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林黛玉一生的诗句(精选36条)

2024-01-12 11:52:54

描写林黛玉一生的诗句

1、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2、李清照和林黛玉同是婉约派诗人,两人都是凄婉幽怨的女子,笔下的诗词字字血泪,但她们也有侠骨柔肠的一面。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和林黛玉的《虞姬》就是一个例子,一个赞扬豪气干云的项羽,一个赞叹忠于爱情的虞姬,热情讴歌他们悲壮的人生。林黛玉写的这首诗,有李清照《夏日绝句》诗的遗风,两个才女的才情气质是如此的神似,不仅写婉约诗词那样细腻感人,就连豪放诗的题材和意境也是那样的相近。(描写林黛玉一生的诗句)。

3、小时候的陈晓旭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求学的道路上她遇到了很多困难,也促使她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年少的陈晓旭对于诗词的天赋便已初显锋芒,14岁时她发表自己的第一篇诗作《我是一朵柳絮》,这首诗十分素雅,天真无邪的文字却透露着淡淡的感伤。

4、眼泪象征了林黛玉一生的苦难,也象征了她不屈的抗争。她像一名战士,伤痕累累,却从没有下过战场,她一直在和命运做斗争,尽管她常常泪眼娑婆。

5、从这个意义上讲,黛玉才是曹公心目的第一主角,林黛玉的被毁灭,才是作者心目中最大的悲剧。

6、两株枯木,不仅仅暗示着林黛玉之姓,根据脂砚斋批语透露,黛玉最终是泪尽夭亡。四十九回里,她也曾对宝玉说过: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这正是黛玉泪枯之兆。

7、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

8、林黛玉在小说里泪尽而亡,对塑造这个人物的作者来说,亦是弹尽人亡!

9、她“七灾八难”的体质,靠药维持健康的的经历,以及人生中遇到的种种苦难,都令她的一生如同在淤泥里寻找光明的残荷。她虽然一生都生活在泥沼当中,却一生都在努力从这淤泥潭中挣扎出来,这是一个艰辛而又痛苦的过程,年纪轻轻,生命的上空便笼罩着浓重的死亡的阴影,但她却有一颗勇敢的心,将一声声啼哭化作一行行孤标傲世的诗行,在物欲横流的世界留下一份永恒的思想的芬芳。     

10、林黛玉的一生充满苦难,更充满抗争。曹雪芹,正是用她至柔至软而又至刚至烈、至脆至弱而又至绵至密的眼泪,组成了他抨击黑暗专制时代最有力的武器。这不禁令人想起第一回作者的夫子自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此中味?”两相比较,我们发现《红楼梦》的著者与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他们对于生命以及生命的处境有着相似的认识,在他们眼中,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荒唐但又冷酷的“非人间”,所以,流泪后面隐含着无数难以言说的“心酸”;更重要的是,面对生命的困境,他们甚至做出了相似的选择:“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黛玉拿起反抗之笔,写下一行行不屈的文字;曹雪芹也一直握紧反抗之笔,梦想着用一生的心血炼就一颗补天的五色巨石。

11、和小说中许多美好形象的被毁灭的命运相似,林黛玉同样被毁灭了。美好的毁灭是悲剧,曹雪芹写出了一系列人被毁灭的悲剧,聚合成了那个时代所有人的命运的悲怆交响曲。曹雪芹借塑造林黛玉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想给那些有着美好梦想的同时代人寻找出路,但他失败了,在那样的时代,黛玉那样的人是注定无出路的。

12、首先,林黛玉过早地见证了死神的冷酷、生命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常,这造就了她多愁善感的人格核心。多愁善感的她,自然爱流眼泪。在第二回中,作者借贾雨村之口,就点明了这一点:(描写林黛玉一生的诗句)。

13、释义:眉尖若蹙,有如一缕轻烟;两眼含情,略带喜悦而又略带幽怨。

14、③胡文彬《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回忆》5页,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年3月第一版

15、在这种局面下,她无望,她担忧,她无力,没有一个亲人能为自己的幸福添一份力,加一声油。譬如六十七回,因为宝钗馈江南土物,想起父母来了:

16、苦难的生活一方面令黛玉多愁善感,但另一方面,也磨练了林黛玉,她又促成了她的早慧,使她对生命有一种更本质的认识。她无法像薛宝钗那样,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位亲人诉说心中的悲伤,遂选择了独自默默流泪。苦难会带给普通人莫大的伤害,面对这样的伤害,一种选择是向命运屈服,任人摆布,破罐子破摔,彻底被不幸的命运击垮;还有一种选择是“扼住命运的咽喉”,与不幸的命运抗争到底。显然,林黛玉选择了后者。这也正是林黛玉何以会选择“葬花”的内在原因。她对待花的态度,恰恰是她对待生命的态度的一个折射。人生短促,转瞬即逝,“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鹦鹉口中吟出的这两句,既是林黛玉内心无量悲情之极境,又是内心无量清醒之极境。

17、比方说在《石竹》里,陈晓旭写道“留与人间写传奇”,表面上写的是竹子的余生也在发光发热,可是这又何尝不是在写她自己呢?陈晓旭对林黛玉的诠释后人很难超越,深入人心的印象难以磨灭。

18、陈晓旭在试镜中表现得十分拘谨不自然,当晚她就哭了,脑海中浮现起父亲的话语。小时候陈晓旭是一个胆小的女孩,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她的父亲为了让陈晓旭变得勇敢自信起来,逼迫她面对众人大声说话,可是事与愿违,只剩下哭泣和无助。此时试镜失败,心里更加怀疑自己了。

