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精选109句文案)

2023-11-14 10:52:39

一、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1、存在主义追问的是“如何”(How)的问题,问的是“最高之物、终极之物是什么”,指向一个神性的超越之物,其解答一般是神学的。

2、其结果就是,一种崭新的理解“‘存在’本身的视域”出现了。

3、作者:伊曼努尔·康德

4、海德格尔著作《SEINUNDZEIT》,其中译本《存在与时间》由陈嘉映和王庆节合译

5、总的来说,所有学科研究的东西大概可以被分为这几层:

6、1931年,初出茅庐的阿多诺在其法兰克福大学就职演说“哲学的现实性”开篇,谈到以哲学研究作为职业必须要放弃的一个幻想:“用思想的力量足以把握现实的总体性。”30多年后,已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核心成员的阿多诺,出版了一部集中批判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思想的专著《本真性的行话》。

7、马丁·海德格尔主要著作有《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形而上学入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对哲学的贡献》《林中路》《什么被称为思考?》《理性的原则》《同一与差异》《思考的展示》《通向语言的道路》《关于科技的问题》《社会与反省》《克服形而上学》《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筑居思》《路标》。

8、天:日月运行,季节更迭,群星闪烁

9、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10、作者:(德)马丁·海德格尔

11、十大经典哲学书籍排行榜

12、所以可以看出,存在主义强调个体如何在生存活动中实现自身。在此基础上,对比本质主义的单一化、固化的倾向,存在主义同时强调个体向着未来的开放,既强调个体的丰富多彩的可能性。这也就是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不论是存在主义还是本质主义,其目的都是最后要追问一个超越/先验的东西。

13、适时的欧战暴露了科学的无能:硝烟散去,心灵汲取意义的源泉却早已干涸;进步论破产了,我们又该在何处安家?终于,世界等到了海德格尔,等到了他拈出的,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分;人的行为,作为无限的可能性不能被当做物体进行研究,而且行为在一切维度上都先于物体。也就是说,存在问题比起一切关于存在者问题更为重要。若没有一个我,天上地下,世间万物有何干?王国维将无我之境置于有我之境上,若真无我,谁在感悟,谁在写诗?

14、海德格尔被王庆节称之为是脚跨两个时代的人物,他终结了旧的时代,同时成为了新时代的先知,预言了新的时代的到来。新著有《存在主义》一书的高宣扬在对谈中讲起了海德格尔及其哲学在世界上的影响,他总结说,“如果谈到这本书的影响,应该是全面的。”

15、是“事情本身”的视域。 我们要知道“存在”可以上溯古希腊,海德格尔“对存在的理解本身就确定了此在的存在”。

16、海德格尔可谓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其著作之影响,遍及文学理论、心理分析、修辞学、生态学、神学、政治学、伦理学诸多领域,在关于畏、罪、死亡及本真性存在的问题上,在关于人文科学的本性、人工智能带来的难题、后基础主义文化等前景的讨论中,海德格尔将始终存在,并发挥深远反响,决定讨论方向。

17、海德格尔在《存在于时间》中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此在与世界的关系。此在被规定为在世界中存在的存在者,亦即,是与世界不可分割的。此在通过上手工具的因缘牵连构建起自己的生活世界。海德格尔在这里的基本意思是:理论上的“世界”要以这里讨论的“生活世界”为基础。但到后期,他觉得这样一种生活世界的讨论还没有取得想象中能达到的深度。为了对抗技术对这个世界的统治,必须要还要再深入一层,讨论“生活世界”的基础和动因。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晚期他越来越神叨叨的原因。在后期,他甚至认为“生活世界”都太僵死了。于是继续突破,提出了一种世界应有的意义构成形式。这被他称作”天、地、神、人的四相圆舞”。

18、⊙什么是西方价值观?十二个问题让你看到“主义”的背面

19、《存在与时间》毫无疑问是出自二十世纪最重要哲学家的二十世纪最伟大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看,书一开始就重提“存在”(SeinBeing,或译“是”)问题,所谓久已被遗忘的“巨人之争”(或者泰坦之战)。以此为起点,加上海德格尔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开设的一系列解释亚里士多德的课程,直接开启了20世纪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复兴。以至于阿伦特那篇著名的为海德格尔80寿辰写的文章中说到,当时德国的大学生都传说,亚里士多德在当代复活了,有一个人能够教会人们思本身,他是黑森林里“隐匿的哲学王”。而当代一位意大利学者曾经颇为认真的说道,如果亚里士多德在20世纪复活,他一定会选择住在黑森林里,和海德格尔一起讨论哲学问题。

