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20字71句)
一、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1、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庞然大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2、绝不趁火打劫,日本老板把酒跪谢曹德旺
3、“平”了官司输了钱,曹德旺历时七年“讨公道”损失近亿元
4、果然,章邯回到秦国,在赵高的怂恿下,秦二世要惩办章邯。这可气坏了章邯手下的将军们。有个将军叫司马欣,就劝说章邯:“我们在前方拼死血战,还要受罚。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不如向楚军求和。”于是章邯就派人与楚军交涉投降事宜。项羽和章邯在“洹水南,殷墟上”缔结了“洹上之盟。”章邯投降了项羽。
5、例子:叹~,三载依刘。(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6、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7、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8、话说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六世纪早期,齐国、晋国这两个诸侯大国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后终于发生了鞌之战,这是大势所趋,然而,关于鞌之战的前前后后,却有很多真实的趣闻。
9、春色正漫过遥远的群山。经过长途跋涉,齐鲁两国军队在长勺摆开了战场。双方列队完毕,急于求胜的齐军开始击鼓进军,鲁国军队则在军师曹刿的建议下,以弓箭手稳住阵脚,不动如山,保持了可怕的沉默。第一轮攻击未成,第二轮鼓声响起,齐军又一次蓄势待发,鲁军仍寂然不动,严阵以待。面对沉稳如山的鲁军,远道而来的齐国军队开始慌乱。此时,忽然一声鼓响,鲁军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开始了迅猛冲杀,鲁庄公更是一马当先,一箭射杀了齐国的大将。众军同仇敌忾,打得齐军落花流水。
10、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夫当关,万夫莫摧一鼓作气、再衰三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兵来将挡,水来土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11、一次产生四个成语典故的伟大战役
12、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战斗比较守规则,比如,敌人败逃五十步后就不再追杀,所以那些跑百步的才被五十步的笑话。再就是,当时两军作战讲究有来有往的回合式战法。以长勺之战为例,齐军击鼓进军,鲁军保持不动,齐军就立刻停下脚步,这要放在战国或者后来的王朝,早就短兵相接,打得难解难分了,鹿死谁手,还真难说。
13、zhěngēqǐnjiǎ成语典故: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14、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例句:
15、huòjiébīnglián成语典故:
16、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17、lóngxuěxuánhuáng成语典故: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18、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并采用其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佯装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实际上却带领主力部队抄小道袭击了陈仓。刘邦以其精锐部队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了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从此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19、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20、说大话的齐顷公战败了,接下来就要和晋国和谈。晋国的口气很大,居然要齐国的太后萧同叔子当人质,而且齐国的田野一律要东西向,以方便晋国的马车进入齐国。幸亏齐国还是有能人的,这个能人就是谈判代表宾媚人,他说:不尊重萧同叔子,就是不尊重你们的母亲。而且田亩的走向是由先王定下来的,你现在无理要求我们改变耕地的走向,就是违背先王的教诲。如果你们一定要这样胡闹,我们齐国只有集合全国的力量和你在城下决一死战,“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二、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20字
1、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2、bīnghuāngmǎluàn成语典故:
3、《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4、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5、《孙子兵法·始计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6、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7、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8、造化弄人,大慈善家曹德旺眼中的俄罗斯
9、《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10、稀有视频:自在娇莺恰恰啼
11、楚王镇地处内黄县、安阳县、河北魏县三县交界的地方,是内黄县最大的集镇,濒临卫河,自古是水旱码头。卫河也叫御河,水运十分繁忙。清朝在这里设有漕运官,专管水运。楚旺民间流传民谣说:金彭城,银水冶,赶不上楚旺一斜街。乾隆皇帝在南巡途中,经过楚王镇,看到这里车船攘来熙往,商贸兴隆,田园一派繁忙景象,就把楚王镇改为楚旺镇了。
12、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3、(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14、“灭此朝食”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被《左传》写得如此精炼却又栩栩如生,惊心动魄,古典文化的魅力,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15、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把偏远的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刘邦。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建议,先到巴蜀养精蓄锐,以等待时机。刘邦到汉中后,烧毁沿途栈道,以示自己不再回关中。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
