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黄鹤楼诗有几首(唐诗300首 幼儿早教 古诗大全68句)
一、李白黄鹤楼诗
1、《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芳洲之树何青青”,只得七个字,一何使人心杳目迷,更不审其起尽也。
2、译文:城墙下的沧江水,江边就是黄鹤楼。
3、说起李白的打油诗,你一准儿想到那首《题黄鹤楼》: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话说李白来到黄鹤楼,游目骋怀之际,诗兴大发,准备即兴来一首“黄鹤楼诗”。不料,墙上已有题诗,那是崔颢的《黄鹤楼》,被后世称为“七律第一”的千秋绝唱。李白读后,顿觉气短,不敢再题,于是搁笔,并在旁边写下这首打油诗。
4、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李白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好友孟浩然离开黄鹤楼与我辞别,乘船东去。崔颢的第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昔人应该是传说中的仙人,因为我们俗人是不可能骑黄鹤的。意思是仙人已骑黄鹤而去,哪路神圣、向何方飞去,都没说,也不用说。天马行空,无边无际。
7、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8、读这首诗,极爱“芳洲之树何青青”和“长洲孤月向谁明”,意沉悠远,余味无穷。
9、“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这两句提到了两个人物。
1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朝代)唐
11、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12、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13、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14、这些诗文分别被刻写在当时黄鹤楼的门柱、大厅和墙壁上。不过,后来这些古老的墨宝都在黄鹤楼被毁时一起被毁,但这些诗歌却被人们记录在古籍中,一直流传。
15、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16、当然,上述四句逐一对比并不科学,李白的四句是完整的全诗,崔颢的四句只是全诗的一半。李白头两句写实,后两句以务虚为主、虚实结合,崔颢的前四句写虚,后四句以务实为主、虚实结合。
17、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18、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19、远远望去,鹦鹉洲上,花团锦簇,水气缭绕,那嫩绿的兰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令人陶醉而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20、李白越读越觉得崔诗精妙,全诗从传说入笔,抒发岁月如流、世事茫茫的感慨。尤其是后四句,实写登楼所见又借景抒发了诗人胸中的缕缕乡愁!李白连声呼妙,驻足诗前久久凝视。
二、唐诗300首 幼儿早教 古诗大全
1、再一临摹,便成窠臼。许印芳: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无名氏(乙):前六句神兴溢涌,结二语蕴含无穷,千秋第一绝唱。赵熙:此诗万难嗣响,其妙则殷璠所谓“神来,气来,情来”者也。
2、答案:只需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古诗名句》关注即可!
3、而这首《鹦鹉洲》确实达到了这种效果。
4、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5、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6、由于这首诗句中饱含了李白对好友的真挚情感,又写出长江浩浩荡荡的气势,所以后来,人们认为,崔颢和李白在为黄鹤楼作诗的过程中,两人“打”了个平手,于是,这两首诗都成为了我国唐诗中的著名诗篇。不仅如此,后来,李白还为这一著名建筑写下了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7、楼主人见李白到此,早就备好了文房四宝,躬身上前请李白为黄鹤楼题诗。李白淡淡一笑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李白《江夏送友人》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贾岛《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南三大名楼之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曾有多位诗人在此送别友人并做诗
9、其实李白并没有在黄鹤楼上写诗
10、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11、这里的刘禹锡是唐朝中期的诗人,也是著名的思想家,他常用比兴的手打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著名的《陋室铭》便是他所做,他为黄鹤楼作诗时,正是他怀才不遇之时,为此,他写道:
12、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表达了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14、当然狂妄如李白,自然不可能一直用这些虚无缥缈的神话来反击,最后他开始绕回自身的才华。
15、崔颢这首《黄鹤楼》前四句三次重复“黄鹤”二字,且不管韵律、肆意放纵,不仅未显停滞乏味、不守规矩,反而让人觉得感情真挚、气概苍莽。当然,后四句还是回到了七言律诗的规矩上来,整首诗又成了七言格律的典范。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给予高度评价:“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的《黄鹤楼》为第一”,这真是太不容易了!
16、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17、李白写过的与黄鹤楼有关的诗很多,下面列举几首:
18、江洲两岸的树树桃花临水盛开,将晶莹明澈的江水染得像一匹绚烂夺目的锦缎,随着江波的起伏,一浪一浪地涌向岸边。
1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富二代李白也应不会付不起酒钱,但坐落在现武汉长江边的黄鹤楼,自古以来却都是文人墨客题诗作词的热门之地,李白看到崔颢的诗后,肯定想一较高下,但实在是难以超越,或许真成了李白的心结,直到多年之后,才比较满意地作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此诗现已成为国人背的最熟唐诗之知名度似乎远超过崔颢之作。
三、李白黄鹤楼诗有几首
1、当年,在白居易为黄鹤楼写诗的时候,正好是此楼被烧毁的时候,同时也是白居易被贬到此时。在这两种心情下,这位著名的诗人便写下了一首颇为萧条的诗:
2、不仅如此,后来,李白还为这一著名建筑写下了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3、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
4、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5、后祢衡被黄祖杀害,亦葬于洲上。历代诗人临江夏,大都描写鹦鹉洲。
6、“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呢?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7、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8、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9、李白想:孟浩然是我最钦佩的朋友,希望他在扬州能有个好心情,让祖国的美景消去他不得志的惆怅。孟浩然想:李白是个非常重情义的人,即使我走远了他还在原地望着我。如果有时间我们要多相聚,一同游览祖国的名胜古迹。
1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11、最早提出质疑的是明代以渊博著称的大才子杨慎,杨慎首先否定了“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李白所作之说,并认为这几句打油诗是几个禅僧在黄鹤楼戏作的联句偈语。既然“捶碎黄鹤楼”是伪作,那么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更是无根之萍的伪作附和了。
12、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13、国庆假期,在老家散心。有一天,正要午睡,在酝酿睡意时,脑海里浮现出“故人已乘黄鹤去”这句诗。这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的句子。反复默念这首诗,老李不禁潸然泪下。
14、读来情韵幽深,余味无穷,表现了诗人对祢衡的怀念。
15、通联方式: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路553号邗江文化馆4楼李小峰邮编:225009
16、腾讯微博:http://t.qq.com/baga11
17、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8、“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固然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何尝不是烟花之地呢?“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19、李白写的有关于“黄鹤楼”的诗有:
20、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四、李白黄鹤楼诗词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
3、这个故事记载在元代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传》中。
4、就这样走了—赏析李白黄鹤楼送别诗
5、主人不解其意问:“您乃一代大诗人,为何见了崔诗就诗兴全无了呢?”
6、李白诗写鹦鹉洲,实际上是通过怀祢衡而抒发自己晚年饱经颠沛流离之苦的孤寂伤怀。
7、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8、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