20、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在《存在与时间》上给胡塞尔的献词,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MaxNiemeyer)的压力。

二、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1、《存在与时间》。每个思想家都这么导造病再阶条接亲伯十石翻译,如熊伟先生陈嘉映先生王庆节先生张祥龙先生。

2、《存在与时间》的第三重困境就是海德格尔过分强调“存在”,而不重视“存在者“,使他的理论缺少现实实践的品格。

3、“此在”生存价值的普遍有效性困境

4、他说: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而不是通过其他选择或自愿来到这个世界的。

5、(1968年,摄影师米勒·马可维兹拍摄到的海德格尔在大雾弥漫之际提水的照片)

6、他是完全专注于对其主题进行不偏不倚地理论认识的主体?还是一个有着私心杂念的处于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的活生生的人?除了其科学认识的客体之外,是不是还与其他很多东西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它们持有纷繁复杂的态度?他与认识本身有着如何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用事实和哲学的思去澄清。

7、《存在与时间》仍然是碎片。海德格尔原计划出版两卷,每卷分为三个部分。本书仅包含引言和第一卷,第一卷只包括两个部分。除引言外,仅出版了原计划篇幅的约三分之一。读者可能会对第二卷从未出版这一事实感到沮丧。

8、“在”的意义如下: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了其他一切。

9、读书会将坚持阅读的质量,采取带读人解读和参与者共读结合的方式,并不定期请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到场研讨。《存在与时间》的带读人为谌洪果老师。

10、人的构成也是如此。因此,对于宇宙的思考,便是对于人的思考。或者更准确地说,两者的关联性很强。宇宙可以被视作一个“大写的”人。无论是晚期希腊哲学,还是后来的基督教哲学,它们都认为人类的自我来源于更高一级的存在。(差别在于基督教在宇宙之上还加入了最高的上帝。)

11、托特瑙堡山上海德格尔的山间小屋

12、☉“存在救世主义”│哈贝马斯对海德格尔的批判

13、 在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基础上才得以反省郎“现成的”和“概念的”方式被否定,“构成的”或“存在相互引发中获得自身的”方式被揭示出来。

14、二是,欲言又止,二人眉来眼去,但是万事尽在不言中。这是存在之真理的一种形态,一种遮蔽的形态。

15、在场我们在讲巴门尼德时,曾讲过ousia的意思是being。古希腊语种,being作为系词而言,连接事物和它的属性;being作为动词而言,表示一种活生生的状态,即某物“在”。从这个意义上说,ousia是“是”和“在”的合体,这说明了它存在于物质世界中。“是”体现出一种形而上学的意味,“在”则包括“在场”的涵义。

16、在弗莱堡大学神学系学习期间,海德格尔得以亲聆卡尔·布莱格教授的教诲,并开始阅读布伦塔诺的学生胡塞尔于10年前写的《逻辑研究》,希望能从中找到被布伦塔诺唤起的关于存在问题的回答,此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外,胡塞尔的早期著作《算术哲学》使他对数有了全新的看法。

17、黑格尔强调人创造历史,人类是历史的精神体现。海德格尔认为历史创造人,人是合理的存在,人的思想,语言,意识,就是历史。

18、阿多诺认为,“在这种行话中,那些有血有肉的、非隐喻的东西的香味,都悄然地被精神化了”。质而言之,本应反思并超越人类生存困境的存在哲学,只不过是一种“故意地将它的日常生活神圣化”的本真性行话。它所蕴含的“更多”,不过是一种与现实生存状况别无二致的空洞幻想。

19、《明镜》记者:那么现在谁占据了哲学的地位呢?海德格尔:控制论。

20、区别在于指向不同,概念不同,用处不同,意思不同等,上手一是指动手,参与,帮忙等行为,比如说某上手了,二是指在上手位置干活,或者是处于抢风头位置,而下手是指动手干活,或者是指助理,协助工作,比如说打下手,所以二者所指不同有关系也有区别

