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赞美蝉的诗句(精选75条)

2024-02-04 16:00:38

古人赞美蝉的诗句

1、 蝉儿啼声入耳,如同大自然的交响乐,让人心旷神怡。(古人赞美蝉的诗句)。

2、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3、这首诗写旅途寂寞,光阴流逝,写得巧妙动人。

4、题目“早蝉”之“早”,是在秋初即出现的蝉鸣之声,它勾起了作者对岁月流年的感伤,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写景,要善于搭配和渲染。

5、万事万物,一动一静,动静适宜,新陈代谢,生生不息。

6、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蝉很容易令人和“悲秋”、“人生易老”等联系起来,这首诗就是如此。

7、“客心闻更愁”一句,交待作者此刻的处境和心情。“客心”暗示他漂泊在外,漂泊之人心情本就孤独且迷茫,落日苍茫,蝉鸣如丝,就更增加了他的愁绪。蝉能引起作者哪些愁绪呢?

8、比如“落日早蝉急”一句,落日苍茫之中,蝉鸣切切急迫,这种景自然就有一种孤独与苍凉之感。“急”,既有蝉鸣之声的细碎,也代表作者内心的焦躁与孤独。故而作者说“更愁”。

9、动,是躁动,是行动,是创造;静,是宁静,是静止,是平衡。

10、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11、这样的诗是典型的翻案诗。翻案诗要写得巧妙且犀利,这样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罗隐这首诗写蝉,字字有根据,却又字字出新意,显得精准而锋利,故而有一种痛快淋漓之感。

12、芸芸众生,“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动如脱兔,静如座钟。

13、每日精选:网友原创诗词精选《燕山亭.飞机》等10首

14、为何蝉四处飞更加让作者伤情呢?其忧愁本埋藏在作者心底,秋蝉飞舞,把作者的忧愁勾引出来,宣之于外,故而显得更加孤独感伤。

15、 蝉声嘹亮,如同大自然的交响乐,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16、北宋最狂诗人,在酷热夏天写下两首经典,悲悯大爱,视李白为婴儿

17、沧浪选好诗:32首诗写尽人生百味,字字有境界,诗壁改版,欢迎投稿

18、 蝉声嘹亮,如同夏日的钟声,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

19、  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20、唐朝才女薛涛,这首诗写尽一生感叹,爱情与理想哪个重要?

21、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22、前文已述,蝉多昭示阴阳消长的时间轮回,故而它在诗人笔下多显得孤独和感伤,最易挑动羁旅漂泊之人的愁绪。

23、因此,从落日时分开始,一直到作者上床入睡,蝉鸣之声一直在他耳畔回响。“一声来枕上”,写出时间的流转和蝉鸣的刺耳锥心之感。在睡梦中,他看到故乡的秋天,那一片萧索更让他沉溺在思念与感伤之中。

24、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25、其蝉鸣增加了作者的孤独之感,使他更感伤漂泊在外的无奈。

26、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27、作者说:天地对蝉是如此恩情深厚,滋养它让它活命,包容它,给它广阔的天空,但是蝉一旦身居高位,却变得自私而虚伪,如此之蝉有何高洁可言,有何值得赞美之处?

28、首联用对仗手法,写出早蝉带来的变化和给作者内心的触动,“清溽暑”,驱赶走夏日的炎热,让人感觉清凉,也让人冷静自省,所以在作者耳中,声声蝉鸣在催促时光的的流逝,也提醒他生命的短暂。“促”字非常有力,也非常无情。

29、其二:蝉虽然高洁出尘,但在秋天,它一样要死亡,因此蝉多代表哀怨与孤独,有一种“志士受难”的形象。李商隐就曾有是说蝉“本以高难抱,徒劳恨费声”,就是此意。

30、 蝉儿在树梢上高歌,它们的声音如同一阵阵清风,轻轻拂过我的心灵。

31、罗大佑经典歌曲《童年》写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蝉是夏天的代表,有着真切的生活情味。

32、蝉鸣已经让作者忧伤若此,但是它却变本加厉。作者说:秋蝉仍嫌作者的头发不够白,忧伤还不够,而故再三在树间来回乱飞。这一句是拟人手法,也是首联诗意的递进之法。蝉鸣已经让作者感到伤感了,何况它们还四处乱飞呢?

