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怎么读(白发三千丈是什么意思?95句)

2024-01-06 08:22:47

一、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

1、“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不知道明镜里面,那里来了这一抹秋霜。这一句明知故问的比喻更令人感伤,明知镜中“秋霜”即是自己的白发,却又不敢承认不愿承认。这此中感觉正如辛弃疾词中“却道天凉好个秋”一样,不明说愁却更见愁深如海。

2、(7)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理义不交于胸中,便觉面貌可憎,语言无味。(《世说新语·言语》)

3、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唐·李白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注释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缘因为。个:这样。秋霜:指白发。意思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而心中的忧愁好像这白发一样长。看着镜子中的影子,不知道两鬓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染上这秋霜的

5、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6、さて、問題の「白髪三千丈」だが、一丈が約3㍍だから、三千丈は実に9000㍍にもなり、確かに大げさと言えばとてつもなく大げさではある。

7、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8、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9、(10)共事三二年,始尔未为久。(《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看到题目《柳絮》,我眼前立刻就浮现出了深爱着中国的难波女士的脸。我还想起,俳句集出版前我曾受邀“简单写几句”时,因想到了上面讲的“柳絮之才”的中国故事,便写下了一篇小文。

11、没有这个诗句,不过《原》里面有相关诗句:千里鸿雁几时归,俯瞰原野绿思绸白云飘飘野马狂,落日余晖照红楼

12、诗句出自李白的著名诗篇《秋浦歌》。

13、(译诗)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尽也像这样长。不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14、这一切,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

15、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16、1986年到1996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17、比如说在开元二十二年,34岁的李白见到时任荆州长史韩朝宗,希望得到引荐的李白上去就一通马屁:

18、到了秋浦,李白便被无法摆脱的愁情压倒。《秋浦歌》其一曰: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全部诗句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20、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与韩荆州书》

二、白发三千丈是什么意思?

1、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2、「白髪三千丈」――言うまでもなく、李白の五言絶句『秋浦歌』の中の一句である。とりわけ日本人になじみ深いこの詩の冒頭の一句が「白髪三千丈」で、いつしか、この言葉は「大げさ」を意味するものとして独り歩きするようになった。

3、日子久了,愁也习惯了。李白渐渐收拾起心情,聊以出游。秋浦如果有景点的话,那会是什么呢?

4、书法:中国书协会员、文史馆员、博导

5、心碎因为你是“客”。李白当时漫游到秋浦,他不仅是客,而且是失路之客。当失意人听到山涧两侧白猿的哀鸣,内心的愁情更难以承受。即便不是失意之人,客行至此,那白猿哀鸣恐怕也会令人无端伤悲,正如《巴东渔人歌》所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6、1931年出生于大连,日本文化专家,记者、翻译家。

7、全文:作者:李白年代:唐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8、这首诗写对镜悲白发的情景,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得十分生动传神。

9、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作者:李白

1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秋浦歌》。

12、这首诗是李白客居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的水乡地区)时所写。他这时已经临近晚年,有感于自己的日益衰老而写下此诗。

13、李白当时虽不在长安,但也十分忧国忧民。升平之时,纵然个人仕途失意,但还是有希望的。眼看天下大乱,年过知命的他更加感到此生已矣。

14、唐代的一尺,约合现在的30厘米,七尺约合两米一。只是人们所谓的“七尺男儿”,用的是唐以前的标准。春秋战国开始,人们便习惯于用尺来展现人物的身高,“邹忌修八尺有余”,从周到两晋,尺的长度变化不大,约在23厘米到24厘米之间。邹忌的身高,大约在一米九左右,是个标准的高富帅,所以妻妾成群,都还竞相夸他漂亮。而“七尺”约在一米六二到一米六八之间,是那个时代男子的普通身高,所以后来,人们开始流行用“七尺”借指男人(如陆机的“昔为七尺躯”)。这和“丈夫”一词的来历比较近似,商代“尺”的长度,远低于后来的春秋战国,一尺接近于现在的十七厘米,所谓的丈夫,也就是大约一米七身高的男子。

15、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16、但世人是如何知道这一点?这当然是李白自己说的。古人初见面,第一要做的自然是互道名字出身,李白见了贺知章,当然也会给他讲讲太白金星的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贺知章回一句“此天上谪仙人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17、监制/陈真主编/唐经刚

