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个人简介(精选87句文案)

2023-10-11 08:16:36

一、荀子简介及人生经历

1、你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文章,没几个人点开看,但你发了一组生活照却收到了无数点赞,其实更多的人只会关心你的外在,而极少有人去在意你的喜好。

2、清儒汪中著《荀卿子通论》认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并对荀子的“传经”作了详细考证,为经学史研究的学者所基本同意。当代大儒徐复观也曾高度评价荀子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3、正如《易经·乾卦·象辞》的至理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荀子提出“天行有常”,承认了大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与此同时,荀子进一步提出“应之以治则吉”,全面地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4、《荀子·性恶》所引“孟子曰”疏解(下)

5、(摘要)经梳理、归纳、研判可见,荀子“兼”论涵摄礼、法、术三大思想维度。其理政之“兼”角度言之,可名之为兼覆、仁厚之礼政;其权衡之“兼”角度言之,可称之为兼别、权衡之法则;其宽容之“兼”角度言之,可曰之为兼人、宽容之术治。荀子将“兼”所可能涵摄的维度升华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将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兼而有之、统而用之,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战国学术合流之时代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朗显出荀子思想的批判熔铸、建构创造之理论特色。

6、荀子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兼通诸经,集百家之大成,是先秦非常重要的儒学家、大学者。他的思想学说流传甚广,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西汉初期许多著名经师也出于他或他的弟子的门下,后世张衡、王充、柳宗元、王夫之、戴震以及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人士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荀子使儒家学说得到长足发展,开创秦朝以法治国的先声。汉以后的“独尊”的儒学,实质是荀学。他的思想既是法家的代表,又在儒家中独树一帜,对中国的政治历史实践影响深远。

7、他的这些论文在韩国不受重视,却传到当时的强国秦国,很受秦始皇的喜欢。秦始皇举兵攻韩国,韩国国王派遣韩非出使秦国求和,秦始皇留下他准备重用,当时任秦国丞相的李斯是韩非子的同学,深知韩非子的才能高过于他,出于嫉妒,于是向秦始皇进谗言诬陷他。秦始皇听信谗言,将韩非子投入监狱并毒死了他。

8、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都是荀子的学生。

9、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人性论、天人论、社会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学派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其思想主张导致为:

10、作者:哲学君,来源:哲学人生网(ID:zxrsnet),经授权发布

11、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12、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13、一《漢語大詞典》首引書證爲清代例

14、韩非子生活于公元前3世纪,是战国后期韩国的王族,善著书。韩非子生活的时代,韩国国势日益削弱,他出于爱国心,屡次上书韩国国王,建议变法,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富国强兵为重要任务;但国王并没有采纳。于是,他根据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社会状况,写出了《五蠹》、《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政治论文,辑为《韩非子》一书。

15、荀子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修身和处世之道,认为不能“从人之性,顺人之情”,认为外在礼法的约束、君师的管教对个人修养起决定作用,因而强调隆礼。在处世方面,他更注重人为的能动作用,主张人定胜天,反对怨天尤人。可以说,儒家思想发展到荀子,不仅其体系趋于完整、系统,而且也开始从封闭逐渐变成开放,这无疑为秦汉以来的儒家对各家学说之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6、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于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

17、“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18、参见董治安、郑杰文:《荀子汇注校注》,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99页。

19、“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荀况强调“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甚至以对天的态度作为君子、小人之分的标准。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

20、曰:若是,则过矣。今人之性,生而离其朴,离其资,必失而丧之。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二、荀子个人简介

1、☝长按上图,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改革開放以來的幾十年,老樹新華,生意盎然。詞語古音古義的考釋,古今語詞發展規律的探索,常用詞歷史演變的疏解,研究的創新層出不窮,詞彙史的園地萬紫千紅,一派欣欣向榮。霍生玉同志的新著《古詞今語———〈荀子〉與楊倞注詞彙比較研究》(以下簡稱“霍著”)在如此學術氛圍下出版,恰如萬花園中添新彩,一枝蓓蕾迎春開!

3、荀子在稷下学宫游学期间,广泛地听取各家名师的讲演,多方面地掌握了百家思想的特点。他主持稷下讲坛长达24年之久。齐王建嗣位后,国事混乱不堪,政权落君王后之手,荀子因上书语涉君王后,受到群小的攻击,不得不于公元前255年接受楚国春申君黄歇之聘,任楚国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

4、附録:《荀子》與楊倞注單、雙音節詞語對應表

5、俯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荀子所体现的务实精神,应该是汉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对象。他们都为儒学适应时代环境、进而寻求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6、不在你盛名时慕名而来,也绝不会在你低谷时转身离开。

7、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韩非子·八奸》《韩非子·五蠹》)所谓五蠹,就是指:学者(指儒家);言谈者(指纵横家);带剑者(指游侠);患御者(指依附贵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商工之民。他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制,是无益于耕战的“邦之虫”,必须铲除。所谓“八奸”,就是指:1“同床”,指君主妻妾。

