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论和不根之论区别104条

2024-03-20 09:31:14

不刊之论

1、不刊之论和不根之论的意思

(1)、(反义词)大谬不然、无稽之谈、不作为训、不经之谈、不足为训

(2)、1953年7月,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战国竹简42支,最长的22厘米,宽2厘米,篆文,每简2-10字。李学勤先生认为仰天湖竹简的性质是遣策,即记录随葬品器物的简牍。

(3)、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形容比较通俗。

(4)、(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5)、这段文字说明卜问后,龟甲上的文字还需另行记录在册。“册”,就是竹简的象形文,由此可推断,商周之际的正式文书应该还是竹简或木简,或者是其他有机质的书写材料,只是目前所知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竹简都是战国时期的。

(6)、(示例):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的行为,这些不足为训。

(7)、(典故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8)、振聋发聩   聩:耳聋。使聋子能听到声音。比喻言论能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误用:今天,天津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9)、《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10)、(示例):在刘志军炙手可热地时候,一些问题大家都不敢开口。

(11)、风雨飘摇   形容形势很不稳定。误用:流浪的人快回来吧,不要再过这种风雨飘摇的日子了。

(12)、莘莘学子   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的学子。误用: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13)、(解释):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14)、安之若素   安:心安;素:平常,往常。对困窘的遭遇毫不介意,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于错误的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误用:真是好事多磨,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后,他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若素了。

(15)、很遗憾,孔壁和汲郡的竹书都面世不久便毁于兵火,但是这两次发现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考古事件,影响深远,既启蒙了学术,又留下诸多谜团。

(16)、刊,剟也。从刀干声。苦寒切。(段玉裁《注》:“柞氏,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注,刊谓斫去次地之皮也。按凡有所削去谓之刊,故刻石谓之刊石。此与木部栞音同义异。唐卫包乃改栞谓刊,误认为一字也。从刀。干声。苦寒切。”)

(17)、(解释):不刊之论的意思是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18)、陶寺出土的扁壶上用朱砂书写的“文”、“邑”二字

(19)、(误用):现常被误用为某样事物很红或很抢手,非常流行受追捧。

(20)、暴殄天物   任意糟蹋东西。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误用:有的年青人在生活上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暴殄天物,没有了生活的勇气。

2、不刊之论和不根之论区别

(1)、从那时起,这一结论就被许多人当成了不刊之论。

(2)、D项中的“远见卓识”意为远大的眼光、卓越的见识,而文中并无“远大”之意,故排除。

(3)、鱼与熊掌   鱼与熊掌,都指有价值的美好东西,二者不可全都拥有,应有选择。误用:分裂与统一不能共存,犹如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对立的、不可调和的双方不能比作鱼和熊掌。)

(4)、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_______。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______。

(5)、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6)、庄子的寓言故事蕴藏着许多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

(7)、(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他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8)、这句话真是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的不刊之论。也作“不刊之说”。

(9)、扑朔迷离   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误用:他说话总是扑朔迷离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10)、不刊之论,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kān zhī lùn ,刊:削除,修改。意思是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中文名不刊之论拼音bù kān zhī lùn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注音ㄅㄨˋ ㄎㄢ ㄓㄧ ㄌㄨㄣˋ快速导航

(11)、不足为训   训:法则。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误用: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就会吃大亏的。(句中把“训”误解为“教训”,应用“不值一提”。)

(12)、江河日下   江河的水逐日流向下游。比喻事物日衰,景象日非。误用: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13)、(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14)、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出土的远古陶片上,存在文字性质的符号,比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有朱书的扁壶,其时代为公元前二十世纪,属夏代纪年范围。冯时先生考证,朱书为“文”、“邑”二字,而“文邑”见于殷商卜辞,是夏代王庭。夏朝又称“文夏”,其始祖大禹的名是“文命”,所以陶寺的发现属文字无疑。(详见冯时《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

(15)、投桃报李   比喻友好往来。含褒义。误用:他拿了人家的红包,于是便投桃报李,没有经过正常手续就把工程承包给了他。

(16)、趋之若鹜   趋:奔赴,归附;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地争先恐后地跑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着去。贬义。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误用: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17)、周武王在克商两年后得了一场大病,不能痊愈,太公吕尚和召公奭建议卜问太子即位的吉凶,但是周公不同意,因为武王尚在,却卜问太子即位,一定会让先王不高兴。于是周公设坛,祈求先祖用他的生命换取武王的生命。卜问了三次,都是吉兆,史官便将此内容记录在册,并存放在金滕匮中。果然,武王的病势见好(也可能是回光返照)。

(18)、1957年,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竹简800多片,有遣册、竹书,但竹书的学派不明。

(19)、学完了上面的成语,检验下面这2个题你会做吗?

