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故事或典故(精选好句41句)

2023-05-04 11:22:27

关于孝的故事或典故

1、他跑回去喊来老伴,两人一起抱起毛毛,吃力地将它往回去的方向抬。毛毛发出了令人心颤的嘶鸣,使出全身的力气,把他俩踢倒在地。当他和老伴爬起来,再次去抱毛毛时,它瞪着一双可怕的眼睛,摆出了“谁要让我走,我就跟谁拼命”的架势。

2、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3、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关于孝的故事或典故)。

4、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5、两年过去了,2003年的一天,歌手王嘉铭从好友乐荣华那里听说了这对驴母子的故事。他立即被这个童话般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他着手构思《驴子孝》这首朴实无华的歌曲:“是谁在亲吻母亲的脸颊,从清晨到日暮守护着她?是谁依偎在母亲的腋下,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她?哦,妈妈,孩子怎能将你丢下?哦,妈妈,养育之恩还未曾报答……快快醒来吧,我要牵着手和你一起回家……”

6、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7、“孝”乃是中国文化之根。孝: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上一代与下一代合为一体,才是“孝”,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尊重,“慈”则突出了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于此“慈孝”是家庭树立家风家训的根基。

8、仲由,字子路。(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去世后,(他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9、《孝感动天》这个故事讲的是有关于舜的事情。舜在传说中是一位帝王,他的父亲还有继母都有过想要将他杀死的想法。后来舜在维修谷仓的顶部时,他们为了加害舜,在谷仓处偷偷放火,但是被舜成功逃脱火海。他的父亲还让舜去挖井,舜在井底的时候,直接就被父亲派人用土埋住,舜通过挖地道逃生。

10、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11、(7)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对生母殷勤奉养,但母亲常常有病,文帝便亲奉左右,整夜不合眼,衣不解带。所熬的汤药,亲口尝过才让端进去。

12、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秽器。不使婢妾为之。未尝一刻有缺子职。苏东坡叹其诗、独立万物之表。

13、郭居敬的贡献是将中国流传深远的虞舜以下至宋代孝子孝行的故事进行增删,配以图画和五言绝句,编成《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简称《二十四孝》,书中故事通俗易懂、情节感人,诗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十分适合儿童和普通百姓阅读。

14、有一次,偶然遇到赤眉军问他:“为什么红色和黑色的桑葚要分开装?”蔡顺回答:“黑色的桑葚熟了是给母亲吃的,红色的还不太熟留给我自己吃。”赤眉军听了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于是送他二斗白米和一个牛蹄。有诗曰:

15、做好这一切后,他买来了砌碑用的砖头、水泥和上等棺木等,雇人拉到玉门关外驴母子的死亡之地,郑重地将驴母子正式安葬,并立起了墓碑。碑立好后,他和于维明在驴母子的坟头洒了一瓶白酒,肃立默哀、致敬……

16、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对他很是礼遇。俸禄非常优厚。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过着富足的生活。

17、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使蚊虫避开;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18、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19、三国的时候,魏国有一位姓王叫王裒的人,非常孝顺。

20、毛毛意识到于维明准备放弃它妈妈,就跑到他的前面,拦住他,不让他走。他明白了毛毛的意思,不忍心让它失望,就伸出双手试图抱起桑桑。可是,多次努力都失败了。

21、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2、“子欲养而亲不待”便是丁兰孝道的核心思想。有诗曰:、

23、吴猛八岁时就知道孝顺父母。因家里穷买不起蚊帐,所以每到夏天,吴猛便赤身坐在父亲的床前,任蚊子叮咬不驱赶,以免蚊子去叮咬父亲。有诗曰:

24、孝与忠又是相互联系的,由孝推及于忠,有利于封建宗法统治,所以历代王朝也以各种形式提倡孝道。

25、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26、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27、(10)卖身葬父。汉代的董永,因为家里贫穷,父亲死后,只得卖掉自己借来钱埋葬父亲。后来遇到一位善良的女子与他成了亲。董永的故事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后演变成戏剧《天仙配》。

28、因为正值凛凛寒冬,根本就没有鲜笋,小孟宗希望母亲病情赶快好转,就独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过了一会,听到有东西从土里面冒出来的声音,仔细一看原来地上突然长出了许多的嫩笋。小孟宗立马小心的摘取了竹笋,回家熬笋汤给母亲喝,之后母亲身体果然大有好转。

29、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30、汉朝有个叫郭巨的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31、孔子有个弟子叫闵损,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32、讲述了作为孝子怎样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得到鹿乳来奉养亲人的故事。原文记载:“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

33、这一天,随父亲出门,牵车的时候因为太冷而打颤,绳子掉在地上。父亲很生气,提鞭就抽,抽破衣服飞出来的却是芦花。父亲回家要休妻,闵损跪在地上求父亲放过继母。

34、子骞很孝顺,他年少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娶了继母。继母生了两个儿子以后,自己的儿冬天做棉袄穿,对子骞却里面充芦花当棉衣。父亲发现了,决定休妻。子骞跪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寒。”他的后母听到后,很感动,从此对他如亲生儿子一样。有诗曰:

35、《孝子传》载:“乐正子春者,曾子门人也,来侯参,参采薪在里,母啮右指,旋顷走归。曰:‘参负薪,右臂痛,薪堕地’。母曰:‘客来,无所使,故啮指呼女耳’参乃悲然”。东汉王充《论衡•感虚》也载:“传书言:曾子之孝,与母同气。曾子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曾母曰:‘愿留,参方到。’即以右手搤(同‘扼’)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臂以呼汝耳。’盖以至孝,与父母同气,体有疾病,精神辄感。”曾子的父亲在鲁城跟孔子读书,曾子一离家就牵挂母亲。有一天曾子在野外打柴,家中有客来访。情急之下,母亲咬了一下手指,曾子就心里一疼,柴草坠落地上。他担心母亲发生什么事,就快步跑回家看望母亲。这就是《孝经》所说的“至孝”而引发的“孝感”。当然这是一种浪漫化的思维方式,然而往其深层想,就是说孝子与亲人的心是时刻连在一起的,此有所动,彼有所感,彼此相互感应,心心相印,息息相关。这大概就是现代人所谓的心灵感应吧!骨肉至情之深、孝子至孝之诚,由这一故事彰显出来。这一典故被后世采入著名的“二十四孝”。

36、02 戏彩娱亲(又名老莱娱亲)“老莱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子,自己七十多岁了还常常身穿彩衣,作婴儿的动作以取悦父母。有诗曰:

37、故事从吴钜的曾祖开始讲起,他的曾祖“事母孝,母殁,迎养其舅”。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件事情:第一是帮助族人使得被权贵侵占的田地物归原主。第二是掏空自家粮食赈灾。第三是待人接物敦厚友善。吴钜的祖父“性至孝”。祖父以身作则,侍奉照料生病的母亲,于是额外延长了母亲十二年的寿命。此外,祖父向浦江“郑义门”学习他们十世同居的经验,构建吴家“家风”的同时也把吴家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和睦家庭。

38、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

39、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40、(8)拾葚供亲。汉代的蔡顺,少年丧父。当时正值王莽时代,世乱年荒,蔡顺便拾桑葚。赤眉军看见他进行盘问,他说黑色的给母亲吃,红色的自己吃。赤眉军被感动了,便送给他二斗白米、一只牛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朋友友谊的名言(精选好句86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