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名言英文(蔡元培名言感悟108句)

2024-01-28 10:14:59

一、蔡元培名言

1、着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元培

2、尊贵的王者也要倾听别人的意见,谨慎行事。(原句出自《荷马史诗》)

3、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4、我们就要做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不怕天罚,敢于盗火,为苦难的中国照亮前程。

5、假以时日,国泰民安了,我倒很乐意,在故纸堆里面安度晚年,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6、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体育可以帮助人们经受对体力和脑的锻炼。——蔡元培

7、▌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8、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力量!

9、地址:山东省曲阜市聚金路中段

10、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是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1、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蔡元培

12、天生我才,不敢担当,就是失职。

13、北大作为五四运动的震源地,作为新中国的发祥地,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不言可喻的。“北大精神”就是“蔡元培精神”,这位北大之父,逝世于1940年,享寿七十二。他在辛亥革命前的生涯,简直是中国黎明前的奋斗纪录。他是从新旧过渡时期走过来的典型人物,他的言行典范和伟大的人格,感人至深,于今没有任何人会发生疑问。吴敬恒曾说:

14、弘奖学术启文明,栽桃种李最多情。——蔡元培

15、戳下方!人工在线咨询!!!

16、(答案)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不是为了眼前和过去的利益考虑,而应该着眼于未来,因为孩子代表未来。是蔡元培先生再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及关于教育的作用的重要言论。

17、凡是不劳动、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

18、12月4日,各省代表议决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黄兴当选为大元帅,黎元洪当选为副元帅。孙中山亦于年底返国,旋即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以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此后改用阳历。是日孙中山就职于南京,着手组织内阁。各省代表会正式开会,通过国务员名单,各部门总长依次为:陆军黄兴、海军黄钟瑛、外交王宠惠、财政陈锦涛、司法伍廷芳、内务程德全、教育蔡元培、实业张謇、交通汤寿潜,中华民国第一次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成立。

19、除了教育的成就外,在哲学领域,蔡元培也具有不朽的功绩,他的哲学思想来源于两个,一是西方哲学,另一个则是我国传统哲学。在西方哲学方面,蔡元培吸取了康德的“二元论”,叔本华的意志哲学思想,伯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等,取各家之所长,并将自己的思想理念融入其中,增强他的自由与平等的信念,形成自己的西方哲学观。

20、希望以上汇总能给大家考试带来一些帮助。

二、蔡元培名言感悟

1、▌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2、吴敬恒同入南洋公学任教,却因他发生了轰动一时的退学事件。同年10月17日,导火线是一个小小的墨水瓶,引起特班学生牺牲其保举经济特科的资格,相率退学,蔡元培也引咎辞职。而原因是吴敬恒和校方发生冲突,有十数名学生遭开除,吴亦辞去。

3、所谓习惯者,非必写字、读书,然后谓之教育也。扫地亦有教育,揩台亦有教育,入厨下烧饭亦有教育。总之,一举一动,一哭一笑,无不有教育。

4、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蔡元培

5、蔡元培六岁入家塾读书,从《百家姓》、《千字文》读起,读完《四书》、《五经》。随后,老师就教他“八股文”,又称“制艺”或“时文”,作为应付科举考试之用。到光绪三年(1877),元培十一岁,父亲逝世,因他父亲为人宽厚,有贷必应,死后债台高筑,东家责令赔偿。世交分头募款欲以接济,但为元培母亲周氏所拒。由此可见,元培性情宽厚,是父亲的遗传,而不苟取,不妄言,则得诸母教。

6、(要是没有道德,即使你身强体壮,绝顶聪明,也只会助纣为虐,做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此句说明了道德的重要性。)

7、蔡元培参与暗杀组织,专学制造炸弹,赁屋购仪器药品,由黄兴带来十余枚弹壳,遂填以炸药。吴樾暗藏炸弹,计划行刺五大臣于北京车站,不幸炸药误发,竟以身殉。

8、就在距今整整100年前的那个冬天,蔡元培踏着风雪走进北京大学,同样带着他的信仰被镌刻进了中国教育史。是他,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写进历史;是他,把心系国家、教育救国写进历史……