33、蝉高居树上,声声哀鸣,夕阳西下,四处苍茫,行路之人遇此情景,怎能不倍感孤愁?首联诗意要注意两点。

34、作者听蝉而悲秋,感慨人生苦短,但他心态很好,认为这都是正常现象,没有必要怨天尤人,保持平常心即可。

35、但是,在唐人罗隐笔下,蝉又是忘恩负义的伪君子。

36、其蝉委蜕向上,饮露飞音,给人一种高蹈出尘的形象。虞世南曾有名句写蝉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即是此意。

37、 蝉儿的歌声穿越时空,将我带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

38、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39、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40、其“初”字,作者刚一听到蝉鸣就感伤流泪。“初”照应题目之“早”。且,蝉鸣声一起,作者即感受到“促流年”,这不正是作者如蝉一样具有预见性么?诗人的神经是敏感的,志士总是先人一步,看得长远。

41、轸:忧愁,忧伤。此处理解为加重会更通一些。

42、因此,蝉在作者笔下,成为虚伪文士的象征,貌似高洁无欲,实则忘天地之恩,独享安乐;貌似潇洒绝尘,实则满怀阴暗,尸位素餐,盲目悠然。这样的人,自然要遭受罗隐无情的抨击与讽刺。

43、 蝉儿的歌声如同一首首动人的诗,让人陶醉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

44、五绝可以有多美?柳宗元两首诗给出答案,人生大思考,细读被感动

45、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46、其蝉鸣代表秋天到来,代表时光的流逝。漂泊在外,虚度年华,诗人渐渐苍老,所以愁。

47、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48、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正像曹丕在》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本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49、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50、台湾学者黄永武认为:在传统诗文中,蝉代表秋,是高蹈绝俗的隐士,是历经孤苦的受难者,在诗人笔下,蝉显得高洁而清瘦。

51、这首诗则又是一种风格,变得犀利老辣。罗隐是唐末诗人,看到了社会崩溃,也见惯了世态炎凉,更憎恶那些虚伪造作的“衣冠禽兽“,故而他的诗多显得慷慨悲凉,愤激犀利,他的诗文也多是抗争之言。

52、每日精选:网友原创诗词精选《南歌子·金秋聚》等10首

53、理解这些点,再看雍裕之的诗,就迎刃而解了。

54、在这首诗中,蝉不是作者的知己,反而是他的嘲笑者,无情且冷漠,面对这样的秋蝉,作者怎能不烦躁和无奈?

55、其蝉带声而飞,显得自由自在,更反衬出作者被旅途束缚的拘束之感,故而更加伤感无奈。

56、在第三句转笔,作者点出“志士”和“苦”,作者像蝉一样高洁自持,又像蝉一样孤独凄凉,故而平常蝉鸣,在他心中却有独特的感受。“偏”字即写出他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对岁月及遭遇无奈的喟叹。

57、作者借蝉的习性来讽刺那些忘恩负义之辈。蝉在登高嘶鸣之前,已经在地下蛰伏多年,身处滓浊,以土为食,可谓卑贱且阴暗。但是当它高栖树上,吸风饮露状若仙人之时,当它迎风嘶鸣,蝉须如文士飘带,潇洒度日之时,它早已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苦难与拼搏了。

58、其景色的渲染。心情不同,眼中笔下的景也不同,凄凉孤独之景也更能加重诗人的愁绪。因此,“高柳斜晖”,看似写蝉鸣之处,其实也渲染了作者内心的愁绪。

59、 窗外蝉声嘹亮,夏日热情如火,万物沐浴在它们的歌声中。

60、 蝉声如波涛般起伏,仿佛在述说着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61、 蝉鸣声如丝,穿越时光的隧道,将我带回那个炎热的夏天。

62、因为作者是“志士”,且心苦敏感,故而听到高蝉声忍不住泪流泫然。“初闻独泫然”这一句,有两个字值得推敲。

63、蝉鸣虽多在夏日唱响,但在诗人眼中,蝉多代表秋天,它容易唤起诗人对生命的注视,对时光流逝的叹息。白居易曾有诗“人貌非今日,蝉声似去年”,即表达出人生短暂,朱颜不在的感叹。读懂这一点,就容易理解陆畅这首诗了。

64、今天,王和尚就以四首诗,来揭示蝉的文化含义,揭示蝉为何让诗人如此伤情和感叹。

65、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

66、 绿叶上蝉声响,如同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67、这首诗以蝉鸣起兴,写旅途寂寞,感怀年华逝去,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写得层次分明而真切动人,故而诗意流畅,流转自然,浑然一体,让人有所触动。

68、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69、蝉在诗词中,不仅代表着秋天的到来,还有其他文化含义。

70、其漂泊的作者本就忧愁,却说蝉鸣“轸其孤愁减其昔围“,这就点出了蝉给他的触动,也为后文留下余地。减昔围:指身体消瘦。

71、每日精选:网友原创诗词精选《遣愁(七律)》等10首

72、其秋蝉无情,丝毫不在乎作者的感受,并且立意要让他头发更白,蝉之无情就像无情的时间一样,让作者更清楚地感受到青春流逝的痛苦。

73、作者依然是抓住蝉鸣预示秋天到来这个含义来写诗的。蝉鸣声响起,预示着溽热的夏天即将结束,夏日的苍翠与繁华也将渐渐消逝。时光无情的流逝,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短暂,故而他写道“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

74、其“独”字,秋天刚到来,暑热尚有余威,唯有作者感知到时光的促迫。这个“独”字,照应“志士”,既有兀傲高洁之意,也有孤独凄凉之感。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古人赞美鸡的诗句(精选32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