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五首七年级下册111句)

2023-12-30 09:16:44

一、古代诗歌四首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2、情感目标,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领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

3、《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在主旨方面有何异同?

4、老骥③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6、归(yàn)枯(téng)昏(yā)

7、——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8、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9、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10、——(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12、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13、《天净沙·秋思》:小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能体会到诗歌的基本氛围,但对于“组合富有特征的事物”这一艺术手法的把握则是初中的学习内容。

14、诗歌朗读的停顿、节奏,用“/”划分。

1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6、(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请你按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17、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18、*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19、龙标:地名,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

20、⑸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二、古代诗歌五首七年级下册

1、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南宋陈普少年家贫,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五岁在田间见白鹭群飞而过,作《咏白鹭》云:“我在这边坐,尔在那边歇,天上无片云,飞下数点雪。

4、学生自读,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5、⑵自读:学生自由朗读5分钟,充分感受作者情感。

6、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7、(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翻译: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9、(观沧海四言乐府)(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天净沙散曲)(愿你给个好评哟~~)

10、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11、请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2、对小学教学有所继承并有所发展。

13、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14、教师范读,正音解词。(或播放录音)

15、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为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这句话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气势恢宏、辽阔壮观。从情与景的角度看,是为了表达作者的胸襟抱负。

17、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18、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19、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朝人,字,

20、▲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三、七上古代诗歌四首

1、初一|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知识点

2、⑴划分节奏,配乐朗读小令3遍:

3、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4、盈缩④之期,不但在天;养怡⑤之福,可得永年。

5、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6、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叙写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同时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7、诗人王昌龄于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8、七年级上册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文知识点

10、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11、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虚景。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12、——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1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4、这句是景物描写,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点明时令。景物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事,又融情于景,表现出诗人对好友的关切和同情。

15、本诗的诗眼是“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1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引导学生体会“杨花”“子规”的深意,这是初中教学才有的任务。

17、★第二部分:对比阅读赏析

18、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大意。

19、⑸《观沧海》中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的句子是:

20、(语文精华)名著+分册汇总+知识点+写作(推荐收藏)

四、语文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1、请赏析“海上生明月,江春入旧年”。

2、两诗画线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渡荆门送别》抒发了作者李白对故乡依依不舍(或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4、教师正音解词,学生自读。(可以播放课文朗读的视频或音频文件)

5、“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8、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歌,其学习方法较为简单,以朗读和背诵为主,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认知,而对作品的艺术特点则缺乏了解。现在进入初中学段,要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

9、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1、——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

12、⑴“次北固山下”的“次”意思是

13、(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14、枯téng(藤)天yá(涯)

15、考查对诗文写作技巧和主旨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背景和主旨分析作答。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陪伴在友人身边,采用了寄情于景的方法,既对友人劝勉宽慰,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担心和思念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6、“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7、(▲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18、“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恬淡美景,用在此处却成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更反衬出断肠人无家可归的凄苦心情。

19、(2)尾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抒发的情怀。

20、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

五、古代诗歌四首整合教学

1、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2、(2)关键词语传达出景中情。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提到“杨花”“子规”,点明了“龙标”“五溪”“夜郎”等,也写了“明月”,这些都是客体意象,那么情呢?“愁心”一词最关键,给这些客体意象涂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再如《天净沙·秋思》中景物描写所带的修饰词“枯”“老”“昏”“古”“瘦”等,本身就传达一种衰落、颓败情境的特点,再加上“断肠人”,痛苦、低落情感的表达水到渠成,情与景融洽无隙。

3、旅人前行的路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船帆高悬。夜色还没有褪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4、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当时很荒凉。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大约在天宝八年,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即生活中不拘小节)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当时身在扬州,听闻好友不幸的遭遇后特地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以表达自己友人的关怀和思念之情。

5、本课涉及哪些古代诗歌体裁?

6、考查对诗歌的赏析。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就体裁来说是“五言律诗”,不是“五言绝句”。故选D。

7、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题目。

8、马致远的散曲,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9、*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10、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11、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如本课的《》。而把唐朝新出现的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和《》就是律诗。

12、(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3、②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作者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1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6、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建议收藏

17、②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

18、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于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19、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20、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气氛。

六、古代诗歌四首

1、.拓展:诗人的形象: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模仿下面画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3、(20江苏七年级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4、七年级上册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朗读、译文、欣赏

5、考查诗句的赏析和诗歌的情感。

6、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7、《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8、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9、碣石()澹澹()竦峙()夜郎()

10、▲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11、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都表现了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生思乡之情呢?()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微笑面对生活的古人名言(坚持的古人名言116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