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关于礼仪的诗句(精选62条)

2023-12-28 11:45:19

诗经中关于礼仪的诗句

1、已加群的朋友把有需要的亲朋好友邀请进群,拒绝虚假公益红娘;

2、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产生于“礼”文化浓厚的周代。诗中有大量描写男女之间交往的内容,从男女相识、相恋到结为夫妻,生动再现了周代男女交往的全貌。其中的婚恋礼仪历经千年仍在现代有所体现。本文系统分析《诗经》中的婚恋礼仪,并以大学生为切入点,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诗经》中婚恋礼仪的现代影响。

3、竹子在《淇奥》之后,已经成为了人们经常去赞美的植物,竹子也被赋予了美好的品德。

4、为了打通解读该诗的关节,有必要解释一下原诗中这些加黑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编者自注)。光从字音和字义来看,就知道《淇奥》这首诗的生僻指数有多高了。(诗经中关于礼仪的诗句)。

5、卫武公不但有好的文采,而且和大臣的关系很好,他效忠于周王室,很好地辅佐了周平王,卫武公在诸侯国中的声望很高,人们就写诗歌去赞誉他。

6、商周时期,人们崇尚人体美与服饰美。而《卫风》对人体、容貌与服饰的描写就极其精美而细致。像《卫风·硕人》中就有对庄姜美丽的容貌的描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像这样的描述,在《诗经》中比比皆是。

7、透过《淇奥》一诗,我们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的淇水两岸遍布茂林修竹的生态文化,可以一窥诗经时代卫国的服化道,还有诗中那熠熠生辉、流芳百世的竹文化。

8、  《卫风·氓》设定“秋以为期”,沉溺于爱情中的女子虽对男子没有媒人的急切求婚方式不满,但还是答应了以代表丰收的秋季作为婚期,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其对于婚期的重视。

9、该诗的第二个惊艳之处,在于通过对竹子的重章叠句的描写,深度还原了古代中国竹文化的起源。(诗经中关于礼仪的诗句)。

10、“切磋”一词的含义由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由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瑟”字指一个人仪容庄重;“僩”字读音为xiàn,指一个人神态威严;“咺”字的读音为xuān,指一个人很有威仪的样子;“谖”字的读音也是xuān,是忘记的意思。

1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2、如在《孔子家语》中,孔子的学生子路就说过:“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子路以南山之竹作为本性正直,无需外在修饰的事物的代表,可见竹子文化在当时已经是人们共同的认识了。

13、  男女双方的结合并不都是男子主动的,有时女子也会大胆表达自己的心意,甚至有着自己的择偶标准。《摽有梅》是一首女子求偶的诗,是一位女子大胆的歌唱,没有扭捏之态,毫无保留的表达她的求偶心声,这也表现了人们对统治的反抗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女子的无奈体现了周代严苛的婚姻制度和对个人自由的束缚,周代的男女交往和婚恋并不是那么自由,女子大胆求偶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们对统治的反抗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14、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15、追本溯源,我国传统的竹文化就是来源于卫国的诗歌《淇奥》,从这个角度再看的话,《淇奥》是一首惊艳了时光的诗歌。

16、  《邶风·匏有苦叶》中提到“匏有苦叶,济有深涉”,郑玄笺云:“八月之时,阴阳交会,始可以为昏礼。”可见周人的婚礼注重阴阳交会的吉日。“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女子暗自担忧时光的飞逝,转眼就到冬天,嘶鸣的大雁似乎都在催促着姑娘早日完成婚嫁之礼。女子之所以有此担忧是因为在古代有一个习俗,当冬天里河水结冰时,就要停办婚嫁之事。因此,这里“雁”的意象非常关键,雁是一种候鸟,每年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来年春分后飞回北方,年年如此,从不违背。《白虎通》称“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选择吉日不耽误女子的婚龄,也图个好兆头。

17、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也称为国风,共160首,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颂分为鲁颂、周颂、商颂,一共40首,主要是用于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活动的乐歌。

18、卫武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不是姬姓诸侯,而是殷商后裔。周武伐商后,将他分封为卫国诸侯。

