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死性不改的诗句(精选46条)
形容死性不改的诗句
1、 诗之改曰“炼”,古人早有论曰有四炼:炼字、炼句、炼意、炼格。王和尚认为,写诗至少要力求一字、一句、一联、一半有出彩之处,否则这首诗就毫无存在意义,弃之亦不甚惜。
2、清代文人朱彝尊写有《沁园春》一词,描写女子乳房也很有特色:
3、这,也是杜甫诗中“王翰愿卜邻”的来源。杜甫故意反着写,为了“标榜”自己的学识与孤傲,杜甫说:王翰愿意与我做邻居。
4、粉滴才圆未破瓜,夹捧芳心应内热,莫教清楚着单纱。
5、当然,王翰是用优美的诗句,来讲这个大道理的。譬如,他在《春女行》中如是写道:
6、 清末王静安之“境界论”则推崇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注重以沉重之心情,透露宇宙悠悠,人生飘忽,悲欢无据之意境。以此言诗,王静安则认为诗要能写无我之境,能参透宇宙人生之奥秘,既达到人性的觉醒,也有人性的依归。(形容死性不改的诗句)。
7、他家马槽里有很多名贵的马匹,家中则蓄养着歌伎与乐队。王翰每天的“工作”,就是赌博喝酒开轰趴。
8、因为那时只有韦济赏识杜甫,所以,杜甫才热情洋溢地写下这首赠诗。
9、 此言甚有道理,诗之改非一时一日之功,可隔一段时间再来细看,则仍有可改之处。如此不厌其烦,自然有千锤百炼之效了。和尚曾戏言:其人不死,诗改不止,即是此意。
10、在私下里说说也就罢了,更加过分的是,某天凌晨,王翰把这个“排行榜”,公然张贴于吏部东街。
11、人们信了王翰的话,殊不知,也被他带跑偏了。就是这么一个浪荡公子哥,谁也没见过他学习用功。但20岁出头的王翰,不声不响就考中了进士。
12、而大明文坛领袖王世贞,则直接认为此诗为唐朝七绝的压卷之作。
13、 比如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有八重含义,可谓千锤百炼。又如温庭筠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全用实字,却浑然一体,融合成一幅画面,可称为炼句之化境。
14、《凉州歌》即当年的流行曲。王翰、王之涣等人,大约就是为此曲写诗,最后又题为《凉州词》的。
15、一双明月贴胸前,紫禁葡萄碧玉圆;夫婿调酥绮窗下,金茎几点露珠悬。
16、人们读这两句诗时,越咂摸越感觉耐人寻味:“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
17、作此诗时,杜甫人在长安,无任何官职,充作贵族府邸的“宾客”而已。有时候为了讨生活,他不得不去山野采药,准备随时呈献给贵族,换取一些“药价”。
18、你淡定是因为你不怕死,我比你淡定是因为我不怕你死。
19、换言之,虽然王翰当过兵部的驾部员外郎,但他极有可能并没有去过凉州。此诗中描写的场景,可能是他想象的产物。
20、一团红玉下鸳幛,睡眼朦胧酒力微;皓腕高抬身宛转,销魂双乳耸罗衣。
21、 其诗改完之后,若实在无可改之处,可先置之不理,过段时间再看。宋人唐庚曾有言说“悲吟累日,然后成篇,明日取读瑕疵自出,辄复悲吟累日,反复改正;复数日取出读之,病复出,反复如此者数四”。
22、张说被后人称作大唐开元前期的一代文宗。某日,他曾与朋友讨论过,当时天下文坛的后起之秀。
23、 因此,改诗之时,要反思诗之格调,是否不俗,是否有境界,是否有寄托,是否有感悟,如此不断自问,诗自然越写越好,而诗心也就越来越完整圆融了。
24、 和尚曾接触不少诗友,写诗极少修改,并非是其作品完美无缺,其实是因为懒。匆忙写就,急于示人,这种态度要不得。唯有精思细改,斟酌之后方可定稿。杜甫作诗的诀窍就是,改完诵读,稍有不顺即下笔修改,改完再诵读,如是者诗自然锻炼精工,熠熠生辉了。
