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职场失意的诗句(精选24条)
表达职场失意的诗句
1、鱼沈雁香天边路,始信人间分离苦。--《相思曲》
2、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杜甫《月夜忆舍弟》
3、山高水长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4、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代:辛弃疾译文: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5、歌德(JohannWolfgangGoethe)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怎样的悲剧?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回答了这一诗学文本的主题问题。首先要澄清的是,《浮士德》是具有整全性的一部悲剧,而不是互不相关的所谓五个悲剧。五个悲剧的切割不仅破坏了戏剧情节的完整性和一体性,更是损伤了《浮士德》作为悲剧的涵义方向性和冲击力。《浮士德》作为悲剧的根源在于,主人公浮士德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人本主义姿态,企图将自己从神性—自然秩序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必须强调的是,欧洲启蒙运动所言的“自由”在其本源意义上来说,就是拒绝承认高于人的神性—自然秩序,这也是人本主义之所以为人本主义的基本定义。然而,在《浮士德》中,人的解放不是靠其自身的力量,而是依赖魔力,魔力是浮士德被解放并获得自由的必要前提,人本主义自由从其诞生起就与魔不可分割。(吴建广,2008:19-20)具有魔性的“自由”不仅不纯粹、不纯洁,更是给予了现代人一种自我迷醉、肆无忌惮的幻觉。在这样随心所欲的“自由”幻觉中,或者说,在摆脱神性—自然秩序,扩张性追求人本“自由”的过程中,最终走向生命的绝境。本文试图在《浮士德·一部悲剧》的整体关联性框架中,对其第一场“夜”进行聚焦性解读,指证《浮士德》之所以为一部悲剧的基本动因,在于主人公浮士德不惜一切代价,否定神性—自然秩序,追求启蒙—人本主义意义上的自由。(表达职场失意的诗句)。
6、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长相思》
7、意思是: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8、从大地精灵的自我陈述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属于精灵世界的地灵充满难以探究的神秘。浮士德对地灵的表述产生误解,以为自己能与“忙碌的精灵”一样驰骋在“广阔的世界”(V.510),希望得到地灵的帮助以摆脱对“牢狱”幽闭的恐惧。然而,浮士德追求获得脱离自然秩序的能力,以此获得人本自由,与地灵服务神性的自然本性南辕北辙。地灵发现了这点,明确告知浮士德,他们之间没有共同性:“你与你能把握的精灵相似,/而不是与我!”(V.512f.),地灵是自然元素,是神性—自然秩序中的一部分,是为神性—自然服务的劳动者,不愿意,也不可能被拘禁于时间中的人类代表浮士德所把握,所理解,所奴役,说完就弃浮士德消遁而去。浮士德现代人本主义式的自由只有与魔鬼结盟才能得以被给予,诗学文本在此为浮士德要求黑色魔力梅菲斯特的帮助埋下伏笔,涵义方向隐指人本主义的悲剧性本质。
9、本平台图文发布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归新学术网。
1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
11、浮士德意欲得到和占有的世界最内在的构成、作用的力量与精子原本都是神性—自然的能力和权力。他试图窥视和把握“世界最内在构成”“作用力量和精子”这一主题不仅开启了现代自然科学无底线和无界限的扩张程序,而且还为现代人本主义的自由观念设置了基本前提。我们不能因认识论母题(即所谓的知识悲剧)在诗剧中没有得以延展而将其理解为一个盲母题。因为,这一级母题与其他母题一样,均服务于《浮士德》作为悲剧的主导性主题:不惜一切代价,哪怕与魔合也要不懈地追求具有启蒙—人本主义的自由。因此,浮士德的知识追求符合人本主义引导下自然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人本取代神本,理性取缔神性,科学秩序取代自然秩序,许诺人类在此在世界创造天堂。因此,浮士德形象就成了从中世纪末期到启蒙运动数百年间的现代人本主义的代表。
12、本期文章从人本主义理论出发,探讨了“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怎样的悲剧?”这个问题,供读者借鉴。
1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14、世间鸡虫互得失,只好牧羊坐花石。——白玉蟾《赠蓬壶丁高士琴》
15、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16、(全文及参考文献见《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7年02期P124-P130)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18、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19、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20、这句诗表达了他在官场失意、离乡背井的心情。
21、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
22、这个年龄与身份极不相符的矛盾性构成了浮士德生不逢辰、怨天尤人、此在绝望的根本动机。然而,浮士德的绝望表述没有停留在个人恩怨或职场失意的层面之上,而是把恐惧与绝望转嫁、扩展到(抨击)时代制度的层面上;与此相应的是,(新)时代,就是“现代”(moderntimes)也需要能够将理解力与毁坏性集合于一身的革命者;浮士德的悲剧形象就是个体性绝望情绪与现代性破坏特质的混合体,个人动机与时代需要的契合也造就了浮士德的辉煌成就与悲剧本质。
23、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