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解释是什么(精选54句文案)
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解释
1、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答案
2、(语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4、泉水叮咚:形容泉水流动时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
5、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但是仍然被谥为”文“(在谥法中极高的谥号),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
8、唐五代“诗僧”齐已(yi),写过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其中有两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9、春回大地:读音chūnhuídàdì,意思是是指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10、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情不安。
1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云说《论语》)《论语·公冶长第五篇》第十五章
13、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14、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来自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不耻下问语出《论语》。360问答意思为哪怕是很低端的问题也会主识差洲叫样满议胞动向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决抗期活即婷华:以……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下,字在此处应该是指的是问题的属性为“下”,而不是请教的技决人为“下”。孔子主张创养圆礼,如果这个成语的解释把“下”字作为被请教人的属性,则会先无礼于人,与他们停所主张的思想不符。
16、蠢蠢欲动(拼音):chǔnchǔnyùdòng (解释):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17、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1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9、一生之中它从来不敢轻易鸣叫,但是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20、出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解释是什么
1、学校经典诵读作为特色之列入常规,走进课堂。自2012年秋季始,我们每期精选8句经典名言,12个学期一共有96句积累。这些名句涉及立志、求学、修身等,正如涓涓细流,滋润童心。
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3、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4、 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正派作风,当被问及学习态度时,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6、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
7、释 义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敏:聪明;好:喜好。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8、人人勤学好问,社会自然和谐。从自己做起,自然互相感应,共同进步。
9、请帮老师转发到朋友圈吧!
10、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11、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14、国产新冠疫苗上市时间定了!就在……
15、学《论语》很简单,无需三更眠五更起,坚持诵读,不断实践,而已。
16、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喻十分清白。亦比喻非常清楚。因小葱拌豆腐是绿的和白的分的清清楚楚因而拿来做歇后语。
17、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8、宋人肖楚才在溧阳主持事务时,有个叫张乖崖的官员请他吃饭。他看到张的案上放着刚写完的一首诗,其中有“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两句,略作沉吟,就提笔把“恨”改为“幸”。
19、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会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爱好学问,不以向下属请教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见《论语•公冶长》。
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2、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3、王道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式管理企业服务中心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示例:
5、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6、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7、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8、古人为求一个字而不耻下问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1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
12、《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13、敏:勤勉;好:喜好;耻:羞耻,奇耻大辱;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14、后来很多人也都认为“数”改为“一”好,但郭沫若先生却认为,齐已写早梅用的是白描手法,不加渲染烘托,是怎么回事就怎么回事,“数枝”没什么不好,因此,“改固可,不改亦未尝不可。”一个推敲语言,一个尊重事实,都能够言之成理,可见角度不同,看法就可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