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风俗特色是什么(东北地方风俗121句)
一、东北风俗习惯
1、冰雪一直是东北的独特景观,过去交通不便,一到冬天,河流封冻,到处都是积雪,人们便用“马拉爬犁”这样特殊的方式来解决通行的问题。
2、东北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东北民俗文化圈的地域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以及辽宁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它的特点是满族和汉族风俗的大融合,不过随着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东北民俗正逐渐消失。不管您生在哪个年代,今天带您认识、回味东北民俗文化的十八怪!
3、俗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真的是三年吗?
4、当时冰上滑具有双腿的小爬犁和单腿的划子,有些地方管划子也叫“单腿驴”,划子和现在的滑冰鞋的构造和原理差不多,只是材料是木头和厚铁片,人的双脚站在上面。划子占地面积小,冰上阻力小,所以在铁钎的支撑辅助下,行进速度比爬犁更快更敏捷更需要技巧。
5、东北大秧歌:历史悠久,它即是东北地域民族民间文化精英典型代表之也是东北满、汉等族文化大融合的结晶。
6、06如果你也骂过这个国家,请斗胆进来看看!
7、中国赫赫有名的四大天府:应天府、顺天府、承天府、奉天府
8、过去嘎啦哈不仅仅是大姑娘喜欢,所有人都喜欢,也是进入冬季,北方室内活动中多人参与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9、第十六怪:不吃鲜菜吃酸菜
10、随着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东北民俗逐渐消失。东北三省和内蒙东北部被誉为关东,满族人(在旗的)和山东闯关东的,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和风俗,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仍然能够看到的一些民俗风情,在逐渐的消亡。
11、最催人奋进的励志故事,
12、第十二怪:女人叼个大烟袋
13、“腊月到,蒸豆包,热气冒,香味飘。”说的就是东北的粘豆包,它外形酷似元宵,大小如鸡蛋,色金黄,有粘度,象征小日子团圆美满,所以过年时家家都要蒸上几锅。粘豆包皮用大黄米(学名糜子)面做成。也有用小黄米和粘玉米面做豆包,但都不如大黄米正宗。过去一到冬深天冷,家家户户却都忙着打糜子、淘黄米、压面子,准备蒸过年的粘豆包。一家做粘豆包左邻右舍的女人都来帮忙。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帮我,成为一种习俗。蒸好的粘豆包,个个金灿灿、圆鼓鼓、粘稠稠、筋道道,热气腾腾地喷香。东北人吃粘豆包要冻起来,这样贮藏的粘豆包不但没有一丝裂痕,而且色泽新鲜。
14、汉语拼音的“前世今生”
15、洛阳一拖,到底你有多牛
16、除病驱邪萨满舞(俗称跳大神)
17、北方人过年有吃饺子的习惯,在大年三十守岁的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饺子皮和饺子馅要刚好用完,皮多了或者馅多了,都是有说道的。用来包饺子和的面不能全都用光,要剩点,说这样是年年有余粮。
18、东北,这里主要指的是东北三省和内蒙东北部,在这里生活的老百姓慢慢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和风俗。在20世纪70年代,甚至80年代,这些民俗基本都能看到。而步入21世纪,虽然还能够看到一些民俗风情,如糊窗户纸,马拉爬犁(笔者小时候就亲身体验过),却有些却随着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在逐渐的消亡。当然还有一些,如吃酸菜,吃豆包已经深入到东北人的血脉之中,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19、湖北省各市县得名的由来3
20、压岁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压岁钱是我国过年的一个传统,是长辈对小辈的祝福和爱意。孩子想要得到压岁钱是要给长辈们磕头拜年的,到了现在几乎都把磕头这个环节给省略了。
二、东北地方风俗
1、“冰上钓鱼单线拽”是老关东人根据个人的经验,凿开冰面,和夏季在河边钓鱼一样,将鱼线、鱼钩和鱼饵放到冰面下,但鱼竿和鱼漂儿此时就派不上用场了,所以只能根据每根线的蠕动情况来判断是否有鱼上钩。钓上来的都是大鱼。
2、上贴饼子下炖菜这样的烹饪方式,有的地方也叫一锅出。锅里又炖菜又烀饼子,菜炖在锅底,饼子贴在锅边。多数一锅出里有排骨、油豆角、土豆块,铁锅的四周贴上玉米面的饼子。用料十分丰富,味道也一样,豆角绿绿的,绵而不过烂,土豆块已经到了被炖得没有任何棱棱角角的状态,入口即化,而吸收了青菜香味的排骨,味道也不错。当然主菜可以改成鱼、牛肉、排骨、鸡肉等等,也可在锅边贴上一圈白面小花卷,吃起来特别有味道。现在东北这样的烹饪方式在农村见到的不多,反而城里人喜欢。