三、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英文版

1、在这次纪念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发表90周年的对谈上,曾参与过翻译的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庆节就是三位主谈嘉宾之一。另两位,一位是掌握5门语言,现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的院长高宣扬(文汇讲堂第26期嘉宾),一位是研究东西方比较哲学北京大学教授张祥龙。三位教授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做东西方比较研究,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都有相当的思考。张祥龙教授更是善于从海德格尔来理解儒家。其实,海德格尔本身也对东方文化颇感兴趣,他的思想受到过老庄学派的启发。第二个,三位教授与《存在与时间》的中译本都颇有着联系。在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蔡文菁副教授的主持下,对谈从中译本的翻译问题中徐徐展开。

2、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萨特,其小说《恶心》(又名《呕吐》)继承了海德格尔关于生存、生命的主体

3、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一反传统,最后指向了存在论而不是克尔凯郭尔式的神学

4、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10:00—22:00

5、存在从本质上说具有时间性:它向前眺望自己的死亡,用良知和决心审视整个生活,它在本质上是历史性的。存在与时间性紧密相关。

6、《林中路》被视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作品,其中第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是海德格尔做的几次演讲,当时就激起了现场听众的狂热兴趣,被称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

7、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猜测海德格尔实际上想要批判托玛斯主义。该主义并非于托玛斯在世时期流行,他的学说在当时甚至是被压制的对象。基督教史上曾颁布过“七七禁令”,禁止一切与亚里士多德主义相关的学说,托玛斯的学说也位列其中。17世纪及以后,托玛斯的学说重新被高扬,19世纪的“进化论”学说流行开来后,托玛斯学说重视自然因素的特点又被人们所重视,当时还出现了“新托玛斯主义”。

8、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2000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

9、张祥龙认为范式改变的发生源于海德格尔的老师胡塞尔,胡塞尔现象学到后期的时候变得根本上动态起来,其中一个观念就是他吸收了美国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思想。按照传统哲学你想理解变化正在过渡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像你要想看到抓住理解那个正在旋转的陀螺要赶快捏住它以便看清它的运动,打开煤气灯看到黑暗是什么样子。观察本身破坏了要观察的对象了。海德格尔则尝试就事情本身、现象本身的发生理解领会它和表达它。

10、⊙哈维尔:真实生活的面向

11、海德格尔之所以要提出去蔽的概念在于要想知道解决正确的问题,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标准是什么?而确立标准是真的问题,真的问题不是哪一个人根据你的权威,根据你的钱财能够确立。真理的确定需要一个公开的环境。这是真理最原初的含义,而我们现代人用正确的概念替代了传统的真的概念。并不是说正确概念不重要,正确的概念非常重要,但是正确的前提是打开。这个正确某种意义也是一种弊,我们以为有一种绝对的正确。

12、●第三是不关心存在者而带来的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

13、人向死而生是指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14、也就是说,存在之真理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显,是去蔽;二是隐,是遮蔽。这可以对应阴和阳来理解。而或显或隐的存在之真理,其发生的方式又有四种:诗(艺术),思(哲学),建国(政治),牺牲(宗教)。

15、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人类处于存在的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

16、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7、《存在与时间》从“此在”出发追问存在的意义,把时间看成此在存在的境域,对“此在”、“世界”以及“在之中”的阐释都是依据“时间性”来进行的。

18、海德格尔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19、地:承受筑造,果实滋长,庇护生命

20、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海德格尔认为:“我”的“在”就是每个人的整个世界。(这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有本质的不同)

四、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正文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倾向于把认识看成是具有同一性的事物,好像对物质(比如凳子、电视等)的认识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在方式上别无二致。就单从存在这个词来看,我们的认识和认识者就会产生很大的不同,就像人们评论“什么是幸福一样”,都各执一词,认为他所理解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

2、(2)托玛斯的相关评价:海德格尔论及了托玛斯,

3、非会员全60次299元

4、●第二是“本真”生存的先行设置和“此在”中心主义的嫌疑;

5、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所批判的青年黑格尔派将理论批判视为变革社会的力量,从而带有一种内在的回避(乃至逃避)现实的因素,那么阿多诺所批判的以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为代表的现代德意志意识形态,其根本问题在于,在对“存在”的反思与追问中使得思想完全等同于存在。也即,人的生存和实践活动所取决于的物质生活条件被视为“如此存在这般”,被抽象为一种“空洞的形式原则”,最终沦为一种“对存在的虔诚”:“在这种行话中,那些有血有肉的、非隐喻的东西的香味,都悄然地被精神化了。”

6、《存在与时间》的第二个困境是海德格尔站在反传统形而上学的立场,却又有陷入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的嫌疑。