16、(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17、公元383年,前秦皇帝符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弦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18、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我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对老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会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不会保佑您的。”
19、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20、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三、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1、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2、郤克一回到晋国,就要求对齐国用兵,晋景公考虑到不能因小失大,当时没有答应,然而,郤克心里一直惦记着。
3、音频版国学成语故事(26)与寒食清明有关的“贪天之功”
4、当时的晋国,大败齐国还行,灭掉齐国那就远远不能,于是放弃了无理要求,接受齐国的赔偿,和谈了事。
5、黄金百战千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账下犹歌舞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千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7、秦军在溃退途中,丢盔弃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叫声,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奔逃。就这样,晋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8、当年夏,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下阳,使晋控制了虢虞的交通要道。二十二年,晋又故技重演,又一次向虞借道。宫之奇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虞公不要借道,但虞公仍不听建议。后晋占领了虢国都城上阳,稍事休整后,趁虞不备,突然发动袭击,俘获虞公,灭了虞国。
9、国学成语故事番外篇(9)春秋四大美女(下)
10、 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11、公元前684年,在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与淄博市博山区交界处,发生了一场规模不大,但足以载入史册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这场战争和2000多年后的另一场在莱芜大地上发生的兄弟阋于墙的战争——国共莱芜战役一样,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而且它们的结局都与其中的某一关键人物有关。
12、国学成语故事(127)洛阳纸贵:《三都赋》揭示出书为何要找名人作序
13、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14、春秋初期,晋献公,积极扩军,拓展疆土。晋献公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取虢国,但虞国为必经之地。晋献公害怕两国联合抗晋,遂采用大夫旬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借道攻虢,再司机灭虞。虞公贪利,受晋国贿赂,不仅答应借道,还自愿作晋军先锋攻打虢国。
15、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16、(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17、话说这年春天,死里逃生成功登上齐国国君宝座的公子小白(齐桓公),因为怨恨鲁国支持公子纠和自己争夺君位,不顾相国管仲内修国政、外树形象、加快发展、见机而作的建议,悍然发动侵略战争,计划一举征服鲁国。
18、huàgāngēwéiyùbó成语典故: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19、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20、成语出处: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四、关于战争的成语大全
1、qióngbīngdúwǔ成语典故:
2、出处: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3、还有一点,可能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曹刿单单看重鲁庄公对大小案件的审理?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4、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中国”。
5、本来很严肃的一件事,却被这几声笑给搅黄了,诸侯与诸侯之间变成了意气相争。这晋国使节团,脸都气黄了,发誓说:“所不此报,无能涉河。”要是不能报今日之恨,我们就过不了河回不了晋国。
6、到了漳河,他派当阳君黥布和蒲将军带两万人马过河救巨鹿,在这里遇上了秦国军队。两军一交战,楚军稍赢。于是就截断章邯所修的通道,使王离部队的粮食得不到供应。陈余又请求增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焼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资治通鉴语)。把剩余的军队全部渡过漳河。楚军的处境是前有秦军,后是漳河,将士置于死地,此时的楚军只有死拼,没有退路。这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来历。
7、“破釜沉舟”和“洹上之盟”都是秦朝末年发生在安阳大地的事件。在这个故事里出了四个成语典故。
8、成语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例句:
9、《孙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10、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国大将章邯率大军攻打赵王歇所逃之地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国告急,向诸侯国求救。楚王就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北上救赵。大军走到安阳(今内黄县楚旺镇一带),宋义命部队安营扎寨,想坐山观虎斗,一连十来天稳坐钓鱼台,丝毫没有前进的意思。项羽几次催促,宋义想得渔翁之利,仍按兵不动。这下急坏了性格暴躁的副将项羽,项羽一时性急进帐杀了宋义。(楚旺西街原有宋义墓)项羽自立为楚王。项羽提着宋义的头整饬(chi)军纪,号令三军继续北上。
11、百战百胜、步步为营、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围魏救赵、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连战皆捷、草木皆兵、再衰三竭、马革裹尸、乌合之众、四面楚歌、揭竿而起、打草惊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备、浴血奋战、背水一战、破釜沉舟、风声鹤唳、风吹草动、战无不克、百战不殆、屡战屡败、速战速决、血战到底、以战去战、背城一战、短兵接战、各自为战、决一死战、明耻教战、南征北战、能征惯战、孤军奋战、休兵罢战、骁勇善战、五十步笑百步、兵贵神速、背水一战、枕戈待旦、揭竿而起、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