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200字左右(精选65句文案)

2023-11-08 08:02:27

一、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200字

1、《麦田里的守望者》,书很薄,原以为三天就可以读完的,却断断续续读了将近两个周。因为这本书里所透露出的失望、焦虑以及愤怒的情绪让我很是难受,很难读下去。

2、我和妈妈讨论了一下,其实这只是以主人公霍尔顿的视角去看:他发现人与人关系、社会现象的腐朽之处,强烈表达其不满,加些脏字是有利于情感表达从而升华主题的。

3、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700字5篇

4、成长的烦恼、生活的矛盾不仅仅是霍尔顿特有的。生活在现代高速发展社会里面的孩子们的压力和负担一点也不比那个时代的孩子少。他们经常会烦躁,会因父母一句话暴跳如雷,会因朋友的一个表情伤心欲绝。这段时光,叫做青春。孩子们在内心深处聚集了很多的无奈和急需发泄的情绪。那么,作为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上其它人,我们要怎样做呢?

5、还好,朱莉遇到了人生的导师—布莱斯的外公,他就如一个智者,看透了两个少年的心事。

6、雨点打在浅灰的水泥地上,染出一个黑色的小斑。雨声几乎没过了木马转台放着的爵士音乐。为了避开这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所有的父母都躲在了转台的屋檐下。而你,霍尔顿,却仍然坐在旋转木马前的长椅上。这就是孤独、叛逆的你——霍尔顿,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著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

7、可我们呢?以貌取人,只看重表面。讨厌那些面貌丑陋的人,嫌弃那些家境贫困的人,喜欢那些阿谀奉承的人······我们也做不到像霍尔顿那样勇于反抗昏暗的社会。我们没有自己的选择,只知道像家长教导的那样认真读书、将来成为有用的人,对于不正确的事物置之不理,长辈怎么说就怎么做,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即使心里不满也只是私下里抱怨几声。只是和别人一样,不想、也不敢追求自己的理想,我们跟霍尔顿差远了!

8、或许从表面上来看,霍尔顿是一个不求上进、挥霍无度的人。他还不学无术,却总在抱怨。但当我细细品味这本书时,我发现其实他也有他天真、善良的一面。他懂得爱,懂得善良,是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

9、《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三

10、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这样的环境,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孩子们真的不知怎么了?教育怎么了?肆意浪费自己的青春从不后悔,但他们真的不知道:青春禁忌游戏!难道真的是本性难以改变?

11、尤其是像霍尔顿妹妹一样的小孩,简单如一张白纸,让人不忍欺骗和亵渎。也正是有了这种牵绊,原本打算逃避学校、逃避父母、逃避社会的霍尔顿并没有离开。

12、这本书我也是一口气突击完的。

13、老实说,看文章的过程中,我一度不太喜欢作者,他的形象不仅不高大,甚至可以说很不好,周身充满了痞戾气质,暴躁的脾气,无所谓的态度,放荡不羁的个性,一度让我想要放弃读下去。

14、他的父母对他充满了期待这份期待却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在带领了校击剑队去纽约参加比赛,作为队长他却把重要的东西忘在了地铁上。这样的错误自然是不能原谅的。所以他就遭到了再一次的被开除。他对于被开除并没有太多的伤心,但是却害怕回家面对自己的父母。于是决定用他手中的钱去纽约玩两天。当他父母知道消息后无法不面对的时候再去面对。这是典型的青少年的思维。

15、合上书,封面上少年的背影又一次让我有些莫名的感动,眼角湿湿的。想起以前曾在哪本杂志中看到过一个名为“麦田守望者“的乐队,那群年轻人是因为共同的爱好——喜欢《麦田守望者》这本书才这样走到了一起。打开MP听着《在路上》,吉他朴质自然地音色顿时流淌出来,是那种令人怀念的调子。“我们没有理想/流浪没有方向/总是梦中麦田/守着一片金黄”主唱有些沙哑似经风霜的声音陡然使我联系到了那位的少年,在纷乱的闹市中坚毅地守望着心灵的最后一片麦田。

16、会为理想悲壮的死去,而一个成熟的理想主义者则愿意为理想苟且的活着。

17、"老师的谆谆教导却是一条渗透着浓厚利己主义和功利主色彩的资本主义信条,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霍尔顿又怎能找到可贵的精神寄托或崇高理想呢?他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自然也就无法好好读书,他的不用功表面是颓废,沉沦,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的最无情的揭露。作者把霍尔顿身边的人,全都描绘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想逃离这个噩梦般的现实世界,到偏远的小山村去遁世,但要真正这样做是不可能的。他最讨厌看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中消磨时间;他讨厌爱慕虚荣而又毫无主见的女友去又迷恋她的美色。