3、东北的冰雪建筑是起始于地下的。东北的古代民族为了在寒风凛冽的冰天雪地中生存,“常为穴居,以深为贵。”用九节梯子下到洞穴之中,在洞中生一火盆,周围铺着树枝、柴草或皮张来抵御风寒。但由于地下采光和通风条件差,人们开始利用木材和一些毛草,从深地下走到浅地下乃至地面,赫哲族早期居住的“地窖”、“马架子”就是此类过渡性住所。
4、生活在东北山林地区的百姓,每年到了收山货的季节,女人们便三五成群地进山打山货,摘松籽,采猴头,日积月累练就了一身登高爬树的本领。她们的胆量和技能,令男人自愧不如。孩子们都是从小和大人们一起上山的,不分男女。所以在东北,有些地方女孩子爬树玩耍是很正常的事情。国内其他山区,也应该有这样的现象。
5、第十四怪:年节喜庆吃豆包
6、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些民俗已逐渐没落,被人们遗忘,其中就包括东北民俗的几大怪,它们有的变了形还在我们身边,有的已经彻底消失不见了。看看下面这些东北民俗,你还记得几个?
7、第六怪:百褶皮鞋脚上踹
8、过去东北的人家,一般都是南北大炕。炕用来睡觉,吃饭,招待客人,取暖等等。现在已经逐渐消失。
9、烟袋曾经不但是女人,也是关东人人必备的器物。和烟袋有关的故事与传说,以此衍生出来的趣闻也数不胜数。
10、回复数字01—0查看往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11、郭佳瑞躲在妈妈身后,偷偷的望向杀年猪的现场,好奇心和恐惧感做着激烈的斗争。杀猪的师傅早已经忙活了起来,几个人高挽了袖口,挤在墙角捆猪。那猪胖得蠢笨,只管嗥叫,却不会躲闪,不一会儿便被掀翻了,捆上越越拽越紧的猪蹄扣。还没等郭佳瑞的内心斗争分出胜负,杀猪师傅手起刀落,年猪已经杀完了。
12、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过年之前采购工作称为“办年货”。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春联)、灯笼、冻梨、冻柿子等。
13、冰天雪地里有美景,古老乡村里有故事,热气升腾中有美食,灿烂笑容里有好客。看这美食美景,也许你早已按耐不住思乡之情,身在异乡,胃早已经飞回故乡了吧!还等什么呢?我在黑龙江等你!
14、广东省各市县得名的由来
15、世界上人口上亿的国家有多少?
16、02团的十七大报告(摘要)
17、平遥马家大院,一个被冷落的晋商大院
18、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19、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这是众所周知名的东北三大怪。如今这些老东北的民俗,大多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消失了,成了历史和一些老年人的记忆。在这里将“关东十八怪”一一评说,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老东北过去一些鲜为人知的民俗风情。
20、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今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停。
三、东北的风俗特色是什么
1、云南省各市县得名的由来1
2、世界各国国土面积排行榜
3、另外,挑冻柿子的时候可以尽量选个头大一些,成熟度好一点的,否则口感会有些涩。
4、吃的时候先咬开一个小口,然后吮吸里面的果汁,冰凉水润的果汁喝起来就很爽,剩下的果肉也很软嫩。
5、长春的寺观教堂有长春万寿寺、护国般若寺、百国兴隆寺、普门寺、大佛寺、长春观、长春天主教堂、长春西五马路基督教堂、长春市清真寺等。
6、扭秧歌,是东北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
7、这个重阳,让我用8首最美的诗句说“想你”
8、河南18个地市的“小名”都叫啥?平顶山的你知道吗
9、“妈~给我买个手机吧”
10、伴奏乐器以板胡、二胡、唢呐(喇叭)、电子琴为主。表演讲究“唱、说、扮、舞”,说的是庄稼话,唱的是庄稼调儿,插科打诨,机智灵活,扮演人物以形写神,以假代真,讲究“二人演一角,人分神不分”,“一人演多角,人不分神分”。
11、由于东北天气严寒,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相识,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间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由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适口,果汁富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12、在东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家家户户都要挂红灯笼,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灯笼要保持彻夜通明。
13、在外面冻透的白梨、苹果,放在大大的盆子里放上凉水,解冻。不一会冰碴子就会出来,包裹在水果的表面,敲击几下,冰块碎掉,就可以就烤暖气享受凉爽可口的美味了,自然冻透的味道是冰箱里面制造不出来的,来东北没吃冻梨、冻苹果就太遗憾了!