19、  《诗经》中许多诗对于出嫁场面有着详细的描写。其中《卫风·硕人》的出嫁场面描写被广为传颂。“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毛认为,庄姜出嫁,整其车饰,乘四牡之马,朱饰其镳,十分盛大美观。婚姻场面的隆重盛大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体现在出嫁流程繁多,其次体现在车马数量多,最后表现在车马装饰豪华、被选为出嫁所用的物品大多为珍贵之物。女方出嫁时,使用如此豪华的车马之饰,风风光光入君之朝,体现了上层社会男女对于婚姻盛大礼节的重视。《东山》末章也有对婚礼场面的描写,“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即写婚姻礼仪繁缛多过场。而娘为女儿亲结丝巾也体现了对这桩婚事的认可与祝福。在《周南·桃夭》中也有体现旁人对于婚事的祝福,希望二人夫妻美满、家庭和睦。

20、  调查发现,在大学生性别方面,04%的男性认为自己完全不了解诗经,而女性的这一数据为32%,从这一数据来看,女性相较于男性对于《诗经》的认知程度更高一些。但是整体而言,大学生对《诗经》的关注度和阅读力较低,61%的男性认为没有时间去阅读是最大的原因,85%的女性则把这一原因更倾向归咎于不知道如何阅读和理解。大学生中57%男性和73%的女性认为阅读古诗词为他们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和收益在于可以对知识结构带来改变,但在生活当中,这一群体中的69%均倾向于很少使用《诗经》或者古诗词当中的字句,只是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在大学生年级方面,整个群体均倾向于了解大学之前教科书中学习到的部分《诗经》篇目,且本科高年级的了解会更多一些,本科阶段的大二到大四对于《诗经》的了解程度保持在60%左右,研究生的这一比例则稍有减少为50%。在对于古诗词的传播态度这一问题上,从本科整体数据入手可以看出,这一群体对于传播方面的问题均选择了若涉及敏感问题应该被禁止的态度,其中17%的大一年级学生和80%的大二年级的这一态度更加鲜明,也与整体符合一致。

21、该诗的惊艳之处,首先在于通过描写人物容貌、服饰冠冕、神态,以及赞美人物品德上,体现了卫国的审美文化。

22、  在大学生专业方面,文史类专业的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对《诗经》的了解更多,近90%的文史类专业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基本了解和使用《诗经》,而其他专业的学生的数据则只有30%左右,他们在古诗词的阅读和应用方面亦如此。对于《诗经》阅读趋少的现状的原因的理解,47%的理工类专业的群体认为没有时间去阅读是第一原因,其他三类专业的态度均倾向于不知如何阅读和理解。生活当中,近一半的文史类和艺术类学生对于诗词的运用居多,理工类则在认为基本可以看懂释义的态度下,更倾向于很少使用在生活当中。

23、大量的比喻表现了卫武公精湛的文章学问以及道德修养,而随着章节的递进以及用词的变换,也体现了卫武公的才学修养是经后天积累养成的,他的道德修养也是经过不断磨砺得来的;再如“猗重较兮”“善戏谑兮”,则突出描写卫武公的交际能力和风雅的谈吐。

24、《淇奥》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卫武公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成为中国诗歌以及文学作品中竹文化的起源。后来的中国文学作品中,不乏文人墨客以“竹”来比喻一个人的恬淡高雅、坚韧挺拔。

25、译文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26、  《郑风·女曰鸡鸣》描绘的是婚后平淡而真实的幸福。清晨丈夫贪睡,为了生计,女子不得不叫男子起床打猎。男子出门打猎养家,并以玉佩赠与妻子,发誓要与妻子共度一生。《卫风·硕人》女子叹道“无使君劳”,体现了妻子心疼丈夫的劳累,对于丈夫十分体谅与理解。《出其东门》一诗,描写的则是男子对于妻子的忠诚不移。男子出城门看到如云的女子们个个衣着艳丽,男子却不为所动,只想着自己的爱人。可见《诗经》中正面记录的夫妻婚后生活是平淡而温暖的,双方互相体谅、互相履行忠诚的誓言。