(20)、白驹过隙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误用:这盘棋,让何山对王江,那还不是白驹过隙,轻而易举取胜。(没有轻而易举的意思。)

3、不刊之论的拼音

(1)、(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2)、饮鸩止渴   鸩:浸过鸩鸟羽毛的毒酒。喝毒酒解渴,比喻只图解决眼前困难而不顾后患。误用:如果我们把缺点、错误掩盖起来,装作看不见.那无异于饮鸩止渴。(句中“把缺点、错误掩盖起来”.无解决眼前困难的意思。)

(3)、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差强人意指勉强使人满意,与失望是反义词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与沉重没有必然的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形容比较熟练,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七月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与炎热没有必然的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4)、(解释):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5)、根据后文“是可以焕发出永恒价值的经典之作”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好诗”是具有永恒价值,经得起检验的好作品,C项“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符合文意,当选。A项“不经之谈”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老生常谈”比喻听厌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与文意无关,排除。D项“言简意赅”指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侧重于强调“话少”,不能必须体现出“永恒价值”,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6)、古人的某些言论犹如不刊之论,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7)、QQ:3049779830(发信息、广告请加QQ咨询)

(8)、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幽王当为厉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

(9)、鱼目混珠   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误用:这些打着私营企业家旗号的人,也是鱼目混珠,其中有真正想干一番事业的,也不乏骗子。(应用“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10)、(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11)、《寂静的产险》三部曲提出,产险旧格局和新格局的叠加,预期产险市场将进一步分化为三类市场主体。对于专业化、结构化的“第二类市场主体”而言,在新科技、新经济、新社会、新思想下,可供选择的商业模式包括:工具型、专业型、平台型、伙伴型、活力型。

(12)、(解释):易:改变。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13)、出自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14)、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15)、3他写的评论从事实出发,有理有据,语言犀利,思想深刻,让人无可辩驳,属于不刊之论。

(16)、差强人意   差:稍微,比较;强:振奋。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误用: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可改为“强人所难”。)

(17)、(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18)、第一空中需要填入一个可以说明有些诗歌翻译理论是非常精确、鞭辟入里、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不刊之论”符合文义。第二空中是说明现在很多人对于“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的看法是不同的,“见仁见智”符合文义。

(19)、为虎作伥   伥: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虎吃。比喻给坏人做帮凶。误用: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他们的罪行簿上又添新笔。(句中这帮家伙就是行凶作恶的坏人,不是帮凶。)

(20)、(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4、不刊之论的刊什么意思

(1)、刻字、刻章叫“刊石”,印刷术发明后,刻制书版叫做“刊版”,以后又引申出“刊登”、“刊行”、“刊印”、“刊物”等,这些词组都有因刻版而印行的意思。但今人容易把“刊”简单理解为“发表”或“出版”,于是就把成语“不刊之论”理解为“不能发表的言论”,导致误用。正确的用法如:“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

(2)、(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3)、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约5000枚。过去有人认为孙武就是孙膑,此后确认二者不是同一人。

(4)、后起之秀    秀:特别优异的。后辈中的优秀人物。误用:刚一起跑,高三(1)班的夏曦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并非指开始时落后,后来超越他人的人,可用“后来居上”。)

(5)、(示例):他依仗官高权大,目中无人,无所不为。

(6)、(例题)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1)古希腊哲学经受了中世纪宗教和近现代科学的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         ,有着旺盛的生命力。(2)轻工业主要生产日用消费品,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         ,直接关系国计民生。

(7)、不久,武王还是去世了,太子即位,即周成王,周公辅政。一些对周公不满的大臣在成王面前进谗言,正在东征中的周公知道后,很是忧虑,虽然对成王有所劝诫,但显然更加重了天子的戒心。有一年庄稼丰收,不巧在秋收前,天降狂风暴雨,庄稼全部倒伏,国人非常惊恐。成王与大臣慌忙打开金滕,却发现了当年周公为武王卜问的内容。成王极为感动,并深觉羞愧。于是决定以国家之礼,亲自迎接周公回朝。正当成王出到郊野时,天吹起了反风,把已经倒伏的庄稼又吹直了起来,当年实现了丰收。

(8)、(解释):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9)、从长计议   指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误用: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从长计议,确定了长江二桥通航标准。(句中可用“从长远考虑”)。

(10)、名正言顺   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误用: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应用“名副其实”。)

(11)、(示例):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12)、七手八脚   形容好几个人一齐动手,也指人手多,干活忙乱的样子。误用:集合的号声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着行李。

(13)、无可厚非   厚:重;非:责备。没有可以过分指责非议的。用于有一定小问题的人或事。误用: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可改为“无懈可击”。)