19、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一回,曾进入薄命司,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等册上有名的一干薄命女子。我们知道,每一首判词,都非常精炼地概括了人物的品行和命运。这其中,曹公让钗黛共用一首判词,短短四句话,却隐藏了大量信息,交代了她们凄凉的一生。

20、释义:幽怨,忧愁的姿态尽显于两边的酒窝;身子柔弱如同承袭了一身的病。

21、《虞姬》是林黛玉《五美吟》中的一首,她对虞姬的坚贞品行无比钦佩,她在写诗之时,在书房里摆上菱藕瓜果等水果,点上炉香,以示对虞姬等古代奇女子的敬重之情。《红楼梦》是一部讲述众多优秀女子的小说,通过贾宝玉的话来赞美纯洁美丽的女子。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徵姽嫿词”中,贾宝玉写了一篇长篇古风,赞颂林四娘英勇杀贼的感人事迹,诗中有一句:“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讲的就是满朝文武竟然不如林四娘一个女流之辈。贾宝玉的这句诗与林黛玉的诗句“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都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意,这应该也是小说要表达的主旨之一吧。

22、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23、这些往事记录在了陈晓旭后来写的回忆文章《梦里三年》之中。陈晓旭回忆到自己在三个月的培训选角期间的第一次试镜,可以用“糟糕”二字来形容。

24、总觉得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李清照有不少相似之处,两人的性格都多愁善感,诗词风格都属于婉约派一路的。林黛玉从小父母双亡,远离家乡,常有寄人篱下之感。她所写的《桃花行》中反复出现“桃花”、“泪”等字词,层层渲染出花泪缤纷的氛围,一字一句凝结着她的血泪。贾宝玉读其诗稿就知道是出自林妹妹之手,不禁眼泪盈眶,只有经历人生离丧的人,才会作此伤悼的哀音。

25、王扶林导演承担着大家对于他的信任,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对《红楼梦》的尊重,对于陈晓旭而言,演好林黛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林黛玉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陈晓旭心里对于林黛玉亦是充满着尊敬和喜爱的,果然,她没有令我们失望,因为她的骨子里便像黛玉。

26、其次,“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林黛玉的生存困境。在这样的困境里,眼泪,成为了林黛玉的战友、知己和依靠。

27、 譬如经共读西厢后,两个人的爱情由朦胧而逐渐清晰起来,但由于晴雯的不开门,且又听见怡红院里宝玉和宝钗的谈笑声,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黛玉。和任何一个恋爱中的女孩子一样,因为误会而悲伤落泪,是再自然不过的行为;但黛玉的悲伤落泪,显然有其独特而复杂的原因,且曹雪芹在处理这一情节时,也并不是简单地写黛玉“一哭”而了之,他借黛玉葬花的行动,升华了黛玉的人格境界;又借黛玉口中吟出的《葬花吟》,展示了这个弱女子的非凡才华。塑造一个只会为爱情流泪的女孩子,绝不是曹公的目的。在这段精彩纷呈的故事里,曹雪芹展示出了黛玉化悲痛为力量心路历程,黛玉的一生,是“借天地万物之酒杯”,来“浇心中无限悲怆之块垒”的一生,她能从一般的情感漩涡中挣脱出来,用心中的百般苦楚,蘸着满腔鲜血来写就催人泪下的千古绝唱。

28、反观曹雪芹的一生,难道不正是从个人苦难中超越出来,用文字创造个人精神家园的一生?难道不正是从世俗的抗争中超脱出来,用自己的文字创建诗意人生的一生?

29、“咏絮才”也讲了一个典故,与东晋才女谢道韫有关。《世说新语》里记载,有一年冬天,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随口吟出“白雪纷纷何所似?”谢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接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

30、与大多数人盲目的向死而生相比,林黛玉无疑是最清醒的人,家人的纷纷离世,使她清晰地认识到生命在死神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这一点也从贾雨村的口里带出:

31、再看待黛玉的“堪怜咏絮才”,细读会发现,曹公对这些薄命女子,是充满了惋惜和同情的,所以他不止一次用“可怜”“可叹”“堪怜”这样的字眼。尤其像黛玉这样充满才情,寄人篱下的孤女,更是令人怜惜。

32、也许是项羽的英雄气概给予诗歌蓬勃的力量,这首诗一扫李清照往日婉约哀伤的诗风,令读者热血沸腾。而一向写感伤诗句的林黛玉,也写过一首豪迈诗,而且题材也是选自项羽英雄落幕之时,不过她所感叹的人物是项羽身边的虞姬。林黛玉在《虞姬》诗中写道:“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在这首诗中有英雄、美人、宝马,“重瞳”就是项羽,传说他的眼睛里有两个瞳孔,“虞兮”就是虞姬,项羽在垓下军营中,与虞姬一边饮酒一边唱歌:“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时项羽军队被汉军重重包围,四面楚歌,营帐外乌骓马迎风嘶鸣……

33、从个人苦难中超越出来,用诗歌创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34、我们先来看这个册页上的画,“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这一句显然指的是林黛玉,林黛玉姓林,双木为林,恰好暗合了“两株枯木”。有些版本为“四株枯木”,虽然数量多寡,没有损伤原意,但四株枯木解释不通,私以为“两株枯木”更确。

35、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传统,大观园首席诗人林黛玉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经典诗歌,她的诗句带着晶莹的泪珠,但也带着她从苦难中超越出来的强烈的生命光泽。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描写果园丰收的诗句(精选26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