7、由此可见,阿多诺在《本真性的行话》中对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反思与批评,旨在击穿对“存在”的概念拜物教式幻想,洞察关于生存和死亡本真性行话的意识形态神话属性,从而使现实的人挣脱抽象概念的束缚,在具体的生命实践活动中成为自己、改变世界。

8、记不清了。我胡乱说说,畏大概是不知道自己具体怕什么,莫名的恐慌。

9、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中译本《本真性的黑话》(译者:夏凡;2021年8月)书封。

10、同时,海德格尔强调此在“是使一切存在论在存在者层次上及存在论上都得以可能的条件”。认为真理就是此在的展开状态、揭示状态,就是把存在者从晦蔽状态中揪出来的‘“去蔽”的活动过程。在《存在与时间》里,一切都成了“此在”正在建构的一个动态系统,海德格尔去掉了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稳定性,但是,现在,“此在”却同样成了一切的先决条件,成了一切的中心,从“逻各斯”中心主义中出来,却又掉进了“此在中心主义”,又有“此在”形而上学的嫌疑,这种过分强调此在的“此在形而上学”也使他陷入了第二重困境。

11、于是可以总结,古代哲学中人类的自我来源于更高的宇宙,换言之,人从更为超然的存在中获得了自我。而现象学家们应该会反对这一点,或曰他们并不讨论那超然的一层究竟是什么。

12、萨特在1938年出版的一本著名哲学性小说中就继承了海德格尔关于生存、生命的主体。这本小说以《呕吐》命名。他讲述了在有限时间经历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各种各样的畏惧之后,人类感受世界的问题。在书中萨特得出了结论,那就是世界是一种呕吐,世界就是恶心,人生就是恶心。把恶心理解成一种生活状态,像黏液一样,我的手在浆糊里面,拿起来之后怎么甩都甩不掉,就是这个状态。

13、*文中未注明出处的海德格尔观点引用自《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阿多诺观点引用自的《本真性的行话》,谢永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14、本质主义立足于本质和普遍性,而存在主义强调个体性。按柏拉图的说法,作为理念的人才是完美的,才是哲学家应该关注的。这在某些方面就有点可怕了:那我作为一个人,明显不是理念的人。那我的存在是不是无关紧要了?任何一个人的存在是不是无关紧要了?——因为即使我们这些个体不再存在了,作为本质的理念的人还依然存在。但亚里士多德会反唇相讥:如果没有个体的人,人的本质从何而来?这下个体性一下重要了起来——普遍性居然要根据个体性来获得自己的存在了。

15、《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6、(1889—197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他的代表作为《存在与时间》。

17、问题太过泛了。如果有人能够在1000字内回答的话多多少少是在开玩笑。建呼滑场批降八议看陈嘉映的《存在与时间读本》。比较薄,易懂。不过不排斥误导的可能。

18、海德格尔认为之所以会造成对存在的误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哲学家们把存在者和存在等同起来加以考察和研究,而海德格尔认为存在者和存在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19、我给你查了一下,畏和恐惧都是有压制性的。恐惧是对世界中的具体事务的回应。而畏是没有具体对象的。所以,也就没有任何具体的方式去回应它。也就是说,畏是此在被整个世界所压制。此在认识到自己已经被抛入世界之中,已经被引渡到对它非常重要而自己却不能完全选择或控制的处境中。在畏中,此在为自身而畏。

20、《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最有名、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其风格迷人,思想深刻,却又佶屈聱牙。通过挑战传统认为实在必须被思考为实体的观念,海德格尔从根本上颠覆了整个哲学游戏。

五、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视频讲解

1、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实际上存在着三重内在的困境:

2、这里,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

3、《存在与时间》第46期因为谌洪果老师身体有恙而无法在现场开讲,故继续以录音方式上传。

4、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年2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一是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二是作为单行本。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他因此而声誉鹊起。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5、在经院哲学内部,托玛斯曾受到“过于重视存在”的批判。他把上帝视作“最特殊的存在”,是积极的肯定的。(与之相对比,伪狄奥尼修斯将上帝看作是消极的、不可言说的存在。)

