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这首诗的意思翻译(春望这首诗的意思和这首诗的诗人表达的情感101句)

2024-02-16 03:11:54

一、春望这首诗的意思

1、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也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2、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3、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4、《春望》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草木深的意思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的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如织,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荡然无存。

5、(1)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6、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7、安史之乱带给杜甫的伤痛是巨大的。国既残破,家亦不存,诗人把国事、家事书于一诗之中,思家心切,正是爱国情深;感家流离,正是哀国残破。全诗写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是杜甫五律中的代表作。

8、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9、而“不”字在“shēng”的读音前自然就不能读第二声,而应该读第四声,古去声。所以“浑欲不胜簪”的平仄实为“平仄仄平平”,是首字不论的仄起平收律句,完全符合格律。

10、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杜甫于安史之乱中所作的感怀忧国之作,当时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也被叛军捉住,在长安城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民不聊生,诗人在第二年的春天独自走上长安街头,看见昔日繁华的长安城如今变成了一片废墟,杂草丛生,国破家散,诗人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11、近代·郁达夫《奉赠》诗之五:“一纸家书抵万金,少陵此语感人深。

12、而这同一时期,当年三人(李白,杜甫,高适)同游梁宋,留下千古诗话的大唐诗歌兄弟天团里的杜甫,选择了去投奔新君唐肃宗。结果走到半路,被叛军抓了,押送到长安,后调查发现他没有关押价值,便把他放了。杜甫孤身一人在被叛军占领的都城流浪,城外是郭子仪的大军。

13、“感时”的意思是为时局而感伤;“溅泪”的意思是流泪。

14、《春望》是唐代杜甫的诗,原文:

15、(5)恨别:怅恨离别。

1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起句。国,国都。国破,这里指长安城被叛军占领。老百姓流离失所,春回大地,因为没人打理,人烟荒芜的老城里草木胡乱生长,肆意茂密。

17、(11)欲:想,要,就要。

18、(出示幻灯片,逐句翻译诗句)

19、整首诗画面与情感交融在一起,感情深沉又写得含蓄简练,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0、当时的唐玄宗都被迫逃亡,百姓的情况就更加悲惨了,他们不是逃亡就是被敌人俘虏。诗人也是一样,失去了家人的联络,内心非常苦楚难受,他把这份感情也写在了诗句中。

二、春望这首诗的意思和这首诗的诗人表达的情感

1、杜甫《春望》与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比较练习。(学生讨论)(课件显示)

2、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3、C.深、心、金、簪D.在、深、心、金、簪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5、B.颔联写诗人触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6、这是个简单的道理,举个例子,我们把5以下的数字确认为小,把5到10的数字确认为大,那么根据大小买定离手,和你买还是并没有冲突。无论你买的是还是我们称你买的是小,总是正确的。

7、今天,我们来学习大诗人杜甫在战争过后写下的《春望》,看看战争有多令人悲伤,而和平到底有多来之不易吧。

8、小朋友们知道吗?古时候伴随朝代更迭经常会发生战争,打起仗来百姓们的日子就会变得很痛苦,所以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人们最大的心愿一直是和平。

9、一天一首词:姜夔《湖上寓居杂谈》

10、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11、fēng huǒ lián sān yuè,jiā shū dǐ wàn jīn。

12、“烽火”的意思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也指战争的战火,万里长城上的一个个烽火台就是用来点燃烽火的;

1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4、安史之乱爆发后一年(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即唐肃宗。尊还蒙在鼓里的唐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昭告天下。永王李璘觉得大哥既然可以随意登基,便去庐山请了李白出山,准备造反。江陵长史高适则看穿了这一切,迅速报告了唐肃宗,并完成了反制永王的部署。

15、古义:信;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16、④诗人为会么喜欲狂呢?

1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8、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9、◆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他盼望到了什么程度呢?读最后两句。

20、〖韵译〗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现代文译文〗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三、春望这首诗的意思翻译

1、我们幸运地出生在和平的时代,习惯了和平生活的我们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样的。即使是万物复苏的春天,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也不像之前几首讲述春天的诗歌那样美好。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其实不光是“zan”应该读“zen”,“shèng”也应该读作“shēng”。这是个正儿八经的多音字,读“shēng”的时候的意思有不同——能承担、能承受。“不胜簪”,就是头发太短,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4、只身(zhīshēn):单独一个人:~独往。~在外。

5、(明确)这首诗感情基调:忧愁、伤感

6、读杜甫的诗,我们能感觉到他总是情怀很深,内涵很深。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形容就是,李白的诗,我们一望即知,但是杜甫的诗呢,得好几望你才能知,包括之前的《望岳》,这会又是《春望》也是意藴深厚,需要反复品味。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这景色依旧,壮丽山河仍在,然而自己的国家却早已沦陷在战火之中,残破不堪的城池里,杂草丛生,荒芜一片。诗人的记忆里,长安是多么的繁华,可在战火的冲击下,所有的繁华都烟消云散,只剩下这满目的苍凉。

8、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9、“恨别”的意思是怅恨离别。

10、学生自由朗诵全诗,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11、但是山河草木虽然无情,诗人即使它们都变成了有情之物,花鸟会同诗人一样因感时而溅泪,因恨别而伤心。足见人间深重的苦难也能惊动造化。花儿带露、鸟儿啼鸣不过是自然现象,而所溅之泪所惊之心实出自诗人。

