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禅语摘抄116条

2024-05-26 12:19:16

道家经典禅语

1、道家经典禅语100条

(1)、关于体悟中和之道,儒家经典《中庸》首章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七十七章。

(3)、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心物是一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4)、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天下》。

(5)、同时,人世间充满着诱惑,人太过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如果人能够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毕竟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7)、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8)、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9)、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10)、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1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12)、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

(13)、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淮南子原道》。

(14)、古人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德以遗子孙。

(1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6)、关于内省,曾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儒学本质上是成人、为己之学,即成就君子人格、提高个人修养。

(1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

(1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七十七章

(19)、天地之外,别有天地。宋邵雍《皇极经世观物篇四十二》。

(20)、地吉苗旺,宅吉人旺。俗话说“地灵人杰”,一方好水土,养育一方好人才。

2、道家经典禅语摘抄

(1)、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人生难免经受挫折,风雨过后就是彩虹;生活难免遭受苦难,雨过天晴终有阳光。

(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7)、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唐。王士元《亢仓子用道篇》

(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章。

(10)、凡是有相的都是假的,你觉得自己到了什么境界了,有了境界的想法,那你修的就是假的佛法。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只有认识到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1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江海之所以能为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五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

(12)、我们真要过了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

(1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4)、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去反咬他一口吗?

(15)、愿你的法喜如雨,带来智慧甘露;愿你菩提心似火,焚烧一切烦恼;愿你的道歌清凉,唱出慈悲心语!愿你我生生世世长相逢,同行同愿同圆种智功德海。新年吉祥!

(16)、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勇敢篇》。

(17)、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种布施。

(18)、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中见,人情淡始长。

(19)、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

(20)、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

3、道家经典禅语静心修身及翻译

(1)、(佛家看透生死的禅语)静能使人心明神清,慧增开悟,神采万千,以不变应万变。

(2)、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应化之道,平衡而止。《纪法·道法》。

(3)、走的桥多,不一定走的路就多。吃的盐多,不一定吃的饭就多。

(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5)、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6)、健康是生命之本,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7)、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8)、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9)、(慧心禅语)开口不说他人非,闭目心中生莲花。能吃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忍一时风平浪静。口争得无常烦恼,让三分心平气与。知足之人心常乐,能忍气者身自安。

(1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1)、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正如《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1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5)、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1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7)、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西升经·神生章》。

(18)、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坡路要昂首阔步,走下坡路要谨小慎微,走阳关道要目视前方,走羊肠路要俯视脚下。

(19)、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20)、(佛家禅语人生)可以孤单,但不许孤独;可以寂寞,但不许空虚;可以消沉,但不许堕落;可以失望,但不许放弃。

4、道家经典禅语名言

(1)、人无论高低贵贱,南北东西,都有佛家的慧根,众生生来就有佛性。

(2)、道家葛洪曰:无为自化,清静自在,面对滚滚红尘,情感纠葛、竞争激烈,杂务缠身,人们常会觉得压力沉重,心境失衡。

(3)、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

(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愿我生生世世都能作您菩提路上的助伴!恭祝新春吉祥如意!

(7)、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恋爱不是慈善,不能随便施舍的。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9)、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成大事的时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如果你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你只不过徒有满腹经纶而无所用;如果你一味老实耿直,不懂应变之道,那么  你也只能处处碰壁,逃脱不了平庸的魔掌;如果你素来争强好胜,百折不弯,不懂屈伸进退,那么你也只能聪明反被聪明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10)、荣辱相依,福祸相成,进退相辅,有无相生,长短相较,高低相倾,先后相随。世界万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只有淡然对待,静心思考,才能在各种处境中,坦然处之,找对途径,选好方法,获得成功,享受快乐。

(11)、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三国。魏。王弼《老子》五章注

(12)、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13)、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14)、恒唯法师:心地是一个宽宽的平台,问题就在于乐观和悲观并存,能够转化生活的负能量,就是生命的别开生面,或者说是一种走向宽阔的契机,读得懂生活,和生活达成一种温暖的默契。

(15)、人生这一场承担生活的深沉,品味辛苦的味道,看淡世间的颠倒与世相,活出生活的才情和智慧,那些所有复杂变得平淡,纠结变得朴素,都是生活的醒悟,更是人生的灵犀一点,佛门有句话,叫做道不远人,生活的每一天,都不曾与生命脱离,人生的真谛,但向己求,生活也就如此。

(16)、我们今天理解的“命”指的是一个人的出身环境,有的人出生于达官贵族之家,生来就是公子小姐之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人出生于穷乡僻壤的穷苦人家,生来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而言,所谓琴棋书画可能只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这就是命!

(1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18)、上面给大家精选的道家经典禅语,希望大家喜欢!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1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0)、“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一章。

5、道家经典禅语100句大全

(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2)、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淮南子原道》。

(3)、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

(4)、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而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众生皆有佛性。正如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

(5)、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始终是矛盾斗争与融合渗透中发展,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历代也多认为三者之间有着彼此补充的作用,故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

(6)、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8)、无论我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9)、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样是你的。

(10)、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1)、失去的我们不妨让其失去,因为它可让我们少些惆怅;得到的我们不妨少些满足,因为它可让我们多些清醒。

(12)、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13)、如果不懂得忙里偷闲,不适当调节心情、舒缓放松一下自己,就会感到心力交瘁而迷惘躁动。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5)、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

(16)、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17)、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18)、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19)、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20)、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

(1)、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2)、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3)、健康的才是美丽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常新的才是迷人的,平凡的才是伟大的,坚韧的才是长久的,真实的才是永恒的。

(4)、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5)、沉淀,是一种积累,一种踏实,一种谦和,一种智慧,更是心灵的一种安详和井然。

(6)、有多少的愤怒是来自自己的狭隘?有多少的隔阂是来自自己的冷漠?有多少的埋怨是来自自己的不理解?有多少的成见是来自自己的不包容?当你对他人友善时,恰恰是对自己最大的真诚。

(7)、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8)、道教之“静坐”,尤注重养生之术,在“呼吸”上大做文章。唐人司马承祯作长文《坐忘论》,专门探讨“静坐”之要津,对后世影响颇大。他们追求“胎息”乃至辟谷,即杜绝饮食,通过微弱的呼吸将身体的能量消耗降到最低限度,以达到长生久视之功效。

(9)、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10)、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1)、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1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

(1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15)、繁华三千,看淡即是云烟;烦恼无数,想开就是晴天。

(16)、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宋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杞人忧天85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