9、宁流额上汗,毋染手中血。——俭洁食堂门口对联(鲁迅题)

10、“美育”这个术语来源于蔡元培,他倡导美育,提倡通过审美教育,让学子确立好美好的人生理想,同时解决国民的素质教育。在不懈的努力与实践下,蔡元培确立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又实现了传统美育的现代化转换。另外,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并非照搬西方,他将美育思想中渗透爱国情绪,将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结合,又遵循我国社会的特色,各种必要条件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思想。

11、官网:www.qufuconfucius.com

12、当时国内的革命人士主要集中策划暗杀和暴动,但暗杀工作不能顺利开展,革命的方针和步骤也无法确定,因此大家对革命的前景仍然非常黯淡。蔡元培的内心不免会有失落的感觉,因此改变一下生活环境的欲望便愈来愈强烈。到这年秋天,听闻清廷有派遣编修、检讨出洋留学之议,便决定进京销假,申请留学欧洲。临行,把同盟会干事一职托他弟子黄炎培代理,并将秘密文件及名单多种交给他保管。蔡元培离开上海,独自前往阔别了8年的北京。

13、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14、蔡元培离开上海不过半个月左右,轰动一时的“苏报案”便发生。章太炎和邹容被抓,吴敬恒逃匿,爱国学社亦遭波及而解散。案发时,蔡元培正船抵青岛,接到他哥哥蔡元坚发来的电报,说“清廷已与德使商定,电青岛德吏捕蔡某”云云。元培只好返沪,又重新参与上海志士的活动,这时,适逢俄人进兵奉天,蔡元培便与刘师培等发起“对俄同志会”,参加会员有百余人。

15、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人才救国,这正是我蔡元培之追求的理想!

16、近代中国史上,人格最高尚的知识分子首推蔡元培。他在教育、学术、思想以至政治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他一生竭尽知识分子的责任,常倾向于革新的、进取的事物,具有开创及领导之功,不愧是一代宗师。

17、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人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

18、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19、以前的成效万不要引以为功,以前的损失也不必再作无益的愧悔。“从前种种比如昨日死,以后种种比如今日生。”

20、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厉行劳动化,使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之人生观。

三、蔡元培名言英文

1、他日中国文化之兴盛,必源于今日之文学革命!

2、我们所寄身的这个时代,正浸淫于一种整体性的堕落之中。——蔡元培

3、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蔡元培

4、我的信仰一旦确立了,绝不会动摇。

5、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中国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的心灵与理智的完美和谐!

6、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

7、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

8、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

9、同情心就是看到别人感受的事情,和自己的一样,彼此休戚相关、互相谅解。所以现行考试制度,最与此点背驰。为争名次之高下、分数之多寡,使同情心日减,嫉妒心大增。——蔡元培

10、所有这些举措都为北京大学“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正是这篇简短的演说为北大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

11、铁肩辣手。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2、“一切道德,殆皆非羸弱之人所能实行者。苟欲实践道德,宣力国家,以尽人生之天职,其必自体育始矣。”

13、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毋宁展个性。

14、光绪十五年(1889)二十三岁,元培参加浙江乡试,中了举人。次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考中,成为贡士,必须再经殿试合格方为进士,但元培未即参加本科殿试,过了两年始成进士。梁启超乡试中举和他同年,可是会试累试名落孙山,可见在科举试途上,蔡元培比梁启超顺利得多了。原来考官王蒿隐欣赏他的文章,录取了他,因此便有人称元培是“蒿隐门人”。他是中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正考官翁同龢很欣赏,称赞他“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材也”。

15、为了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16、凡谤毁人者,常不能害人,而适以自害。——蔡元培

17、思想苦旅,洗心革面,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18、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

19、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蔡元培

20、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蔡元培名言

四、蔡元培名言

1、把劳动的道德、权利、义务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巩固劳动纪律,所以劳动就成为每一个人重要的道德标志。——〔中〕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