25、我欠梅花一首诗!梅兰竹菊最后的好诗,却暗含最初的感动
26、现实生活中有多困顿,杜甫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时,就显得多么意气风发。
27、在《古蛾眉怨》中,他再次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28、 写诗是一件苦差事,既要表情达意,又要别出心裁,更要有所寄托,使作品耐读耐品。故千百年来,无数诗人在此事上呕心沥血,孜孜以求,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是也。杜甫曾有诗说“新诗改罢自长吟”,似乎为写出好诗找到一个捷径,一字曰“改”。今天王和尚就来探讨下如何改诗,希望对诸位有所帮助。
29、在平生最早的一首自白诗中,杜甫如此“放飞自我”:
30、假期来补课,学诗从这篇文章开始,详解《笠翁对韵》(13)
31、正史中说过,很多人并不喜欢王翰,“人莫不恶之。”但因为他的真情流露,因为他渊博的学识,很多人以与他做邻居为荣。
32、不久之后,张说召集王翰进京,保举其为秘书中字的职位。
33、唐代诗人赵鸾鸾曾形容女人的乳房像雪腻香酥的白凤膏,乳头像紫葡萄,写的鲜活逼真,读之令人心摇神动:粉香汗湿瑶琴轸,春逗酥融白凤膏;浴罢檀郎扪农处,露花凉沁紫葡萄。
34、 姜夔有言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此语值得深思。
35、开元年间,甘肃最高长官西凉府都督,命令手下采集这些优美的曲谱,之后进献给朝廷。玄宗皇帝非常喜欢,从此之后世间便有了《凉州歌》。
36、 严沧浪有云:诗之极致曰入神。何为入神?严沧浪谓之曰写出真性情,且毫无雕琢痕迹,透彻玲珑唯有兴趣。清朝沈德潜之“格调说”,认为诗要温柔敦厚,其言有物,具有原本性情。他认为诗可以理性情,善伦物,设教邦国,应对诸侯。
37、把寂寞刻在酒瓶子上,喝进膀胱里,尿出来,让寂寞洒满一地!
38、 王和尚认为,今人写诗不好,其实无非两点,要么缺乏词汇量,对文字的把握欠稳妥和熟练;要么是对诗词写作方法,修辞技巧不够熟练,这两点是写诗人最基础,如今也是最欠缺之处。
39、 因此,在改诗时,也要注重句法的锤炼,把握诗的节奏与气势。那些可有可无,枝枝蔓蔓的句子,对诗情意境无补充作用者,要一一去之,做到句法精炼,无一字虚设。
40、 因此,在返回头审视自己作品,动手改之前,要考虑诗意时候合适,避免因应酬而拼凑,因即事而油滑,因漫题而肤浅。圆融、凝重、深刻从何而来?和尚以为,一靠积累,二靠观察,三靠思考,四则依靠锤炼了。
41、要品读诗词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42、 因此炼意即锤炼诗心,沉思既久,发之为诗,自然言出由心了。另外炼意也有诗之立意之说,除字法句法外,切入的角度,立意的深刻与否,也关乎诗的高低。善写诗者,总能别出心裁,不落窠臼,既新且雅,内存雍容厚重之质,外具潇洒飘逸之形,如此写诗,才算初得诗之三味。
43、所以,做王翰的邻居,大抵不会太开心,甚至还有一肚子的憋屈。他们不得不随时忍受扰民的噪音,以及马匹奔跑时扬起的尘土。
44、他是那种让人喜欢不起来的人物。单就王翰的身份与表现,人们似乎会羡慕他恭维他,但绝无可能欣赏他。
45、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当年的王翰,不但多金,而且有才,仅凭一首《凉州词》就足以笑傲诗坛;再者,他的人格魅力,简直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