6、知无知哲学读书会采取经典文本逐字逐句细读的方法,与大家一同进行思想探险,展开一路惊奇的爱智慧之旅。

7、客体化、对象化的东西。

8、语言至基督教哲学开始才变得重要起来,因为上帝的话语非常重要。“λέγειν(说)本身或νοεῖν具有使某种东西纯粹‘当前化’(Gegenwaertigen)的时间结构。”海德格尔想要表达的是,若他给某物一个定义,也即意味着他给某物了一个规定,或曰他使得某物的某规范性“永恒化”。既然是“永恒”,那么就只有“当下”/“当前”,而没有所谓的“过去”和“未来”。

9、然而,在阿多诺看来,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存在论分析已然成为一种确证社会现状合理性的意识形态神话(“本真性的行话”),这种确证集中体现在海德格尔对此在“向死而在”的分析之中。

10、其中2为“理论的东西”;4为“前理论的东西”。简单的说,研究的对象从4到1每往上一层,其形式就要僵死一点。这四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1以2为“动因”(EfficientCause,这是个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概念),2以3为动因,3以4为动因。一个东西经由绝对领域演进到对象化、客体化之物,是“存在”固化为“存在者”的过程。

11、《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该书的论点概括地讲,就是追问什么是存在。

12、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

13、在书中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关键点。

14、这些困境是其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与其反传统的动机密不可分。

15、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16、⊙(收藏)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要

17、此时,王庆节想到了另一个词,领会。中国人讲领会,领会有非常强烈的认知的含义,但是中国人领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面相。会你当然要认知,但是你仅仅认知不是说你会,像你会开车吗?你把车所有结构做一个了解你还是不会开车,会首先是一个实践是一个存在论的概念,然后才是时间问题。这与海德格尔关于理解的原意是相符的。他就讲什么叫做领会,什么叫做筹划,什么叫做可能性。

18、“此在中心”与“本真”先行设置的困境

19、普遍的、形式逻辑的东西。

20、马丁·海德格尔(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1、读书会结业符合要求(共参加20次以上)者可获得知无知哲学读书会第一期结业证书并参加结业典礼。

2、注释指出,παρουσία一词和德语的anwesenheit在词源上近乎一致,表示“存在”的同时也有“某地、某时在此”的意思。但老师认为,海德格尔的问题在于,他较多地站在托玛斯主义的哲学角度去看待该问题。托玛斯主义的学说中的确有阶梯论,但基督教也讲上帝临在于世界之中,也即是说,上帝是干预世界的。(关键的问题在于,托玛斯主义并不全等于基督教哲学。)

3、在海德格尔晚年,德国的《明镜》杂志对他有个采访。摘抄两段如下:

4、这段话很简要地说明了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变:在前期的《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考察了一种由上手用具/工具组建构成的周遭世界,在现在已经必然地下堕为纯粹的技术世界。技术以一种”格置“(Gestell)组织着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同时也以这种方式重构着世界。这使世界丧失了其他多种可能具有的意义。技术的本质,也就是”格置“,使得一种精确计量的理解方式压倒了其他的理解方式(如《世界图像的时代》里揭示的那种以图像来理解世界的方式),世界丧失了其他的可能的意义。世界要完蛋啦!

5、后期海德格尔对”世界“的认识。

6、于是,哲学每一次分娩就是她的失势:世界上诸多存在者被子孙们所瓜分:原子以下,分子以上归物理;原子分子之间归化学……直到心理学把人,作为一个物体的人褫夺。哲学只剩下价值这根最后的稻草。然而,韦伯对事实价值的区分几乎将哲学逼向绝路:我们拥有诸多无法协调的价值,一张排序表不过是哲学的幻想,因此关于价值的讨论终究是空谈。新康德主义只好把哲学的目标限定在对科学的说明,可科学家何须不谙数学之人的饶舌?科学万能早已指出光明大道。另一方面,心灵的流离失所在等待一个爆发的机会。

7、扫码加好友,进行课程咨询

8、神:神秘之物隐而不显的运作

9、在这里海德格尔想提醒人们注意的正是由于人赋予了世界以意义。这是现代戏最核心的要点,也是最大的危险。但是人是最重要的当然好,但是不要忘了,我们人是会死的,人是有限的,人类把神拉下了神坛,却把人自己放到神坛里面动起来,这是现代社会所有的危机,最大的威胁。海德格尔说我们要意识到这个危险,人的成就是了不得的,但是人不是神,这是海德格尔关于存在问题最核心的意义所在。海德格尔实现的存在论的转向,人是认知的主体,是时间的主体可以改造世界,但是人是有限的,和知识相比人永远是非常非常有限。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全文(精选109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