14、睡过火炕、吃过杀猪菜的人才算真正来过东北,您说呢?
15、“烀黄豆,摔成方,缸里窖成百世香;蘸青菜,调菜汤,捞上一匙油汪汪。”。大酱在东北人家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干豆腐卷大葱蘸大酱、大酱炖豆腐、大酱炖小鱼、酱炖茄子、酱炒角瓜片、小青菜、婆婆丁蘸大酱等等,吃的赞不绝口、津津乐道
16、长春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且分布广泛,历史悠久。全市经政府批准并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396处。
17、完达山脉延伸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合的地方。这里,丰厚的山林、水产资源,滋养着一个只有四千人口,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顽强跋涉,并创造出独具北方渔猎文化特点的赫哲族。
18、第五怪:火盆上炕烤爷太
19、满族先民的狩猎生活,女人也要骑马。妇女生小孩难以携带,为防备野兽对初生婴儿的伤害,就用桦树皮编制成最初的摇车,把孩子放进去,挂在树上。后来生活条件改善,这样的习俗被保存了下来。北方汉族也用这样的方式抚育孩子,只不过悠车挂在房梁上,孩子安全。悠车子摇起来,防苍蝇、蚊虫,有细微的风,孩子睡得舒坦。
20、全国198个免费景点一览表,收藏了
四、东北的风俗知多少
1、说到东北的冰冻美味,水果可能是最被熟知的,比如冻梨,冻柿子,第一次吃的人一定会被惊艳的。
2、东北过年的习俗:送灶王;扫房子;冻豆腐;去买肉;宰公鸡;把面发;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初二满街走。
3、第二怪:草苫土房篱笆寨
4、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饺子中包上硬币或者花生、果仁,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
5、语言学问博大精深,语言文化因区域差异而有所不同,往往同样一句话,却有着多种含义。有些人认为是辱骂性语言,而他人却可能认为那是一种敬语;反之亦然。所以,针对不同的人,要考虑他们不同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别开生面的效果。
6、过去杀猪在东北农家算是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那时候,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出卖换钱,因此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7、韶山冲的冲字是什么意思?
