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有何关系92条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区别
1、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关系
(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2)、苏格拉底在政治上主张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由受过良好的教育、经过训练的有知识有才干的人来管理,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3)、例如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讨论“美是什么”的问题,最后的结论竟然是“美是难的”。不过讨论并没有白费,虽然还不知道美是什么,但毕竟知道了美“不是什么”,思维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而这正是苏格拉底真正想要达到的。
(4)、苏格拉底的对话录与孔子的语录就是最好的标志。
(5)、地址:宝清县新盟福园小区B区客运街1栋2号商服(学必思教育)
(6)、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7)、亚里士多德主要强调了法与道德的关系。其观点是:法治之法应具有特定的道德价值。首先,法治之法应以理性为基础。其次,法治之法以善为其终极追求。次,法治之法以民主意志为其基本品格。
(8)、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统领西方哲学二千多年,以至于有哲学家说:“整个西方哲学就是柏拉图的注脚。”
(9)、柏拉图最著名的学说是“理念论”和“回忆说”。其中“理念论”是他的其余大多数学说的基础。
(10)、真正的思想智慧,常常不是有形的结果,而是无形的过程;不是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不是文字上面的那部分,而且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那些灵动的思绪。
(11)、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12)、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各门学科发展、成熟的时期,注意吸收各门学科的成果,思想带有综合性、调和性,在两种极端立场之间往往取中道。
(13)、(5)两者的优秀成果都由后世王朝系统的编撰而流传至今。
(14)、 柏拉图的学说体系庞杂,影响巨大。但是,完全建立在“理念论”的基础上必然有很多的问题和缺陷,因此也不可避免的会招致各方的批评。而批评者中最著名的一个却是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15)、西方人就不一定懂了,他们只可能将它看作“无人称句”,西文无人称句不含“要”的意思,因此他们往往抱怨这种句子没有主语。随便举一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注:《论语·里仁》),前面加上“我们要”三字(或只加“要”字),亦通。
(16)、地址:黑河市孙吴县逸城小区1号楼门市(夏威夷宾馆)
(17)、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三人在哲学观点上存在根本差异。
(18)、(2)最有美德的人,是那些有美德而不从外表表现出来,仍然感到满足的人。
(19)、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具体体现在立法、执法、守法的各个环节之中。国家的执政人员要严格实行法律,要加强对公民守法观念的培养和训练。他在《政治学》中对比和权衡了法治和人治的利弊,认为法治优于人治的地方在于:法律是经过众人的经验审慎考虑后制定的;2,法律没有感情不会偏私,有公正性;法律具有稳定性;法律借助规范形式具有明确性5,人治容易误国家大事6,时代要求实行法治。
(20)、而真正的教育,是一个过程,你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感悟与升华,才是最重要的。同样地,经典与知识,只有在有利于促进你去发现问题,促进你去思考的时候,这些经典与知识,对你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2、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有何关系
(1)、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2)、亚亚老师说了,教育要遵循自然,遵循人的发展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三个阶段。7岁以前接受体格教育,7到14岁接受道德教育,14到21岁接受科学教育。
(3)、(1)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4)、(1)从产生到发达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5)、柏老师有一本地球人都知道的著作—《理想国》,在这本书里,柏老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公平、正义的理想国度。柏老师在这本书里也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理想,他想培养出的学生都是“哲学王”。他最得意的“哲学王”就是亚里士多德了。
(6)、思维能力、思考方法、想像力与创造力,是在记忆不是太多的地方才能够闪现。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思考,而不仅仅是为了记住知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爱因斯坦的警告:只有将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完全忘记之后,剩下的才是真正的教育。
