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果丰硕的诗句(精选24条)

2024-01-21 16:22:55

形容成果丰硕的诗句

1、  嫦娥、桂花、蟾蜍、搗藥玉兔等均是典型形象,所以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指稱月亮的詞彙中常見“兔”“桂”“蟾”“娥”“廣寒”等語素或詞。

2、7月13日,奶茶老师带领绿娃们走进一扇“任意门”——充满“童趣、创意、奇妙”的立体书乐园,参观“手中的立体书展开的童话梦”立体书展,也拉开“生态文明教育展示周”四年级专场序幕。

3、  如果將這些詞彙置於具體詩詞語境中,則視覺的陰晴圓缺對應人世的悲歡離合;光亮特征的清冷對應情感的孤獨與思念;文化傳說中的物象即是將自然擬人化。由此,命名類聚後的特征既是詩人的自我體驗,同時也受到文化傳承和民族集體經驗中的影響,就會形成詩歌特殊的話語體系中“隱顯”的適度表達。以李賀的《南園》為例,“曉月當帘掛玉弓”中的“玉弓”既指月亮,同時“弓”這一詞素也凸顯出與本詩詩意相關的戰爭,從而引出下句的“不見年年遼海上”。

4、  講座最後,卜師霞教授指出“文學的審美性決定了事物在文學作品中常失去其實用功能和科學價值,而被作者賦予了審美價值,是作者主觀情感的物化,因此文學語言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在具體的語境中,作者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凸顯詞的語義內涵,將自然客觀物象賦予主觀的情感,才能形成意象。主觀的情感並不是完全自由隨意的,它常常體現於一個集體的主觀意識,受制於唐詩話語體系和民族文化話語體系。”,從而清晰地構建起“話語體系”“語義內涵”“文學審美”這三者的關聯。

5、春天到来,让我们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才会有丰硕的成果。

6、迨及北齐,奠都邺城,其时不仅建安邺中诸子“多酬酢之章”的风气在隔代嗣响,而且建安诗歌“悲哀刚劲,洵乎北土之音”的精神特质亦有所复归。军旅从征诗中对苍雄阔远景象的呈现最能标示北齐一代诗歌的雄健力量。且看裴让之和祖珽的同题诗:

7、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陆游《落梅》12

8、北朝的政治生态对自然描写风格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北魏的政权争斗与民族排斥严酷激烈。不仅彭城王元勰、孝庄帝元子攸、节闵帝元恭、济阴王元晖业、中山王元熙等皇族贵胄因内斗接连丧命,本土文人、南来文人与统治集团的关系也极为紧张。北齐统治期间歧视汉人的现象依然严重,至后主武平年间已是“政乖时蠹”(《北齐书·文苑传序》)的局面。即便到了四海一统的隋代,也仍不免“当路执权,逮相摈压”的现状,政治的高压导致“转死沟壑之内者,不可胜数,草泽怨刺,于是兴焉”。

9、细落疑含雾,斜飞觉带风。湿槐仍足绿,沾桃更上红。(刘逖《对雨》)

10、引诗一起首二句即表达旅客羁远、登临感怀的伤心之情。中六句写景紧密配合情感展开:“池鲸”二句写石状鲸鱼经磨蚀已显得古旧,而岸边新发的菊花却锦簇如金、生机无限,“旧”“新”交映,暗示了池苑历经朝代更迭的沧桑变化;“阵低”二句着眼于云色与雁行,景色虽高旷,但“阵低”“影深”却予人以萧瑟之感;“欹荷”二句虽细腻清新,但荷是“欹荷”,柳是“卧柳”,也是渐衰的景象。景物描写与“旅客伤羁远”的基调紧恰契合。引诗二则通过多变的写景手法展现故宅颓败的景象,表达了人事沧桑的深沉寄慨。

11、   從詞內語素類型的角度看,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2、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13、较之王褒,庾信似未真正深入过边关战场,他的边塞风景描写并不如王褒那样具体如实,而是擅长通过远景描摹、想象组合或描刻局部小景等手段来凝缩意象。比如,因记室从军一般做文书工作,并不在战争第一线参与打仗,其《同卢记室从军》诗中便从远景着笔:“连烽对岭度,嘶马隔河闻。”还有《拟咏怀》的“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其二十六)几句,把本来相隔极远的地理景象,通过艺术加工变成极具空间立体感的图画式边关影像,气势浑厚;其《伏闻游猎》一诗,诗题表明是听到射猎之事并未参与,因此着力刻绘想象的局部场面:“马嘶山谷响,弓寒桑柘鸣。闻弦鸟自落,望火兽空惊。” 