18、戏剧化的是,挽救他的是,是他的小妹妹,一个小女孩对他的亲情和依恋挽救他回到了世俗世界,回到了正式轨道,而不是那些道貌岸然一本正经说教的大人们。看到文末的结局,我松了一口气,因为我可以预见,他一个未成年人去了西部以后的遭遇,可以预见,他父母知道他离家出走后的伤心和牵挂,可以预见他的兄妹在他离开后的想念和惦记,可以预见他走了之后支离破碎的家庭。还好,还好,结局很温暖。

19、是啊,理想对于我们来说何尝不是最大的动力呢?它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力量。瑞典的诺贝尔,他决心把烈性炸药改成安全炸药,于是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一次意外,他的5位助手全部牺牲,连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但他百折不挠,终于取得成功。

20、1946年塞林格退伍,回到纽约开始专心创作。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出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塞林格一举成名。塞林格擅长塑造早熟、出众的青少年的形象。《麦田里的守望者》获得成功之后,塞林格变得更孤僻。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河边小山附近买下了90多英亩的土地,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虽然从未放弃写作,但他在1951年之后,就很少公开出版自己的作品。他后期的作品也越来越倾向于东方哲学和禅宗。看到这里,让我不禁想到了重要的一点,霍尔顿的身上折射出了作者的影子:内心孤独却又坚守理想。

二、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200字左右

1、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那天去办公室拿书,由于去的比较迟了,书都被别人选完了,我就随手拿了一本最薄的《麦田守望者》,没想到它给我的影响那么大,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出色。

2、这是主人公霍尔顿在经历了世间百态,人生冷暖后的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做一位麦田守望者,不让下一代孩子掉下他自己曾掉进过的深渊,让孩子们自由的奔跑。这使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面,一位大人在麦田边,微笑安详的看着孩子们自由快乐的奔跑,若有孩子不慎跑到悬崖边,就会被那位大人善意送回到他的朋友中间。那将是一幅多么和谐而美好的景象啊!当一切表面浮华的波澜都趋于平静以后,我发现,对于一个人来说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重要许多。当霍尔顿有了目标与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时候,他的精神生活变得淡定而充实。

3、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4、第教育需要“顺性而为”,在于引导而非强制。孩子之所以能够无拘无束地做游戏,首先在于主人公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释放童心,张扬个性的精神家园——麦田,或者允许孩子们进入麦田,却有很多的规定。这样孩子们兴趣达不到极限,也不会有自由精神,更不会有创新精神,甚至会觉得恐慌。

5、第教育过程中: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作为生活辅导老师也是一样的,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

6、小说从一个青少年的视角描述了成人的世界,也让成年人更加了解青少年的心里。从青少年霍尔顿叙述的成年人世界时丑陋的。他把童年幻想成一个田园般的麦田,孩子们在那里嬉戏、玩耍;对于这个世界的孩子,成年世界就如同死亡——是致命的一跌,跌落到悬崖的下面,而霍尔顿他自己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7、小说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这时美国刚取得了二次大战的胜利,成长为一个强国。在这样的背景下,纽约成了美国“实利主义”社会的典型代表,人们的精神生活极度空虚,人与人之间是冷漠的的关系,没有人在意别人的感受。

8、作者借助笔下的霍尔顿,活灵活现的展现了自我的想法,用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关于那所谓叛逆的想法,讲述了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过渡,大人与青春期少年之间的代沟。霍尔顿的那个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梦想,那个为了不让小孩子掉下悬崖而站在悬崖边救孩子的形象,那个纯洁无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却又些许成熟的心事,渐渐放大。

9、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守望”是一种习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品质。为了学生的成长,教育需要更多“麦田守望者”.“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10、再回到这个孩子的话题上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父母多和老师联系几次,掌握孩子的行踪,及时将孩子接到家里进行关爱教育,也许孩子不会有三天的心理经历,在我看来,这三天,对一个孩子来说,很是能体会世态炎凉的道理。

11、前路虽罔梦想在,麦田守望正气昂。

12、合上这本书,一个个问号从我脑子里跳了出来:为什么这本书里那么多脏话?这样的书为什么成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13、“我说不清楚我的意思,即使说得清楚,我怕自己也不一定想说”

14、学校也不是个好地方,所以,霍尔顿•考尔菲德一直生活在矛盾之中,想反抗却又无力反抗,这是何等的悲哀啊!在生活的这条河流中存活下来,靠的是坚强;庸俗的社会中成长起来,靠的是反抗,物质再好,也比不上精神的一个面包,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要迎难而上,迎着生活的逆流,坚强的划起反抗的桨,奋力而上!