12、引导学生想象: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一番什么景象?(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是人声喧哗,一派繁荣的景象。)

13、老婆孩子一看,吓一跳哇,丈夫回来了,爹回来了,没想到啊!为什么呢?下面就说,“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在这个战乱的时代,能活着回来,是偶然,所以家人见了也分外的震惊!我们可以想象,这种通讯上的隔绝,给杜甫和他的妻子杨氏以及他们的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心灵伤害,他们根本不知道对方是否还活着!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未来的生活到底是怎样!所以,当他们喜相逢的时候,那真是“惊定还拭泪”。

14、(1)那么,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15、美文,以文见生活之真谛,

16、《望岳》写于社会繁荣的开元盛世,诗人生活优越,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笔端自然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春望》写于战乱之中,诗人颠沛流离,字里行间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又有对家人的牵挂,所以是沉重的。‍

1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18、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以花鸟之物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时伤世的情感。

19、师:这首诗当中有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的情感,哪一个字?(喜)

20、“簪”是一种束发的首饰。古时候,男人也会留长发,成年后要把头发束在头顶,用簪子横插住,避免头发散开。

四、春望这首诗的意思简短

1、所以他离开长安后,就穿过对峙的两军,奔赴凤翔,就是现在陕西宝鸡,谁在那儿?当时唐肃宗在那儿。他是麻衣见天子,他身上穿得破破烂烂的,可能胳膊肘都露出来了。他去见到了唐肃宗,肃宗非常地感动,授予他左抬遗这个官。这个官还是很小,但是内容非常地丰富。什么叫左拾遗呢?就是帮助皇上在地上捡东西,把掉的东西捡起来,实际上我们都能明白,这是给皇上提意见的一个官,就是为了警星皇上不要犯错。所以啊,可见肃宗皇帝对他还是非常器重的。

2、“国破”和“城春”两意相反,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讨论解疑:关键在于两个词

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páihuái),意志踌躇(chóuchú),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zān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6、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fúhuò),解送(jièsòng)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7、三个月后,唐军收复长安。

8、在教学这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9、师:死的死,逃的逃,放眼望去长安街上空无一人,满目凄凉,杂草丛生。怎么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自己练练看。(生自由练习朗读——点名读——全班齐读。)

10、好了,我们已经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那现在就让我们结合诗中的意境,一起在脑海中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11、正因为“烽火连三月”,所以我根本就没有办法收到家书,我也没有办法把我给我老婆的家书寄出去,真是“家书抵万金”。从投奔被抓到现在九个月里头也许就根本没有收到任何音讯,他能不愁吗?我们知道,杜前的家国情怀是很深重的,想到家人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的。孩子怎么样了?妻子怎么样了?朝廷怎么样了?没有哪个问题不是杜甫不在想的。

1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一句话,在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诗人艾青借助一个鸟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就在几千年前,同样是在战乱的环境中,同样有一位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今天,我们就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到唐朝,去走进这位诗人,去感知一种苦难,体验一种伤痛。那就是杜甫的《春望》这首诗。

13、这里可以拿另一位大诗人对比,那就是王维。王维当时也是扈从唐玄宗不及,没有去得了成都,被叛军羁押。但是王维当时的官职很高,是吏部郎中兼给事中,应该是说已经做到了五品左右的官,而且在当时的名气又很大,就被安禄山押到了当时的伪都洛阳。

14、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15、多音字不同发音的情况下,在这一句中还有一处,而这个字的不同发音,正好证明了多音字存在的意义——不同字义的表达。

16、1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1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8、质疑:薄薄的家书怎值万两黄金呢?

19、“抵”的意思是值、相当;“家书”的意思是来自家里的书信。

20、了解作者简介、作品创作背景。

五、春望这首诗的意思视频

1、花与鸟这两种具有特征性的春天的景物表明诗人对时事和离别的感伤。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拟人对偶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5、诗人杜甫带着家人逃离他居住了十年之久的长安,去亲戚家避难。可是杜甫刚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抓住,押送回了沦陷后的长安城。

6、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夸张

8、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

9、生:(生齐声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杜甫春望古诗原文带拼音版

11、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读呢?是读“浑欲不胜簪(zan)”还是读合韵的“浑欲不胜簪(zen)”呢?

12、合作研读,品味意境,交流感受。

13、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14、明确:老师可以告诉大家,当时杜甫年纪45岁,同学们认为杜甫年纪大吗?没错,不大,45岁正直壮年,可是诗人已经满头白发,这是为什么啊?没错,因为杜甫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忧国忧民,为祖国,为百姓白了头发,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杜甫是怎样一位人呢?总结:爱国,眷恋亲人。

15、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16、(8)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17、教师:诗人怀着满腔的爱国情怀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名字一定会随着他的诗句,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放出灿烂的光彩。最后,让我们齐读《春望》,送给杜甫!

18、查看完成率和正确率,红花奖扣

19、同学们,先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吧!

20、目标:通过自学课本、观看微课、PPT:

六、春望这首诗的意思

1、“沉郁顿挫”这个词来自杜甫的《进雕赋表》,意思是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清明古诗意思解释(清明古诗意思全解简单89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