8、最炙手可热的兴安资讯,
9、和冻白菜一样,冻豆腐比较适合炖煮或者涮火锅,蜂窝状的孔洞质地可以很好吸收汤汁,而豆腐本身还带有一点点苦苦的香味,很醇厚的味道。冻豆腐弄碎和面粉,水豆腐拌在一起炸丸子也不错。
10、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11、吃冻梨的时候也不是上来就啃,坚硬的冻梨没准会磕掉你的牙哦。找个盆子,把冻梨放进去,加冷水浸泡过冻梨,这叫“缓冻梨”。等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冻梨被一层冰包裹住了,再过一会看到冻梨变软就可以取出来吃了。
12、河北省各市县得名的由来
13、第九怪:大姑娘上树比猴快
14、由于长春城区在建国后工业、文化等的快速发展,各地移民大批融入,所以又形成了口音较四邻农村县份更轻、更接近普通话的特点。
15、第四怪:除病驱邪萨满舞
16、赫哲族聚居在黑龙江省的同江市八岔、街津口民族乡,饶河县四排民族乡及佳木斯市郊的敖奇村。沿松花江入黑龙江再转向乌苏里江,一路既可领略北国的山水风光,又可尽情探寻和体会赫哲族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17、二人转亦称“蹦蹦”,产生并盛行于东北三省(黑、吉、辽),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走唱类曲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它的唱腔高亢火爆,土香土色,乡音悦耳。
18、萨满文化研究所是东北地区仅有的萨满文化专门研究机构。
19、农村的集市上,老两口在卖冻梨
20、春节的准备: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
五、东北 风俗
1、07大兴安岭地名漫谈(县/区/乡镇)
2、最活力四射的青年动态,
3、二人转的舞蹈更是别具一格,肩功、腰功、步法都很有特色,尤其腕子功,包括平腕、翻腕、甩腕、压腕、绕腕、抖腕等多种,不一而足,令人称奇。演员施展的手绢花、扇花、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等绝活儿更是技艺高超,独步艺苑。正是“唱的好听,舞的优美,逗的风趣,扮的逼真,绝活精湛”,五功综合,雅俗共赏。
4、过去东北冬天没什么新鲜的蔬菜,靠地窖这样的储存根本不够吃,因此用淹渍大白菜方法贮存,经发酵变酸,够一家人吃整个冬天。过去东北城乡几乎家家都有酸菜缸。
5、江苏13市十大地标美食榜单发布!淮安有哪些美食上榜?
6、冻柿子的方法和冻梨差不多,也是需要用水“缓”着吃。不过冻柿子的质地比冻梨要绵密一些,所以口感有些像冰沙的感觉,可以用勺舀着吃,味道是很甜的。
7、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服饰色彩丰富,受自然崇拜和信仰的影响人们对色彩的喜爱各不相同。另一方面,东北民俗文化又是豪放不羁的,也比较喜欢颜色形成强烈对比的服饰。
8、不好意思,您念错我的姓了
9、这个大家都不陌生了,不光在东北,很多地方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冻豆腐。
10、18个关于厦门的“冷知识”
11、过去东北的人家,一般都是南北大炕。炕用来睡觉,吃饭,招待客人,取暖等等。这是为了节约柴草,保持冬季室内有足够温度的一个办法,有时祖孙好几代都睡在一个屋里的南北大炕上。
12、东北的民风民俗包括:二人转,扭秧歌、火盆等
13、“双腿没有单腿快”是描述大人们为了帮助孩子们消遣漫长的冬季时光,想出来的冰雪娱乐活动的一种。
14、在农村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食用。过年时,将酸菜、肥肉和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杀猪菜”。
15、抓嘎啦哈曾经是东北地区汉、满、蒙等民族比较流行的,具有游猎生活遗风的民间游戏。嘎啦哈满语发音,是一种用猪、牛、羊的蹄骨和一个布面内装粮食或者沙子的口袋来进行的一种游戏,口袋上抛过程中,以手翻动和抓取嘎啦哈的多少,同时接住下落的口袋为胜负标准,骨头四面都有不同的累计标准,花样繁多,几人一起玩,乐趣无穷。过去嘎啦哈不仅仅是大姑娘喜欢,所有人都喜欢,也是进入冬季,北方室内活动中多人参与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16、老东北汉族房屋一般都把烟囱贴在山墙外。为了让保持热度的烟火给房间内带来更多的热量,一般都把烟囱紧贴着山墙修筑,也有的把烟囱的大部分直接裸露在室内,还把烟囱安上“插板”(通常用铁片)。冬季晚上睡觉前,还要烧一遍炕,生烟出的差不多了,关上“插板”,这样火炕能一直热到天亮。风大的天气,为防止从烟囱里夹带出的火星儿引燃苫房草,一般不烧火,等风停了再烧。烟囱一般都是泥坯垒起来的。
17、戏曲:吉剧,发源于吉林长春,是由建国后在二人转基础上形成的新剧种。
18、扫尘:腊月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19、不过东北的大豆配上传统的卤水点的豆腐味道特别香醇,放在室外迅速冻起来,变成黄橙橙的冻豆腐。