(14)、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15)、相濡以沫   濡:沾湿。本指泉水干渴,鱼儿相互吐沫湿润。后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误用: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16)、差强人意:差,稍微地。原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17)、罪不容诛   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误用:他多次小偷小摸,罪不容诛,但公安机关最终释放了他。

(18)、可是自从孔壁竹简发现后,大学者刘向和刘歆父子将这些文献与当时的五经进行了对读,发现了许多不同之处,而出土文献显得更详实,更可信。于是经学历史上出现了两大学派,已经被立于学官的叫做“今文学派”,而以刘歆为首的学者尊尚古文经籍,被称为“古文学派”。刘歆在西汉末期和新莽时代是极有地位的学者,他致力于将“古文经”立于学官,而且他原本有能力终结“今古文之争”。然而他参与王莽作乱,身死而政废。今文学派重新得势后,继续压制古文学派,于是“今古争论”一直纠缠到民国,并随着经学的衰微而停息。

(19)、随着大家艳羡的目光流于字里行间,“不刊之论”四个字渐渐地在大家的心里凝聚沉淀出来,作者生花的妙笔让人叹服!

(20)、第二空,文段以“然而”转折,意在表达前辈对于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的看法是不同的。

5、不刊之论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1)、原来秦始皇三十四年,皇帝下旨焚书坑儒。虽然宫中的图书保存完好,民间也有人冒生命危险私藏了少量书籍,但大部分书籍都毁了。到西汉初年,政府着手收集整理前代的书籍,却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自从“书同文”后,汉朝人普遍使用隶书和小篆,已经不认识六国文字。幸好当时有些秦朝的博士还健在(如伏生),就由他们将幸存的古籍用隶书写了出来,这个过程叫做“隶定”。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使得中国的文化血脉得以延续。汉武帝时,政府设立“五经博士”,有八家学说被立于学官,分别是:济南伏生的《尚书》;辕固生的《齐诗》、申培公的《鲁诗》、燕国韩太傅的《韩诗》;胡毋生、董仲舒的《春秋》;高堂生的《礼》;菑川田生的《易》。

(2)、(出自):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佛中,此不易之论也。”

(3)、B项中的“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侧重于“不同”,符合语境。

(4)、A项中的“真知灼见”意为正确的认识和透彻的见解;

(5)、一团和气   态度温和,没有原则。贬义。误用:这个医疗小分队,每到一处,跟当地群众都是一团和气,不摆架子。

(6)、气冲牛斗   牛、斗:牵牛星、北斗星,泛指星空。形容气势极盛,上冲星空。误用: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气冲牛斗的,是白堤和苏堤。(可用“扬眉吐气”或“引以为傲”等。)

(7)、歌功颂德   多用于贬义。误用:这些作家用他们的火一般的激情,为社会主义歌功颂德。  

(8)、杳无音信   杳:幽远,见不到踪影,形容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误用: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句中可用“无影无踪”。)

(9)、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形容言论无根据

(10)、晋武帝咸宁五年(279),汲郡人不准偷盗了战国时魏襄王的墓。盗墓贼只关心金银器,但官府在清理时,发现了数十车竹简。晋武帝很重视,便指派束皙、荀勖、卫恒、和峤和杜预等学者整理。其中有《周易》、《穆天子传》等文献,但最重要者是魏国的编年史书,于是命名为《竹书纪年》。在这本史书中,发现了有些记载与《史记》等传世史书不合。《晋书·束皙传》说:

(11)、(白话释义):这真是可与日月齐明、不可更改的文章啊。

(12)、名不虚传   流传开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误用:每一名中学生都应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全部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这里该用“名副其实”。)

(13)、(例题)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      。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      。

(14)、(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陈老道:‘言之有理。’”

(15)、然而当《史记》作为正史“冠冕”的地位被确立,《竹书纪年》就被视作异端而不被重视,何况“永嘉之乱”后,原简被毁,唐朝以后,这本书已经找不到了。好在《竹书纪年》的片段广见于《史记》或其他史书的注解,后代学者从中逐一钩沉,辑成《古本竹书纪年》。但是在元末明初流传着一本《今本竹书纪年》,内容比“辑本”详实得多,问题是二者的内容多不相同,这又是一桩公案。

(16)、置之度外   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多指执著追求而不考虑过多。误用:有的领导干部经不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诱惑,生活腐化,把党的教导和人民的期望置之度外。

(17)、(出自):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流言飞语,何足凭信。”

(18)、(解释):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9)、2008年7月,赵伟国向母校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从境外购买的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其中有《尚书》类竹简,以及《系年》、《筮法》等。

(20)、(示例):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1)、(反义词):大谬不然、无稽之谈、似是而非、不足为法、不经之谈、不足为训、不作为训

(2)、(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3)、(解释):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4)、(译文):所以中兴在创业难,这是不可改变的说法。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栉风沐雨是什么意思71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