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名言(精选127句文案)
一、王阳明的名言
1、对此,王阳明的回答别有一番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3、某一夜,王阳明从一个美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4、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5、王阳明名言二:“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6、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7、很多人在发榜现场因为没看到自己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因为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8、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
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0、再加上阳明心学领军人——度阴山老师轻松解读的方式,用大白话将看似遥不可及的王阳明心学讲得明白又轻松。新的一年再也不必担心没有时间研究学习阳明心学了!
11、◐◑跟拍翻译家许渊冲日常生活,浪漫至极,又朴实到令人落泪!
12、先生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传习录》
13、●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
14、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15、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16、王守仁名言名句有:“破山端政治冲原试商情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即理也位。”“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显企时矛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1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台抓活重,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8、独得之见,必不如众议之参同也。
19、据说他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
20、03: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二、王阳明的名言
1、王阳明名言七:“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2、有一天,个性极度好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
3、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竟之谓贫。
4、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5、王阳明名言九:“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6、本文收录的王守仁名言王守仁作品依照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王守仁事可以了解王守仁简介.如果您也有私藏的王守仁的名言或喜欢的王守仁的作品,欢迎发布出来360问答与我们共享.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2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守仁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7、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8、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9、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10、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11、●胸无大志,枉活一世
12、译文: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13、老师感到很吃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会问他这样的问题。他思考了好一会才说:“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14、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
15、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阳明《大学问》
16、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17、●有志不在年高,我志空活百岁(清·石玉昆)
1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9、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20、用人不可不慎。才不称事,事何以立。薛瑄
三、王阳明知行合一四句话
1、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3、攻吾之短者是吾师。——王守仁
4、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王阳明的军事能力是一流的。除了平定宁王的叛乱外,王阳明的剿匪也是一流的。当时,湘、粤、闽、赣四省交界处有很多土匪,他们盘踞在山林里,势力很大,官府也围剿,但每次都拿这些土匪没办法,前任巡抚还因病辞职,足以看出这些土匪的难缠。
5、我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我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 —— 冯雪峰
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7、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的心控制。
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9、“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10、“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11、王阳明简介: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12、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3、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14、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15、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
16、译文: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17、在翻过一页页日历的零碎时间里,每天读一句心学语录,每月看一则心学故事。久而久之,就能在日积月累中通晓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18、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9、天地之性,人为贵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20、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四、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
1、为学大病在好名。——王守仁
2、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恶莫深於袭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3、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明·王守仁)
5、关于“盗贼也有良知”这个论点,王阳明并非信口开河。
6、王艮回答:“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别有深意。
7、●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程颢)
8、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
9、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
10、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11、诗可以这样翻译:人置身在山中远观月亮便会觉得月亮小,山比月亮大。如果人能睁大双眼好好去洞悉观察的话,便会发现山越高月亮更阔,更大。隐含在诗里的意思是人不能犯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的毛病,应该放眼世界,要明白事理,山外有山,楼外楼。
12、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13、译文: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
14、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15、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
16、小人不可与尽言。薛瑄
17、◐◑要常删除一些难过,才能保存更多快乐
18、保持自己的志向,就如同心脏在疼痛,注意力都被这种疼痛吸引了,哪里有空闲说无意义的话和管无意义的事。
19、一辈子啥都不重要,活着就有希望
20、唯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五、王阳明的经典语录
1、知道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理解的最终结果。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
2、在学习心学、践行“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可能很多人都会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3、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4、●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雨果)
5、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6、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7、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8、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9、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10、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王守仁
11、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14、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
15、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薛瑄王守仁名言大全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6、久而久之,离“知行合一”也就越来越远。
17、致知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为致知也。
18、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19、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
20、●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唐·李世民)
1、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
3、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4、大盗这回一点都不爽快了,连忙摆手拒绝:“不方便,不方便!”
5、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6、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
7、王阳明却一笑而过:“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8、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9、我不会用这种方法去对付别人,但别人用这种法来对待我,攻击我的过失,都是我的老师,我有怎么能够不欣然接受,并且由衷的表式感激呢?
10、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11、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12、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13、▲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曾讲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阳明先生心学影响力之深远可见一斑
14、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15、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6、我有两个忠实的助手,一个是我的耐心,另一个就是我的双手。——(法)蒙田
17、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18、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9、王阳明名言三:“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0、一位名叫徐樾的人,在岸边像信徒一样朝圣,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先生曰:“未培未去耳。”少间曰,“此等看善恶,皆从躯壳起念,便会错。”
4、举个例子,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
5、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真正的朋友,是在你最痛苦、最需要时,出现在你的面前,帮助你,安慰你,和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你误入歧途时,可以不考虑自身去开导你,对你知无不言的人。
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
7、译文: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