8、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

9、再看第二个“孟子曰”。

10、第三章楊倞注複音詞衍生的語用目的分析

11、荀子的晚年,是在政治逆境中度过的。他身具治世之才,但一直不受重用。当时,跟随荀子学习的弟子中,有很多出类拔萃的人。其中,李斯和韩非就是荀子引以为豪的两位门徒。他们在跟随荀子长期的学习中,通晓天下大势,深知治国方略。李斯以其卓越的才能,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获取了尊贵的地位,为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重大贡献。韩非出身于韩国的贵族,他在跟随荀子学习中,着重接受了荀子的重法思想,并提出了“法、术、势”三者合一的统治方法,成为先秦时代法家学派集大成的著名代表人物。

12、通观《荀子》这本书可以发现,荀子的思想中有道家思想的成分,主要为儒家思想,也包含着法家思想。就天人关系论和人性观而言,荀子的思想和传统的儒家是有差别的。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如果礼再不起作用,那么整个天下就彻底乱套了。荀子重视礼对人性的补救,可是并没有什么效果,荀子一生也没得到重用。后来荀子的弟子韩非子对人性彻底失望,开始推崇刑罚,并且把天地的权威转移到了天子身上,天子俨然成了天地的化身。这种思想的提出,可以说是以荀子为基础的。

13、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14、学车让我懂得,不要瞻前顾后,不要一味地为过往而哀叹而遗憾,在你哀叹与遗憾的时候,“此刻”也转瞬消逝了——专注当下,专注此刻你能把握住的每一个动作,才是此刻你最应该做的。

15、没想到运气坏得很,春申君有位门客进谗言,春申君考虑之下,终于辞退荀子。他经过秦国,拜见了秦昭王。此时秦昭王正和范雎设计“远交近攻”的阴谋攻伐天下,对荀子讲的大道理提不起一点兴趣,荀子只好回到赵国。

16、韩非子的主要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代表,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攻击主张“仁爱”的儒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

17、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18、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仁”孟子,明轲,字子舆,人称“亚圣”,主张“仁政”、性善论、“民贵君轻”荀子,名况,字卿,,儒家代表人物之主张性恶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人称老聃,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思想主张是"无为”庄子,名周,人称“南华真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著有《庄子》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有兼爱、非攻、尚贤、

19、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充满事功精神。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在孔孟之下。

20、正是因为荀子学术思想的影响力,所以在汉朝,荀子的地位比孟子还要高一些。汉朝是批判秦朝的,虽然李斯作为秦朝丞相也受到负面评价,但这种负面评价没有波及荀子,由于荀子全方位的学术影响力,在汉代几乎没有人批判荀子。汉朝之后,略微有些批评荀子的声音。到了唐代,韩愈把孟子尊为儒家道统的传人,但也没有贬低荀子,而是说荀子的思想大部分是纯正的儒家思想,少部分略有瑕疵。到了宋朝,理学家们受到韩愈的启发开始推崇孟子,而荀子由于他对孟子和儒家其他学派的批判,以及人性本恶等观点,受到了理学家们的反感。自从宋朝之后,荀子的地位变得远远不如孟子了。从汉朝到宋朝的一千年,中国人更重视荀子。从宋朝到现在的一千年,中国人更重视孟子。

三、荀子简介及人生经历概述

1、最终票数最高的是:三观相同,彼此理解。

2、《论语·泰伯》与《孟子·滕文公上》同时提出:“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孔孟都认为,唐尧是圣明的君主,之所以圣明是因为,天是伟大的,唐尧效法了天的伟大,因此才成为圣明的君主!

3、向上,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4、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风格。韩非著书之余时常登临的孤愤台尤存,位临棠溪岸边,原是一处高地,松柏银杏苍苍。之后,孤愤台渐渐之低小,乡民们平素叫“孤坟摊儿”,考古和被盗均未发现萌基,专家考证应为“孤愤”台,正好符合韩非“驱车劝谏韩王不用”而闭门著书的历史事实。

5、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这说明他在坚持儒学的基本信念的前提之下,还在努力争取扩大儒家的政治空间。

6、你若喜欢,为富叔点个在看哦

7、当时齐国仍在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分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后来,齐国有人毁谤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国,春申君让他担任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官,便在兰陵安了家。李斯曾是他的学生,后来在秦朝任丞相。

8、《书报文摘》写作班报名通道开启

9、梁涛丨荀子人性平等说与圣凡差异说的矛盾(下)

10、其实不论是内圣,还是外王,对于治国理政都是不可或缺的,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如果只讲外王,只注重外在的功业,那么人民的精神需求可能会受到忽视,这样的话佛教等外来文化就可能趁虚而入垄断人民的精神生活。如果只讲内圣,而不讲外在的功业,那么我们的国家可能会受到外敌的入侵。所以说,荀子和孟子的思想,内圣外王要结合起来学习,这样才能有益于我们民族的未来。

11、有些气量狭小的人不免眼红,到处说荀子的坏话。齐王听信谗言后,渐渐和荀子疏远。荀子决定离开齐国。这时,他已是81岁的老翁了,不知往哪儿去,心情沉重万分。听说楚春申君爱好贤士,决定到楚国去。春申君仰慕荀子美名,决定请他担任“兰陵令”。