27、为了各位亲朋好友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注意辨别信息真假。

28、魏晋时期有被后世称为“竹林七贤”的名士之风;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诗中也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子在人们心中已然成为品格高尚,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坚韧不拔,宁折不屈,高风亮节的象征。

29、  《诗经》中有关婚后生活的描述,有相敬如宾,共同经营美好生活的;也有丈夫不忠,三心二意的。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的记录,都共同指向夫妻要和睦相处,琴瑟和鸣。

30、正月开岁,二月绀(gan)香,三月桃良,四月秀蔓,五月鸣蜩(tiao) ,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十月获稻,葭月潜龙,腊月嘉年。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31、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32、  在准备婚礼嫁娶之际,除了上述的良辰吉日之外,对于服饰和相关习俗的重视也可以从诗经众多诗歌当中体现出来。如《卫风·硕人》这首对于女性形象描述的典范之作当中,对于齐女庄姜的美貌描写中就包括了在出嫁之日精心打扮自己,在开篇不急于展示庄姜之美,而是通过庄姜身上的华贵披风的描写——“衣锦褧衣”和陪嫁货物的隆重——“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暗示着庄姜高贵的身份,体现了对男方的尊重,对婚姻礼仪的重视;另外,《郑风·丰》也有类似的描写,如其诗当中曾提到的“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和“裳锦褧裳,衣锦褧衣”等,均是以女主人公的视角,幻想着自己穿上了盛装,打扮隆重,以此种状态去成亲,也是上述所提到的对于婚礼的一种隆重准备,在衣着服饰方面的重视。

33、《淇奥》这首诗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等,后来还成为人们赞誉一个人品德或性格的词语。

34、  《邶风·谷风》当中,“燕尔新婚,如兄如弟”就可以体现出女子在丈夫抛弃了自己的时候仍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可以看出当时女子被丈夫遗弃的悲惨命运;《卫风·氓》中“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表现丈夫变心抛弃了她,但她一直做到妻子的本分。说明那个时代妇女被弃其实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男女地位上的差异可见一斑。男尊女卑是儒家文化遗留下的糟粕,在当今社会的某些地方仍然存在。

35、婚恋的习俗当中不乏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体现 

36、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此次调查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于《诗经》的了解程度,进而为我们在爱情之礼方面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受学业安排、学习时间和个人兴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非文史类专业大学生没有在课余时间阅读和学习《诗经》,因此《诗经》中爱情之礼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会更集中的反映在文史专业大学生特别是女性身上。

37、  《陈风·泽陂》中姑娘展现出对小伙子的爱慕,其中“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可以看出来虽然姑娘对于男性着迷,但却不满足于这种表面上的照面交流,而是感到难以入眠,对于精神上的交流非常渴求。在当代社会,男女交往渐渐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当户对等传统观念的限制,男女的结合特别是在恋爱初期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契合和情感上的共鸣。

38、  男子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会通过赠送礼物等形式向女子展现自己的真心和能力,以得到女子的爱慕与同意。其中,《诗经》当中的动植物被赋予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在诗歌当中既可能被作为隐喻喻体暗喻着美好的感情,也有可能直接作定情信物等作为爱情的联系和象征。

39、这样的描写展示了卫武公体面的服饰,就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极其精美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卫武公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形象。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两千多年前的卫国具有很高的服饰审美文化。

40、话说回来,这部记录先秦时代生活场景的诗歌总集携带着先秦时代的文字风格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诗歌中的许多文字因而被时代镌刻了上了古老的标签,虽然有许多篇章至今仍然被人们传唱,如但有一些诗篇因为字义生僻加之深奥晦涩,逐渐淡出了传唱名录。

41、____孟郊《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42、《诗经》以其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绚丽而绮美的文字意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诗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成为永恒主题。诗中有画,景情并茂,朴素的诗句蕴含着当时的人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社会人文风情。

43、这首诗的内容有3个章节,每个章节9句,每章37字,全诗共111字,我将诗中字体加黑的部分,都属于字义生僻的字或词,先看原诗:

