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瓢壶的诗句(精选20条)
石瓢壶的诗句
1、反面:镌刻“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yóu)心。”
2、宜兴顾氏春节后邀实力匠人定制景州石瓢即将推出,敬请关注。
3、2008年上海工美秋季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成交价:318万元
4、说到石瓢壶,不能不提陈光明。陈光明活跃于清末民初,和顾景舟一样,也曾在上海仿古。顾景舟评价说,当时上海仿古的紫砂艺人中,陈光明的手艺最高。遗憾的是其所制壶器流传至今的甚少。
5、落款:相明先生,吴倩并提顾景舟壶盖篆印戴相明壶底篆印
6、五把石瓢壶,型相同,不同的镌刻给了它们不同的神韵。相明壶底印是王仁辅刻的「戴相明」三字方章,盖印是任书博刻的「顾景舟」款,另四把则钤上任书博篆刻的「顾景舟」底印、王仁辅篆刻的「景舟」盖印。「顾景舟」之「舟」自此启用。壶坯轻舟运沪,戴相明携壶坯随江寒汀至吴湖帆家书画,吴湖帆饱墨执笔悬腕在五把壶坯上各题诗句,四把壶上各画型态相异之竹枝,第五把壶则由江寒汀画寒雀一只相赠吴湖帆。画成,仍由戴相明交货船带送顾家,由顾景舟亲自镌刻。陶艺一绝,书画一绝,篆刻一绝,珠联璧合,完美至极。艺宴商城石瓢壶让您尽揽天下好石瓢壶。
7、1948年,顾景舟主动精心制作五把石瓢壶,除自留一把,余四把慨赠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吴湖帆。而这五把石瓢壶成就了一段海上文人与一代宗师顾景舟之间的一段传奇故事,也是近代史上最具标杆性的一次文人壶杰作。
8、陈曼生与杨彭年的相遇,注定了紫砂史上的不朽篇章,而石瓢壶是这不朽篇章中最耀眼的明珠。
9、顾景舟在上世纪40年代末期常往来于宜兴、上海之间,经铁画轩主人戴相明介绍认识了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王仁辅、来楚生等著名书画篆刻家,令他的创作思想与艺术格调多了不同视野的养分。1948年,顾景舟精心制作了五把石瓢壶,由吴湖帆各题诗句,分别由吴湖帆、江寒汀等画竹、梅图案,除自己收藏一把外,其他慨赠吴湖帆、戴相明、江寒汀、唐云。这五把壶陶、书、画、刻珠联璧合,可称文人气息浓郁的杰作,而顾景舟之“舟”字款也自此五把始用,意义非凡。
10、在石瓢的发展历史中,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不得不提,苏轼一生辗转南北,仕途不顺,在人生遭受坎坷时,他就把相当多的兴趣转移到了日常生活的品味上。
11、顾景舟先生在四十年代末期常往来宜兴、上海之间,经铁画轩主人戴相明介绍认识了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王仁辅、来楚生等著名书画篆刻家,令顾景舟的创作思想与艺术格调多了不同视野的养分。
12、与景舟石瓢相比,其壶盖直径加大加高,壶钮高耸,其视觉上更加丰满圆滑,整体宛若贵妃醉酒,独具别样风情与诱惑的魅力。
13、正面:韵竹湖帆道兄书画落款:寒汀反面:镌刻“寒生绿樽上,影入翠屏中”落款:寒汀兄属吴倩自题底印:顾景舟2013年北京保利春拍:1495万 江寒汀(1904-1963),又名庚元、石溪、上渔、寒艇。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十六岁从陶松溪习花鸟画,廿八岁开始卖画为生。因纵观宋、元名迹,悟其谨严,放纵之情,对双钩填彩,没骨写生,均所擅长,尤其描绘各种禽鸟。家中亦养许多鸟兽,供写生之用。风格近清代华岩一路,笔墨老到,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构图稳健,对虚谷、任颐的画风深有研究,偶尔仿制,几可乱真,有「江虚谷」之称。
14、徐汉棠,1932年5月11日出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2年拜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为师,为顾景舟第一弟子。
15、最终改成石瓢,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三角器身,底置三足,盖桥钮,这些突出特色的紫砂壶,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尤其要提的是三角形运用恰当,壶把与嘴对称,把内外都是和顺流利的三角形线条,把手的横断面外圆内平似圆头三角形,把握使用舒适。突出独特的力度与气韵,成为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下面小编就拿紫砂泰斗—顾景舟的五把石瓢壶。
16、反面:镌刻白居易诗句“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药城兄属,吴倩并题。
17、瞿子冶聘请壶艺名家杨彭年、申锡、吉安等制壶,在壶上书画并亲自镌刻,称“书绝,画绝,壶绝”三绝。申锡、吉安所制石瓢壶,主要是子冶石瓢。
18、汉棠石瓢为徐汉棠大师原创壶式,壶底三钉足将壶身稳稳托起;壶腹线条圆融,显得古朴而丰满。整壶中心降低至壶腹,不同于普通石瓢的二弯流曲度圆滑,蜿蜒若凤首,圈把最终承接于壶腹底部,流把与重心保持于同一水平面,横向空间延展开来,维持了整体的平衡性。
19、关于石瓢壶的来历专家说法不同,一说“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发展到现在这种样式。顾景舟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而将“石铫”改称为“石瓢”,但我看陈曼生的石铫壶与石瓢壶差别很大,一直对此说有怀疑。而另一说我认为则更有道理,石瓢壶最初的称谓是“瓢壶”,陈曼生“瓢壶”铭:“不肥而坚,是此永年。曼生作瓢壶铭。”陈曼生可能依据葫芦瓢的原形设计壶形而将此壶命为“瓢壶”的,当然,为使用方便实用,成型的瓢壶与原形相比,在形态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