18、若只因这一句话就说中国人喜欢夸大其词,那么使用“汗流如瀑”“眼睛瞪得像盘子(一样圆)”这类比喻的日本人不也是一样吗。汗流得再多,也不会变成瀑布。顺便一提,在中国,前者对应的表达是“汗流浃背”,后者对应的则是“眼睛瞪得像牛眼大”。和盘子相比,牛的眼睛真不算夸张。的确,中文中常常喜欢用夸张的表达,例如气势高昂称作“气吞山河”,将色彩缤纷称作“万紫千红”,但这是一种传统,或许是受到了文学的影响。

19、那一年里,到底发生什么事,遇到了什么人,让他的命运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拍尽马屁尚不得志的布衣,忽然就成了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的翰林学士?

20、然后,魏颢写下了《李翰林集序》,所谓李白“杨贵妃研墨”等故事,也都来自于他的《李翰林集序》,至于真实性,其实也可想而知。

三、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怎么读

1、というと、「いくら誇張にしてもほどがある」という声が聞こえてきそうだが、この三千丈は物理的な誇張だけを表しているのではない。

2、这么擅长拍马的李白遇到已功成名就的大诗人贺知章,想必也没少送几顶高帽,投桃报李,贺知章回他一句:“此天上谪仙人也。”,当然也并不为过。

3、(6)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4、この詩の作者は、石川丈山(1583~1672年)。三河国(静岡県)の人。徳川初期の武士出身の文人で、詩に長じていた。広島の浅野侯に仕えたこともあるが、のち洛北に詩仙堂を築いて住み、詩文を楽しんで晩年を送ったという。主な著述に、『詩仙堂志』『丈山壁書』などがある。

5、孤立在水中的江祖石,如同青天下展开的一幅画屏。在李白看到它时,石上就已经有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题的诗句了。

6、原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7、不对,这个太嫩,没有胡须,古人不喜欢。

8、猿声助愁,《秋浦歌》其四曰:

9、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

10、“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11、“白发三千丈”是李白远离故乡,暂居于安徽省池州的秋浦时,叹息自己老去所作的诗。我试着将它译成了口语。

12、讲到文学上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我想起了一个中国的故事。

13、1952年任《人民中国》翻译,编辑。

14、在日本,自古以来歌咏富士山的诗歌数不胜数,但这首可谓是代表作品之一。上智大学的山田胜美教授曾对此诗高度评价,称这首诗虽然在个别表达上存在缺点,但从整体来看,将富士山的秀丽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结尾的“白扇倒悬东海天”,成为后人无法效仿的名句。中国的著名作家刘白羽也曾对“倒悬白扇”这一比喻赞不绝口。

1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6、李白感觉自己在秋浦瞬间老去。初入秋浦时,头发还没有白,白猿日夜哀鸣,催人白头。猿鸣好像织成一张密密的愁网,李白困在其中,想要竭力挣脱,却很无力。

1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18、这一年,安禄山反兆日显,朝廷南征失利,前后死者约二十万人。关中地区两年来水旱相继,物价暴涨,百姓苦不堪言。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

19、一听到这句话,我们心目中的李白,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20、我们讨论的“白发三千丈”,一丈约等于3米,那三千丈就是9000米,要说夸大的话,的确是夸大到离奇。

四、白发 三千丈

1、好吧,身高不够,气质来凑嘛。

2、但是,读过这首诗就应该明白,这里只不过是文学中夸张的修辞手法,这里的“三千丈”和“孔门弟子三千”“食客三千”“宫女三千”一样,是一种用于表示数量之多的习惯性表达。

3、秋浦是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

4、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5、(1)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史记·项羽本纪》)

6、但从留下来的文字看,李白的气质,和仙人也没什么关系。他自述的“心雄万夫……”也是指志向远大,气势夺人。(一米有着强大的气场和表达能力,写到这里,我倒是突然想到一个人来。)

7、文/三书(古典文学博士)

8、日本人の書かれた漢詩にも奇抜な比喩のあることを発見した。まず詩をご覧いただきたい。

9、何れの処にか秋霜を得たる

10、秋浦的另一奇景是山高水急。《秋浦歌》其十一曰:

11、(8)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胡诠《上高宗封事》)

12、遗憾的是,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里面对历史人物外貌的记载极其有限。特别是欧阳修主持下的《新唐书》,对行文简洁的要求到了极其苛刻的地步,简直是除了最基本的资料,恨不得全都删减。

13、(5)明镜:明亮的镜子。

14、我的头发是因为忧愁才长到三千丈这么长。从明镜中看到自己的头发,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上面?