15、故事跨度并不大,从主人公霍尔顿又一次被学校开除说开来。他的被开除的消息没有被家人发现的时候,霍尔顿决定去流浪。故事就讲了他流浪的两天两夜的经历。应该说这是一个世俗的眼光中让人头疼的孩子。他家境富裕,已经四次被不同的学校开除,作为一名中学生他吸烟喝酒满口的脏话,与同学打架,在他的眼中几乎没有可以值得高兴和尊敬的人或者事物。别人认为高尚的东西他统统认为低俗,思想偏激。

16、精妙的西式文学,造就了那片金黄麦田里的守望者,哺乳了它本身,构成了一个精致的天平;而严谨的东方文化,成就了远离尘世暄嚣、唯我独清的山野诗人,使东方文明更含蓄、自然。

17、“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本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18、他酗酒、逃课、滥交女友······但他真是这样一个不中用的人吗?不,他只不过是看不惯现实,只能通过一系列行为来发泄心中的苦闷罢了。可是,人们在一开始却无端地判定他没有前途,这本书还被禁止阅读。实际上,霍尔顿比他们看得更远,他知道当时学校里的老师都是势利的伪君子,只是教导一些所谓的基本信条。而霍尔顿呢?追求光明的理想,敢于反抗黑暗的现实。他其实有许多优点,和老师眼中的霍尔顿相差甚远。

19、霍尔顿是明智的,是聪明的,他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他的朴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还比较幼稚,虽然他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他反抗现实、向往完美世界的纯洁的一面是不可忽视的。

20、这就是我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后对此书的理解和评价。《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第一人称霍尔顿•考尔菲德讲述了他自己再被学校第四次开除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市待了一两天,在这一两天的游荡中,在这一两天的游荡中,霍尔顿•考尔菲德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既势利又假模假式的伪君子,连霍尔顿•考尔菲德最尊敬的老师也只是资产阶级利已主义的信条:“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与悲哀。

三、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1500字

1、同时霍尔顿又是十分可爱善良的。他渴望长大,他在要酒时总是故意伪装成大人,不想让侍者看出他的真实年龄;在他流浪过程中,他给两个修女捐钱,后来又为捐的钱少而惭愧;他对妹妹菲苾是那么喜爱,那么呵护,在他认为晦暗虚伪的世界中,妹妹是他唯一知心的人。

2、《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二

3、虽然我觉得语言生涩、大量心理描写使这本书比较难读。但是却能明白主人公的精神世界⊙▽⊙(高三的时候成绩不好就非常悲观)

4、我想这也是霍尔顿最值得我敬佩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护一种美好这才是真正的大善良,这种大善良让霍尔顿在颓废中也显得那样的可爱,就像在一片沼泽地中让我们看到了闪光的美好的东西。

5、===============================

6、这段关于麦田守望者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

7、在暑假的最后,我看完了《麦田的守望者》。

8、在临走前,他想要再见见自己的妹妹菲苾。于是托人送去一张便条,约在博物馆旁边。过了好一会儿,菲苾终于来了,她拖着霍尔顿在胡敦读书时用的旧箱子装满了行李决心与哥哥一同离开。霍尔顿没办法,只好放弃了去西部。青春就是这样,充满了叛逆霸道却一心想要离开,最后在种种的牵绊下放弃了目的。

9、因为内心世界对成人世界的叛逆导致现在的困惑,甚至多次被开除学校,至于原因,他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可惜,他的内心,当律师的爸爸不会听,神经质的妈妈不会听,老师不会理解而只会说教,父亲的朋友不会在乎只会垂涎他英俊的长相,开电梯的人只会向他推荐妓女并敲诈,女朋友只会花他的钱而不理解他的内心,他有时候说出来了,有时候没有说出来,可是,除了他的小妹妹,谁也不会听她的话,谁也不愿意给予他诉说的机会,谁来理解他的苦闷?没人会有耐心来听你的内心独白!这就是人生!