2、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世上事未有不成。

3、光绪三十年(1904),元培在《俄事警闻》上发表了一篇《新年梦》,主张说:“我们意中自然有个中国,但我们现在不切切实实造起一个国家来,怕永远没有机会了。”又提出了外交方面应办的三件事:恢复东三省。消灭各国的势力范围。撤去租界。这篇文章,颇能反映出他这时的思想。

4、蔡先生之为人,真是所谓“君子和而不同”,他和哪一个人都很和气,然而他有一个“自己”。绝不是因为做人和气,就会人云亦云。蔡先生所到之地,谁和他相处,都像从前人交了程明道一样,如坐春风之中。不过虽坐春风之中,很感到有一种严肃之气。如果我们以之比古人,蔡先生很像周公,“不骄不吝”、“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什么事情,也是“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俨如周公风度。

5、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代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6、继续走进蔡元培先生的言论。

7、吴敬恒说蔡元培,在做人的态度上,对自己是“不骄不吝”,对人是“和而不同”,只要这个人有一技之长,没有不取其长,绝不问其短处如何。然而他无时或忘的,就是他自己的主张:鼓励造就大学问家出来。这有一个实例可以拿来佐证。

8、人与人同居一世界,犹一家也;自然界之种种灾害,犹外侮也。故人与人不应相争,而应合力以与自然抵抗。——蔡元培

9、知教教育者,语与其受起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无宁展广性。——蔡元培

10、蔡元培十四岁至十七岁的四年间,元培就教于同县一老秀才王懋修,在王老师的熏陶下,最崇拜宋儒。在受业期间,光绪九年(1883),元培十七岁入学补诸生(秀才),放弃“举子业”,专治小学和经学,广泛地自由读书,也就不再到王懋修处学习。离开私塾后,两年间在家设馆教书,并赴杭州参加乡试(考举人),首次落第。二十岁起不再教书,在同乡徐树兰举人家中读书。徐家建有“古越藏书楼”,书籍甚多,有此机会可以博览群书。他作学问、治经偏于训诂与哲理,治史则偏于儒林传、文苑传、艺文志等,这也是当时流行的求学方法。

11、两人“大谈立宪之不可成,皆知革命之不可已”。7月10日船抵上海,中国教育会同仁发起欢迎大会。会中决议由教育会自设学校,自教子弟,毋须赴日本留学。

12、▌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13、当时特班的学生都想学日文,元培便用他半生不熟的日文教学生选读政治、法律、外交、财政、经济、哲学等门类的专业书,要求学生每日撰写札记。其主旨“盖在启发青年求知欲,使广其吸收,由一己观念进之于国家,而拓之为世界。又以邦本在民,而民犹蒙昧,使青年善自培育其开发群众之才,一人自觉,而觉及人人。其所诏示,千言万法,一为之爱国”。在诸多学生中,他最欣赏邵力子、李叔同、黄炎培、王世澂、洪允祥等人。

14、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15、各怀日新志,共证岁寒心。——蔡元培

16、做学问的,不能人云亦云。这是我反复强调的北大的学风。

17、说罢即离去。众人虽予挽留,但他去意已决,略整行装后,于20日乘船离开上海,临行时各人都去送别。

18、翌年,再进京参加“散馆”考试。因庶吉士经过一定的期限,须参加甄别考试,叫做散馆,合格的授以编修,不合格的改任知县。蔡元培顺利地通过散馆考试,升补翰林院编修。同年6月间,“甲午战争”爆发,京师顿时紧张起来,他在联合英、德以御日人的奏折上,和文廷式一齐署名。这年他又在李慈铭京寓中做了半年塾师。十一月间大文学家李慈铭逝世,元培为他的遗著《越缦堂日记》付梓。

19、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20、昔者,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我们也要准备,做共工这样的,万死不辞。勇于彻底粉碎旧社会的猛士。

