上策。

20、年轻人喜欢新奇,不拘一格,使得网络语言能够在年轻人中间迅速传播,甚至成为时尚的标志,网络语言也因此被打上了流行的标签。

四、网络的语言特征

1、网络流行语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具有时代气息,能够传递新信息,引领新潮流。一方面,“确认过眼神”在表达上新颖、有趣,符合大众猎奇、追求时尚的心理,因此人们会模仿和使用,进而使其得到广泛的复制与传播;另一方面,网络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网页消息还是各大平台都会推送点击量较大的文章、话语、歌曲、视频等,而这些都可以形成复制的模因。通常这些多是与名人、明星相关,因此这些语言模因本身也具备较强的时尚引领性,以及较大的认同感和接受度。他们会有自己的粉丝群体,经过粉丝群体和网民们不断地复制与传播,新的大众群体不断融入,使之成为大量使用的强势模因。而“确认过眼神”的原出处便是歌手林俊杰的歌曲,自然也不例外。

2、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3、(3)确认过眼神,这就是要找的投资方式。(金融界基金)

4、作为人类二十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互联网络最早应源于美国国防部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使用的阿帕网(ARPAnet),并在八十年代中期进入民用领域,毫无疑问,它是一个高科技的产物。所以,网络语言最初指的是网络编程所使用的语言,如C语言、JAVA、HTML等,即以某种自然语言为基础的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执行的形式语言。

5、首先,传播主体以年轻人为主。年轻网民是网络语言的创造者、传播者,也是最主要的受众。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十岁至三十九岁的中国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5左右。

6、网络语言的含义和特征

7、[6]曹进,靳琰.网络强势语言模因传播力的学理阐释[J].国际新闻界,2016

8、根据对相关研究文章的梳理,笔者发现学术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已经有不少的积累,研究议题比较多元,涉及网络流行语的很多方面,但总体来说由于网络流行语更新快,动态性强,研究不够聚焦,重点不突出,还不够深入,不成体系,未来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童星关于网络社会交往研究、谢俊贵关于信息化转型中的社会分化研究、戚功关于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重塑和再造”研究等成果等网络流行语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杜尔克姆、马林诺斯基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和G.H.米德心理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等对网络流行语研究也可提供重要借鉴。

9、比如:说个话先! 欧了! 3Q 等等

10、一方面,有人认为,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此恶搞是对汉字的亵渎。就以“囧”而言,古人依窗户的形象造出“囧”字并赋予其光明的意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而网友却完全无视古人的成果根据现代人的思想来解读,赋予其无奈、悔恨等义项,这是一种悲哀。

11、这类研究主要从传统舆论学研究的视角,将网络流行语生成和传播中网民的意见情绪表达等同于社会舆论的表达,往往以个案为主,在对个案剖析的过程中分析网络舆论生成规律,但其中分析到的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问题值得关注。天津社科院舆情研究所姜胜洪以2009年度网络流行语为例,认为网络流行语不仅描绘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网民对公权的质疑和讽刺,以及对关乎公共利益的真相的期盼和渴求。笔者在《理解网络文化》一书中提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深层社会原因,它是深层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情绪在网络上的反映,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矛盾激化、弱势群体权利保护不足、政府公信力不足、核心价值缺失、释压渠道不足等问题。

12、网络流行语使用行为

13、时尚前卫的网络流行语,或风趣幽默,或揶揄讽刺,满足了人们娱乐性的需求。以“确认过眼神”为例,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以及不受太多限制的特点,人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正是这样的环境激发了大量网民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幽默感,“网络吐槽”“恶搞文化”也随之兴起。例如:

14、(4)确认过眼神,才会做好演讲。(武汉培训通)

15、语言从来就是一条滔滔不绝的河流,它会不断吸收并且扬弃(扬长避短,发扬,摒弃一些腐朽的)一些词汇,这些词汇是一个时代的秘密心脏,也使语言文字本身保持了必要的活力。语言生态是平衡的,遵从整体协同和循环自生;语言生态是进取的,倡导竞争共生和优胜劣汰;语言生态是整合的,追求健康发展和文明调和。数字化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催生网络技术革命,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世界,网络世界的人际交流和传播使语言成为时尚,这也正是语言进化的网络表现。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和语言。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段革新,人类生活将不断改变,语言作为生活的手段和样态也将随之不断演变。

16、第客观看待网络语言对现实语言生活的影响。早在2001年,著名作家冯骥才就曾认为网络语言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带来了冲击,甚至造成一定的“烧伤度”。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给语言使用、语言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雁过留声”的各种网络低俗语言、杀人于无形的网络语言暴力,但这种冲击更多地来自网络语言的陌生化与应接不暇。如同一百年来,现代汉语的发展所经历的“五四”运动、改革开放的两次高潮,网络时代则是它的第三次高潮,二十年过去了,汉语依然是那个汉语,只是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满足互联网的思维与表达。

17、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互联网无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它不仅改变了并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乃至认知方式,同时对我们的语言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8、网络语言具体是什么,它以什么样态呈现,对此,很早就有学者做出了明确的阐释:

19、其次,网络语言体现了时代特点,反映了社会心理。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并以社会存在为内容。语言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透过它我们可以读出社会心理的变迁。比如刚刚流行的“翻船体”(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对友情难寻信任不深的社会现象的描述。“且行且珍惜”是对婚姻破裂的兔死狐悲。

20、你见,或者不见,它就在那里,大浪淘沙;你爱,或者不爱,它就在那里,层出不穷。

五、网络语言三大特征是什么

1、(2)我可能是个假人。(新浪综合)

2、当然,网络词语不乏游戏的成分在内。20世纪上半期,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语言游戏”的概念。语言游戏是人类生活实践的一部分,虚拟的网络世界成为人们语言游戏的理想家园,是人们紧张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泄的场所。出于一种游戏意识,网络语言很好地表达了大众的心声,甚至通过一定的“扭曲”,达到了传统词汇所不具有的诙谐或讽刺效果,如“飞鸟”“菜鸟”“骨灰级网民”等。

3、网络新新词语流行的利与弊。

4、收录了包括田野调查在内的质化研究研究方法最经典的论文研究,并外链大量相关电子书籍和资源。是从事质化研究不可或缺的一本书。

5、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6、可在下方留言,说出你印象最深或最常用的网络流行语

7、张智华:中国网络文化发展路径——兼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如何转化为网络文化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有关爱情的诗词歌赋(精选132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