14、旅客伤羁远,樽酒慰登临。池鲸隐旧石,岸菊聚新金。阵低云色近,行高雁影深。欹荷泻圆露,卧柳横清阴。衣共秋风冷,心学古灰沈。还似无人处,幽兰入雅琴。(《秋游昆明池》) 

15、于盛景中寻找衰景,于衰景中寄托愁思,是王、庾二人对北朝本土悲郁健野审美趣味的自觉迎合,尤其庾信诗中不时流露惯于欣赏衰景、并能发现其中蕴蓄的美与力量,如“赖有南园菊,残花足解愁”(《秋日》)所云,正是这一审美追求的体现。王夫之《古诗评选》云:“凡杜(杜甫)之所为,超新而僻、尚健而野、过清而寒,务纵横而莽者,皆在此(庾信)出。”明确指出杜诗“新僻”“健野”“清寒”的格调与庾信写景风格的渊源关系。隋代诗歌虽未在枯寒意象群方面持续发展,但描写清瑟萧条的景象已成趋势。无论是杨素、薛道衡、卢思道、孙万寿、李德林、元行恭、尹式等北方文人还是王胄、虞世基等南来文士,其写景诗中都体现出这一相似倾向。

16、裴诗写景的“高台”一联,显然有意择取“高台”“绝野”两个迥远的意象,并配合以劲质的炼字“驶”与“绝”凸显荒阔边徼北风急猛、原野遍寒的情状;祖诗则于中间写景部分布列“祁山”“瀚海”“戍亭”“关门”几个地理意象和“雰雾”“波澜”“秋雨”“朔气”等季节意象,以时空错综的方式构建出边地的苍壮景象。

17、北齐以后,北方本土文人对南朝诗歌纤细华艳的写景语言风格依然持有兴趣。比如历仕北齐、北周而后入隋的北方本土文士中,魏澹、李孝贞、辛德源等人的诗歌都热衷于纤丽的景物描摹。

18、北齐、北周及隋代诗歌在写景风格上基本循着北魏诗歌所奠定的清寒悲瑟基调。比如王褒、庾信受其入北后“寂寞灰心尽,摧残生意余”(王褒《和殷廷尉岁暮诗》)、“虽残生而犹死”(庾信《拟连珠》二十七)落寞心境的影响,尤擅写萧瑟冷峭的景物。王褒诗中无论是狩猎场面、别离时分还是置身山间、郊野,都极尽“华露霏霏冷,轻飚飒飒凉”(《九日从驾》)、“滴沥寒泉溜,叫啸秋猿啼”(《和从弟祐山家诗二首》其二)之类的萧条之象。

19、1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1

20、诗歌通过对边塞战场悚栗景象的描写彰显将士志不可拔的决心及隋朝靖绥边疆的国威,写景进一步烘显了战争的惨烈和势不可挡的气概。如“兵寝”一联,通过“星芒落”“月轮空”的黎明景象,不仅暗示遭遇了彻夜的恶战,也喻示战争结束如同紧张的黑夜过后迎来了新的黎明;尤其“北风”二句,对战后肃杀景象的呈现最能体现其造语雄深的特点:凛冽的北风中战马嘶鸣已令人心惊,而胡天霜野塞外的鸿鸟叫声尤显凄戾,好似为战亡的将士哀嚎悼鸣,这一场面与汉乐府《战城南》中亡魂哀求乌鸟“且为客豪”的壮烈场景适相类。

21、(全文及参考文献见《薪火学刊》第六卷,第105-119页。本期推文为节选摘录,略有删减和编辑)

22、北朝诗歌自然描写在语言表现方面虽然受到南方着景纤细、巧构形似、妍丽流靡的语言形态的浸淫,一度流于摹仿南朝,但到了北朝后期尤其是隋代,诗歌写景逐渐疏离了南朝诗歌藻采细巧的微观语言模式,已然生成了不拘摹刻、柔犷调匀、情景调和的宏观语言形态。正如《隋书·文学传序》所论,江南文学重声律,故有“清绮”之美,河朔文学重词义,故以“气质”取胜。自然描写的上述内容取向和语言表现趋势是构成北朝诗歌精神内核的关键所在,也是唐诗诸风格中刚健清新一脉的原生点,是盛唐诗“变六朝绮丽为浑成,而能复其挺秀”的前奏阶段,因此需给予特别关注。

23、韦佳岐老师举例介绍古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吟咏”“万物有灵的体察感知”“植树造林的身体力行”让绿娃们知晓古人不仅具有开明的生态意识,充满了对绿水青山的赞誉,更包含对生灵的呵护、对生命的尊重。在讲堂上小绿娃们被韦老师展示的生动优美的视频及文字深深吸引,讲堂结束后对课程内容赞不绝口。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形容成绩卓越的诗句(精选45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