五、蔡元培名言名句美育

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2、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蔡元培跑到北京,一心想申请去德国,但因政府绌于经费,无法派出。后在译学馆任教,等待出国时机。译学馆后来归并京师大学堂,而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所以蔡元培这次在译学馆的任教,实在是服务于北大的第一次。他的《中国孙宝琦像伦理学史》一书就是在这段时期写成的。

3、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恶,无益也。——蔡元培

4、(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很有启发)

5、君去矣,甘将热血红青岛;吾来也,不许狂奴撼泰山。

6、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也罢,那我辜鸿铭就舍了这张老脸,给你这个白话娃娃当一回军师吧。

7、蔡先生平时待人,对好人没有不尊敬,对坏人,也没有不宽恕。这个人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总是待他很好。他惟一的志愿,一定要盼望中国出些了不得的大学问家。因为他抱了这种志愿,以前有了许多当仁不让的事。

8、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9、对俄同志会并以《警钟日报》为机关报,报纸的编辑工作初由王小徐负责,其后嬗于蔡元培。他主持到这年6月间,因接任爱国女学校校长,编辑工作才由汪德渊接任。《警钟日报》后因揭载德人经营山东的密谋,触怒德国领事,报纸被封禁,拘去五人,上海的革命言论机关至此又遭遇挫折。

10、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战国《荀子劝学》

11、▌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

12、蔡元培是同情维新派的,他深感变法的失败,是“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他虽非康党,因同情维新,又有深交被捕,难免被疑为维新派人物,只好卸职南归。这是蔡元培一生的转折点,他已经看出满清政府没有希望了。

13、傲慢者,挟己之长,而务以凌人;嫉妒者,则己之短,而转以尤人,此皆非实事求是之道也。——蔡元培

14、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15、诸君须知,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动地研究学问。

16、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

1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8、从我国近代教育制度方面来看,蔡元培可谓改革先驱。他曾留学海外,回国从事教育工作,在不断考察、学习与对比中,他用精准的目光看到我国旧式教育的弊端。投身于教育工作后,蔡元培勇于革新,提倡小学废止读经,实行男女同校;大学则取消经科,制定与时代接轨的新课程。在教育方针上,提出人人皆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在劳动技能方面的培养上,蔡元培同样强调,著作颇多。

19、任何人,你都不能去试图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你非要挡呢,结果只有一个,什么呢?被碾着腿嘛!

20、应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而将忧患忘却。于学校中可实现者,如音乐、图画、旅行、游戏、演剧等,均可去做,以之代替不好的消遣。

六、蔡元培名言

1、蔡素食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历史悠久,许多中外名人都是素食主义者,如达·芬奇、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和老子、王维、孙中山、蔡元培等

2、.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杂诗七首》

3、这个事件对清末学界的影响无比重大。蔡元培和吴敬恒、章太炎、蒋维乔等,便在中国教育会的二楼成立“爱国学社”,社员55人,都是南洋公学的退学生。

4、蔡元培(1868年一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912年,他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一职,主张废止祀孔读经,采用西方的教育制度,实行男女同校。1916年至1927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并提倡学术研究,支持新文化运动。

5、上海南洋公学是后来交通大学的前身,成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分为师范院、上院、中院和外院四部,外院即小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春增开一个“特班”,取录了42位私塾就读而又有志向西学的秀才、举人,预定教他们外国语言及经世之学,成绩优异者保送“经济特科”。蔡元培就是担任这个特班的总教习。

6、西方哲学家之言日:“人各自由,而以他人的自由为界。”……例如我有思想言论之自由,不欲受人之干涉也,则我亦勿干涉人之思想及言论;我有保卫身体之自由,不欲受人之毁伤也,则我亦勿毁伤人之身体;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不欲受人之窥探也,则我亦慎勿窥人之秘密;推而我不欲受人之欺诈也,则我慎勿欺诈人;我不欲受人之悔慢也,则我亦慎勿悔慢人。事无大小,一以贯之。

7、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蔡元培

8、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代·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习惯(关于坚持的名言129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