(7)、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8)、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把哲学的研究对象从世界的本质转向人类的自身。之前,虽然也有一些哲学家的研究涉及过人类的灵魂,讨论过人的认识论等问题。但终究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苏格拉底则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认识人类自身”。苏格拉底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灵魂、有思想、追求善。他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产生目的的是人类的思想。所以,人,认识自己的本质在于善,致力于自己灵魂的最大改善是最要紧的事情。因此,苏格拉底本人的研究集中在伦理道德问题。
(9)、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出生在爱琴海北岸一个名叫斯塔吉拉的希腊人城邦。虽然父母早亡,但是亚里士多德仍然在亲戚的监护和帮助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7岁那年,他进入柏拉图的阿卡德米学园学习。柏拉图死后,因与阿卡德米学园新主持人、柏拉图的侄子斯彪西波不和,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公元前335年,他在吕克昂建立自己的吕克昂学园。亚里士多德奉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原则,对其师柏拉图和其他先辈思想哲学家的思想主张进行了扬弃;他也是古代世界上最博学的人之其研究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有《政治学》、《行而上学》、《论理学》等。
(10)、2)法律与国家之间并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并非一定由国家机关特别是立法机关所制定和实施,在没有国家的时候和地方也存在着法律。
(11)、不同流派对法律本质定义的看法——法律应该是什么
(12)、(2)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13)、不被理解而吸纳的知识,会妨碍正常思考。儿童的见解总是不同于成年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被知识过多填充。
(14)、在我们的传统中,这样的教育恐怕会被责问:“你究竟是在让孩子干嘛?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而且弄了半天,连个标准答案都没有。”
(15)、中国古代的私塾,几乎只有一种教育方式——捧来“四书”“五经”让学生不加理解地反复背诵,甚至要求倒背如流。这样,教育才算是有了成效,大家才放心。
(16)、但笑过之后,你可曾想过背后更深层的问题: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哲学观点上到底有怎样的分歧呢?
(17)、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早年在柏拉图学院学习,后来受马其顿国王征召,教授13岁的亚历山大学习希腊文化。亚历山大出征后,他回到雅典创办了自己的学校。
(18)、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19)、(3)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快乐的了,虽然他们在生病之前并不曾觉得那是最大的快乐。
(20)、A项:文段论述的是两者的区别,“关系”在文中没有提到。B项:文段论述的是“实践”,“实际”偷换了概念,且“联系”在文中没有提到。D项:“理论对实践的提炼”只是理论区别于实践的一部分,不够全面。
3、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何传承关系
(1)、(解析)本题考查柏拉图的观点。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提倡“学习即回忆”,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它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B项正确。
(2)、3)法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实现公意和正义。
(3)、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无论古罗马、中世纪,直到近代的大政治思想家,没有一个人能绕过他的思想遗产。他创作了城邦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著、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政治学》。
(4)、2)实在法或国家法是由法律规则构成的,是一个法律规则或法律规范的体系。
(5)、(2)法的本位上的差异:中国已集团为本位,西方以个人为本位。
(6)、背诵与记忆虽然容易检验出“成果”,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其他兴趣与爱好,更容易使他们的好奇天性、思考能力与想像力遭到破坏。
(7)、看柏拉图的《对话录》,苏格拉底的辩论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他人则像傻瓜一样,钻进他事先设置好的一个个圈套里。也许苏格拉底太智慧了,雅典公民大会投票处死了他。这是最早因思想获罪的例子,而且是经过民主的程序处死一个哲学家,这是民主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民主能否保障少数人的权利,民主会不会被庸众利用对付极少数优秀的人。毕竟,历史告诉我们:真理确实往往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
(8)、柏拉图追求理想化的精英统治,而亚里士多德虽未完全放弃贵族的统治方式,但他更加诉诸多数人的较温和的民主统治。
(9)、地址:牡丹江市东安区东小三条路景福街(景福小学西)
(10)、柏拉图主张哲学王的人治方式,是因为他们为只有哲学王才能懂得怎样治理国家的道理,所以柏拉图实际上强调的是理性(知识)是统治的基础。
(11)、(解析)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C项正确。
(12)、柏拉图是一种典型唯心教学观。他中年开始从事教育研究活动。他从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哲学思想出发,在其教育体系中强调理性的锻炼。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因此知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
