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大家训王氏家训83条
中华十大家训
1、中华十大家训是哪家学派
(1)、(圈点)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2)、(故事)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教育他们要有远大志向,戒绝欲望,心态平和,珍惜光阴,重视学习。
(3)、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4)、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5)、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6)、《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7)、(作者)包拯(999—1062),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希仁。北宋名臣。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故事)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圈点)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8)、 以德交友,以友为邻,诚信为上,帮困扶贫。
(9)、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10)、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凡是人皆须爱”李毓秀科举不中后,就致力于治学。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11)、作者: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
(12)、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也。
(13)、(圈点)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14)、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15)、《袁氏世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
(16)、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17)、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18)、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19)、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20)、(故事)清顺治二年(1645年),朱伯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向学者授以小学、《近思录》等,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平生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所著《朱子家训》是其代表作,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2、中华十大家训王氏家训
(1)、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勤劳为本,节俭家荣。
(2)、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4)、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5)、“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6)、《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8)、 愿心中记惦的人一切安好,愿团聚的日子早日来到!
(9)、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10)、《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教育他们要有远大志向,戒绝欲望,心态平和,珍惜光阴,重视学习。(圈点)
(11)、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12)、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
(13)、苏洵: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
(14)、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15)、对贤当举,小人当疏,孝悌当崇,五毒当诛,志存高远。
(16)、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智慧人物,经过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敷衍流传,关于他的许多传奇故事,比如“借东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等等,都为中国百姓所熟知。(故事)
(17)、诸葛亮(181-234),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智慧人物。
(18)、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他强调要珍惜时光,虚心学习,尤其要重视亲身观察获得的知识,反对那种“贵耳贱目”、“以讹传讹”的学风,并提倡在师友之间共同研究切磋,相互启发。颜之推注重子女教育,家风所被,后代人才辈出。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家规有哪些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9)、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20)、《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3、中华十大家训朱子家训
(1)、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2)、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告诫儿子说:君子的操守,(应该)用宁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不看淡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心神不宁就不能志存高远。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学业不能成功。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精益求精,偏执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磨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的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诸葛亮仅仅用了86个字,就把修身做人,勤奋求学,励精图治,志存高远的道理,讲得深刻透彻,值得后人借鉴。
(3)、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元·无名氏《渔樵记》
(4)、(故事)袁采自小受儒家之道影响,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步入仕途后,袁采以儒家之道理政,以廉明刚直著称于世,而且很重视教化一方。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美化风俗习惯。《四库全书提要》曰:“其书于立身处世之道反复详尽,所以砥砺末俗者极为笃挚,明白切要览者易知易从,固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也。”《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门。这本书的论述不同于一般著述,其语颇有见地,且深入浅出,极具趣味,极易领会和学习,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d人不善知自警”等等。《袁氏世范》传世之后,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都将它奉为至宝。
(5)、简则慈孝不接,狎则。颜氏家训中最著名的是哪几篇序致第一
(6)、《弟子规》清代后期广为流传,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7)、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8)、(故事)李毓秀年轻的时候,师从同乡学者d冰壑,游学近20年。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于治学。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可谓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在我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9)、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10)、帝王家训占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经常告诫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
(11)、 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宋·陆游《小儿入城》
(12)、●好书速递|治家教子 修身做人——《中华十大家训》
(13)、(故事)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
(14)、 凡是不 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15)、朱柏庐(1627—1698),名用纯,字致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因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著有《治家格言》(即《朱子家训》)、《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等。(故事)
(16)、(故事)在历代家训中,帝王家训占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经常告诫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在《诫皇属》中,唐太宗告诫皇属们说:“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贞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
(17)、《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家训著作,时人评此书“行之一时,垂诸后世也”。时至今日,《袁氏世范》不仅在中国仍受重视,而且在西方汉学界也颇受青睐,并有译本。《袁氏世范》可谓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兼善天下”,成了“世之范模”。朱伯庐《朱子家训》(作者)
(18)、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并认为,“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
(19)、又据记载:东汉至唐末约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余人将名字刻在了人类文明史上,
(20)、朱柏庐(1627~1698),名用纯,字致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著有《治家格言》(即《朱子家训》)《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等。
4、中华十大家训有哪些
(1)、同时,他很注意周围环境对子女的影响,要求审慎地看待子女左右的人,发挥教育习染的积极影响。颜之推注重全面教育,要求把做人、为学、强身、杂艺相结合,在做人方面,主张虚心好学,不能妄自高大,不能凌忽长者,不能轻慢同列,倡导父慈子孝、夫义妇顺等儒家道德规范。
(2)、(圈点)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3)、包拯(999~1062),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希仁。北宋名臣。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4)、少壮不努力,老大被人讥;少壮不立业,老大徒伤悲。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
(6)、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周成王之叔,因成王即位时年少,便辅政成王。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故事)
(7)、(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8)、凡是不爱已的人无瑕之玉,遗子孙以祸害,必由夫妇。--《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9)、 对贤当举,小人当疏,孝悌当崇,五毒当诛,志存高远。
(10)、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总共有一百二十多种,到了近现代的《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与《傅雷家书》,则并称我国“三大家教典范文本”,三人的子孙也个个成才。
(11)、其尽可能涵盖传统家训繁荣发展的各个主要历史时期。在十部家训中,南北朝时期和宋、元两代各一部,明代三部,清代四部。这种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折射出传统家训繁荣发展的大致历程。
(12)、其注重遴选传统家训中具有较高借鉴价值的篇目,旨在以古鉴今,为当代社会服务。编撰者对于上述家训文献的选取和评析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即将其对于当前的家庭家风建设和家庭教育的参考价值作为重要依据,而不是因人废言。
(13)、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
(14)、“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
(15)、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16)、《中华十大家训》一书通过家训文化研究专家与家庭教育专家的共同解读与评析,挖掘和阐释了传统家训文化的优秀思想内核,为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家风培育和家庭建设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参考。
(17)、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
(18)、作者: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19)、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20)、(圈点)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5、中华十大家训陈延斌内容
(1)、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d人不善知自警”等等。《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
(2)、有了良好的家风的支撑,从这个家庭走出去的孩子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感染到更多的人,也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对象,那么,这样也可以将自身的家风延续下去,让优良的家风得到传承,同时他们双方可以让家风得到互补,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让家风更加完善。
(3)、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