10、也许考尔菲德不仅仅是想要保护孩子们的性命,而且还要守护他们与自己单纯、美好的愿望吧!

11、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00字5篇

12、它告诉我们,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文中主人公对人说他的梦想,在黑麦田中做为孤独的守望者,守护着悬崖边玩耍的孩子们。其寓意着拔罐的人永远说你湿气重,美容的永远说你缺水,就像不爱你的人总在你身上挑毛病。

13、文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诶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我们可能很难相信这句话出自一个老师之口,但的的确确是这样,那时候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势力的伪君子,他们认为为了苟延残喘地活着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的,为了某种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就连孩子们读书,也是为了日后能买辆凯迪拉克之类的东西。霍尔顿以前同妹妹说,他想要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一群小孩子。相信也有很多人拥有过类似的理想,只是那个理想太过遥远,来不及努力就已经长大。长大意味着放下,放下掉有过的完美理想,成为所谓的“成熟男人”,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这是种痛苦的生活方式,但绝大多数人会为了生活背叛心灵。

14、还是那句话,人把一切都看得太透,就往往无法幸福。霍尔顿承认,你必须想这一切“想得恰到好处”,才不会为这个世界难受。

15、一开始接触这本书,我震惊了——书中张口“他妈的”,闭口“混账”,简直让我难以忍受,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么没有素质的书,甚至都不想看这本“烂”书,但是,渐渐的阅读下去,一切词汇不知怎么的,竟慢慢的,变得那样亲切。因为,它揭露了人们缺乏理想而造成的黑暗。

16、成长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它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小时候,我们不懂人情世故,简简单单。如今,我们选择把自己的不满与内心的小叛逆都隐藏在心中,说话也是字字斟酌;学会了欺骗;学会了假笑;为了追名逐利,麻痹自己的内心。我们离那个曾经的麦田里的小男孩越来越远,愈来愈认同那些大人们的人生观,做着与他们一样的事情,我们为了生活背叛了自己的心灵。

17、最后霍尔顿生了场大病进了医院,至于后来的事,无人知晓。于是留在书中的霍尔顿再也没有长大,我想他依然是那个天真的,单纯的“坏”孩子。

18、这些也就是当初穆航不让我看这本书的原因,他说我看了会对主人公的世界观展示完全赞同的态度,如果见到了主人公,我会跟他一见如故,但事实并不会如此。

19、霍尔顿是如此真实,正如你我一样面临生活中的种.种磨难。霍尔顿却又比每个人都勇敢,他愿意去追寻自己的内心,不过一板一眼所谓正确的生活。

20、他的幻想是美好的,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守望着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就像他的妹妹菲苾、弟弟艾里那样。在这个喧嚣污浊的世界,也仅仅有孩子拥有花儿般得心灵了。却也完不成这个愿望了吧。这个世界被腐蚀了太多太多。

四、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200字

1、二战后五十年代的美国,生产这个行业发张极为迅速,中产阶梯的人也快速增加,但广大的人民精神却愈来愈贫乏。生活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人,大体分为了三种人,有一些人整天过着混乱的日子,一点也不为日子担忧,另一些人看不惯世道,想反抗却缺乏这一些伟大的光辉领袖,还有一些人以消极的方式反抗者这个不公的现实……

2、就在这重重矛盾中,他无法自拔,最终躺在了精神病院中。表面上霍尔顿是个玩世不恭的坏孩子,但实际上他却有颗纯净善良的心。他爱自己的妹妹,就在见她的那晚,霍尔顿说:“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并想象着在一大片麦田里,几千几万个小孩子在游戏,周围除了他没有一个大人。他就站在麦田边上的悬崖旁守望者,看哪个孩子朝悬崖奔过来就捉住他,不让他掉下悬崖。

3、可是,布莱斯对朱莉却一点兴趣都没有。

4、就像是霍尔顿有一顶红色的猎帽。我觉得猎帽是代表他的唯一的自尊,是“我还是我”的证明。“我”不是虚伪、冷漠、浑噩、无聊的他们——不是!所以每一次霍尔顿胡闹、荒唐完之后都要拿出猎帽,像他喜欢的那样,把帽檐拉到后面戴起。除了菲比给他戴上的那一次。

5、我又想到了最近备受评论关注的一部电视剧《风筝》,年轻的地下d员曾墨怡在刑场上面对审问者的询问:“年纪轻轻就死了,图什么呢?”她的回答斩钉截铁:“信仰!”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个性签名女生成熟稳重简短(精选104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