(13)、(3)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14)、苏格拉底的学说具神秘主义的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的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对神的研究,认为这是对神的亵渎。
(15)、不得不说,柏拉图把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引入对诗歌的定义,对诗歌的发展和诗人的学习和求知有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让当时和后来的很多诗人走了不少的弯路。根本上说起来,还是在于柏拉图对世界的本源的认识是基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把很多未知的或者难以定论的东西归结为“理念”的指引,这对诗歌艺术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柏拉图的这种观点带来的一些积极的影响。柏拉图所认为的那种“痴狂”的境界,也被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了是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种境界。在“痴狂”的境界中,艺术家们的确有可能创造出表现自己最高水平的艺术作品。
(16)、亚里士多德对法治思想和理念的贡献在于:首先,他是提出法治优于人治的法治理念的第一人。其次,他还最早提出并阐述了法治的两大要素——良法之治与法律至上。在其经典著作《政治学》里,他给出了关于法治的经典语义解释:“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而良好的法律是法治而前提。这其实也是法治的两个基本属性:法治之法应是良法,法应具有至上的权威性。专制政体的法律是“恶法”,服从“恶法”不能称作坚持法治,亚里士多德坚持柏拉图“恶法非法”的主张。
(17)、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大约20岁时开始跟随苏格拉底学习,此后跟随苏格拉底8年,是苏格拉底的忠实信徒和亲密朋友。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诬告并处死,株连到柏拉图,柏拉图被迫离开雅典流亡国外,达12年之久。
(18)、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被合称为“古希腊三哲”。三个人物的思想各不相同,人物与思想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19)、西方哲学后由日本思想家西周引进东方,哲学问题充满了挑战,为了初步了解哲学的发展体系,此分享课简单梳理西方哲学演变,并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为例子,简单分析三位的哲学背景、师徒关系,以及三者对哲学史的贡献,从他们对世界认识的异同和思辨中去体验哲学魅力。
(20)、没有听说苏格拉底读过什么经典名著,但学生一旦沾上了他,就不得不在他的不断追问下开始思考,不得不开动脑筋共同追索问题的根源,环环相扣,永无终止。
4、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关系
(1)、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2)、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3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3种品性。3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3)、这导致的是两种不同的法律传统:中华法系重刑轻民,而罗马法系的民法却很发达。中华法系从其源头开始就走的是一条专制色彩很浓的路,而古罗马时代虽然也有专制的时期,但是民主的精神一直没有湮灭,近代以来,更成为西方世界法治的主要理论滥觞。此外,就魏晋南北朝律学与古罗马法学本身而言,前者只是一种附庸之学,后者却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4)、(4)两者的衰落都是由于政治腐败,统治阶级转而信崇玄学、佛学与基督教,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籍而排斥法的作用的结果。
(5)、亚里士多德还认为事物是运动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但他认为事物运动的原因不在其内部。个别事物既是运动中的受动者,又是运动的推动者。如是,最后必有一个不受外力推动的运动者,那就是第一推动者。它是永恒的、不变的,它吸引万物,万物都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运动。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善”。
(6)、亚里士多德虽然尊敬自己的老师,但是在学识方面他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唯唯诺诺没有自己想法的人。由于他不赞同柏拉图在哲学方面的数学倾向最终选择离开了他的老师,独自踏上寻找真理的道路,最终成就自己在哲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地位。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7)、其实,师徒不仅可以一起去取经,还可以一起去搞教育哦,就像他们三个一样。
(8)、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9)、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
(10)、柏拉图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写下了许多著作,并且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院。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如同许多古老的文献一样,柏拉图留下的文集残缺不全、存在许多争议。他记载的苏格拉底对话录成为后人研究他们思想的主要来源,但许多内容记载的是柏拉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苏格拉底的原意。