15、多美的秋浦乡野风光图画。前四句的叠字立即营造出秋浦气象。茂密的石楠和女贞,经冬不凋,许许多多的白鹭和白猿。这样的秋浦令人神往,但李白告诫你不要去,因为猿声会让你心碎。

16、但画像所能呈现的,也就只能到这个地步。国画的画法,真的很难再现一个人的真实外貌。对于现代人而言,基本等于什么信息都没有。

17、しかし、これは詩を読めば分かるようにあくまで文学的な誇張なのであり、この場合の「三千丈」は「孔門弟子三千」「食客三千」「宮女三千」などの言い方があるように、数量の多いことを表す慣用句であるにすぎない。

18、“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19、这些在秋浦江边树枝间跳跃的白猿,看上去如同一团团飞雪。牵引条上儿,这一幕是我们在动物园的猴山上见过的。饮弄水中月,这幅画面多像猴子捞月的故事场景啊。

20、(2)毛先生(毛遂)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又《平原君列传》、《留侯世家》等文也说到过“三寸舌”)

五、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

1、因为在日本也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魏国变得广为人知。取代魏国的是晋国。在晋国,有一名叫谢安的宰相。一日,突降大雪,他将家人聚到一起,问道:“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大家都说说看。”他的侄子谢朗答道:“可以说是‘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则说:“不如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伯父谢安听了大喜,连连称赞。自此之后,谢道韫便因才女的美誉而名声鹊起,“柳絮之才”一词被用于夸赞有文采的女性。

2、“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缘愁似个长。

3、这里咏白发 ,竟说白发比庐山瀑布更长十倍,大胆夸张,非李白莫敢。 诗人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显然,诗人不是说白发真有三千丈长,而是说愁长;因为忧愁生白发,所以白发像有三千丈长一般。这样写,既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内在感受的真实性,

4、汉乐府里曾记载了一首民歌《陌上桑》,诗歌大意是说美女罗敷在城南采桑。路过的太守看到,觉得很漂亮,就上前问道:“宁可共载否?”

5、1996年4月,青森县八户的一个俳句爱好者组织TAKANNA策划了一次日中汉徘交流之旅。冈山县出身的俳人难波政子参加了此次活动,人生中第一次来到北京,被机场和故宫上空飞舞的柳絮之美深深吸引。此后,为了观赏这一美景,她曾多次在春天到访北京。为了抒发这种感慨,她还将自己出版的俳句集命名为《柳絮》。其中有一首是“前門の空より柳絮湧くごとし(前门碧空中柳絮翩翩随风涌春意暖融融)”。这本俳句集中收录了300首俳句,其中,吟诵中国之旅的有36首,占了十分之一还多,从这当中,也能感受到难波女士对中国深深的感情。我曾拜读过《柳絮》,我认为,难波女士非常敏锐,富于表现力,是一位很有文采的女性俳人。

6、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7、作品赏析:全文赏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8、仙客来たり遊ぶ雲外の巓

9、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10、“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11、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12、我们无法想象秋浦的猿声,但那些白猿是什么样子?《秋浦歌》其五曰:

13、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1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长达三千丈,因为忧愁才变得这样长。夸张白发之长是为了形容忧愁之深。起句突兀,落笔惊人,却又切合人的心理,恰如其分。请问有谁面对明镜梳理自己白发时不会感到长无边际,因为抚弄那缕缕“白丝”之时,心潮涌动,多少陈年往事会涌向心头,童年的无忧快乐,少年的燥动探求,青年的洒脱无羁,中年的年富力强,而今的垂垂老矣,多少事值得追忆,多少事值得惋惜,一边梳理长发,一边也是在梳理一生的坎坷,一生的转折,人生短暂,好比是自朝至暮,最终还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一切岂一个“愁”字了得,豪放如李白者,到此时也只能长叹“缘愁似个长”,其实胸中惆怅何止“三千丈”,简直是无边无涯,永难诉清。

15、(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痴情诗句网络语言(痴情诗句6字93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