1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13、霍著追蹤現代語言學發展前沿,在漢語詞彙史的歷史考述和理論建設方面發力,不僅首次系統地研究了先秦典籍《荀子》詞語的音義與形制,對於今天讀者研讀理解《荀子》多有助益,更是通過《荀子》原典與唐代楊倞注疏之間詞彙異同的考察,從一個獨特的視角深入發掘和梳理了漢語詞彙從戰國到唐代之間千餘年來的演變軌迹。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

14、而这少部分的人,就显得弥足珍贵。

15、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16、如果让你卖出某个同学的10%,你不一定会选择成绩差的,也不是最穷的。

17、☞人为什么要热爱工作?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18、你的朋友圈,很大程度影响你的生活质量,也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19、2“在旁”,指俳优、侏儒等君主亲信侍从;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养殃”,指有意讨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6“流行”,指搜寻说客辩士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臣下;7“威强”,指豢养亡命之徒,带剑门客炫耀自己威风的臣下;8“四方”,指用国库财力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臣下。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条件威胁国家安危,要像防贼一样防备他们。

20、当你遇到突发情况时,他定会陪你一起担当。

四、荀子的生平事迹

1、孟子作《性善》之篇,以为“人性皆善,及其不善,物乱之也”。谓人生于天地,皆禀善性,长大与物交接者,放纵悖乱,不善日以生矣。

2、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3、荀子纪念馆,是2014年根据文献记载复原的景观,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一条历史文化街区串城街。建于2013年,2015年前完工。这个建筑是为了纪念邯郸荀子而建。

4、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

5、就在書稿修訂過程中,我有幸以“《毛詩》古注中的語詞替换與漢語詞彙演變的研究”爲題獲得了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雖然國家社科項目與本書稿的研究對象不同,但二者都是立足於古籍母本與其後世注文的詞彙比較所開展的詞彙演變研究,研究思路和方法一脈相承。而且,國家社科項目的獲准立項,一方面更堅定了我立足於注釋材料研究詞彙史的信心,從而放心大膽對本書稿作深入修改;另一方面也爲本書稿的最終完成提供了經費支持。

6、大家羡慕地说:选对宿舍很重要,选对室友更重要。

7、在挪威,人们都喜食沙丁鱼,但由于沙丁鱼喜好群集、生性懒惰,捕到活鱼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8、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9、当你遭人诬陷时,他总是信任你的那一个;

10、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劝学》

11、梁涛丨《荀子·性恶》所引“孟子曰”疏解(上)

12、与一个不懂你的人相处的日常是什么样的?

13、投稿邮箱丨hsxy4552@1com

14、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

15、《荀子·天论》则客观地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上天的运行,有其恒定不变的规律,不会因为圣明的唐尧执政就存在,不会因为残暴的夏桀就消亡。因此,同在一片蓝天下,既会诞生唐尧虞舜这样的明君,也会诞生夏桀商纣这样的昏君。荀子明确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必须要明确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区分,不可混为一谈。简而言之,明君与昏君,盛世与乱世,与天无关,关键在人!

16、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提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认为上天是最高意志,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国君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然而,孟子又绝非完全地否认主观能动性。《孟子·告子下》又劝勉:“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虽然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前提是“天降大任”,仍具有非常浓烈的唯心宿命的色彩。

17、愿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森林,所遇皆良善,所行化坦途。

18、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3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19、网上有句流传已久的话:

20、与靠谱的人共事,事半功倍

五、荀子的生平经历

1、清中叶以后,对抗宋学和重视经典考证之学的考据学兴盛,荀学得到了振兴,这同时也意味着为受到宋学贬损和压抑的荀子正名。一批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荀子和《荀子》一书,其著者如谢墉的《荀子笺释》、汪中的《荀卿子通论》,至王先谦的《荀子集解》一出,荀学已蔚为大观。在清中至清末的荀学复兴中,人们肯定了荀子在儒学史的地位,认为荀子道性恶与孟子道性善,虽出发点不同,然旨趣则归于孟子“欲人之尽性而乐于善”,荀子“欲人化性而勉于善”。汪中经过考证,断定和坚信“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

2、人也是如此,天生就有惰性,有的人因为心里有一个明确目标,所以靠自律就戒掉了很多坏习惯。

3、我和学生一起来到十九世纪的俄国,去体察人性的艰难复活,又穿越到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去感受辛弃疾不管何种境遇都心系家国的赤胆忠心;我们叹服于烛之武的论辩艺术、思维的魅力,亦钦佩马克思胸怀天下的胸襟气魄和阔大的人生格局。而与学生一同品味经典、触摸先贤的过程,何尝不是一次次的精神洗礼?

4、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92页。作者可能感觉到以上解释不通,又补充说:“荀况认为,人的本性是不可能脱离‘资’、‘朴’的,而‘资’、‘朴’是‘好利’、‘疾恶’、‘有欲’的。”

5、☞德鲁克: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和潜能

6、对诸子学说和儒家其他学派的批判

7、梁涛丨《荀子·性恶》篇引“孟子曰”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劝学荀子中心论点是哪一句(精选116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