(11)、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实际上,理论之所以区别于实践”是总起句,以下内容都是对本句的进一步解释。故可知文段强调的重点是“理论与实践的区别”。第二步,对比选项。C选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C选项。
(12)、4)法律不仅是一个规则体系,还是一项过程和事业。
(13)、 苏格拉底的学生中最有成就、影响最大的是柏拉图。
(14)、柏拉图认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型世界,即完美的理想世界,一个是感官世界,即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他一生思考物质和人的道德永恒不变的东西。
(15)、 苏格拉底,一位给西方哲学发展以划时代影响的雅典哲学家。公元前五世纪上半期出生于雅典城近郊。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因家庭不太富裕,无法承担智者学派开办的学校的高昂学费,故苏格拉底自小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靠自学成为一名极有学问的人。成人后,作为雅典公民,他参加过战争,担任过议事参议员。在三十僭主滥杀无辜时,他勇敢的谴责了三十僭主的首领克里提斯。苏格拉底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室外度过,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种人讨论各种问题,但却常不顾一切的把对方问得哑口无言。他喜欢观察,喜欢思考,行为乖张,树敌无数。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终于被以败坏青年、信奉新神等罪名判处死刑。苏格拉底自己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著作,我们现在对他的了解是通过他学生的著作和介绍,主要是色诺芬和柏拉图二人。
(16)、《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17)、地址:嫩江县墨尔根大街商贸城综合批发市场斜对面(茂竹宾馆)
(18)、B项: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B项表述正确。
(19)、由此亚里士多德就将柏拉图和德谟克利特这两个相对立的观点统一了起来。
(20)、今天被频频用以自夸的“四大发明”几乎都与正统教育无关。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我们的传统教育,似乎并未为个体蓬勃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和理性建构能力,留下发展的空间。
5、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什么关系
(1)、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思想的核心是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核心是唯物主义。
(2)、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教育要为国家培养最高统治者——哲学家,并提出“寓学习于游戏”的思想。
(3)、但在柏拉图的晚年时期,它的法律思想开始转变,由于统治国家具有最高才智的人难以找到以及实践中的挫折,他又提出了法治,并认为“法治国”是统治人类的第二等好的选择。柏拉图在《法律篇》中认为,政治学是研究公共的善,而为了实现公共的善,单靠教育是不行的,因为人的本性只考虑个人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所以必须有法律来制裁或者惩罚人们的不善行为。柏拉图后来论述的法治理论开创了西方法治理论的先河。柏拉图称,法治的关键是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如果统治者可以不受法律制约,甚至可以以言代法,那么不管在这个国度里有多少法律,也谈不上什么“法治”。法治的基础是节制。以法治国不仅要有法可依,还要做到人人自觉守法。普遍的守法观念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
(4)、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5)、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
(6)、4)法律及其观念应当与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类寻求正义之绝对标准的结果。归纳而言,自然法学派特别重视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标,即人性、理性、正义、自由、平等、秩序,他们对法律的终极价值目标和客观基础的探索,对于认识法的本质和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7)、柏拉图构思的是由哲学王实行人治的理想国家;亚里士多德则倾向于由中产阶级实行法治的国家。
(8)、在宗教方面,古典希腊哲学对早期不同宗教的希腊化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犹太教的希腊化,著名犹太哲学家:亚里斯多布鲁斯(Aristobulus)和斐洛,便采用了寓意的解经方法。而在基督宗教当中,早期的教会父老(即教父)都融合了古希腊哲学的思想和解经方法。
(9)、1)着力分析真正的法或“严格意义的法”,即国家制定的法律“国家法”,而不是什么自然法,由于这种法律能为经验所感知和真实存在着,因而也叫实在法或实证法。至于其他所谓的“法”,如自然规律、自然法、荣誉法则,只是有比喻意义,不值得研究。
(10)、民族精神说德国历史法学派学说,其创立人卡尔冯萨维尼指出:法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特性和民族共同意识的体现。
(11)、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历史著名的教育学家,也是最出名的师徒。
(12)、柏拉图是第一个建立了完整体系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囊括了“天上、地下”,不仅是哲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碑,也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个巨大的门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