44、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45、译文钓鱼竹竿细又长,曾经垂钓淇水上。难道不把旧地想,路远无法归故乡。泉源汩汩流左边,淇水荡荡流右边。姑娘长大要出嫁,父母兄弟离得远。淇水荡荡流右边,泉源汩汩流左边。嫣然一笑皓齿露,身佩美玉赛天仙。淇水悠悠日夜流,桧木桨儿柏木舟。驾车出游四处逛,以解心里思乡愁。

46、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公子季札来到卫国做客,宴会上他在观看了诗乐,他在评价邶、鄘、卫三国的音乐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美哉渊乎!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

47、再比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几句,则直接是对卫武公人物品德的赞美,诗句表达的是卫武公有着丰富精湛的知识,研究讨论起学问来非常细致,学问切磋更精湛,他在道德修养上无可挑剔,他是非常完美的一个人。

48、  如《野有死麋》写丛林当中的猎人以獐和鹿相赠女子,收获了爱情。“野”字说明二物是野生的,且并非自然死亡,这说明持有者的身份是个猎人。猎人是在《诗经》当中被经常赞美的对象,赞美者往往是女性。从“诱之”的角度来讲,正说明他的追求并非一次成功,而是经过了若干次努力。这里的“吉士诱之”的对象是女子,而“诱之”的媒介就是獐肉和鹿肉,这就像如今少男少女的初恋,其中对于食欲的描写和满足是需要着重表露的;《邶风·静女》中“彤管”无疑也是最好的证明,有学者认为彤管是一种红管的茅草,男女相赠以结情《卫风·木瓜》中的众多意象如“木瓜”、“琼琚”也是如此。

49、他(卫武公)的冠冕两边垂着精美的宝石,镶嵌的宝石如同星星一样褶褶生辉。他的神态庄重,他是一位胸怀广的人,他的地位尊荣,仪态威严。他是一位高雅的君子,初次见面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0、  此外,《诗经》中也有描写丈夫三心二意、妻子惨遭抛弃的诗篇。这样的诗篇传达出希望夫妻双方忠贞专一的婚姻观。

51、可以说,一部《诗经》,是那个时代社会人文风情的写照,描绘的是诗经时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52、进群后必须修改群名片,比如:“95男180硕公务员天津河西房车”。家长多发孩子的基本情况信息,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早日遇见心仪的另一半 ;

53、我国先秦时期的编年体通史《左传·昭公二年》中,也记载道:“北宫文史赋《淇奥》。”晋代有名的学者杜预是这样注释的:“《诗·卫风》,美武公也。”杜预非常喜欢《左传》,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人们因此还称杜预为“左传癖”。

54、这些两千多年的词句,即使是今天读起来依然很惊艳,正是因为这些惊艳了时光的词句,才让《诗经》传承两千多年而不衰。

55、三个章节开头都是借淇水岸边挺拔、青翠、浓密的竹子起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卫国盛产竹子,淇水一带更是因为盛产竹子而闻名于世,而卫国的都城就是淇水边上。

56、  《卫风·氓》从女性的视角,完整地记叙了女子和氓从相识、相恋、结合到被休回家的全过程。男子一开始信誓旦旦,婚后却三心二意,甚至对女子使用暴力,而女子也不被家人理解。《邶风·终风》、《邶风·谷风》也有类似记载,她们的婚姻是不幸的,她的形象却是鲜明、饱满的,尤其是她的觉醒和反抗,推动她远离婚姻的悲剧,也标志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57、____孟郊《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58、切、磋、琢、磨这四个字是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专门指制作骨器或者玉器的工艺方法。制作骨器叫切,制作象牙叫磋,打磨玉器叫琢,打磨石料叫磨。这四个字都引申为形容一个人文采好,有修养。

59、圭、璧都是由玉石制作而成的礼器,圭的形制上尖下方,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璧的形制是圆形,圆心处有小孔,是诸侯或者士大夫朝会或祭祀时使用的;圭与璧制作精细,是佩戴者身份的显示,也寓指佩戴者的品德高雅;猗字的读音为yǐ,是“倚”字的通假字,指古代车厢两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铜钩。

60、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礼”为代表的周代社会生活,其中对爱情的描写也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61、  总体而言,婚期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对美好生活的畅想和美满婚姻的期待,它涉及了自然与社会诸多因素,是一场婚礼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诗经中关于茶的诗句(精选71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