20、实际上,在东北这种浪漫只能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现实往往是这样:
六、东北风俗习惯
1、以前东北人不是不吃鲜菜,是吃不上鲜菜。冬天,人们为了备足越冬蔬菜,除了在地窖里藏白菜、萝卜外,家家都渍酸菜。
2、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可以简单概括是热情,好客,豪迈,彪悍。东北各族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创造了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不同民族的饮食、服饰、礼仪、生产、生活等习俗各具特色,民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认识一个民族及其民族文化的钥匙,也是体现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透镜。从民族性格来看,肃慎系民族粗犷豪放、勇武为荣、武功文治,秽貊系民族好让不争、讲究礼仪、勇猛好斗,东胡系民族以骑射为本,骁勇剽悍、粗犷豪放,汉民族温文尔雅、重文讲武、宽大为怀。
3、过年时,将酸菜、肥肉和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 “杀猪菜”。
4、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5、在大东北还是有很多很独特的风俗习惯的,就比如说东北在冬天的时候气候严寒他们就会选择把一些新鲜水果和新鲜蔬菜放在室外的“自然冷冻仓”内,甚至于连雪糕、冰淇淋再或者一些海鲜和肉食都会直接放在外边冷藏保鲜,就算是没有听过冻梨这些特产肯定也会被东北人的热情点燃过,这就是他们最大的习俗。
6、云南省各市县得名的由来2
7、小年祭灶:腊月过小年,祭灶。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8、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满族文化、热爱清史。
9、这样的说法没“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或“小姑娘叼着个大烟袋”更吸引人,但更贴近现在的生活实际,只是用烟袋抽烟的人,越来越稀少了。如今的农村姑娘抽烟的很少,倒是城市里的吸烟女子越来越多了。
10、各个省的A88888车牌都在谁手上?黑A88888争议大
11、第十五怪:上贴饼子下炖菜
12、在农村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食用。过年时,将酸菜、肥肉和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杀猪菜”。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饺子中包上硬币或者花生、果仁,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在东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家家户户都要挂红灯笼,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灯笼要保持彻夜通明,意味着益寿延年。高跷和秧歌这一传统项目向来都是东北人的挚爱,一到过年会有高跷和秧歌表演。
13、蔬菜中的历史冷知识,你知道它们名字的历史渊源吗?
14、01何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15、如今,“狗皮帽子”又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大街上,年轻的小姑娘们纷纷把这有“耳朵”的帽子戴了出来,但已经成为时尚记号啦。
16、趁着柿子还没软时摘下来,放在室外,等到温度零下以后,冻柿子就会慢慢变硬,表面还会有一层白霜,好像灯笼一样有点朦胧的感觉。
17、在部队,这是规矩,懂吗
18、八柱分别是看堂,护堂,圈堂,压堂,监堂,闯关,通天,探地,其中看堂是如果有来堂口看病的由看堂的人马来帮助查清病因并且对症下药。护堂是负责保护堂口,保护法坛。圈堂是给堂口圏揽生意了。压堂是堂口的中坚力量,保留力量。监堂是负责考核仙家看谁上榜谁下榜的部门。闯关是办理有些棘手的事情需要通关手续就由这个部门办理。通天是负责向上天汇报和查上方事的。探地是负责下地府查事及汇报处理的部门。
19、来源:长春日报掌上长春
20、百褶皮鞋就是靰鞡,也叫乌拉,东北满族人最先发明和穿着的一种特有的鞋子。靰鞡多用牛皮或者鹿皮缝制而成,鞋帮和鞋底有的是一整块皮子,鞋脸儿带褶并缝有穿鞋带的耳子,鞋面可以盖住脚背。鞋里面絮上靰鞡草,穿在脚上松软暖和还结实。靰鞡鞋因为絮靰鞡草得名。这种鞋曾经在东北非常流行,尤其是那些赶大车的车老板更喜欢穿。现在完全看不到了,只在一些民间收藏家或者民俗村里能到真正的百褶皮鞋,也就是靰鞡鞋。东北还有一句歇后语,靰鞡头子迈门槛,先进者(褶),说的就是靰鞡鞋。
1、一般长者都睡在朝阳的南炕,少者在背阴的北炕。晚上睡觉,还要挂上帷幔,一般南炕老人的炕沿外挂蓝色的帷幔,北炕小夫妻的炕沿外挂红色的帷幔。睡觉时,南北炕上的人都是头朝外,所以出现“南北大炕对脑袋”的说法。