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来寄托思乡的诗句(精选39条)

2024-02-22 10:39:35

以月来寄托思乡的诗句

1、释义:即使天再长、地再宽,也会有边有涯,但是这种愁恨却是绵绵不尽,永无尽期。

2、“月”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随意打开一本古诗集,“月”这个意象俯拾即是。从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楚辞》到建安文学,经历诗歌极度繁荣的唐代,再到宋、元、明、清,处处可以看见月亮的倩影。

3、①停连:“∕”一般短停顿;“∕∕”长停顿;“⌒”连起来读(忽略标点);

4、特征:景物多凄冷悲凉,惹人愁绪;美景衬哀情。

5、⑥注意体会用韵、意象、修饰语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

6、⑦《逢入京使》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7、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以月来寄托思乡的诗句)。

8、④《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9、任务1:自读诗歌,结合课本注释和助读资料卡完成任务表

10、②《回乡偶书》写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贺知章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1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2、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4、比较分析,感受诗人漂泊在外,思念故乡的情感。

15、而中国怀古诗中也常出现月亮的影子。刘禹锡的《石头城》是其中的代表作:“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里昨日的辉煌都以化为泡影,唯有旧时的明月还会越过城墙罩在空城上。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道:“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华具归乌有,令人于言外思之,乐天谓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后来的诗人词人再去凭吊石头城时,果然有很多人难以逃出刘禹锡的窠臼,如周邦彦的《西河》。另外唐代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托古抒情诗,第一句就是“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从秦朝一直到汉朝、再到唐代,高悬在边关上,任岁月流逝、朝代更替。

16、(明确:做官、求学、经商、战争、被贬、行商、放逐、政治失意、备受排挤等等是造成诗人离乡的主要原因。过年过节、失意羁旅、下雨、触景生情、初次离家、远涉边塞等时候是最容易引发思乡之情的时候。)

1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18、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古人会这么崇拜月亮呢?现今对于我们来说月亮已经不是什么特别的存在,科技的发达,我们不再会拿它判断时间、预测天气和寄托思念,但对于古人而言,对家人的思念唯有望月。

19、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0、单就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静态的月还是动态的月,中国古诗词中的“月”都是饱含深切的感情的。写月在很多时候更是写人、写情。“月”更多的时候是升华了的诗人,是诗人内心之美的寄托。

21、(设计意图)打破学科界限,跨学科利用地图标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故乡与异乡在地域上的特点与关联。通过表格对比的形式,更加直观的呈现出诗人离乡的原因和思乡的时间,从而全面总结出诗人思乡的原因。

22、②重音:“•”重读 (实心圆点) ,“───”尾音拖长;

23、   把握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比较分析,感受诗人漂泊在外,思念故乡的情感。

24、多用于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手法。

2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6、释义:小小的心田里积聚着千丝万缕的相思意,广大的人间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排这些愁绪。

27、方法四:善用注释,链接背景。(交代被贬、放逐、战争、求学等)

28、这首《弯弯的月亮》曾经风靡了整个神州大地,歌曲的优美曲调和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人们的思乡之情、依恋之情,感动着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源。

2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0、在诗人笔下,有动态的月:月出、月涌、月升、月落、月亏……有静态的月:清月、明月、残月……更有诗人与“月”的种种互动:望月、待月、邀约、揽月、劝月弄月、步月、舞月、扑月……

31、中国古代诗歌中月的远不止这些。我们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发现:“月”具有着丰富的情感意义,是一种深情的意象。那么为什么月亮是深情的意象呢?笔者以为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32、提到月的明亮,人们往往会立马想到中秋时的圆月。而且诗人们更看重的月的“清辉”。因为月光在古诗中其实是可以分享的、可以传递相思的。杜甫受困长安时思念妻儿,不禁想到妻子在家中赏月时的孤独寂寞,所谓“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再看看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尽管诗人独自一人月夜难眠,却与远在天涯的人分享着同一轮明月。而且诗人还冒出了一个奇特的想法——捧一把月光赠给心上人;却发现月光是无法把握的,始终“不堪盈手赠”,只好“还寝梦佳期”。月光可以说是月亮之美的凝结处。写明月的诗多,写月光的诗也多。比如李白的《对酒问月》中有“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同样的还有苏轼的“中秋谁与共孤光”甚至连“月”也不提了。

33、除了明月,月的静态还有“缺月”、“残月”等,不再一一论述。

34、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35、释义: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在这秋风球月的夜里,想起来想真是情何以堪。

36、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7、“月”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广的审美意蕴”。可以说,中国人有着浓重的月亮情结。

38、如果说动态的月以“月出”为代表,那么静态的月就当以“明月”为代表。只有月圆的时候月亮才最明亮。但中国古诗中很少提到“圆月”。“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到中秋节时,历代诗人都会因漂泊在外而对月吟诗抒怀,而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也难见“圆月”二字出现——尽管圆月象征着团圆。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还有杜甫的《月夜怀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虽然提到了“月有阴晴圆缺”,但也是以“明月几时有?”这样的句子开头的。显然较之“圆月”诗人们更钟爱明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明月”本身就已经二字兼顾到了月亮的光彩和圆润。“圆”是隐藏在“明”字之中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以西字开头的诗句(精选52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